禮類
小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孝經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法制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本斋记
昔余居砀有故人书自东平来曰鲸川冯孝子国祥者
母失明十年一旦舐之而愈名闻天朝已行旌表述厥
美者诗已成卷愿君为之序余时未识其人又未知鲸
川为何地风闻而作有所未可遂辞而已之后五年余
至长芦始知地名为鲸川与冯君游因得详其人盖温
良孝友明达忠谅可亲而不可疏者也间至其家则棣
华兰玉春容相辉淡如蔼如和气可掬也有堂名孝友
集贤学士宋君齐彦之所书君之尊人年几九十精神
不衰双瞳炯炯衣冠坐堂上君率家人环侍奉甘旨无
少违余益嘉叹之既而君以斋名为请余曰语不云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建安 吴才老 谓仁当作人余以其为人也孝弟之语推之恐 (第 20a 页)
昔余居砀有故人书自东平来曰鲸川冯孝子国祥者
母失明十年一旦舐之而愈名闻天朝已行旌表述厥
美者诗已成卷愿君为之序余时未识其人又未知鲸
川为何地风闻而作有所未可遂辞而已之后五年余
至长芦始知地名为鲸川与冯君游因得详其人盖温
良孝友明达忠谅可亲而不可疏者也间至其家则棣
华兰玉春容相辉淡如蔼如和气可掬也有堂名孝友
集贤学士宋君齐彦之所书君之尊人年几九十精神
不衰双瞳炯炯衣冠坐堂上君率家人环侍奉甘旨无
少违余益嘉叹之既而君以斋名为请余曰语不云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建安 吴才老 谓仁当作人余以其为人也孝弟之语推之恐 (第 20a 页)
也淮南子原道训以天为盖以地
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纵
志舒节以驰大区后人改驺为御(据 吴才老 韵/补引此作驺)而不知古
人读驺为邾正与舆为韵也史记龟策传雷电将之
风雨迎之流水行之侯王有德乃得当之 (第 2b 页)
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纵
志舒节以驰大区后人改驺为御(据 吴才老 韵/补引此作驺)而不知古
人读驺为邾正与舆为韵也史记龟策传雷电将之
风雨迎之流水行之侯王有德乃得当之 (第 2b 页)
下学指南序
今之言学者必求诸语录语录之书始于二程前此
未有也今之语录几于充栋矣而淫于禅学者寔多
然其说盖出于程门故取慈溪黄氏日钞所摘谢氏
张氏陆氏之言以别其源流而衷诸朱子之说夫学
程子而涉于禅者上蔡也横浦则以禅而入于儒象
山则自立一说以排千五百年之学者而其所谓收
拾精神扫去阶级亦无非禅之宗旨矣后之说者递
相演述大抵不出乎此而其术愈深其言愈巧无复
象山崖异之迹而示人以易信苟读此编则知其说
固源于宋之三家也呜呼在宋之时一阴之姤也其
在于今五阴之剥也有能繇朱子之言以达夫圣人
下学之旨则此一编者其硕果之犹存也孟子曰能
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得不有望于后之人也夫
吴才老 韵补正序
余为唐韵正已成书矣念考古之功寔始于宋 (第 12a 页)
吴才
老 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
全顷过东莱任君唐臣有此书因从假读之月馀其
中合者半否者半一一 (第 12a 页)
取而注之名曰韵补正以附
古音表之后如 才老 可谓信而好古者矣后之人如 (第 12a 页)
陈季立方子谦之书不过袭其所引用别为次第而
已今世甚行子谦之书而不知其出于 才老 可叹也
然 (第 12b 页)
才老 多学而识矣未能一以贯之故一字而数叶
若是之纷纷也夫以余之谫陋而独学无朋使得如 (第 12b 页)
才老 者与之讲习以明六经之音复三代之旧亦岂
其难而求之天下卒未见其人而余亦已老矣又焉
得不于 (第 12b 页)
才老 之书而重为之三叹也夫
书故总督兵部尚书孙公清屯疏后
国家当危乱之日未尝无能任事之人而尝患千不
用 (第 12b 页)
今之言学者必求诸语录语录之书始于二程前此
未有也今之语录几于充栋矣而淫于禅学者寔多
然其说盖出于程门故取慈溪黄氏日钞所摘谢氏
张氏陆氏之言以别其源流而衷诸朱子之说夫学
程子而涉于禅者上蔡也横浦则以禅而入于儒象
山则自立一说以排千五百年之学者而其所谓收
拾精神扫去阶级亦无非禅之宗旨矣后之说者递
相演述大抵不出乎此而其术愈深其言愈巧无复
象山崖异之迹而示人以易信苟读此编则知其说
固源于宋之三家也呜呼在宋之时一阴之姤也其
在于今五阴之剥也有能繇朱子之言以达夫圣人
下学之旨则此一编者其硕果之犹存也孟子曰能
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得不有望于后之人也夫
吴才老 韵补正序
余为唐韵正已成书矣念考古之功寔始于宋 (第 12a 页)
吴才
老 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
全顷过东莱任君唐臣有此书因从假读之月馀其
中合者半否者半一一 (第 12a 页)
取而注之名曰韵补正以附
古音表之后如 才老 可谓信而好古者矣后之人如 (第 12a 页)
陈季立方子谦之书不过袭其所引用别为次第而
已今世甚行子谦之书而不知其出于 才老 可叹也
然 (第 12b 页)
才老 多学而识矣未能一以贯之故一字而数叶
若是之纷纷也夫以余之谫陋而独学无朋使得如 (第 12b 页)
才老 者与之讲习以明六经之音复三代之旧亦岂
其难而求之天下卒未见其人而余亦已老矣又焉
得不于 (第 12b 页)
才老 之书而重为之三叹也夫
书故总督兵部尚书孙公清屯疏后
国家当危乱之日未尝无能任事之人而尝患千不
用 (第 12b 页)
入相转之说者(如东冬与鱼尤同入真文与支微同入之类)以前言推之其
误亦不辨自明矣若诸暨陈法子诗经古韵本 吴才老
韵补之说而小变之(岐歌于麻合麻于鱼支微齐佳灰并元寒删先覃盐咸为一)其
论叶韵亦以转音为言然谓转音非古 …… (第 69a 页)
虞遂区一章为两韵无亦割裂乎顾韵补正讥 吴才老
庚耕清青蒸登侵七韵皆通真以为长于采收短于甄
别不知 (第 73b 页)
才老 所短在未审古人常用偶用之分而槩以
为通且唐宋诗文一例采收駮杂无据若诗易楚辞七
韵通叶见于前所列者不一 (第 73b 页)
而足而强甄别为非韵正
恐 才老 欲轩渠地下耳毛氏于顾掊击殆无馀力而所
考覈或疏而未密(如耕部萌氓顾巳云宜并入唐而又引为耕通阳唐之证尤 …… (第 73b 页)
商颂严叶遑朱子云闽音严作户刚切音昂丹铅录非
之谓庄改严自避汉讳时闽未入版图不宜以闽音为
证不知改严虽系避讳亦由庄严音近故也方域之广
岂无同于闽音者乎
朱子云古叶 才老 推不去者某煞寻得诗常棣戎叶务
常武戎叶父盖汝戎二字古人通用也然戎汝相通譬 (第 80a 页)
误亦不辨自明矣若诸暨陈法子诗经古韵本 吴才老
韵补之说而小变之(岐歌于麻合麻于鱼支微齐佳灰并元寒删先覃盐咸为一)其
论叶韵亦以转音为言然谓转音非古 …… (第 69a 页)
虞遂区一章为两韵无亦割裂乎顾韵补正讥 吴才老
庚耕清青蒸登侵七韵皆通真以为长于采收短于甄
别不知 (第 73b 页)
才老 所短在未审古人常用偶用之分而槩以
为通且唐宋诗文一例采收駮杂无据若诗易楚辞七
韵通叶见于前所列者不一 (第 73b 页)
而足而强甄别为非韵正
恐 才老 欲轩渠地下耳毛氏于顾掊击殆无馀力而所
考覈或疏而未密(如耕部萌氓顾巳云宜并入唐而又引为耕通阳唐之证尤 …… (第 73b 页)
商颂严叶遑朱子云闽音严作户刚切音昂丹铅录非
之谓庄改严自避汉讳时闽未入版图不宜以闽音为
证不知改严虽系避讳亦由庄严音近故也方域之广
岂无同于闽音者乎
朱子云古叶 才老 推不去者某煞寻得诗常棣戎叶务
常武戎叶父盖汝戎二字古人通用也然戎汝相通譬 (第 80a 页)
此日足可惜(贞元十五年/秋徐州作)
此酒不足尝(唐/阁)须相语(三本/同)不得行 适及城(阁校曾/李)
(蜀本尚作行范本云绍圣本作城○作骧作墙自杭本/也 此诗视古用韵首篇不入今韵者多为后学以意)
(妄改 吴才老 云诗人用行字韵二十有五无叶今读者/此诗后用东去趋彭城谅知有所成皆庚韵也何独于)
(此疑/之)未云几( (第 12a 页)
此酒不足尝(唐/阁)须相语(三本/同)不得行 适及城(阁校曾/李)
(蜀本尚作行范本云绍圣本作城○作骧作墙自杭本/也 此诗视古用韵首篇不入今韵者多为后学以意)
(妄改 吴才老 云诗人用行字韵二十有五无叶今读者/此诗后用东去趋彭城谅知有所成皆庚韵也何独于)
(此疑/之)未云几( (第 12a 页)
河南缑氏主簿唐充妻卢氏墓志铭
生三女三男(考苗夫人志/只当作二男)充明经(杭蜀本无/复出充字)以告观
者(晁本作亲者然阁本旧本同/上 者与何叶 吴才老 读)
乳母墓铭(旧本一作河南县令韩/愈乳母李氏墓志铭)
乳母李氏(阁/杭)入韩氏家乳其儿愈(阁 (第 10a 页)
生三女三男(考苗夫人志/只当作二男)充明经(杭蜀本无/复出充字)以告观
者(晁本作亲者然阁本旧本同/上 者与何叶 吴才老 读)
乳母墓铭(旧本一作河南县令韩/愈乳母李氏墓志铭)
乳母李氏(阁/杭)入韩氏家乳其儿愈(阁 (第 10a 页)
(孟子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注趋读如趣)儿女(或作女/儿非是)
此日足可惜 不足(足或/作可)去相(去方作须复今按须字/无理或是 字传写误)
(尔/)得行(行或/作骧)及城(城或作墙方云此诗视古用韵不/入今韵者多为后学以意妄改 吴)
(才老 云诗人用行字韵二十有五无叶今读者此诗/后用东去趋彭城谅知有所成皆庚韵也何独于此)
(疑/之)未云( (第 13a 页)
此日足可惜 不足(足或/作可)去相(去方作须复今按须字/无理或是 字传写误)
(尔/)得行(行或/作骧)及城(城或作墙方云此诗视古用韵不/入今韵者多为后学以意妄改 吴)
(才老 云诗人用行字韵二十有五无叶今读者此诗/后用东去趋彭城谅知有所成皆庚韵也何独于此)
(疑/之)未云( (第 13a 页)
(勿惊勿骇万物将自理勿挠勿撄万物将自清骇古/音自与理叶也周官注疾雷击鼓曰骇西京赋所谓)
(骇雷鼓是也甚今按古音之说甚善 吴才老 补音补/韵二书其说 详骇水协韵如管子宫如牛鸣盎中)
(徵如负豕觉而骇亦一證也沙随程可久曰吴说虽 (第 2a 页)
(骇雷鼓是也甚今按古音之说甚善 吴才老 补音补/韵二书其说 详骇水协韵如管子宫如牛鸣盎中)
(徵如负豕觉而骇亦一證也沙随程可久曰吴说虽 (第 2a 页)
(复出/充字)郤氏(今按郤绮戟反俗郤字与郤字相/乱今流俗郗超字多作郤误也) 得家
(得或/作其)观者(观或作亲方云者音之戈/切与何叶 吴才老 读如此)
乳母(旧本作河阳县令/韩愈乳母李氏) 母李(下或有/氏字)入韩氏(入或作/为下或)
(有 (第 21b 页)
(得或/作其)观者(观或作亲方云者音之戈/切与何叶 吴才老 读如此)
乳母(旧本作河阳县令/韩愈乳母李氏) 母李(下或有/氏字)入韩氏(入或作/为下或)
(有 (第 21b 页)
厚也宋史外戚传称忠厚与秦桧为僚婿而
桧实阴忌之又称桧当国亲姻攀援以进忠
厚独与忤王明清挥麈录称 吴棫 为忠厚草
表因忤秦桧谪判泉州然则并之见恶于桧
殆以孟氏姻党之故竟以微罪坐废也其古
(第 2b 页)
桧实阴忌之又称桧当国亲姻攀援以进忠
厚独与忤王明清挥麈录称 吴棫 为忠厚草
表因忤秦桧谪判泉州然则并之见恶于桧
殆以孟氏姻党之故竟以微罪坐废也其古
(第 2b 页)
诗叶韵辨
音韵之书古未有也非古无音韵也未尝有其书也赤子
生而五方同音其本然也长而变于时俗其习然也然闾
巷小人妾妇孺子见于歌谣者初未尝变也自沈约撰四
声韵一以当世之音为主正音于是微矣然古之载籍具
存识者尚能辨之也至 宋吴棫 复取古之正音变于今者
为叶韵焉韵不待叶也唐陆德明释群经间有叶韵之言
未敢的为之名也陆氏犹未足徵也汉郑 (第 28a 页)
音韵之书古未有也非古无音韵也未尝有其书也赤子
生而五方同音其本然也长而变于时俗其习然也然闾
巷小人妾妇孺子见于歌谣者初未尝变也自沈约撰四
声韵一以当世之音为主正音于是微矣然古之载籍具
存识者尚能辨之也至 宋吴棫 复取古之正音变于今者
为叶韵焉韵不待叶也唐陆德明释群经间有叶韵之言
未敢的为之名也陆氏犹未足徵也汉郑 (第 28a 页)
墓铭
铁崖先生古乐府叙
三百篇而下不失比兴之旨惟古乐府为
近今代善用 吴才老 韵书以古语驾御之
李季和杨廉夫遂称作者廉夫又纵横其
间上法汉魏而出入于少陵二李之间故
其所作古乐府辞 (第 2b 页)
铁崖先生古乐府叙
三百篇而下不失比兴之旨惟古乐府为
近今代善用 吴才老 韵书以古语驾御之
李季和杨廉夫遂称作者廉夫又纵横其
间上法汉魏而出入于少陵二李之间故
其所作古乐府辞 (第 2b 页)
之本独于此字立说则是他字皆可类推而独此为
未合也黄长睿乃谓或韵或否为楚声其考之亦不
详矣近世 吴棫才老 始究其说作补音补韵援据根
原甚精且博而余故友黄子厚及古田蒋全甫祖其
遗说亦各有所论著今皆巳附于注 (第 6a 页)
未合也黄长睿乃谓或韵或否为楚声其考之亦不
详矣近世 吴棫才老 始究其说作补音补韵援据根
原甚精且博而余故友黄子厚及古田蒋全甫祖其
遗说亦各有所论著今皆巳附于注 (第 6a 页)
黎之野弥苍莽迤壶关属上党有雄矫健曰馀宿将于
故之思泣示厥像倚孽狐势方张辨臣献议劝下太行
趋怀孟虎牢计之上争洛邑以东乡王师奄至扼其吭
帝授方略中厥状兽穷骇突死卒以炀胁从已逮孥肆
放凯歌回皇威畅(太行依 吴棫 读如辈行之行) (第 2a 页)
故之思泣示厥像倚孽狐势方张辨臣献议劝下太行
趋怀孟虎牢计之上争洛邑以东乡王师奄至扼其吭
帝授方略中厥状兽穷骇突死卒以炀胁从已逮孥肆
放凯歌回皇威畅(太行依 吴棫 读如辈行之行) (第 2a 页)
叶韵汇辑序
叶韵非古也而即古也有今韵而后有叶韵叶韵者以
古韵而协之于今故曰非古然以今视之则用叶以合
异以古视之则非叶而本同故曰即古朕幼习易诗诸
经考其音多与今韵不合长而汎览百家其用韵亦往
往异于今读盖韵书之行权舆江左至唐以声律取士
部分较严而今所循用则出于宋元人之分并宜其与
古不相契也三代而上言律吕言谐声言书名其于音
韵当必审清浊别唇齿喉舌有一定之部分勒之简策
与律度量衡象魏之法同为当世所遵守而惜其世远
而不传也好古之士欲忖而求之其道无由 宋吴棫 本 (第 13b 页)
叶韵非古也而即古也有今韵而后有叶韵叶韵者以
古韵而协之于今故曰非古然以今视之则用叶以合
异以古视之则非叶而本同故曰即古朕幼习易诗诸
经考其音多与今韵不合长而汎览百家其用韵亦往
往异于今读盖韵书之行权舆江左至唐以声律取士
部分较严而今所循用则出于宋元人之分并宜其与
古不相契也三代而上言律吕言谐声言书名其于音
韵当必审清浊别唇齿喉舌有一定之部分勒之简策
与律度量衡象魏之法同为当世所遵守而惜其世远
而不传也好古之士欲忖而求之其道无由 宋吴棫 本 (第 13b 页)
不作抗喉曳尾鲜所绳
墨粤自六季以降暨于金元诗歌则有沈约孙愐二韵词
曲则有周德清韵新声代启韵亦因之以及 宋吴才老棫
明杨用修慎稍能通古咸有缀辑韵学彬彬备巳若使拟
赠妇述祖之篇而必押家为姑作吴□越酆之体而乃激
些成乱染 (第 5b 页)
墨粤自六季以降暨于金元诗歌则有沈约孙愐二韵词
曲则有周德清韵新声代启韵亦因之以及 宋吴才老棫
明杨用修慎稍能通古咸有缀辑韵学彬彬备巳若使拟
赠妇述祖之篇而必押家为姑作吴□越酆之体而乃激
些成乱染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