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孟子類
經解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譜錄類
醫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大鼜   中鼜   小鼜



























  鼓以节之鼗以兆之作乐之道也天道兆于北方则冬
所以兆生物也八音兆 于革
音则鼗所以兆奏鼓也月
令修鼗鞞世纪帝喾命垂作鼗鞞释名曰鞞裨也裨助
鼓节也盖大者谓之鞞尔雅谓之麻以其音 (第 3a 页)
六年)
之元年士子孔卒(郑简元年/鲁襄八年)司徒孔实相子革子良之
室三室如一故及于难子萃子良出奔楚 于革
为右尹
郑人使子展当国子西听政立子产为卿
传二十二年夏晋人徵朝于郑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子/产)
对曰在 (第 19a 页)
 弊于久安之后而欲随革而随孚也亦难矣故曰已
 日乃孚然其事固在所当革则虽一时民志未孚有
 不恤也但贵 于革
而当耳故又曰元亨利贞悔亡○
 程子曰息训为生者盖息则生矣一事息则一事生
 中无间断硕果不食则便为复也 …… (第 24b 页)
 克火此是泽中有火之象便有那四时改革的意思
 愚谓人若因此说就认泽中有火为阴盛阳衰水盛
 克火亦未尽是须从泽中有火之象而推言以入
 革
字之义而 (第 27a 页)
于革
字看得宽广方是也盖革字之义
 泽中有火亦未尽将四时之变亦未尽得故谓四时
 之变革之大者耳○泽中有火只 …… (第 27a 页)
 革之道贵于审而病于躁九三过刚不中居离之极

 躁动 于革
而不审者也故其占为直往而革之则凶
 虽事在所当革为正也亦不免于厉然其时则当革
 矣所欠者不审耳若革言 …… (第 37b 页)
 例愚谓如此则与下文革言三就不相承矣何也上
 言不可革下却又反言当革恐未安故不如以贞厉
 为虽正亦厉同是戒意也○征凶贞厉躁 于革
则不
 可也革言三就有孚 (第 38a 页)
于革
则可也九三本 (第 38a 页)
于革

 
者爻辞云云尽是戒辞○必曰有孚者诚以改革之
 事出于人情久安之馀最要得人之信不得人信即
 便有悔观卦辞 …… (第 38a 页)
 必行之谓也愚亦未敢以为然盖在九四为戒以必

 行犹之可若九三之躁 于革
圣人又何用戒以必行
 乎故须定作人信之也○但心一于诚而令出惟一
 人自信之矣○有孚改命吉改命带吉字读 …… (第 40b 页)
 格象之烝又皆革面而已圣人固未如之何也盖中

 人之性非下愚未尝不可革也而或止 于革
面焉则
 吾革之之道未至也非其人之终不可革也征凶居
 贞吉言革道之成不当复有为若复有为则徒事烦
 扰 (第 44b 页)
韠下目韠制下无圜杀下以上为后
下士则方下共有也字 颈中央肩两角颈下肩下共
有在字足利本同 以系之下系 于革
带下共有也字
 绅韠结三齐下有者也二字 其士不命下有也字
疏以大带用纽约其物(十一叶右八行)补本纽作 …… (第 3b 页)
一)
(行)有作不
补遗古本经听事不麻事下有则字疏谓其事之切迫
(二十二叶左四行)宋板谓作为

侍食 于先生
至妇人不彻

经主人自致其酱则客自彻之正误致当作置考异古
本酱作爵注彻奠于序端序作席端下有也字不备礼 (第 7a 页)
 也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奄有凫绎遂荒徐宅此山川
 在封疆之證也封疆之内附庸山川土田皆在焉然
 皆非出军制赋之壤故地方七百里而止 于革
车千
 乘则举封疆而言虽七百里犹可而况五百里四百
 里三百里二百里百里乎故于天子言千里者兼军
 赋而 (第 16a 页)
(重也重 于革
带也革带以佩韨必言重/加大带者明虽有变必傋此二带也)又曰率带诸侯
大夫皆五采(此袭尸/之带)左传曰鞶 …… (第 6a 页)
  革带
内则曰男鞶革庄子曰带死牛之胁玉藻曰革带博二
寸士丧礼韐带搢笏郑氏曰韐带韎韐缁带不言韎缁
者欲见韐自有带韐带用革笏搢于带之右旁然则革
带其博二寸其用以系佩韨然后加以大带而佩系
带笏搢于二带之间矣晋语寺人勃鞮曰乾时之役
申孙之矢集于桓钩钩近于袪而无怨言则革带有钩
以拘之后世谓之 (第 8b 页)
  衡(亦作珩韦昭曰/珩似磬而小)
诗曰有苍葱衡晋语曰白玉之衡六双楚语曰楚之白
珩犹在乎大戴礼曰上有双衡玉藻曰一命幽衡再命
幽衡三命葱衡韦昭曰珩似磬而小孔颖达曰佩玉上
系于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前后下端垂以璜中央下

端垂以冲牙观晋语大戴礼皆言双珩则珩双设矣珩
贵白而贱幽绶贵玄而贱素方叔非止三命而佩葱衡
者孔颖达曰玉藻累一命而上于三命自三命以至九
命皆葱衡也以理或然何则方叔所乘者路车所服者
朱芾则所佩者岂特三命之衡哉尔雅曰青谓之葱
  褑
尔雅曰衿谓之袸佩衿谓之褑则衿衣之小带也褑佩
之衿也郑氏谓凡佩系 于革
带则 (第 8b 页)
于革
者褑也 (第 8b 页)
    激非朱子之初心故其间负气求胜之处在
    所不免原不能如四书集注句铢字两竭终
    身之力研辨至精特明代纂修诸臣 于革

    之际老师宿儒诛锄累尽不能如刘三吾等
    辑书传会选于蔡氏多所补正又成祖虽战 (第 13a 页)
 之象
  耿睎道曰九三之革阳动乎外故为革言上六之
  革阴见于外故为革面九三居下体之极其功成
   于革
言上六居上体之极其功成 (第 18b 页)
于革
面则皆可
  以止矣故皆曰征凶
  郑舜举曰初离体而阳刚乃不可以有为上兑体
  而阴柔乃有如是之吉人 (第 18b 页)
 思嫁反居在内而后故不谓之行而止曰不相得也

 已日乃孚革而信之革于旬日之后人情乃相孚信
 之指臣民言之苏氏曰不信 于革
之日而信于已革
 之日林黄中曰非也革令而人不信则令有不从不
 从而彊革之乱之本也文明以说大亨以正以卦 (第 4b 页)
 革而革之则失君臣之道非嘉也(易/说)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伊川先生曰九三以刚阳为下之上又居离之上而
 不得中躁动 于革
者也在下而躁于变革以是而行
 则有凶也然居下之上事苟当革岂可不为也在乎
 守贞正而怀危惧顺从公论则可 (第 9a 页)
 历当改革盖四时变革中便有个治历明时底道理
 (㬊渊录革象传)
泽中有火革盖言阴阳相胜后故圣人治历明时向林
 艾轩尝言圣人 于革
著治历者盖历必有差须时改
 革方得此不然天度固必有差须在吾术中始得如
 度几年当差一分便就此添一分去 (第 11a 页)
 侯朱辨于东国也莒子庚舆辨于郊公也邾子益辨

  于革
也惟北燕伯款不知所为辨齐晏子曰燕有君
 矣则亦不可无辨也十一年突归于郑至是凡五年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第 22b 页)
 则尊卑袭数不同矣诸侯七称天子十二称与注又

 云申重也重 于革
带也考士丧礼惟言缁带不言革
 带盖革带以系佩袭不用佩意者即以此朱绿带代
 革带而为重带与
小敛环绖公 (第 11a 页)
 (两缘之/交会处)
韠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

 (郑氏曰颈五寸亦谓广也颈中央肩两角皆上接革/带以系之肩与革带广同凡佩系 于革
带方氏曰颈)
 (中央也以上下皆大而中特小如人之颈也肩两角/也以在两旁如人之肩也以系 (第 24a 页)
于革
带故并言革带) …… (第 24a 页)
 (之使足而已不敢自足也食于人不饱与共食不饱/同义不祭水浆特于敌者尔于尊者则不得不祭首)
 (言凡侑食则不/主尊者可知)
侍食 于先生
异爵者后祭先饭客祭主人辞曰不足祭
也客飧主人辞以疏主人自置其酱则客自彻之一室
之人非宾客一人彻壹食之 (第 45a 页)
 (最上华君赐也自卷衣至此合爵弁二通合九称朱/绿带者以素为之饰以朱绿此衣之小带散在于衣)
 (非是总束其身已用此朱绿小带结束之重加大带 于革
带之上大带用素为之士则二采大夫诸侯皆)
 (五采即率带也申加者谓 (第 8b 页)
于革
带之上重加此大带/也郑氏曰尊卑袭数不同公袭九称则诸侯七称天)
 (子十二称与士袭三称子羔袭五称朱绿带 (第 8b 页)
者袭衣/之带亦以素为之饰之杂以朱绿异于生也申重也)
 (重 于革
带也革带以佩韨必言重加/大带者明虽有变必备此二带也)
○率带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率音/律) (第 8b 页)
 (再就然郊特牲言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而此则言次路七就何也盖彼所谓五就者指继)
 (先路之次路也此所谓七就者指继次路而又次者/也顾命 于革
路象路通谓之次路亦若是而已且自)
 (上而下降杀以两由一以至三由三以至五由五以/至七固其理也以周路之 (第 9b 页)
  救弊济世之心失时而有咎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传九三以刚阳为下之上又居离之上而不得中
  躁动 于革
者也在下而躁于变革以是而行则有 …… (第 42a 页)
  稽公论至于三就(一作/复)而后革之则无过矣

  本义过刚不中居离之极躁动 于革
者也故其占
  有征凶贞厉之戒然其时则当革故至于革言三
  就则亦有孚而可革也
   朱氏附录革言三 (第 43a 页)
 以成往来之情义也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
二四者皆周
 水牛兕牛之革耐湿故以为亲身之棺二革合被为
 一重杝木亦耐湿故次 于革
即前章所谓椑也梓木
 棺二一为属一为大棺杝棺之外有属棺属棺之外
 又有大棺四者皆周言四重之棺上下四方 (第 80b 页)
 (以象三才其颈五寸以象五行肩革带博二寸以象/阴阳故其制如此颈中央也以上下皆大而中特小)
 (如人之颈故也肩两角也以在两旁如人/之肩故也以系 于革
故并言革带之博焉)
一命缊韨幽衡再命赤韨幽衡三命赤韨葱衡
 此以命数之多寡定韨佩之制缊赤黄色也幽读为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