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孟子類
經解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譜錄類
醫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则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君子豹变言内卦其文彬蔚而不可掩也小人革面
 言外卦以兑说从上而无情实也此圣人 于革
之终
 言革道已成不可复有所往也
(巽下/离上)
 鼎亨饪之器也为卦巽下离上晦庵曰下一阴为足
 二 (第 47a 页)
 人子侍养之事
复者朝服左执领右执要招而左(衣朝服服未可以变/○方冀其生故复者)
(服朝服不变凶服也其所执则经所/云爵弁服也○朝直遥反要一遥反)楔貌如轭上两末
(事便也今文轭作厄○上两末楔屈如轭/以屈处入口使两末向上也○轭 于革
反)缀足用燕几
校在南御者坐持之(校胫也尸南首几胫在南以拘/足则不得辟戾矣古文校为枝)
床而奠当腢 (第 17b 页)
 之象
(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
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
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易之道至 于革
圣人其喜 (第 14b 页)
于革
乎抑惧 (第 14b 页)
于革
乎曰惧
  (第 14b 页)
于革
也何以知之曰革者圣人之不得已也何以知
 其不得已也曰火逢水则灭水逢火则竭二女居则
 同而志则别是可以 …… (第 14b 页)
 悔亡又曰革而当其悔乃亡言革之而非大亨非大

 利非大正皆革而不当也其能无悔乎革而不信革
 而有悔则如勿革故曰圣人惧 于革
也然则何以能
 革而信革而当乎曰彼之所以失见此之所以得灼
 知其理于未革之先当如离之文明未革而民愿之 …… (第 15a 页)
 堕费之言赵鞅无君命而逐君侧之恶人则春秋以

 为叛六二独得而专 于革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九三居下卦之上位亦高矣接上卦之交权亦近矣
 为 …… (第 17a 页)
 欲动不能动汉文之静虽然与其轻也宁重与其喜
 也宁惧今也革至于九五圣人独决之以未占而有
 孚是龟筮有所弗询鬼神有所弗谋也无乃轻 于革
 
乎盖天下无灼然之理则圣人无决然之举革之道
 初戒其早二戒其专三戒其躁其可革未灼然可革
 也四戒其疑已 …… (第 19b 页)
 焉往而不大亨乎故曰是以元亨且夫革去故鼎取

 新去故取新何独鼎哉食者生民之大本鼎者火化
 之元勋革鸿荒而新万法孰为革故取新之初乎孰
 有大 于革
茹毛为火化之初乎一初既立而万法类
 从矣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程子谓君子居处必正命今必重 (第 21b 页)
  为侯也子康伯即称伯谓方伯耳非降爵也顷侯
  德衰不监诸侯乃从本爵非赂王而称侯也○谥
  法甄心动惧曰顷甄之人反积也衒音眩扼 于革
  
反怼徒对直类二反怨也
绿衣(邶/二)庄姜叹失位 (第 4a 页)
  毛者故知浅是虎皮○去起吕反较讫岳反覆孚

  救反扼 于革
反○三章困学纪闻屠潏水李氏以
  为同州䣝谷案说文有左冯翊䣝阳亭冯翊即同
  州也潏古穴反䣝音同屠○ (第 73b 页)
 则洁不可不革革所以次井也全彖以改革之事不
 信于初而信于后其占可以大亨而必利于正固见
 革之不轻也六爻下三爻有不轻 于革
之意上三爻
 则革之善者而上革道已成又不可过有所更此全
 卦六爻之大略也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 (第 48b 页)
 行将然之辞革必俟时将有嘉美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应兑互乾为口为言离居三革言三就之象中实有
 孚之象九三过刚不中居离之极自恃刚明躁 于革
 
者故戒以征则凶虽贞亦厉也然时当可革爻位居
 三审量所革再三已有成说亦可见信于人而在所
 当革矣 (第 51a 页)
 所谓革也天下事苟不至于如水火如二女圣人岂
 得已而更张哉故已日乃孚者必待既革而后信之
 也又卦德我虽文明而能革必以人之皆说而乐
 革
事虽大亨而宜革必以理之得正而善于革革而 …… (第 9a 页)
 历三爻而至上非三就乎以刚正应柔正不有孚乎
 两备四德而曰征凶贞厉何也过刚不中革而随以
 大而为雷躁动 于革
者也不征则凶而贞亦厉乎然
 而时则当革矣苟不躁动而谋之再三其革也可不 (第 11b 页)
 (百五篇并无此音孔子传易于屯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于观曰观国之光尚宾也观)
 (我生观民也观其生志未平也是平正皆从民字读/矣 于革
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
 (乎人于兑曰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于节/曰天地节而四时成 (第 26b 页)
 革晦望者一月之革分至者一岁之革历元者无穷

 之革
 莱按治历明时发 于革
者不独纪四时之变也改革
 之际历数有归颁正朔之义存焉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巩力/勇反)
 莱按先儒谓黄 (第 18a 页)
 君之革不待已日其所革已日而后孚耳臣待君之
 造始而后代终故已日乃革之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过刚不中居离之极躁动 于革
者也故其占有征凶
 贞厉之戒然其时则当革故至于革言三就则亦有
 孚而可革也 通曰革贵乎中初九不及乎中 (第 86b 页)
 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而此则言次路七就
 何也盖彼所谓五就者指继先路之次路也此所谓
 七就指继次路而又次者也顾命 于革
路象路通谓
 之次路亦若是而已且自上而下降杀以两由一以
 至三由三以至五由五以至七固其理也以周路之 (第 4b 页)
责也)(上同)(磓也)
(蚕棏架蚕薄横木也) 鳽(五革切鵁鶄别名) 礐(力摘切礐硞水石声) 厄 (于革
切隘也灾)
(也)(上同)(辕端横木驾马领者或作轭又庄子衡枙)(碍也危迫也)(捉也握也)㧖( (第 58b 页)
 蜎蜎(诗朱传鸟玄切动貌)(音蜀)奔蜂(小蜂也一名土蜂)藿蠋(豆藿中大青虫)
(都回反独处不移之貌)(音善) (于革
反)(徒彫反辔也)金厄(尔雅疏厄作蚅
一名鸟蠋形似蚕而大如指)
 蝤蛴(上音囚下音齐)(音费)蝎( (第 12b 页)
 孔耽神祠碑  唐公房碑呼其师告以 (侯成救穷禽之丨) 丨急按广韵厄同厄   碑济 
(大上皇于鸿沟之丨按阸即隘字广韵又音 于革
反危也)
 昔第二  校官碑尚 (郑固碑丨姬囗囗武按十二)  旦在丨   五经文字云昔石经作 
 昔 (第 54a 页)
 郑东卿以革为垆亦此
欧阳文忠公曰事在天下其易差者莫如历治历明时
 毫忽微眇略不少差无时不治无时不明其 于革

 为庶几矣

巽而耳目聪明万以忠曰惟巽乃能耳目聪明也盖聪 (第 36b 页)
载/略外)
凡诸侯不生名去国辩二君名(郑突辩于忽卫朔辩于/黔牟蔡朱辩于子国莒)
(庚舆辩于郊公邾益辩 于革
齐侯将纳简公晏子曰燕/有君矣则其出不可无辩也卫郑使元咺奉叔武受盟)
(则非二君也既而晋侯命叔武称子序 (第 8a 页)
  (十/三)带谓革带幅若行縢
注带革至复履正义曰下有鞶是绅带知此带为革带
玉藻革带博二寸郑云凡佩系 于革
带白虎通云男子
有鞶革者示有金革之事然则是有革事故用革为带 (第 14a 页)
 在其中纳壬午壬申壬戌而甲在其中坤纳乙癸亦
 然易传曰后之治蛊者不明乎圣人先甲后甲之戒
 虑浅而事近故劳 于革
乱而乱不革功未及成而弊
 已生矣夫蛊言先甲后甲于彖巽言先庚后庚于九 (第 46b 页)
 一度者乃上元太初起历之元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初九革之始在下而九四不应离体务上速 于革

 也巩固也坤离为黄牛初动艮为皮革日熯之不可
 动巩固也黄牛者中顺也巩固用黄牛之革坚韧不
 动以中 …… (第 44b 页)
 征吉无咎象曰行有嘉也夫变动贵乎适时趋舍存

 乎机会二当可革濡滞而不行 于革
道安得无咎征
 吉无咎者以行有嘉也二巽体不果故勉之易传曰
 以六居二柔顺得中正又文明之主上有刚阳之君 (第 45b 页)
 

玉府职云共王之佩玉注云佩玉王之所带者玉藻曰
君子以玉比德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诗传曰佩玉上
有葱衡下有双璜冲牙蠙珠以纳其间贾释云佩玉王
所带玉谓佩 于革
带之上者也所佩白玉谓衡璜琚瑀
也玄组绶者用玄组绦穿连衡璜等使相承受所引韩
诗传佩玉上有葱衡者衡横也谓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