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孟子類
經解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譜錄類
醫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虽位在火金之间不能终始其令既卸则不能阻隔
 其争斗矣所以然者土分旺于四季不耑在西南本
 位也万物致养以后交令于致悦之兑则毕其事也
  于革
之象更为明确或曰坤地也焉有卸令之时不
 知乾天坤地父母也既有六子已卸其用于六子而
 乾坤不用事矣在坤 …… (第 4b 页)
 体也此处最精细宜静思自得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辞曰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革之前渐积者
 久因而势成必革革岂不孚而能革乎然孚 于革

 者已革之人心也其未革者心犹未孚有一夫未孚 …… (第 5a 页)
 孚后我心之孚不厌不斁此元亨后必利贞而后言

 悔亡焉○诸卦非根于乾不得元亨利贞全见于辞
 乃得 于革
主阴之卦何也革以兵戎者用阴孚以心
 德者体阳也孚即乾元也所以元亨利贞全见 (第 6a 页)
于革
 
已日即已于此一日就革尽之一日言也如论语言
 一日克己复礼以克尽复尽为此一日天下归仁矣
彖曰革水火相息 …… (第 6a 页)
 睽分而渐革以合其时所关洵大矣乎即一事一物

 之小应革而成亦必有时得其时而革无往不成矣
 然莫不由睽而分然后渐至 于革
而合其间为时历
 历皆当以文明之德体察于其中应之则人已胥悦
 矣宁止汤武之大事已乎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 …… (第 9a 页)
 而悔庶可亡然必仍以孚为终始至于改命革已成

 而孚如初斯可以终于吉也象传曰改命之吉信志
 也志至此方得伸也志非伸 于革
伸于孚之能合人
 己彼此共信也亦合天下之心而为一之要者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 (第 13b 页)
 象名卦不亦重乎然阴德为体应乃阳用则根于坤
 也明切矣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象传言鼎更重大矣综 于革
而兼革之义象言鼎也
 革命之后既主宗庙社稷则定鼎为有天下者所首
 务矣非致饰于器也以此重器载膺受天命 (第 20b 页)
云泽中有阳燄木华海赋云阴火潜然皆泽中有火之谓此火生于刚卤不能暵物海水虽咸未煮为盐不任调和皆有待 于革
之意
历古作历从秝从厂秝者谓七月九月二禾之
成熟也二禾登场一岁之阅历尽矣厂盖藏也小篆
 加止作历止者 (第 37a 页)
 卦辞曰元亨又曰利贞而后悔乃亡六爻皆处革之
 人而所居之位不同象亦各异要贵一慎革之心而
 已初九有其才而非其时则以守分为正慎其道

 革
之始上六处时之盛而无所用其才则以静正为
 中慎其道 (第 34a 页)
于革
之终九三则过刚不中未免恃才任
 智而有不慎之嫌若九四之刚柔不偏则因慎而得
 吉矣六二柔顺中正而上应九 …… (第 34b 页)
 此一爻是言善革者当戒其躁动而贵详审也周公
 系革三爻曰九三过刚不中居离之极恃才任智不
 加详慎此非善 于革
者也以是征行一以急躁为之
 则事有不通人有不信贻天下之害而凶矣即使革
 所当革亦不免矫枉太过徒滋纷扰 (第 41a 页)
 守我无言责自不妨于进退之馀裕季孙问二邑之

 叛然后孔子陈堕费之言赵鞅无君命而逐君侧之
 恶人春秋以为叛六二独得专 于革

 彖曰革杨氏曰圣人 (第 61b 页)
于革
卦而有惧焉火逢水则灭
 水逢火则竭二女居则同而志则别天下之事苟不
 至于如水火如二女圣人岂得已而欲革 …… (第 61b 页)
 亨非大利非大正皆革而不当也其能无悔乎革而

 不信革而有悔则如勿革故曰圣人惧 于革
也然则
 何以能革而信革而当乎曰彼之所以失见此之所
 以得灼知其理于未革之先当如离之文明未革而
 民 …… (第 62a 页)
 之柔中以应阳刚乃其德也全其德以施其用焉往

 而不大亨乎且夫革去故鼎取新何独鼎哉食者生
 民之大本鼎者火化之元勋革鸿荒而新万法孰有
 大 于革
茹毛火化之初乎一初既立而万法类从矣
震䷲(震下/震上)
 崔憬曰鼎所以烹饪享于上帝主此器者莫若冢嫡 (第 76b 页)
 注曰良善也此物皆式贡之馀财所作 好呼报反
 藏才浪反
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
 记云大圭长三尺天子服之服玉大圭也佩玉佩
 革
带之上佩玉有葱衡衡横也以葱玉为横梁又以 (第 13a 页)
 下之图小而司险有九州之图与司徒所掌夐不侔
 矣在司徒者可得而见在司马者人不可得而窥也
  度徒洛反阨同阸 于革
(第 1b 页)
 注曰称犹等也车舆也衡亦长容两服 疏曰参如

 一者谓俱六尺六寸也骖马别有軥鬲引车故衡唯
 容服马也 称尺證反軥古侯反鬲同轭 于革

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
 注曰兵车之隧四尺四寸郑可农云隧谓车舆深也
 读如钻燧改火之燧玄谓读如邃宇之 …… (第 33b 页)
 名任正者此木任力车舆所取正以其两輢之所树
 于此木较式依于两輢故曰任正也衡任谓两轭之
 间当辀颈之处费力之所者也 轭 于革
反胜音升
五分其轸间以其一为之轴围 (第 39b 页)
 两辕一牛在辕内故狭四马车鬲六尺六寸者以其
 一辕两服马在辕外故鬲长也 坡谓钩谓辕之钩
 心也就中而凿之以钩车箱也 彻辙同鬲 于革

 厌于甲反
○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 (第 53b 页)
带博二寸(广工旷反长直亮反颈吉并反)颈五寸亦谓广也颈中
(央肩两角皆上接革带以系之肩与革带广同凡佩系 于革
带)玉藻又曰韠长三尺
下广二尺上广一尺会去上五寸纰以爵韦六寸不至下
五寸纯以素紃以五采(会古外反纰婢 (第 10a 页)
 如字下冠同冠弁以冠布冠冠箱执冠齐冠丧冠同

 大夫巳上大带博四寸士再绕腰共为四寸带之反
 屈向上又垂而下者则皆三尺颈韠之中央肩其两
 角皆上系 于革
带者
有司如主人服即位于西方东面北上
 郑注有司群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
 已下(案此下今注 (第 4a 页)
 其袭纁袡也又曰公袭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积
 一纁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一朱绿带申加大带
 重加大带于上朱绿带者袭衣之带也申加大带重
 加 于革
带也革带以系韨系佩袭有韎韐则亦有革 (第 25a 页)
 (六二居中有应欲遁而不可遁者也革之初九在下/无应当革而不可革者也所指虽殊而意实相类)
 (案更改之义有取 于革
者革鸟兽之皮也鸟兽更四/时则皮毛改换尧典希革毛毨之类是也六爻取象) …… (第 7b 页)
 (内卦之主故卦辞之已日见之于此卦曰/已日乃孚爻曰已日乃革者孚而后革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本义(过刚不中居离之极躁动 于革
者也故其占有/征凶贞厉之戒然其时则当革故至于革言三)
 (就则亦有孚/而可革也)程传(九三以刚阳为下 (第 8b 页)
之上又居离之/上而不得中躁动 于革
者也在下)
 (而躁于变革以是而行则有凶也然居下之上事苟/当革岂可不为也在乎守贞正而怀危惧顺从公论) (第 8b 页)
 (水涸之义泽中有火则二物并在有相息之象○李/氏舜臣曰不同行不过有相离之意故止于睽不相)
 (得则不免有相克之事故至 于革
○胡氏炳文曰既/济水在火上不曰相息者何也坎之水动水也火不)
 (能息之泽之水止水也止/水在上而火炎上 (第 27a 页)
 (然后可以革之也民固即日而未孚可遽革之乎故/但可固守中顺未可大有所为○郑氏汝谐曰居位)
 (之下革之而人未必从当革之始遽革而人未必信/固执中顺之道循理而变通可也自我有为不可也)
  (于革
之初言之/欲其谨于始也)
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程传(已日而革之征则吉而无咎者行则有嘉庆也/谓可以革天 (第 44a 页)
  陈氏乐书曰鼓以节之鼗以兆之作乐之道也兆于

北方则冬所以兆生物也八音兆 于革
音则鼗所以
奏鼓也月令修鼗鞞世纪帝喾命垂作鼗鞞释名曰
鞞裨也裨助鼓节也盖大者谓之鞞尔雅谓之麻以
其音 (第 57a 页)
 应如随之孚于嘉遁之嘉遁是也此义不可不知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以刚阳为下之上又居离之上而不得中躁动 于革
 
者也在下而躁于变革以是而行则有凶也然居下
 之上事苟当革岂可不为也在乎守贞正而怀危惧
 也贞厉二字平 (第 50b 页)
 睽未嫁之姊妹也故曰不同行革已嫁之妯娌也故

 曰不相得不同行不过有相别之意故止于睽不相
 得则将有相克之事故至 于革
 不曰相胜而曰相息灭息而后生息正是除旧布新
 之义
 苏子瞻曰兑金离火火者金之所畏也而金非火则
 无 (第 33b 页)
以成器器成而后知火之利也故夫革不信 于革
 
之日而信于已革之日以其始之不信是以知悔者
 革之所不免也特有以亡之耳 (第 33b 页)
苟当革而德不足以革之能免不当之悔乎今观卦德内文明而外和说明则达事理而革不苟说则顺人情而革不拂以此用之 于革
吾知其合乾道之流形而革为大亨应乾道之保合而 …… (第 4a 页)
柔顺中正上应九五中正则不急 于革
柔顺则不强 (第 7b 页)
于革
有应则又势处于当革故预为之计曰时在当革诚不可以不革但革不可骤也其必已日乃革之乎计审而虑周如此夫然后伐 …… (第 7b 页)
干之咎也(前人有谓卦曰已日乃孚爻曰已日乃革者信而后革也此又不然盖论理自是先孚而后革而合诸爻观之孚顾在 于革
后者正以改命之事未革之先难以必人之信耳如必人尽信而后革则直曰革之而已何必又俟之已日哉试观武之伐殷也迟 …… (第 7b 页)
历乎二又历乎三凡经三议而后就则其审几观理虽未有孚于人先已有孚于已(坎为孚卦互长坎故三阳爻皆言有孚) 于革
命之事尚有踌躇而不决者哉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改革之事固不可轻举亦不可狐疑若改革之言至三是其理已审 (第 9a 页)
  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程子曰九三以刚阳为下之上又居离之上而不得
 中躁动 于革
者也在下而躁于变革以是而行则有
 凶也然居下之上事苟当革岂可不为也在乎守贞
 正而怀危惧顺从公论则可 …… (第 9b 页)
 慎重之至不自任其刚明审稽公论至于三就而后
 革之则无过矣又何之矣乃俗语更何往也
 朱子曰过刚不中居离之极躁动 于革
者也故其占
 有征凶贞厉之戒然其时则当革故至于革言三就
 则亦有孚而可革也
  愚曰九三刚正而明居下 …… (第 10a 页)
  矣伊尹五就桀既丑有夏复归于亳所与汝鸠汝
  方言者何言哉必当革之言也武王三誓而后陈
  于商郊亦皆当革之言也革言三就又何之矣言
  必至 于革
(第 10b 页)
 于巽则是金既盛而复反其初乎曰非也金盛于兑
 而战于乾乾与巽相遇然后火木合而金成器矣从
 革于已不亦宜乎苏氏曰革不信 于革
之日而信于
 已革之日此说非是非革令而人不信则令有不从
 不从而强革之乱之所生也盘庚之迁都所以矢言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