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詩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易類
論語類
樂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史傳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第十九段鸲鹆题云本是高飞物多言每受笼
第二十段双鸠题云恩情薄离合夫妇雨晴中
第二十一段蜡嘴题云嘴痕 黄可 爱犹带蜜脾
香第二十二段鸡题云曙光三唱里心事五更
人第二十三段鸭题云甫里旧游地碧阑烟水 …… (第 27a 页)
力所能效矣可学王君强余笔墨以置其像其
说犹捕风捉影余何能哉余与可学交二十馀
年各及老日而再见于今兹情有 不可 拒故强
其所不能也弘治甲寅岁沈周跋后有沈启南
氏白石翁二印前有煮石亭一印卷高一尺三
…… (第 27b 页)
南徵君写生为一时之冠陈白阳王酉室诸公
瞠乎其后矣此数种尤有生意 不可 不宝其昌
识卷高一尺三寸六分广一丈一尺九分
御笔题签签上有乾隆宸翰一玺
明项圣谟后招隐 (第 28b 页)
第二十段双鸠题云恩情薄离合夫妇雨晴中
第二十一段蜡嘴题云嘴痕 黄可 爱犹带蜜脾
香第二十二段鸡题云曙光三唱里心事五更
人第二十三段鸭题云甫里旧游地碧阑烟水 …… (第 27a 页)
力所能效矣可学王君强余笔墨以置其像其
说犹捕风捉影余何能哉余与可学交二十馀
年各及老日而再见于今兹情有 不可 拒故强
其所不能也弘治甲寅岁沈周跋后有沈启南
氏白石翁二印前有煮石亭一印卷高一尺三
…… (第 27b 页)
南徵君写生为一时之冠陈白阳王酉室诸公
瞠乎其后矣此数种尤有生意 不可 不宝其昌
识卷高一尺三寸六分广一丈一尺九分
御笔题签签上有乾隆宸翰一玺
明项圣谟后招隐 (第 28b 页)
香芋(附/)
香芋形如土豆而味甘美煮熟可食
群芳谱种芋法香芋皮黄肉白茎叶如扁豆而细又有
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也
土芋(附/)
本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土卵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
根圆如卵肉白皮 黄可 灰汁煮食亦可蒸食解诸药毒 (第 8b 页)
香芋形如土豆而味甘美煮熟可食
群芳谱种芋法香芋皮黄肉白茎叶如扁豆而细又有
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也
土芋(附/)
本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土卵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
根圆如卵肉白皮 黄可 灰汁煮食亦可蒸食解诸药毒 (第 8b 页)
可行矣焉用泇河为哉噫此未睹河患之言也治
黄者去南阳之害也用泇者避徐邳之险也非谓
黄治而泇可不用亦非谓泇通而 黄可 不治也二
者不相悖而实相成则黄流既挽安得不汲汲然
从事于泇以为运道久远计耶此后过淮粮船一
…… (第 41a 页)
注其中以通漕运计工二百馀里计工费五十万
其凿河处悉黄河故道下多宿沙迨引黄水入其
中波浪迅急冲沙随水而下往往为浅为淤 不可
以舟明年漕舟将至而骆马湖之溃决适平诸舟
惟愿入泇不愿入新河刘自往督之诸舟间有入
者苦于浅涩于 …… (第 41b 页)
无虞矣然中段浮牢之险放舟大洋入黑水夹延
真白蓬头经成山沙门波涛汹涌未易济也所可
议惟胶莱一河梁公曾言 不可 开然每询土人云
新河自胶州历昌邑潍县西北出界河只八十里
内六十里海潮日至其二十里淤塞旧时闸坝 …… (第 43a 页)
接之愚则以为理旧业有三易焉夫马家壕两崖
阻石舟 不可 触近经削治海舶大行不烦人力一
易也二沽冲沙为害良不能免然河越二百年积
沙仅以尺许冬春水涸岁加 …… (第 44a 页)
之浅则潮不通浚之深则力难措水至则必淤沙
高则必崩于是有人力莫施之议潮既不通河复
浅阻于是有引水灌输之议既而潮必不通河 不
可 浚求诸远近又无水可引于是开河之举因而
报罢兹事有因非当事臣工任事之不力也臣等
之愚以为欲开胶 …… (第 46a 页)
成矣臣等生长海滨颇谙水利身膺水土之寄目
击漕渠之变屡差知水人员往覆查勘至再至三
信胶河之役似 不可 已辄敢冒昧上请倘蒙圣明
允纳敕下该部详议速赐施行不惟相济漕运足 …… (第 48b 页)
至淮扬溢决淤塞之患盖无岁无之矣顾黄河未
至遽迁运道尚无大阻又其时海上多瘟疫之灾
国帑乏赢馀之积新河报罢孰曰 不可 但谓河不
必开可也若乃归咎于河而曰河 (第 49b 页)
不可 开则诬甚
矣河形俱在众目共睹非微暧难见之物也水土
之工即庸众与知非有神幻 (第 49b 页)
不可 测度之事也是
役也在元人已为之建闸置坝故迹犹存比因淮 …… (第 49b 页)
家壕无复伏石之虑矣乃南北引潮舟楫必达中
间未及通者仅三十馀里而本官不留以升迁去
任是王宪之无成非河之 不可 尽开欲尽开之而
无及也臣生长胶莱之间遍历河海之上奉朝廷 …… (第 50a 页)
议水之来处叠坝建闸足以障之当事者又以为
不然乃议创开船路沟七里正以避白河之沙也
夫河之有沙犹山之有石也但问其为害不为害
可治 不可 治而已今以数百里之河经千百馀年
之久流沙之积才有此数一除可尽则亦何害于
河哉此南北全河形势之 …… (第 51b 页)
所费不赀近侍势位尊严府县奉承惟恐或后一
应财物非天降地涌皆民之膏血也若不早为苏
息诚恐民不堪命怨讟由之而起祸福倚伏 不可
预测大禹恶衣文王卑服千载之下犹仰盛德皇
上临御未久春秋鼎盛方当躬行节俭以身先天 …… (第 64b 页)
亦可以断肠折心矣嗟乎均之民也而蜀之民独
当此至危至苦之役均之官也而蜀之官独以此
至危至苦之役毒其民又必 不可 以已天地之有
憾则此其为甚哉惟日叮咛告戒我有官君子与
于斯役者千方万计凡可以体吾民之情而恤其 (第 77a 页)
黄者去南阳之害也用泇者避徐邳之险也非谓
黄治而泇可不用亦非谓泇通而 黄可 不治也二
者不相悖而实相成则黄流既挽安得不汲汲然
从事于泇以为运道久远计耶此后过淮粮船一
…… (第 41a 页)
注其中以通漕运计工二百馀里计工费五十万
其凿河处悉黄河故道下多宿沙迨引黄水入其
中波浪迅急冲沙随水而下往往为浅为淤 不可
以舟明年漕舟将至而骆马湖之溃决适平诸舟
惟愿入泇不愿入新河刘自往督之诸舟间有入
者苦于浅涩于 …… (第 41b 页)
无虞矣然中段浮牢之险放舟大洋入黑水夹延
真白蓬头经成山沙门波涛汹涌未易济也所可
议惟胶莱一河梁公曾言 不可 开然每询土人云
新河自胶州历昌邑潍县西北出界河只八十里
内六十里海潮日至其二十里淤塞旧时闸坝 …… (第 43a 页)
接之愚则以为理旧业有三易焉夫马家壕两崖
阻石舟 不可 触近经削治海舶大行不烦人力一
易也二沽冲沙为害良不能免然河越二百年积
沙仅以尺许冬春水涸岁加 …… (第 44a 页)
之浅则潮不通浚之深则力难措水至则必淤沙
高则必崩于是有人力莫施之议潮既不通河复
浅阻于是有引水灌输之议既而潮必不通河 不
可 浚求诸远近又无水可引于是开河之举因而
报罢兹事有因非当事臣工任事之不力也臣等
之愚以为欲开胶 …… (第 46a 页)
成矣臣等生长海滨颇谙水利身膺水土之寄目
击漕渠之变屡差知水人员往覆查勘至再至三
信胶河之役似 不可 已辄敢冒昧上请倘蒙圣明
允纳敕下该部详议速赐施行不惟相济漕运足 …… (第 48b 页)
至淮扬溢决淤塞之患盖无岁无之矣顾黄河未
至遽迁运道尚无大阻又其时海上多瘟疫之灾
国帑乏赢馀之积新河报罢孰曰 不可 但谓河不
必开可也若乃归咎于河而曰河 (第 49b 页)
不可 开则诬甚
矣河形俱在众目共睹非微暧难见之物也水土
之工即庸众与知非有神幻 (第 49b 页)
不可 测度之事也是
役也在元人已为之建闸置坝故迹犹存比因淮 …… (第 49b 页)
家壕无复伏石之虑矣乃南北引潮舟楫必达中
间未及通者仅三十馀里而本官不留以升迁去
任是王宪之无成非河之 不可 尽开欲尽开之而
无及也臣生长胶莱之间遍历河海之上奉朝廷 …… (第 50a 页)
议水之来处叠坝建闸足以障之当事者又以为
不然乃议创开船路沟七里正以避白河之沙也
夫河之有沙犹山之有石也但问其为害不为害
可治 不可 治而已今以数百里之河经千百馀年
之久流沙之积才有此数一除可尽则亦何害于
河哉此南北全河形势之 …… (第 51b 页)
所费不赀近侍势位尊严府县奉承惟恐或后一
应财物非天降地涌皆民之膏血也若不早为苏
息诚恐民不堪命怨讟由之而起祸福倚伏 不可
预测大禹恶衣文王卑服千载之下犹仰盛德皇
上临御未久春秋鼎盛方当躬行节俭以身先天 …… (第 64b 页)
亦可以断肠折心矣嗟乎均之民也而蜀之民独
当此至危至苦之役均之官也而蜀之官独以此
至危至苦之役毒其民又必 不可 以已天地之有
憾则此其为甚哉惟日叮咛告戒我有官君子与
于斯役者千方万计凡可以体吾民之情而恤其 (第 77a 页)
下上岭者七迎前壁立者鹤子山也此去千佛岩
山石态变者尽作人形度阎王𡽶是百花山腰也
百花者红紫翠 黄不可 凡数 (第 27a 页)
不可 状喻 (第 27a 页)
不可 名品
即一色中瓣萼跗异 (第 27a 页)
不可 概之土人指一种尊之
曰天花艳光而幻质佛诸经每所称天雨曼陀罗
花天雨曼殊沙花也行百花中一里进篱 …… (第 27a 页)
顶寺僧曰顶由阎王鼻行僧住此十馀年亦不敢
度予二人笑而不听竟趋鼻侧山脊如刀背仅容
一足长约十步面旁如削下临万仞 不可 凝视罡
风吹衣足不能立予曰列子履万仞之险足二分
垂外何如乃去靴鞋趺坐徘徊取棋枰对奕南沙
…… (第 33a 页)
东山腰谽谺頫梯而下至洞约三丈许内有一门
巨石天成近门上有石钟长约数尺倒垂待叩入
门转南见有石缝如夹道元窅无际 不可 深入古 …… (第 35a 页)
河水不甚阔而驶又北二里为玉斗潭潭箕圆仅
丈腐草罨之深不可测或云是有物焉有两牛斗
而饮陷于潭辄 不可 得又北十里为灌石驻跸山
在焉其山长西北袤凡二十里石皆壁立高可十
馀丈嶟沓欹危如坠如挽前临平川 …… (第 36b 页)
俱立山之上有台焉登之而望则蹙然两山兰若
闭藏 不可 俯见是曰隐鹫之台山之西有洞焉小
而隘可容数人门有古松蔽之坐其中以瞻西峰
有如指掌中壁刻观世音 …… (第 41a 页)
观音之洞又曰孤松之岩兰若讲堂中有蘋婆三
株大可合抱翠叶多子团圞数丈真可奇也山之
南有岭焉曰西峪可以入沿河山之下有碑 不可
辨自长峪而东可二十里有聚焉曰菩提堑有祠
焉是祀菩提盖古人有乞者众食之俄而怒焉乃 …… (第 41a 页)
多离绝之势峰峦峙立如书空之笔者不可胜数
其中一山若火燄而草树独茂问诸牧童知为田
带山而小西天之境在焉迤逦至山麓壁立似 不
可 登徐望之有磴道循山之偏脊直上行者前后
顶踵相接凡三憩息始及山之半有石室题曰义
饭厅碑志云唐乾 …… (第 47a 页)
昌之际有沙门留公顺公亦增刻之前后纳于洞
中者通千馀卷石凡七百馀条有石幢记其目甚
悉每洞皆以石为窗棂用铁固之纵广 不可 知而
石本之近窗者可以窥见观其字画则辽金所刻
与隋唐自异其左洞有静琬贞观八年碑记嵌于
门 (第 48b 页)
上大意谓未来世佛法有难故刻此藏之以为
经本若世有经愿毋辄开其用心亦可谓勤矣石
洞之北有石池石井池广七尺而深半之井深浅
不可 测皆莹然涵虚可鉴毛发井之北十馀步有 (第 48b 页)
泉自窦中出涓涓不绝又有石为龙王像民祷雨
则祀之古木苍藤樛错其上然阴翳惨澹 不可 久
居由泉窦之南复扳缘小径盘屈数十折至山顶
有五石台台之上皆有白石小浮图其南二者乃
唐金 (第 49a 页)
仙公主所建刻字如新馀无题识 不可 考顶
有巨石后广而前锐平出于虚空者数尺相传谓
之曝经台予至其上回视四山则向之特立若书
空 …… (第 49a 页)
之妙毕呈于此上之始见长城长城者塞上山也
城与山为高下起伏山青而城白如领之有缘金
玉之有相大者为虹霓小者为缟带缥缈纠纷 不
可 穷诘又上之始见塔体圆质素卓立云际峻整
精洁如经磨砻山有三盘而此据其上也盘山者
以山之盘旋曲折 (第 52a 页)
山石态变者尽作人形度阎王𡽶是百花山腰也
百花者红紫翠 黄不可 凡数 (第 27a 页)
不可 状喻 (第 27a 页)
不可 名品
即一色中瓣萼跗异 (第 27a 页)
不可 概之土人指一种尊之
曰天花艳光而幻质佛诸经每所称天雨曼陀罗
花天雨曼殊沙花也行百花中一里进篱 …… (第 27a 页)
顶寺僧曰顶由阎王鼻行僧住此十馀年亦不敢
度予二人笑而不听竟趋鼻侧山脊如刀背仅容
一足长约十步面旁如削下临万仞 不可 凝视罡
风吹衣足不能立予曰列子履万仞之险足二分
垂外何如乃去靴鞋趺坐徘徊取棋枰对奕南沙
…… (第 33a 页)
东山腰谽谺頫梯而下至洞约三丈许内有一门
巨石天成近门上有石钟长约数尺倒垂待叩入
门转南见有石缝如夹道元窅无际 不可 深入古 …… (第 35a 页)
河水不甚阔而驶又北二里为玉斗潭潭箕圆仅
丈腐草罨之深不可测或云是有物焉有两牛斗
而饮陷于潭辄 不可 得又北十里为灌石驻跸山
在焉其山长西北袤凡二十里石皆壁立高可十
馀丈嶟沓欹危如坠如挽前临平川 …… (第 36b 页)
俱立山之上有台焉登之而望则蹙然两山兰若
闭藏 不可 俯见是曰隐鹫之台山之西有洞焉小
而隘可容数人门有古松蔽之坐其中以瞻西峰
有如指掌中壁刻观世音 …… (第 41a 页)
观音之洞又曰孤松之岩兰若讲堂中有蘋婆三
株大可合抱翠叶多子团圞数丈真可奇也山之
南有岭焉曰西峪可以入沿河山之下有碑 不可
辨自长峪而东可二十里有聚焉曰菩提堑有祠
焉是祀菩提盖古人有乞者众食之俄而怒焉乃 …… (第 41a 页)
多离绝之势峰峦峙立如书空之笔者不可胜数
其中一山若火燄而草树独茂问诸牧童知为田
带山而小西天之境在焉迤逦至山麓壁立似 不
可 登徐望之有磴道循山之偏脊直上行者前后
顶踵相接凡三憩息始及山之半有石室题曰义
饭厅碑志云唐乾 …… (第 47a 页)
昌之际有沙门留公顺公亦增刻之前后纳于洞
中者通千馀卷石凡七百馀条有石幢记其目甚
悉每洞皆以石为窗棂用铁固之纵广 不可 知而
石本之近窗者可以窥见观其字画则辽金所刻
与隋唐自异其左洞有静琬贞观八年碑记嵌于
门 (第 48b 页)
上大意谓未来世佛法有难故刻此藏之以为
经本若世有经愿毋辄开其用心亦可谓勤矣石
洞之北有石池石井池广七尺而深半之井深浅
不可 测皆莹然涵虚可鉴毛发井之北十馀步有 (第 48b 页)
泉自窦中出涓涓不绝又有石为龙王像民祷雨
则祀之古木苍藤樛错其上然阴翳惨澹 不可 久
居由泉窦之南复扳缘小径盘屈数十折至山顶
有五石台台之上皆有白石小浮图其南二者乃
唐金 (第 49a 页)
仙公主所建刻字如新馀无题识 不可 考顶
有巨石后广而前锐平出于虚空者数尺相传谓
之曝经台予至其上回视四山则向之特立若书
空 …… (第 49a 页)
之妙毕呈于此上之始见长城长城者塞上山也
城与山为高下起伏山青而城白如领之有缘金
玉之有相大者为虹霓小者为缟带缥缈纠纷 不
可 穷诘又上之始见塔体圆质素卓立云际峻整
精洁如经磨砻山有三盘而此据其上也盘山者
以山之盘旋曲折 (第 52a 页)
兔丝无根而生蛇无足而行鱼无耳而听蝉无口而
鸣
哭逵泣丝
杨子见逵路而哭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
而泣为其可以 黄可 以黑
鬼神
炎帝于火死而为灶禹劳天下死而为社后稷作稼
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死为宗布此鬼神之所 …… (第 13b 页)
将有三队四义五行十守三队者上知天道下习地
形中察人情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
不畏死决疑不辟罪五行者柔 不可 卷刚 (第 16a 页)
不可 折仁
(第 16a 页)
不可 犯信 (第 16a 页)
不可 惑勇 (第 16a 页)
不可 凌十守者神清谋远操固
知明不食于货不淫于物不嚂于神不推于方 (第 16a 页)
不可
喜 (第 16a 页)
不可 怒 (第 16a 页)
不可 从外治 (第 16a 页)
不可 从中御也
玉泉子
棱等登科
故事放榜毕旅谢时宰榜首致词有丁棱者语吃欲 (第 16a 页)
鸣
哭逵泣丝
杨子见逵路而哭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
而泣为其可以 黄可 以黑
鬼神
炎帝于火死而为灶禹劳天下死而为社后稷作稼
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死为宗布此鬼神之所 …… (第 13b 页)
将有三队四义五行十守三队者上知天道下习地
形中察人情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
不畏死决疑不辟罪五行者柔 不可 卷刚 (第 16a 页)
不可 折仁
(第 16a 页)
不可 犯信 (第 16a 页)
不可 惑勇 (第 16a 页)
不可 凌十守者神清谋远操固
知明不食于货不淫于物不嚂于神不推于方 (第 16a 页)
不可
喜 (第 16a 页)
不可 怒 (第 16a 页)
不可 从外治 (第 16a 页)
不可 从中御也
玉泉子
棱等登科
故事放榜毕旅谢时宰榜首致词有丁棱者语吃欲 (第 16a 页)
梁武白铜鞮歌云湘阳白铜鞮圣德应乾来
滟滪歌
梁简文滟滪歌云滟滪大如服瞿 唐不可 触又西曲
杨叛儿歌云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郎作沉水香
侬作博山炉
河中之水歌
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云 …… (第 9b 页)
之置酒夺焉女素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
长歌短歌
长歌行魏武帝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旧说长歌短
歌大率言人寿命长短已定 不可 妄求 …… (第 15a 页)
共连理杯衣同双丝绢寝共无缝绸坐必接膝行必
携手如鸟同心如鱼比目利断金石密愈胶漆
招隐
招隐汉淮南王安小山所作山中 不可 久留后人改
为王言左思招隐数篇王康琚又反招隐淮南书有
小山大山言政大小犹诗二雅
大刀头 …… (第 20a 页)
古词云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言乌母本在
山岩来为秦氏弹丸所杀黄鹄摩天鲤在深泉人得
而煮之寿命各有定分也
时清 不可 为非
东门行云出门东行不愿归言士有贫不安其居拔
剑将去妻子牵衣止之曰时清 (第 22a 页)
不可 为非愿其餔糜
不求富贵 …… (第 22a 页)
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细飏落花中
明河篇
宋之问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云明
河可望 不可 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
还访成都卖卜人则天曰吾非不知之问才但以其
有口过盖以之问齿疾口尝 …… (第 30b 页)
陶弘景隐居华山阳梁高祖问曰山中何所有弘景
答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祗能自怡悦 不可
持寄君
马自然诗
马自然诗云何用烧丹学驻颜闹非城市静非山时
人若觅长生药对镜无心是大还
元白诗 …… (第 35b 页)
诗有三偷法偷语是最钝贼如傅长虞日月光天德
是也偷意事虽可罔情 不可 原如柳浑太液微波起
长杨高树秋沈佺期小池残暑退高树晚凉归是也
偷势才巧意精各无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 (第 47a 页)
滟滪歌
梁简文滟滪歌云滟滪大如服瞿 唐不可 触又西曲
杨叛儿歌云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郎作沉水香
侬作博山炉
河中之水歌
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云 …… (第 9b 页)
之置酒夺焉女素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
长歌短歌
长歌行魏武帝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旧说长歌短
歌大率言人寿命长短已定 不可 妄求 …… (第 15a 页)
共连理杯衣同双丝绢寝共无缝绸坐必接膝行必
携手如鸟同心如鱼比目利断金石密愈胶漆
招隐
招隐汉淮南王安小山所作山中 不可 久留后人改
为王言左思招隐数篇王康琚又反招隐淮南书有
小山大山言政大小犹诗二雅
大刀头 …… (第 20a 页)
古词云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言乌母本在
山岩来为秦氏弹丸所杀黄鹄摩天鲤在深泉人得
而煮之寿命各有定分也
时清 不可 为非
东门行云出门东行不愿归言士有贫不安其居拔
剑将去妻子牵衣止之曰时清 (第 22a 页)
不可 为非愿其餔糜
不求富贵 …… (第 22a 页)
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细飏落花中
明河篇
宋之问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云明
河可望 不可 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
还访成都卖卜人则天曰吾非不知之问才但以其
有口过盖以之问齿疾口尝 …… (第 30b 页)
陶弘景隐居华山阳梁高祖问曰山中何所有弘景
答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祗能自怡悦 不可
持寄君
马自然诗
马自然诗云何用烧丹学驻颜闹非城市静非山时
人若觅长生药对镜无心是大还
元白诗 …… (第 35b 页)
诗有三偷法偷语是最钝贼如傅长虞日月光天德
是也偷意事虽可罔情 不可 原如柳浑太液微波起
长杨高树秋沈佺期小池残暑退高树晚凉归是也
偷势才巧意精各无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 (第 47a 页)
疼痛神效
白芥子(生为/末)肥甘遂(生为/末)生大黄(各末/一两)
右用白面一两半滴水丸作饼子□令 黄不可 过
焦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冷酒下二十丸不拘时
量虚实加减
紫苑散
木香 人参 白术 紫苑 川 …… (第 22b 页)
小块每块捍碗口大薄饼一个共作三个无油锅
内烙熟空心服一饼酒送下茶过口坐卧忌风生
冷油腻盐一个月不能断荤者 不可 治也此药试
过每用一饼仅行水四五度并不瘦人
一方 用乾鸡屎一升炒黄好酒三碗淬下煮作一碗
绢滤去 …… (第 27b 页)
下食胀满而自利
又有榖胀水胀气胀血胀 不可 不别
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旦食暮不能食者是为榖胀
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肌肤漉漉
有声怔 …… (第 41a 页)
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惟此气流水斯为云为
雨也今之医者一遇此疾则曰内经有言诸湿肿满
皆属脾土土虚则湿停湿停则渗透肌肤遍身肿满
不可 不通利也辍用利小便及补中之剂如五苓散
胃苓汤加木通车前子大腹皮滑石之类法未为爽
谬不然顾服之愈多 …… (第 45a 页)
木香顺气汤如下多则亡阴而痞者四物加参苓白
术升麻柴胡少佐以陈皮枳壳监制或大病后元气
未复而痞补中益气汤加陈皮凡此痞满 不可 执全
在活法详脉證虚实而治之也
刘河间曰三阴三阳之标本治各不同有用寒药而为
热痞大黄黄连之类也有 (第 70b 页)
白芥子(生为/末)肥甘遂(生为/末)生大黄(各末/一两)
右用白面一两半滴水丸作饼子□令 黄不可 过
焦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冷酒下二十丸不拘时
量虚实加减
紫苑散
木香 人参 白术 紫苑 川 …… (第 22b 页)
小块每块捍碗口大薄饼一个共作三个无油锅
内烙熟空心服一饼酒送下茶过口坐卧忌风生
冷油腻盐一个月不能断荤者 不可 治也此药试
过每用一饼仅行水四五度并不瘦人
一方 用乾鸡屎一升炒黄好酒三碗淬下煮作一碗
绢滤去 …… (第 27b 页)
下食胀满而自利
又有榖胀水胀气胀血胀 不可 不别
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旦食暮不能食者是为榖胀
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肌肤漉漉
有声怔 …… (第 41a 页)
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惟此气流水斯为云为
雨也今之医者一遇此疾则曰内经有言诸湿肿满
皆属脾土土虚则湿停湿停则渗透肌肤遍身肿满
不可 不通利也辍用利小便及补中之剂如五苓散
胃苓汤加木通车前子大腹皮滑石之类法未为爽
谬不然顾服之愈多 …… (第 45a 页)
木香顺气汤如下多则亡阴而痞者四物加参苓白
术升麻柴胡少佐以陈皮枳壳监制或大病后元气
未复而痞补中益气汤加陈皮凡此痞满 不可 执全
在活法详脉證虚实而治之也
刘河间曰三阴三阳之标本治各不同有用寒药而为
热痞大黄黄连之类也有 (第 70b 页)
香方郑康成注沈水二十四铢著石蜜复汤鬻以指尝
试能饮甲则已注云南海贾胡贵一种香木末如蜜房
色泽正 黄可 灭甲然则甲香者煮香时用以凝合发香
者也饮甲者汤汁凝于甲上不脱也成大言槟榔艾蒳
功同甲香唐人谓之甲煎义 (第 39a 页)
试能饮甲则已注云南海贾胡贵一种香木末如蜜房
色泽正 黄可 灭甲然则甲香者煮香时用以凝合发香
者也饮甲者汤汁凝于甲上不脱也成大言槟榔艾蒳
功同甲香唐人谓之甲煎义 (第 39a 页)
多若日中耘则大热热则蔫
附香芋(形如土豆/味甘美)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 黄可 灰)
(汁煮食亦可烝食如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 玉)
莲尔雅曰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 …… (第 16a 页)
生
也种藕法春初掘藕根接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
有莲花莲子可磨为饭轻身益气令人强健藕止渴散
血常食之 不可 池藕二月间取带泥小藕栽池塘浅水
中不宜深水待茂盛深亦不妨或粪或豆饼壅之则益
盛(玄扈先生曰深池中种藕 …… (第 17b 页)
铺在上头向南芽朝上用硫黄研碎纸撚簪把粗缠藕
节一二道当年有花
管子曰五沃之土生莲故栽宜壮土然 不可 多加壮粪
反致发热坏藕
种莲子法用鸡子一枚开一小孔去青黄将莲子填满
纸糊孔三四层令鸡抱之鸡出取放煖处 …… (第 18a 页)
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种曰皮黄类芋 异苑曰薯蓣若欲掘取嘿然则)
(获唱名便 不可 得人有植之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 玄扈先生曰山药出处见山海经凡四本草复云出)
(嵩山北京四明东山南 …… (第 23a 页)
粪与土相和平匀厚一尺拣肥长
山药上有芒刺者每段折长三四寸鳞次相挨卧于区
内复以粪匀覆五寸许旱则浇之亦 不可 太湿忌大粪
苗长以高稍扶架霜降后比及地冻出之外将芦头另 …… (第 23b 页)
生不妨收入
若蝗信到时能多并人力益发土遍壅其根节枝干蝗
去之后滋生更易是虫蝗亦不能为害矣故农人之家 不可 一岁不种此实杂植中第一品亦救荒第一义也
又曰凡藷二三月种者其占地也每科方二步有半而
卵遍焉四五月种者 (第 30a 页)
附香芋(形如土豆/味甘美)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 黄可 灰)
(汁煮食亦可烝食如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 玉)
莲尔雅曰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 …… (第 16a 页)
生
也种藕法春初掘藕根接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
有莲花莲子可磨为饭轻身益气令人强健藕止渴散
血常食之 不可 池藕二月间取带泥小藕栽池塘浅水
中不宜深水待茂盛深亦不妨或粪或豆饼壅之则益
盛(玄扈先生曰深池中种藕 …… (第 17b 页)
铺在上头向南芽朝上用硫黄研碎纸撚簪把粗缠藕
节一二道当年有花
管子曰五沃之土生莲故栽宜壮土然 不可 多加壮粪
反致发热坏藕
种莲子法用鸡子一枚开一小孔去青黄将莲子填满
纸糊孔三四层令鸡抱之鸡出取放煖处 …… (第 18a 页)
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种曰皮黄类芋 异苑曰薯蓣若欲掘取嘿然则)
(获唱名便 不可 得人有植之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 玄扈先生曰山药出处见山海经凡四本草复云出)
(嵩山北京四明东山南 …… (第 23a 页)
粪与土相和平匀厚一尺拣肥长
山药上有芒刺者每段折长三四寸鳞次相挨卧于区
内复以粪匀覆五寸许旱则浇之亦 不可 太湿忌大粪
苗长以高稍扶架霜降后比及地冻出之外将芦头另 …… (第 23b 页)
生不妨收入
若蝗信到时能多并人力益发土遍壅其根节枝干蝗
去之后滋生更易是虫蝗亦不能为害矣故农人之家 不可 一岁不种此实杂植中第一品亦救荒第一义也
又曰凡藷二三月种者其占地也每科方二步有半而
卵遍焉四五月种者 (第 30a 页)
菖蒲 一名尧韭一名昌阳生上洛池泽及蜀郡严道
戎卫衡州并嵩岳石碛上今池泽处处有之叶似蒲而
匾有脊一如剑刅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根傍
引三四小根一寸九节者良节尤密者佳亦有十二节
者露根者不可用又一种名兰荪又谓溪荪根形气色
极似石上菖蒲叶正如蒲无脊俗谓菖蒲生于水次失
水则枯其菖蒲味辛性温无毒秦皮秦芃为之使恶地
胆麻 黄不可 犯铁令人吐逆 (第 13b 页)
红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虫蚀成)
(孔者入药用其树半年生芜食子一年生跋屡/大如指长三寸上有颗中仁如粟 黄可 啖之)
海药(谨按徐表南荆记云波斯国大小如药子味温/平无毒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鸟髭发和气安)
(神治 …… (第 39b 页)
石南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疗脚弱五藏邪气除热女子 不可 久服令思男
实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一名鬼目生华阴山谷二月
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乾(五加皮为之使陶隐居云今 (第 64b 页)
庐江及东间皆有之叶状如)
(枇杷叶方用亦稀唐本注云叶似䒽草凌冬不凋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
(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土人)
(多以瓦韦为石韦以石韦为石南 不可 不审之日华子/云石南臣主除热恶小蓟无毒能添肾气治胸膈烦闷)
(实杀虫能逐诸风虽/能养肾内令人阴痿) …… (第 64b 页)
食肉如患发背重汤煎令极稠和如膏/以帛涂之疮上神效襄州军事柳岸妻窦氏患口疳十)
(五年齿尽落断亦断坏 不可 近用此方遂差)
食疗云(微寒主腹胀满其根有毒煮浓汁含之治䘌/齿并疳虫蚀人脊骨者可煮浓汁灌之良其) …… (第 71a 页)
接骨木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
作浴汤(唐本注云叶如陆英花亦相似但作树高一二名/丈许木轻虚无心斫枝插便生人家亦种之一)
(木蒴藋所在皆有之唐本先附臣禹钖等谨按陈藏器/云接骨木有小毒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服之)
(当前下及吐 不可 多服叶主疟小儿服三叶大人服/七叶并生𢷬绞汗服得吐为度本经云无毒误也)
图经曰(接骨木旧不著所出州土 (第 82b 页)
今近京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许花叶都类陆英水芹辈故一名木蒴)
(藋其木轻虚无心斫枝插土便生人家亦种之叶主疟/研绞其汁饮之得吐乃差大人七叶小儿三叶 不可 过)
(多也又上有枳椇条云其木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多食之即诗小雅所谓)
( …… (第 82b 页)
棕榈子平无毒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
皮平无毒止鼻洪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
入药烧灰用 不可 绝过(新补见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曰(棕榈亦曰栟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大傍无枝条叶大而圆 …… (第 99b 页)
芫花味辛苦温微温有小毒主欬逆上气喉鸣喘咽肿
短气虫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消胸中痰水喜(音/戏)唾
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
虚一名去水一名毒鱼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根疗疥
疮可用毒鱼生淮源川谷三月日采花阴乾(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陶𨼆居云近道处处有用之微熬 不可 近眼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苗高二三尺叶似白煎及柳叶根皮)
(黄似桑根正月二月花发紫碧色叶未生时收日 (第 102b 页)
(孔者入药用其树半年生芜食子一年生跋屡/大如指长三寸上有颗中仁如粟 黄可 啖之)
海药(谨按徐表南荆记云波斯国大小如药子味温/平无毒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鸟髭发和气安)
(神治 …… (第 39b 页)
石南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疗脚弱五藏邪气除热女子 不可 久服令思男
实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一名鬼目生华阴山谷二月
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乾(五加皮为之使陶隐居云今 (第 64b 页)
庐江及东间皆有之叶状如)
(枇杷叶方用亦稀唐本注云叶似䒽草凌冬不凋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
(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土人)
(多以瓦韦为石韦以石韦为石南 不可 不审之日华子/云石南臣主除热恶小蓟无毒能添肾气治胸膈烦闷)
(实杀虫能逐诸风虽/能养肾内令人阴痿) …… (第 64b 页)
食肉如患发背重汤煎令极稠和如膏/以帛涂之疮上神效襄州军事柳岸妻窦氏患口疳十)
(五年齿尽落断亦断坏 不可 近用此方遂差)
食疗云(微寒主腹胀满其根有毒煮浓汁含之治䘌/齿并疳虫蚀人脊骨者可煮浓汁灌之良其) …… (第 71a 页)
接骨木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
作浴汤(唐本注云叶如陆英花亦相似但作树高一二名/丈许木轻虚无心斫枝插便生人家亦种之一)
(木蒴藋所在皆有之唐本先附臣禹钖等谨按陈藏器/云接骨木有小毒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服之)
(当前下及吐 不可 多服叶主疟小儿服三叶大人服/七叶并生𢷬绞汗服得吐为度本经云无毒误也)
图经曰(接骨木旧不著所出州土 (第 82b 页)
今近京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许花叶都类陆英水芹辈故一名木蒴)
(藋其木轻虚无心斫枝插土便生人家亦种之叶主疟/研绞其汁饮之得吐乃差大人七叶小儿三叶 不可 过)
(多也又上有枳椇条云其木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多食之即诗小雅所谓)
( …… (第 82b 页)
棕榈子平无毒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
皮平无毒止鼻洪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
入药烧灰用 不可 绝过(新补见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曰(棕榈亦曰栟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大傍无枝条叶大而圆 …… (第 99b 页)
芫花味辛苦温微温有小毒主欬逆上气喉鸣喘咽肿
短气虫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消胸中痰水喜(音/戏)唾
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
虚一名去水一名毒鱼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根疗疥
疮可用毒鱼生淮源川谷三月日采花阴乾(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陶𨼆居云近道处处有用之微熬 不可 近眼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苗高二三尺叶似白煎及柳叶根皮)
(黄似桑根正月二月花发紫碧色叶未生时收日 (第 102b 页)
木瓜实味酸温无毒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
止其枝亦可煮用(陶隐居云山阴兰亭尤多彼人以为/良果最疗转筋如转筋时但呼其名)
(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亦不可解俗人柱木瓜杖云利/筋胫又有榠音冥栌音揸大而 黄可 进酒去痰又楂子)
(涩断痢礼云楂梨曰攒之郑公不识楂乃云是梨之不/臧者然古亦以楂为果今则不入例尔臣禹锡 …… (第 40b 页)
(北土无之中都有郑注礼云楂梨之不臧者为无功也/孟诜云木瓜谨按枝叶煮之饮亦治霍乱 不可 多食损)
(齿及骨又脐下绞痛木瓜一两片桑叶七片大枣三枚/碎之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顿服之差又云楂子平损齿) (第 41a 页)
(及筋 不可 食亦主霍乱转筋煮汁食之与木瓜功稍等/馀无有益人处江外常为果食日华子云木瓜止吐泻)
(贲豚及脚气水肿冷 …… (第 41a 页)
之而宣城者为佳其木状若柰花)
(生于春末而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尔雅谓/之楙郭璞云实如小瓜酢可食 不可 多亦不益人宣州)
(人种莳尤谨遍满山谷始实成则镞纸花薄其上夜露/日暴渐而变红花文如生本州以充上贡焉又 …… (第 41a 页)
(榠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陶云大而 黄可 进酒去痰者/是也欲辨之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者)
(为榠楂也木瓜大枝可作杖策之云利筋脉根叶煮 …… (第 41b 页)
西京大木瓜为佳)
(其味和羹至熟止青白色入药绝有功胜宣州者味淡/此物入肝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此物 不可 阙)
(也/) …… (第 42a 页)
杮味甘寒无毒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陶隐居云杮有/数种云今乌杮)
(火熏者性热断下又疗狗齧疮火煏皮逼切者亦好日/乾者性冷粗心杮尤 不可 多食令人腹痛生杮弥冷又)
(有椑音卑色青惟堪生啖性冷复甚于杮散石热家啖/之亦无嫌不入药用唐本注云别录 …… (第 43b 页)
(俚俗暴乾货之谓之牛奶柿至冷 不可 多食几食杮 (第 44b 页)
不/可 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其枯叶至滑泽古人取以临)
(书俗传杮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 …… (第 44b 页)
芋味辛平有毒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一名土芝(陶隐/居云)
(钱塘最多生则有毒莶音杴 不可 食性滑下石服饵家/所忌种芋三年不采成梠音吕芋又别有野芋名老芋)
(形叶相似如一根并杀人人不识而食之垂 (第 45b 页)
死者佗人/以土浆及粪汁与饮之得活矣唐本注云芋有六种有)
(青芋紫芋真芋白芋连禅芋野芋其青芋细长毒多初/煮要须灰汁易水煮熟乃堪食尔白芋真芋连禅芋紫)
(芋毒少并正尔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其真白/连禅三芋兼肉作羹大佳蹲䲭之饶盖谓此也野芋大)
(毒不堪啖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芋白色者无味紫/色者破气煮汁饮之止渴十月后晒乾收之冬月食不)
(发病佗时月 不可 食又和鲫鱼鳢鱼作曤良久食令人/虚劳无力又煮汁洗腻衣白如玉亦可浴去身上浮风)
(慎风半日陈藏器云芋本功 …… (第 45b 页)
毒人又有天荷亦)
(相似而大也日华子云芋冷破宿血去死肌其中有数/种有芽芋紫芋园圃中种者可食馀者有大毒 不可 容)
(易食姜芋辛辣以生姜煮又换水煮方可食和鱼煮甚/下气调中补虚叶裹开了廱疮毒止痛又云芋叶冷无)
( …… (第 46a 页)
所谓)
(徇蹲䲭之沃则以为济世阳丸是也江西闽中出者形/长而大叶皆相类其细者如卵生于大魁傍食之尤美) (不可 过多乃有损也凡食芋并须圉圃莳者其野芋有/大 (第 46a 页)
不可 辄食食则杀人惟土浆及粪汁解之说文解) …… (第 46a 页)
乌芋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一名藉
姑一名水萍二月生叶如芋三月三日采根暴乾(陶隐/居云)
(今藉姑生水田中叶有桠乌牙切状如泽泻不正似芋/其根黄似芋子而小煮之亦可啖疑其有乌者根极相)
(似细而美叶乖异状如苋草呼为𦳓茨恐此也唐本注/云此草一名槎牙一名茨菰音孤主百毒产后血闷攻)
(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生水中叶似錍音兮/切箭镞泽泻之类也千金方云下石淋臣禹锡等谨按)
(孟诜云茨菰 不可 多食吴人常食之令人患脚又发脚/气瘫缓风损齿令人失颜色皮肉乾燥卒食之令人呕)
(水又云𦳓茨冷下丹石消 (第 48b 页)
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若先有冷气 不可 食令人腹胀)
(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痛日华子云𦳓茨无毒消风毒/除胸胃热治黄疸开胃下食服金石药人食之良 …… (第 48b 页)
(茨菰冷有毒叶研傅蛇虫咬多食发虚热及肠风痔瘘/崩中带下疮疖煮以生姜禦之佳怀孕人 不可 食又名)
(燕尾草及/乌芋矣)
图经曰(乌芋今𦳓茨也旧不著所出州土苗似龙须而/细正青色根黑如指大皮 …… (第 49a 页)
荔枝子味甘平无毒止渴益人颜色生岭南及巴中其
树高一二丈叶青阴淩冬不凋形如松子大壳朱若红
罗纹肉青白若水精甘美如蜜四五月熟百鸟食之皆
肥矣(今/附)
图经曰(荔枝子生岭南及巴中今泉福漳嘉蜀渝涪州/兴化军及二广州郡皆有之其品闽中第一蜀)
(川次之岭南为下扶南记云此木以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 不可 摘取以刀斧劙音利取其枝)
(故以为名耳其木高二三丈自径尺至于合抱颇类桂/木冬青之属叶蓬蓬然四时荣茂不 …… (第 52b 页)
也惟蜀川作之荻蔗但堪啖或)
(云亦可煎稀糖商人贩货至/都下者荻蔗多而竹蔗少也)
食疗(主补气兼下气 不/可 共酒食发痰)
外台秘要(主发热口乾小便涩取甘蔗去皮尽/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
肘后方(主卒乾呕 …… (第 57a 页)
不消成症身重不能行履耳)
图经(文具甘/蔗条下)
食疗云(主心热口乾多食生长虫消肌/肉损齿发疳𧏾 不可 长食之) …… (第 57b 页)
半钱治心腹痛又秃疮收未开花/阴乾与桑椹赤者等分作末以猪脂和先取灰汁洗去)
(疮痂即涂药又云桃能发丹石 不可 食之生者尤损人/又白毛主恶鬼邪气胶亦然又桃符及奴主精魅邪气)
(符煮汁饮之奴者丸散服之桃仁每夜嚼一颗 …… (第 60b 页)
泰山今处处皆有之京东/陕西出者尤大而美大都佳果多是圃人以他)
(木接根上栽之遂至肥美殊失本性此等药中 不可 用/之当以一生者为佳七月采核破之取仁阴乾今都下)
(市贾多取炒货之云食之亦益人然亦多杂接实之核/为不 …… (第 61a 页)
尖者熬令黑烟出热研𢷬如脂膏以酒三)
(升搅令相和一服/取汗不过三差)
伤寒类要(治黄疸身眼皆如金色 不可 使妇人鸡犬见以/取东引桃根切细如筋若钗股以下者一握)
(水一大升煎取一小升适温空腹顿服后三五日其黄 …… (第 65a 页)
杏核仁味甘苦温冷利有毒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
气产乳金疮寒心贲豚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
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五月采之其两仁者杀人
可以毒狗
花味苦无毒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
实味酸 不可 多食伤筋骨生晋山川谷(得大良恶黄芩/黄耆葛根解锡)
(毒畏蘘草陶隐居云处处有药中多用之汤浸去尖皮/熬 …… (第 68b 页)
绵裹内女子阴中疮蛊疽陈藏器云杏仁本功外杀)
(虫烧令烟未尽细研如脂粉裹内𧏾齿孔中亦主产门/中虫疮痒 不可 忍者去仁及诸畜疮中风取仁去皮熬)
(令亦和桂末研如泥绵裹如指大含之利喉咽去喉痹/痰唾嗽嗽喉中热结生疮 (第 69a 页)
杏酪浓煎如膏服之闰五藏)
(去痰𠻳生熟吃俱得丰生半熟杀人/日华子云杏熟有毒 不可 多食伤神)
图经曰(杏核仁生晋川山谷今处处有之其实亦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相传云种出济南郡之分流)
( …… (第 69a 页)
旦服一枚以前酒下其酒任性饮之杏花乾之)
(亦入药杏枝主堕伤取一握水一大升煮半下酒三合/分再服大枚其实 不可 多食伤神损筋骨刘禹锡传信)
(方治𠻳补肺丸杏仁二大升山者不中拣却双仁及陈/歇以童子小便一斗㓎之春夏 …… (第 69b 页)
(此咽津/大效)
修真秘旨云(杏不用多食/令人目盲)
又方(服杏仁者往往二三年或/泻或脐中出物皆 不可 治) …… (第 73a 页)
治肺燥喘热大肠秘润泽五藏如无上證更入/盐点尤佳杏实本经别无治疗日华子言多食伤神有)
(数种皆热小儿尤 不可 食多至疮痈及上膈热煞蓄为/乾果其深赭色核大而𥚹者为金杏此等须接其他皆)
(不逮也如山杏辈只可收仁人 …… (第 74b 页)
安石榴味甘酸无毒主咽燥渴损人肺 不可 多食酸实
壳疗下痢止漏精东行根疗蛔虫寸白(陶隐居云石榴/以花亦可爱故)
(人多植之尤为外国所重入药维 …… (第 75b 页)
梨味甘微酸寒多食令人寒中金疮乳妇尤 不可 食(陶/隐)
(居云梨种复殊多病皆冷利俗人以为快果不入药用/食之多损人也唐本注云梨削贴汤火疮不炼止痛 (第 78b 页)
易)
(产只主热𠻳止渴叶主霍乱吐痢不止煮汁服之今按/别本注云梨有数种其消梨味甘寒无毒主客热中风)
(不语人疗伤寒熟发解石热气惊邪嗽消渴利大小便/又有青梨茅梨等并不任用又有桑梨惟堪蜜煮食主)
(口乾生食不益人冷中 不可 多食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梨除客热止心烦 (第 78b 页)
不可 多食又卒欬𠻳以一颗刺作)
(五十孔每孔内以椒一粒以面裹于热火灰中煨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又方去核内酥 …… (第 78b 页)
又捣汁一升酥一两蜜/一两地黄汁一升缓火煎细细含咽凡治嗽皆须待冷)
(喘息定后方食热食之反伤奚令嗽更极 不可 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又胸中痞寒热结) …… (第 78b 页)
彼处人取其皮治疮癣/及疥癞云甚效八月采近处亦有但采其实作乾不闻)
(入/药)
食疗云(金疮及产妇 不可 食大忌)
圣惠方(治小儿心藏风热昏懵躁闷不能食用梨三枚/切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去滓入粳米一合煮)
(粥 …… (第 79b 页)
林檎味酸甘温 不可 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
生疮疖脉闭不行其树似柰树其形圆如柰六月七月
熟今在处有之(今附臣禹锡等谨 (第 81b 页)
按孟诜云林檎主止/消渴陈士良云此有三种大长者为柰)
(圆者林檎夏熟小者味涩为梣秋熟日华/子云林檎无毒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
图经曰(林檎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或谓之来/禽木似柰实比柰差圆六七月熟亦有甘酢二)
(种甘者早熟而味肥美酢者差晚须熟烂乃堪啖病消/渴者宜食之亦 不可 多反令人心中主冷痰今俗问医)
(人亦乾之入治伤/寒药谓之林檎散)
食疗云(温主谷痢泄精东行根治白虫蛔 (第 81b 页)
虫消渴好□ 不可 多食又林檎味苦涩平无毒食之闭百脉) …… (第 81b 页)
李核仁味苦平无毒主僵仆跻瘀血骨痛
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实味苦除痼热调中(陶隐居云李类又多京口有麦李/麦秀时熟小而甜肥核不入药今)
(此用姑熟所出南居李解核如杏子者为佳凡实熟食/之皆好 不可 合雀肉食又 (第 83b 页)
不可 临冰上啖之李皮水煎)
(含之疗齿痛佳今按别本注云李类甚多有绿李黄李/紫李生李水李并堪食味极甘美其中仁 …… (第 83b 页)
云李主女人卒赤白下取李树东/面皮去皱皮炙令黄香以水三升煮汁去滓服之日再)
(验谨按生子亦去骨节间劳热 不可 多食临水食令人/发痰疟又牛李有毒煮汁使浓含之治𧏾齿脊骨有痹)
(虫可后灌此汁更空腹服一盏其子中仁主 …… (第 84a 页)
洗之后涂胡粉不过五六日有效慎风)
孙真人(肝病/宜食)
食医心镜(李味酸无毒主除固热调中黄帝/云李 不可 和蜜食食之损五藏)
衍义曰(李核仁其窠大者高及丈今医家少用实合浆/水食令人霍乱涩气而然今畿内小窑镇一 (第 84b 页)
种)
(最佳堪入贡又有御李子如樱桃许大红黄色先诸李/熟此李品甚多然天下皆有之所以比贤士大夫盛德)
(及天下者如桃李无处不芬芳也别本注云有野李味/苦名郁李子核仁入药止自是郁李仁别是一种在木)
(部中第十四/卷非野李也)
杨梅味酸温无毒主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乾作屑临
饮酒时服方寸匕止吐酒多食令人发热其树若荔枝
树而叶细阴青其形似水杨子而生青熟红肉在核上
无皮壳生江南岭南山谷四月五月采(今附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杨)
(梅和五藏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切 不可 多食甚能捐/齿反筋亦能治痢烧灰服之日华子云杨梅热微毒疗)
(呕逆吐酒皮根煎汤/洗恶疮疥癣忌生葱)
图 …… (第 85a 页)
梅/实条下)
陈藏器(止渴张司空云地瘴无/不生杨梅者信然矣)
食疗(温和五藏腹胃除烦愤恶气去痰实亦 不可 久食/损齿及筋也甚能断下痢又烧为灰亦断下痢甚) (第 85a 页)
(酸美小有胜白梅又白梅未乾者常含一枚咽其液亦/通利五藏下少气若多食之损人筋骨其酸醋之物自)
(是土使然若南方人北居杏亦不食比地人南住梅/乃啖多岂不是地气郁蒸令人烦愤好食斯物也)
经验后方(主一切伤损 不可 者疮止血生肌无瘢痕绝/妙和盐核杵之如泥成挺子竹筒中收遇破)
(即填小可即傅之/此药之功神圣)
宋齐丘 …… (第 85b 页)
胡桃味甘平无毒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发取瓤烧令
黑末断烟和松脂研傅瘰𤻤疮又和胡粉为泥拔白须
发以内孔中其毛皆黑多食利小便能脱人眉动风故
也去五痔外青皮染髭及帛皆黑其树皮止水痢可染
褐仙方取青皮压油和詹糖香涂毛发色如漆生北土
云张骞从西域将来其木舂斫皮中出水承取沐头至
黑(今附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胡桃 不可 多食动痰饮/除风令人能食不得并渐渐食之通经脉润血脉黑)
(鬓发又服法初日一颗五日加一颗至二十颗止之常 (第 86b 页)
服骨肉细腻光润能养一切老痔疾日华子云润肌肉)
(益发食酸齿/龂细嚼解之)
图经曰(胡桃生北上今陕洛间多有之大株厚叶多阴/实亦有房秋冬熟时采之性热 不可 多食补下)
(方亦用之取肉合破故纸捣筛蜜丸朝服梧桐子大三/十丸又疗压朴损伤捣肉和酒温顿服便差崔元亮海 …… (第 87a 页)
食医心镜(柰子味苦寒涩无毒主/忍饥益心气多食虚胀)
庵罗果味甘温食之止渴动风气天行病后及饱食后
俱 不可 食之又 (第 89a 页)
不可 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黄病树生
状若林檎而极大(今附臣禹锡等谨按陈士良云微寒/无毒主妇人经脉不通丈夫营卫 …… (第 89a 页)
尤重之咀嚼之)
(满口香久不歇生啖及煮饮并解诸毒人误食鯸鲐肝/至迷闷者饮其汁主差山野中生者子繁而木峻 不可)
( 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内盐于中一夕子皆落木亦/无损其枝节间有脂膏如桃胶南人采得并其皮叶煎)
(之如黑饧 …… (第 91a 页)
海药云(谨按刘斯交州记云其实中有乳汁甜美香/好微寒无毒主消渴烦热镇心久服轻身亦)
(得悦人/颜色也)
韶子味甘温无毒主暴痢心腹冷生岭南子如栗皮肉
核如荔枝广志云韶叶似栗有刺斫皮内白脂如猪味
甘酸亦云核如荔枝也
探子味甘涩平无毒生食主水痢熟者和蜜食之去𠻳
子似梨生江南吴都赋云棎榴禦霜是也
诸果有毒桃杏仁双有毒五月食未成核果令人发痈
节及寒热又秋夏果落地为恶虫缘食之令人患九漏
桃花食之令人患淋李仁 不可 和鸡子食之患内结不
消
(第 96a 页)
王节士
陆厥有临江王节士歌云木叶下江波连明月照浦云
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
纨节士慷慨上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淫豫歌
一作滟预梁简文辞云淫豫大如服瞿 唐不可 触金沙
浮转多桂浦忌经过
估客乐(见离别门/)
阳春旦 (第 60a 页)
陆厥有临江王节士歌云木叶下江波连明月照浦云
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
纨节士慷慨上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淫豫歌
一作滟预梁简文辞云淫豫大如服瞿 唐不可 触金沙
浮转多桂浦忌经过
估客乐(见离别门/)
阳春旦 (第 60a 页)
女各有姿色各特/一线慢前取便丨之元振牵一红丨线得第三女)悲丝(淮南子/曰墨翟)
(见练丝而丨为其可以 黄可 以墨杨朱/见岐路而泣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乞丝(杜甫寓蜀蚕熟每/与妻儿躬行丨曰) …… (第 39b 页)
司(丨丨御/史详云)里司(梁/王)
(秀叹陶元亮孙作/丨丨辟为西曹)南北司(唐文宗世丨/丨丨如水火) 不可 曹司(郑虔玄宗爱/其才以其丨)
(丨丨丨特为/置广文馆本)姓氏(瑕丘宫音/ 有丨臣)偲(语切丨相 …… (第 40b 页)
州民有/油客姓邓能棋召对敌只令立侍)
(每落一子俾退立牖下俟我算路乃进之终日不下十数子邓/倦立且饥始 不可 堪次日又召或讽曰本不为棋何不献赂献)
(金三铤/获免)九卵累棋(荀息谏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加丨丨于/上公 …… (第 42a 页)
欺/诈者曰丨丨史)秋色欺(丨丨偏丨/客路中)百人欺(宋吕正献荐常秩/后悔之伯淳曰愿)
(侍郎受丨丨丨 不可 好/贤之心少替童蒙训)民不忍欺(郑子产为政丨丨丨丨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宓贱为政)
(民不能欺/史滑稽 …… (第 44a 页)
康郡王丨涉字安卿善文辞调洛阳令宋璟曰/盛德遗范尽在此矣○郇公五云详云丨处厚字德载姿状甚)
(懦至廷争 不可 回夺丨澳字子斐耻为呈身御史详身丨绶为/翰林学士帝幸其院绶方寝以蜀袍覆之而去详袍丨应物少)
(为三卫郎 …… (第 52a 页)
鸣丨)人名(陆丨/晋人)几(说文微也殆也易可与丨/也丨见丨而作书一日万)
(丨皋谟惟时惟丨益稷语/言 不可 若是其丨注期也)研几(极深丨/丨系辞)沈几(丨丨先物/光武赞)知几(丨/丨)
(其神/乎易)庶几(颜 (第 58a 页)
之子其/殆丨丨乎杨)人名(刘丨文险怪被黜/乃易名煇详帛)鐖(钩逆铓也/无丨之钩) (不可 以得鱼又大镰也史/淮南王安传丨凿棘矜)刏(卦也礼士/师丨珥)讥(说文诽也一曰/谴也又诮也)
市讥(关 …… (第 58a 页)
丨笑/诗锋犯丨丨)
(谷/)桧无讥(季礼观于周乐自/丨以下丨丨焉左)禨(祥/也)矶(碛也又激也孟/是 不可 丨也)澎浪
矶(在小孤山测俗/讹为彭郎详郎)牛渚矶(温峤然犀/处详水)黄鹤矶(丨丨断丨头/刘改之词) …… (第 58a 页)
(飘丨丨翳/长袖韩)霞裾(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丨丨坡)邹阳
曳裾(阳上书曰臣节愚陋则何/王之门 不可 曳长裾乎本)辛毗引裾(魏文帝欲徙冀州十/万户丨丨谏帝不答)
(而起毗随而/丨其丨愧志)活套(帝丨长丨 …… (第 67b 页)
范丨/详范)趄(□丨易其次次/且字异义同)○锄(士鱼切亦作锄韩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丨○)
(芳兰富门 不可 不丨/详兰又舂丨鹭也)春锄(披䉴带笠/伴丨丨)带经锄(儿宽丨丨而丨休/息则读诵详愧)
借父耰锄(秦俗 …… (第 74a 页)
(说文理发也一曰解发之饰又丨/栉也通作疏扬雄头蓬不暇丨唐)
(吴兢传忠咏/犹发之有丨)爬梳(蜂屯蚁杂 不/可 丨丨韩)晓鬟梳(梳丨也/阿房赋)水晶梳(月高云/插丨丨)
(丨/)油木梳(坐士若无丨丨丨烹/龙炰凤都 …… (第 75a 页)
(尾有数条长二三尺左/右有脚状如蚕可食)○除(直鱼切说文殿陛也王粲赋循/阶丨而不降又去也左蔓草犹) (不可 丨韩朝/蒲久已丨)玉除(凝霜倚丨丨选时雨/泻丨丨黄皆谓殿阶)椒除(南下丨丨王莽传/殿陛之道椒取其) (第 79b 页)
(见练丝而丨为其可以 黄可 以墨杨朱/见岐路而泣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乞丝(杜甫寓蜀蚕熟每/与妻儿躬行丨曰) …… (第 39b 页)
司(丨丨御/史详云)里司(梁/王)
(秀叹陶元亮孙作/丨丨辟为西曹)南北司(唐文宗世丨/丨丨如水火) 不可 曹司(郑虔玄宗爱/其才以其丨)
(丨丨丨特为/置广文馆本)姓氏(瑕丘宫音/ 有丨臣)偲(语切丨相 …… (第 40b 页)
州民有/油客姓邓能棋召对敌只令立侍)
(每落一子俾退立牖下俟我算路乃进之终日不下十数子邓/倦立且饥始 不可 堪次日又召或讽曰本不为棋何不献赂献)
(金三铤/获免)九卵累棋(荀息谏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加丨丨于/上公 …… (第 42a 页)
欺/诈者曰丨丨史)秋色欺(丨丨偏丨/客路中)百人欺(宋吕正献荐常秩/后悔之伯淳曰愿)
(侍郎受丨丨丨 不可 好/贤之心少替童蒙训)民不忍欺(郑子产为政丨丨丨丨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宓贱为政)
(民不能欺/史滑稽 …… (第 44a 页)
康郡王丨涉字安卿善文辞调洛阳令宋璟曰/盛德遗范尽在此矣○郇公五云详云丨处厚字德载姿状甚)
(懦至廷争 不可 回夺丨澳字子斐耻为呈身御史详身丨绶为/翰林学士帝幸其院绶方寝以蜀袍覆之而去详袍丨应物少)
(为三卫郎 …… (第 52a 页)
鸣丨)人名(陆丨/晋人)几(说文微也殆也易可与丨/也丨见丨而作书一日万)
(丨皋谟惟时惟丨益稷语/言 不可 若是其丨注期也)研几(极深丨/丨系辞)沈几(丨丨先物/光武赞)知几(丨/丨)
(其神/乎易)庶几(颜 (第 58a 页)
之子其/殆丨丨乎杨)人名(刘丨文险怪被黜/乃易名煇详帛)鐖(钩逆铓也/无丨之钩) (不可 以得鱼又大镰也史/淮南王安传丨凿棘矜)刏(卦也礼士/师丨珥)讥(说文诽也一曰/谴也又诮也)
市讥(关 …… (第 58a 页)
丨笑/诗锋犯丨丨)
(谷/)桧无讥(季礼观于周乐自/丨以下丨丨焉左)禨(祥/也)矶(碛也又激也孟/是 不可 丨也)澎浪
矶(在小孤山测俗/讹为彭郎详郎)牛渚矶(温峤然犀/处详水)黄鹤矶(丨丨断丨头/刘改之词) …… (第 58a 页)
(飘丨丨翳/长袖韩)霞裾(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丨丨坡)邹阳
曳裾(阳上书曰臣节愚陋则何/王之门 不可 曳长裾乎本)辛毗引裾(魏文帝欲徙冀州十/万户丨丨谏帝不答)
(而起毗随而/丨其丨愧志)活套(帝丨长丨 …… (第 67b 页)
范丨/详范)趄(□丨易其次次/且字异义同)○锄(士鱼切亦作锄韩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丨○)
(芳兰富门 不可 不丨/详兰又舂丨鹭也)春锄(披䉴带笠/伴丨丨)带经锄(儿宽丨丨而丨休/息则读诵详愧)
借父耰锄(秦俗 …… (第 74a 页)
(说文理发也一曰解发之饰又丨/栉也通作疏扬雄头蓬不暇丨唐)
(吴兢传忠咏/犹发之有丨)爬梳(蜂屯蚁杂 不/可 丨丨韩)晓鬟梳(梳丨也/阿房赋)水晶梳(月高云/插丨丨)
(丨/)油木梳(坐士若无丨丨丨烹/龙炰凤都 …… (第 75a 页)
(尾有数条长二三尺左/右有脚状如蚕可食)○除(直鱼切说文殿陛也王粲赋循/阶丨而不降又去也左蔓草犹) (不可 丨韩朝/蒲久已丨)玉除(凝霜倚丨丨选时雨/泻丨丨黄皆谓殿阶)椒除(南下丨丨王莽传/殿陛之道椒取其) (第 79b 页)
烦心
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在肝弗治则肝木乘土风热入脾病名脾瘅其
在内则腹中热而烦心在外则肌体出 黄可 按可药可浴在解其表里之风热耳)弗治脾传之 …… (第 16a 页)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𦂳身无痛者形不
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素问奇病论○如有水状谓其痝然浮肿似水而实非水
也脉大者阴虚也脉𦂳者寒气也身无痛形不瘦者邪气在藏不在表也风挟肾邪反伤脾胃故不能食) 岐
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病生在肾名为肾风其非外感之风可知然则五风有由
内生者皆此义也所以风有内外之分 不可 不辨○愚按风之为病最多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
八方之所中也内风者五藏之本病也八风自外而入必先有 …… (第 21b 页)
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
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 不可 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则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机在胜之而已
○鬼神祝由详按在论治类十六当与此并观 …… (第 25a 页)
帝曰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能犹形也前章言病厥之本故此下复问
其各经之状)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眴仆(眴目眩乱也仆猝倒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故为肿首头重眴仆其下行之
支者合腘中贯腨内故为足不能行○眴音眩)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
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阳明胃脉也为多气多血之经气逆于胃则阳
明邪实故为癫狂之疾而欲走且呼也其脉循腹里故为腹满胃不和则卧不安故为不得卧阳明之脉行于
面故为面赤而热阳邪盛则神明乱故为妄见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
胁痛胻 不可 以运(厥在足少阳者其脉入耳中故暴聋下加颊车故颊肿而热下腋循胸过
季胁故胁痛下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故胻 (第 28b 页)
不可 以运 胻音杭)太阴之厥则腹满䐜 …… (第 28b 页)
经故主僵仆衄蔑之病
然五藏之俞皆系于此故本经厥逆者当为呕血○衄女六切)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
关不利者腰 不可 以行项 (第 30a 页)
不可 以顾(足之少阳胆经也机关者筋骨要会
之所也胆者筋其应少阳厥逆则筋不利故为此机关腰项之病)发肠痈 (第 30a 页)
不可 治惊者
死(肠痈发于少阳厥逆者相火之结毒也故 (第 30a 页)
不可 治若有惊者其毒连藏故当死)阳明厥逆喘
欬身热善惊衄呕血(阳明之脉循喉咙入缺盆下膈故为喘欬阳明主肌肉故 …… (第 30a 页)
(此下言手六经之厥逆也手太阴之脉起
于中焦循胃口上膈属肺故其为病如此)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
死 不可 治(手心主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手少阴心脉从心系上挟嗌皆令人心痛引喉
二经属火其主血脉故为身热心 (第 30b 页)
为五藏六府之大主故逆之则死 不可 治)手太阳厥逆耳
聋泣出项 (第 30b 页)
不可 以顾腰 (第 30b 页)
不可 以俛仰治主病者(手太阳小肠之
脉至目之内外眦入耳中故厥则耳聋泣出其支者从缺盆循颈故项 (第 30b 页)
不可 以顾又四时气篇曰邪在小肠者
连睪系属于脊故 (第 30b 页)
不可 以俛仰也)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痓治 …… (第 30b 页)
颇在肺(即喘息气逆也)病名曰厥死不治(阴不入阳故其
盛在胃阳不入阴故太阴细微病名曰厥者阴阳皆逆也故死 不可 治)此所谓得五有馀
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馀二不足岐伯曰所谓五有
馀者五病之气有馀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 …… (第 32a 页)
则阳实于外救里 不可 治表亦 (第 32b 页)
不可 此不表不里之病即阳證阴脉之类有死而已不能为也)
厥腰痛(素问病能论○三十七)
帝曰有病厥 …… (第 32b 页)
文所未及而二子言之其义多出于仲景皆理所必然者也然
经所言者言传经之常二子所言者言传经之变学者俱当详察 不可 执一庶乎随机应变不致有胶柱之误 …… (第 36a 页)
嚏音帝)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
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各通其藏脉谓当随经分治也凡传经之邪未满三日者其邪在表故可以汗己满三日者其邪传里故可以
下然此言表里之大体耳按正理伤寒论曰脉大浮数病为在表可发其汗脉实沉数病为在里可下之故日
数虽多但有表證而脉浮大者犹宜发汗日数虽少但有里證而脉沉实者即当下之此汗下之法但当以表
里为据有 不可 以执一也○愚按伤寒一證感天地阴厉之气变态不测最为凶候治一有差死生反掌在古
人垂训之多何止百家千卷其中 …… (第 38a 页)
地矣予请约之曰凡治伤寒其法有六曰吐汗下温清补也盖吐中有发散之意可去胸中之
实可举陷下之气若无实邪在上 不可 用之所用既少法亦无多故舍吐之外而切于用者惟汗下温清补五
法而已所谓汗者治表證也寒邪在表不汗何从而解然 …… (第 38b 页)
凉解
者如炎热炽盛表里枯涸则阴气不营亦不能汗宜用辛凉勿以温热为佐此即热无犯热之谓也若病在阴
阳之间既 不可 温 (第 38b 页)
不可 凉则但宜平用求其解表而已也然无表證 (第 38b 页)
不可 汗似表非表 (第 38b 页)
不可 汗咽中闭 …… (第 38b 页)
塞者 不可 汗诸动气者 (第 39a 页)
不可 汗淋家 (第 39a 页)
不可 汗诸亡血者 (第 39a 页)
不可 汗脉微弱者无阳也 (第 39a 页)
不可 汗脉微恶寒者阴阳俱
虚 (第 39a 页)
不可 汗吐下其可汗者如仲景曰凡发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之于半日中尽三
服又曰凡作汤药 (第 39a 页)
不可 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蚤晚则易愈矣此所以汗不嫌蚤也所谓下者攻其
内也实邪内结不下何从而去然表邪未 (第 39a 页)
解者 不可 下诸虚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阳微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诸外实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咽中
闭塞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诸动气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脉弱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脉浮而大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病呕吐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大便先鞕后溏者 (第 39a 页)
不
可 下非有大满燥实坚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此所以下不嫌迟也所谓温者温其中也藏有寒气不温之何自而除有客
寒者寒自外入者也有主寒者气虚者也盖气为 …… (第 39a 页)
不退者阴不足也人知惟寒可以去热
而不知壮水方能息火也又如正气不足邪气有馀正不胜邪病必留连不解有如是者 不可 攻邪但当实其
中气使正气内强则根本无害逼邪外出则荣卫渐平所谓温中自有散寒之意此不散表而表自解不攻邪 …… (第 39b 页)
證不分热与不热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伏阴 不可 与凉药
服之必死然则脉之沉小者人知其为阴脉矣而浮大者亦有阴脉则人所不知也治以凉药犹且 (第 40b 页)
不可 况其
他乎故予于此證必舍證从脉所以十全其九然所用之法多非本门正方随手而应见者无不异之夫亦何
异之有药 …… (第 40b 页)
强弱相攻未有根本不伤而败者此理势之必然也伤寒之难止于此耳奈何庸浅之辈初不识人虚实但见
发热动手便攻夫 不可 攻而攻之则未有不死者何也盖攻者所以攻邪然必藉元气以为之帅设主气不足
而强攻其邪则邪气未去而正气因攻先 …… (第 41a 页)
轻医有贤不肖则死生系之或谓两感之證不多见
者盖亦见之不广而义有未达耳此言最切此病诚发人之未发深足指迷 不可 不录也)
温病暑病(素问热论连前篇○四十一)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 …… (第 42b 页)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
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
因其榖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病虽衰而馀热未除尚有所藏
因而强食则病气与食气相并两热合邪以致留连不解故名曰遗)帝曰善治遗奈何岐
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食滞于中者病之实脾弱不能
运者病之虚实则写之虚则补之虚实弗失则逆从可调病必已矣)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复者病复
作遗则延久也凡病后脾胃气虚未能消化饮食故于肉食之类皆当从缓若犯食复为害非浅其有挟虚内
馁者又 不可 过于禁制所以贵得宜也)
阴阳交(素问评热病论○四十三)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 …… (第 43b 页)
肌肉故邪盛则身热)热争则腰痛 不可 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腰者
肾之府热争于脾则土邪乘肾必注于腰故为腰痛 (第 46a 页)
不可 俛仰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故腹满而泄阳明脉
循颐后下廉出大迎故两颔痛○俛俯同颔何敢切)甲乙甚戊己大汗气 …… (第 46a 页)
燥愈甚而传为鬲消鬲消者鬲上焦烦饮水多而善消也
按上文言肺消者因于寒此言鬲消者因于热可见消有阴阳二證 不可 不辨)肺移热于肾 (第 53b 页)
传为柔痓(柔筋软无力也痓骨强直也肺主气肾主骨肺肾皆热则真阴日消故传为柔痓按伤寒
论曰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痓此又以无汗有汗分刚柔
但皆兼强直为言也○痓音翅)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 不可 治(肾移
热于脾者阴火上炎也邪热在下真阴必亏故传为虚损肾本水藏而挟热侮脾故为肠澼下利脓血阴虚反
克则 (第 54a 页)
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在肝弗治则肝木乘土风热入脾病名脾瘅其
在内则腹中热而烦心在外则肌体出 黄可 按可药可浴在解其表里之风热耳)弗治脾传之 …… (第 16a 页)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𦂳身无痛者形不
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素问奇病论○如有水状谓其痝然浮肿似水而实非水
也脉大者阴虚也脉𦂳者寒气也身无痛形不瘦者邪气在藏不在表也风挟肾邪反伤脾胃故不能食)
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病生在肾名为肾风其非外感之风可知然则五风有由
内生者皆此义也所以风有内外之分 不可 不辨○愚按风之为病最多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
八方之所中也内风者五藏之本病也八风自外而入必先有 …… (第 21b 页)
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
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 不可 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则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机在胜之而已
○鬼神祝由详按在论治类十六当与此并观 …… (第 25a 页)
帝曰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能犹形也前章言病厥之本故此下复问
其各经之状)
眴仆(眴目眩乱也仆猝倒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故为肿首头重眴仆其下行之
支者合腘中贯腨内故为足不能行○眴音眩)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
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阳明胃脉也为多气多血之经气逆于胃则阳
明邪实故为癫狂之疾而欲走且呼也其脉循腹里故为腹满胃不和则卧不安故为不得卧阳明之脉行于
面故为面赤而热阳邪盛则神明乱故为妄见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
胁痛胻 不可 以运(厥在足少阳者其脉入耳中故暴聋下加颊车故颊肿而热下腋循胸过
季胁故胁痛下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故胻 (第 28b 页)
不可 以运 胻音杭)太阴之厥则腹满䐜 …… (第 28b 页)
经故主僵仆衄蔑之病
然五藏之俞皆系于此故本经厥逆者当为呕血○衄女六切)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
关不利者腰 不可 以行项 (第 30a 页)
不可 以顾(足之少阳胆经也机关者筋骨要会
之所也胆者筋其应少阳厥逆则筋不利故为此机关腰项之病)发肠痈 (第 30a 页)
不可 治惊者
死(肠痈发于少阳厥逆者相火之结毒也故 (第 30a 页)
不可 治若有惊者其毒连藏故当死)阳明厥逆喘
欬身热善惊衄呕血(阳明之脉循喉咙入缺盆下膈故为喘欬阳明主肌肉故 …… (第 30a 页)
(此下言手六经之厥逆也手太阴之脉起
于中焦循胃口上膈属肺故其为病如此)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
死 不可 治(手心主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手少阴心脉从心系上挟嗌皆令人心痛引喉
二经属火其主血脉故为身热心 (第 30b 页)
为五藏六府之大主故逆之则死 不可 治)手太阳厥逆耳
聋泣出项 (第 30b 页)
不可 以顾腰 (第 30b 页)
不可 以俛仰治主病者(手太阳小肠之
脉至目之内外眦入耳中故厥则耳聋泣出其支者从缺盆循颈故项 (第 30b 页)
不可 以顾又四时气篇曰邪在小肠者
连睪系属于脊故 (第 30b 页)
不可 以俛仰也)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痓治 …… (第 30b 页)
颇在肺(即喘息气逆也)病名曰厥死不治(阴不入阳故其
盛在胃阳不入阴故太阴细微病名曰厥者阴阳皆逆也故死 不可 治)此所谓得五有馀
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馀二不足岐伯曰所谓五有
馀者五病之气有馀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 …… (第 32a 页)
则阳实于外救里 不可 治表亦 (第 32b 页)
不可 此不表不里之病即阳證阴脉之类有死而已不能为也)
厥腰痛(素问病能论○三十七)
帝曰有病厥 …… (第 32b 页)
文所未及而二子言之其义多出于仲景皆理所必然者也然
经所言者言传经之常二子所言者言传经之变学者俱当详察 不可 执一庶乎随机应变不致有胶柱之误 …… (第 36a 页)
嚏音帝)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
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各通其藏脉谓当随经分治也凡传经之邪未满三日者其邪在表故可以汗己满三日者其邪传里故可以
下然此言表里之大体耳按正理伤寒论曰脉大浮数病为在表可发其汗脉实沉数病为在里可下之故日
数虽多但有表證而脉浮大者犹宜发汗日数虽少但有里證而脉沉实者即当下之此汗下之法但当以表
里为据有 不可 以执一也○愚按伤寒一證感天地阴厉之气变态不测最为凶候治一有差死生反掌在古
人垂训之多何止百家千卷其中 …… (第 38a 页)
地矣予请约之曰凡治伤寒其法有六曰吐汗下温清补也盖吐中有发散之意可去胸中之
实可举陷下之气若无实邪在上 不可 用之所用既少法亦无多故舍吐之外而切于用者惟汗下温清补五
法而已所谓汗者治表證也寒邪在表不汗何从而解然 …… (第 38b 页)
凉解
者如炎热炽盛表里枯涸则阴气不营亦不能汗宜用辛凉勿以温热为佐此即热无犯热之谓也若病在阴
阳之间既 不可 温 (第 38b 页)
不可 凉则但宜平用求其解表而已也然无表證 (第 38b 页)
不可 汗似表非表 (第 38b 页)
不可 汗咽中闭 …… (第 38b 页)
塞者 不可 汗诸动气者 (第 39a 页)
不可 汗淋家 (第 39a 页)
不可 汗诸亡血者 (第 39a 页)
不可 汗脉微弱者无阳也 (第 39a 页)
不可 汗脉微恶寒者阴阳俱
虚 (第 39a 页)
不可 汗吐下其可汗者如仲景曰凡发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之于半日中尽三
服又曰凡作汤药 (第 39a 页)
不可 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蚤晚则易愈矣此所以汗不嫌蚤也所谓下者攻其
内也实邪内结不下何从而去然表邪未 (第 39a 页)
解者 不可 下诸虚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阳微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诸外实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咽中
闭塞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诸动气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脉弱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脉浮而大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病呕吐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大便先鞕后溏者 (第 39a 页)
不
可 下非有大满燥实坚者 (第 39a 页)
不可 下此所以下不嫌迟也所谓温者温其中也藏有寒气不温之何自而除有客
寒者寒自外入者也有主寒者气虚者也盖气为 …… (第 39a 页)
不退者阴不足也人知惟寒可以去热
而不知壮水方能息火也又如正气不足邪气有馀正不胜邪病必留连不解有如是者 不可 攻邪但当实其
中气使正气内强则根本无害逼邪外出则荣卫渐平所谓温中自有散寒之意此不散表而表自解不攻邪 …… (第 39b 页)
證不分热与不热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伏阴 不可 与凉药
服之必死然则脉之沉小者人知其为阴脉矣而浮大者亦有阴脉则人所不知也治以凉药犹且 (第 40b 页)
不可 况其
他乎故予于此證必舍證从脉所以十全其九然所用之法多非本门正方随手而应见者无不异之夫亦何
异之有药 …… (第 40b 页)
强弱相攻未有根本不伤而败者此理势之必然也伤寒之难止于此耳奈何庸浅之辈初不识人虚实但见
发热动手便攻夫 不可 攻而攻之则未有不死者何也盖攻者所以攻邪然必藉元气以为之帅设主气不足
而强攻其邪则邪气未去而正气因攻先 …… (第 41a 页)
轻医有贤不肖则死生系之或谓两感之證不多见
者盖亦见之不广而义有未达耳此言最切此病诚发人之未发深足指迷 不可 不录也)
温病暑病(素问热论连前篇○四十一)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 …… (第 42b 页)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
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
因其榖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病虽衰而馀热未除尚有所藏
因而强食则病气与食气相并两热合邪以致留连不解故名曰遗)帝曰善治遗奈何岐
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食滞于中者病之实脾弱不能
运者病之虚实则写之虚则补之虚实弗失则逆从可调病必已矣)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复者病复
作遗则延久也凡病后脾胃气虚未能消化饮食故于肉食之类皆当从缓若犯食复为害非浅其有挟虚内
馁者又 不可 过于禁制所以贵得宜也)
阴阳交(素问评热病论○四十三)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 …… (第 43b 页)
肌肉故邪盛则身热)热争则腰痛 不可 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腰者
肾之府热争于脾则土邪乘肾必注于腰故为腰痛 (第 46a 页)
不可 俛仰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故腹满而泄阳明脉
循颐后下廉出大迎故两颔痛○俛俯同颔何敢切)甲乙甚戊己大汗气 …… (第 46a 页)
燥愈甚而传为鬲消鬲消者鬲上焦烦饮水多而善消也
按上文言肺消者因于寒此言鬲消者因于热可见消有阴阳二證 不可 不辨)肺移热于肾 (第 53b 页)
传为柔痓(柔筋软无力也痓骨强直也肺主气肾主骨肺肾皆热则真阴日消故传为柔痓按伤寒
论曰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痓此又以无汗有汗分刚柔
但皆兼强直为言也○痓音翅)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 不可 治(肾移
热于脾者阴火上炎也邪热在下真阴必亏故传为虚损肾本水藏而挟热侮脾故为肠澼下利脓血阴虚反
克则 (第 54a 页)
主治肠澼痔疾腰脊内引痛不得俛仰善怒多言舌
乾涎出足痿胻寒不得履目视䀮䀮肠鸣腹痛四
肢肿十种水病五淋盗汗齿龋脉微细
神农经云治盗汗不收及面色痿 黄可 灸七壮
千金云血淋灸五十壮
太乙歌云刺治腰脊闪挫疼痛游风遍体
玉龙赋云伤寒无汗宜写 …… (第 39b 页)
主治舌纵涎下腹胀烦满溺难小腹疝急引阴阴股
内廉痛为痿为痹膝痛 不可 屈伸女人漏下不止
少妊
太乙歌云兼水分三里利小便消肿胀
通玄赋云治脐腹痛
横骨(一 (第 41a 页)
名下极) 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去中行五分
阴上横骨中○按少腹下尖自横骨上行 不可 槩用
腹中分寸当以太阴之冲门起自横骨两端以至阳
明之气冲少阴之横骨至中行之曲骨穴通计折量 …… (第 41a 页)
通谷 在幽门下一寸陷中夹上脘相去五分○冲脉
足少阴之会○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口喎暴瘖积聚痃癖胸满食不化膈结呕吐目
赤痛不明清涕项似拔 不可 回顾
幽门(一名上门) 夹巨关两旁各五分陷者中○冲脉足少
阴之会○刺五分灸五壮 …… (第 44a 页)
主治胸中引痛心下烦闷逆气里急支满不嗜食数
欬乾哕呕吐涎沬健忘泄痢脓血少腹胀满女子
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
神农经云治心下痞胀饮食不化积聚疼痛可灸十
四壮孕妇 不可 灸
百證赋云兼玉堂能开彻烦心呕哕
步廊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二寸夹中庭
仰而取之○ …… (第 44b 页)
曲泽 在肘内廉横文陷中筋内侧动脉屈肘得之
手厥阴所入为谷○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臂肘摇动掣痛 不可 伸伤 …… (第 47a 页)
阳池(一名别阳) 在手表腕上陷者中自本节后骨直对腕
中○手少阳所过为原○刺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
人经曰 不可 灸
主治消渴口乾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
得臂不能举 (第 54b 页)
乾涎出足痿胻寒不得履目视䀮䀮肠鸣腹痛四
肢肿十种水病五淋盗汗齿龋脉微细
神农经云治盗汗不收及面色痿 黄可 灸七壮
千金云血淋灸五十壮
太乙歌云刺治腰脊闪挫疼痛游风遍体
玉龙赋云伤寒无汗宜写 …… (第 39b 页)
主治舌纵涎下腹胀烦满溺难小腹疝急引阴阴股
内廉痛为痿为痹膝痛 不可 屈伸女人漏下不止
少妊
太乙歌云兼水分三里利小便消肿胀
通玄赋云治脐腹痛
横骨(一 (第 41a 页)
名下极) 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去中行五分
阴上横骨中○按少腹下尖自横骨上行 不可 槩用
腹中分寸当以太阴之冲门起自横骨两端以至阳
明之气冲少阴之横骨至中行之曲骨穴通计折量 …… (第 41a 页)
通谷 在幽门下一寸陷中夹上脘相去五分○冲脉
足少阴之会○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口喎暴瘖积聚痃癖胸满食不化膈结呕吐目
赤痛不明清涕项似拔 不可 回顾
幽门(一名上门) 夹巨关两旁各五分陷者中○冲脉足少
阴之会○刺五分灸五壮 …… (第 44a 页)
主治胸中引痛心下烦闷逆气里急支满不嗜食数
欬乾哕呕吐涎沬健忘泄痢脓血少腹胀满女子
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
神农经云治心下痞胀饮食不化积聚疼痛可灸十
四壮孕妇 不可 灸
百證赋云兼玉堂能开彻烦心呕哕
步廊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二寸夹中庭
仰而取之○ …… (第 44b 页)
曲泽 在肘内廉横文陷中筋内侧动脉屈肘得之
手厥阴所入为谷○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臂肘摇动掣痛 不可 伸伤 …… (第 47a 页)
阳池(一名别阳) 在手表腕上陷者中自本节后骨直对腕
中○手少阳所过为原○刺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
人经曰 不可 灸
主治消渴口乾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
得臂不能举 (第 5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