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孟子類
地理類
傳記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簡帛類
編年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道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益俱坠崖身死杀伤乡兵李正随遁入金鸡坑吴天河
带同家兵吴天影吴朝旺吴天东吴凤欢 吴子集
等冲
进本坑吴天河用爬打死长牙仔吴天影杀死罗朝凤
吴朝旺杀死曾寅牙仔吴天东打死刘麻子共四名詹
孔舜等 (第 20a 页)
 山入海渐山在县东五十里高峭千仞顶分二峰有
 潭深不测宋进士翁待举陈景肃杨仕谨仕训读书
 其中种榴数百株号石榴洞绍兴间有 吴大成
者当
 秦桧柄国时隐居是洞讲明正学与莆田相陈俊卿
 游处仕训考亭门人也待举葬其旁之甘岭山土人 (第 11b 页)
子集大成。
能进之为君子,
弗能进也,
各止于其里。
大而
晏者,
能有取焉。
小而轸者,
能有取焉。
胥儢儢 (第 1a 页)
祖逖传与刘琨)
(同寝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丨丨也因共/起舞乐毅报燕惠王书君子交绝不出丨丨)金声(孟 子集大成/
也者丨丨而) (第 19a 页)
薄乘鹿而霜皛)
玉贞(孟康期金尊含霜赋执简为名比丨同丨/ 王沈玛瑙勒赋如冰之洁如丨之丨)
玉振(孟 子集大成
也者金声而丨丨之也而汉书儿宽/传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 丨丨之)
(晋书卫玠传谢鲲雅重玠王敦谓 (第 47b 页)
      (潜润洞丨/丨而丨丨)   象天法地(白虎通璧方中圆/外位在中央璧之)
  含清取振(孟 子集大成
也/者金声而玉振)     (为言积也中央故/有天地之象所以)
      (之/也)        (第 25a 页)
 位而在下者也虽然孔子不得位而在下其道实出

 帝王之上而能用乎皇帝王伯者也故孟子谓孔
 集大成
者也
仲尼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夫如是则何止
于百世 (第 38a 页)
   (得其波拂真迹无疑/诚旷代之至宝也)草书之极晋惟逸少智圣

   大成形神俱妙(孟 子集大成
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
   (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玉 (第 44b 页)
 补训消息犹言进退君子能与时消息顺性命之理
 身体天德而诚笃以行之又能精义入神时措咸宜
 保合太和而不失行健而利且贞孟 子集大成
始终
 圣智之事与此相合故引之与时消息顺性命躬天 …… (第 35b 页)
  也至于知之至而义精矣顺性命躬天德行也至

  于行之熟而时措咸宜矣知者始条理之智也行
  者终条理之圣也保合利贞者 大成
之集也如此
  方于节次分贴处皆合又补训谓此节承上节颜
  子思处其极而言有会于易遂以易证之窃谓篇 …… (第 37b 页)
  阻似未确
坤至柔而动也刚乃积大势成而然也
 徵引易坤卦文言坤至柔而动也刚
 补注释坤卦文言
 高注坤者地之所以为地也积 大成
势故坤元体虽
 柔顺而生物发用处则动而刚也 (第 43b 页)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经存六艺诗书礼乐易春

秋 九州既别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一道相传尧舜禹
汤文武周孔孟 正月六月七月十月之交北风晨
风凯风终风且曀 孟轲好学师孔子之孙子思文后
兴仁由太王以至王季 张良借箸前筹恨不食食其
之肉陈平刻木为女果能冒冒顿之围 下七十二之
齐城凭三寸舌退一百万之秦寇用八千兵 柴也愚
参也鲁师也辟颜氏其庶几乎夷之清尹之任惠之和
子集大成
也 妙法法因因果寺金轮金刚(钱塘寺名)(第 2b 页)
 旨
孟子性善从源头上说及论情论才只是说善不论气
质清浊厚薄是不备也诸子纷纷之说各自把气质分
别便作天性看了其不明之失为害滋甚孔门性相近
习相远却说气质之性上论清浊至说上智下愚乃论
得气清之十分厚者为上智气浊之十分薄者为下愚
其间相近者乃是中人清浊在四六之间总起是三等
气质此说乃是与孟子之说互相发明要知孔子只说

气质之性孟子是说源头本然之性诸子只是把气质
便作本然之性看错了
孟子全不论气质之性只论正性是其说犹未备若诸
子浑不说得正性只论得气质之性则是不明大本矣
所以程门必合而论之其说既备其理又明
 何谓孔 子集大成
成者乐之一终书所谓箫韶九成是也乐有八音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若独奏一音则其一音自为始终此乐 (第 36b 页)
之小成也若八音并奏始以大乐起终便以大乐终所
谓合众小成而为一 大成
者此乐之 (第 37a 页)
大成
也乐之小成 (第 37a 页)
大成
若此孟子举此正欲喻三子之各极其偏而孔子
之独备其全也且学问体要惟始之致知终之力行而
已知之明则为智行 …… (第 37a 页)
则以清
为小以和为大者并以清与任为小矣于是各以一德
自为始终亦由乐之一音自为起结所以为小成也孔
子之 大成
岂外三子之圣而为圣耶亦曰集众小以成
其大集众卑以成其高集三子之清任和时出而用之
所以备道全美而度越诸 (第 37b 页)
子亦犹八音并奏集诸小成
而为 大成
也三子自乐于为大而不屑于小故卒成于 (第 37b 页)
也自为轩也自为岐也而区
而缓而和而鹊而仓而自方也非苦悖且不暇故曰贵
因困又贵不博孔所删诸者是矣故曰孔 子集大成

其大于帝者王者也虽然之方也而方之抑末也而方 (第 4b 页)
   上山东巡抚张公书
彝尊闻之古者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周公孔子是
已孔颖达曰周公孔子皆为先圣近周公处祭周公近
孔子处祭孔子盖古之语道统者必兼周公孔子东汉

永平二年命辟雍郡县学并祀周公孔子唐武德二年
亦诏国子学并立周公孔子庙至永徽中以周公为先
圣孔子为先师逮显庆二年依群臣议以周公配享武
王始专祀孔子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谥孔子曰文宣
王谥周公曰文宪王追崇之典并垂国史夫尧舜禹汤
之道自周公传之文武之德周公成之诗书礼乐易自
周公制作而缵述之有周公继往开来于前斯孔 子集
大成
于后皆功在万世者也孔子之裔自汉以后或为 (第 1b 页)
 为断然之说也
章子出妻屏子终身不养此止是畜养之养若所谓女
 子小人为难养者而注疏晦庵皆云不使养已即是
 奉养之意当作去声读非也
吕东莱策问进士孟子论孔 子集大成
之说云譬之金
 玉则智始而圣终譬之巧力则圣至而智中以智为
 尚则害前说以圣为尚则害后说此虽一时科举之 (第 6b 页)

子集大成
之言谓孔子圣德之 (第 2b 页)
大成
能兼夫伯夷伊尹
柳下惠三子之圣也今即 (第 2b 页)
大成
而言之抑又有大者焉
夫小大之相形固也然小有尽而大无穷大而至于无
穷大之大者也天穹窿于上地旁礴于下大矣 (第 2b 页)
是道历中统至元迄于元贞大德文治蔚兴跨越
汉唐逮武宗皇帝制加孔子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诞告
中外大成云者取孟 子集大成
之义也尊之至矣今上
始嗣位下明诏首以兴学为天下劝继又设科以经术
取士其所以酌成宪崇政本昭昭如此若奉而 (第 4b 页)
   槃涧先生文集序
宋文章不及唐唐专门多宋惟六一南丰半山二苏数
人而已以文粹比文鉴可见矣然则五星聚奎无乃不
验乎易曰天下文明又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
文者礼乐书诗易与夫记事之史是也明者人无不习
而粲然日用常行间所谓化成也周程继孔孟朱 子集
大成
圣经贤传自汉以来穿凿傅会为之一洗若揭日
月宋之所以度越汉唐断断在此摛章绘句云乎哉善 (第 43b 页)
   学而时习说

学之事大学之条目是也学之义则效先觉之所为而
已其曰先觉自孔子言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是也自
今学者言之尧舜以下书契以来凡嘉言善行可效法
者皆是也而孔 子集大成
故后觉必效孔子而百圣云
为举在是矣人性皆善先觉所为无不善之杂由体达
用也学者效先觉之所为亦无不善之杂 (第 8b 页)
 无为名尸其名不去至人睹成坏之相因
 去功与名还与众人其道大成而常若缺
 也唐尧有成功而自视缺然为五帝之盛
 孔 子集大成
而不居其圣为万世之师其
 用愈久愈新岂有弊耶 (第 021b 页)
 制礼作乐身致太平圣德不可加矣仲尼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六经制作垂诏万世自伏羲以来至于孔
  子集大成
矣班氏列古今人品分为九等
 以此一十四圣归之上上固得之矣胡为 (第 0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