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庶子累封黎阳县公则此碑贞观初立也其不书年
者不以隋臣而蒙唐号也
隋字作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
铭王知敬 李卫公 碑高宗李英公碑天后顺陵碑于
敬之华阳观王先生碑裴漼少陵寺碑皆然当日金
石之文二字通用自司马温公作 (第 24b 页)
者不以隋臣而蒙唐号也
隋字作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
铭王知敬 李卫公 碑高宗李英公碑天后顺陵碑于
敬之华阳观王先生碑裴漼少陵寺碑皆然当日金
石之文二字通用自司马温公作 (第 24b 页)
乃作特勤又柳公权神策军碑亦云大特勤嗢没斯
此皆书者之误若其中有云玉质金相作葙鹰扬字
前从木后从才又其小失也(金石文字记/) 李靖 上西岳书
世传扶馀国事类若剑侠而卫公从之似以任纵自
喜然考其行事则动以礼法自约又若老书生此书
…… (第 26a 页)
得之刘长吾佥事云(东里集/)
世传 李卫公 未遇为文告西岳神意在取天下次则
择主而仕若微时预以帝王自许者然考之史 (第 27b 页)
卫公
初仕隋为殿内直长寻为马邑丞唐高祖击突厥 (第 27b 页)
卫
公 察其有非常志乃自锁上急变新旧唐书所载略
同可谓不知天命之尤者亦安得于未遇时逆知为
唐佐命出入将相 (第 27b 页)
乎其事虽见李肇国史补而告文
不知何人所作其云斩大王之头焚其庙宇此岂 卫
公 之言昧者从而刻之石按欧阳赵氏所录皆无之 (第 27b 页)
此皆书者之误若其中有云玉质金相作葙鹰扬字
前从木后从才又其小失也(金石文字记/) 李靖 上西岳书
世传扶馀国事类若剑侠而卫公从之似以任纵自
喜然考其行事则动以礼法自约又若老书生此书
…… (第 26a 页)
得之刘长吾佥事云(东里集/)
世传 李卫公 未遇为文告西岳神意在取天下次则
择主而仕若微时预以帝王自许者然考之史 (第 27b 页)
卫公
初仕隋为殿内直长寻为马邑丞唐高祖击突厥 (第 27b 页)
卫
公 察其有非常志乃自锁上急变新旧唐书所载略
同可谓不知天命之尤者亦安得于未遇时逆知为
唐佐命出入将相 (第 27b 页)
乎其事虽见李肇国史补而告文
不知何人所作其云斩大王之头焚其庙宇此岂 卫
公 之言昧者从而刻之石按欧阳赵氏所录皆无之 (第 27b 页)
宋时尚在今亦沦没不可求矣非游公刻图谁其知
之公又云殷书薛仁杲作仁果以证史官之误如此
类者尚多游公雅善临池 李靖 李绩碑阴各有题字
草行甚佳而此图序乃醴泉县尉刁玢正书深得欧
阳询遗意者可观也(石墨镌华/)
温泉 (第 16a 页)
之公又云殷书薛仁杲作仁果以证史官之误如此
类者尚多游公雅善临池 李靖 李绩碑阴各有题字
草行甚佳而此图序乃醴泉县尉刁玢正书深得欧
阳询遗意者可观也(石墨镌华/)
温泉 (第 16a 页)
子庄至是改焉
置三省六部尹贰曹属仍令左丞相陈王乌绅撰女直
字以行(按金史建上京定官制皆在天眷元年此书一/书于天辅七年一书于天会十三年重复舛误)
(辨详熙宗纪中又金史乌绅传命依契丹旧制撰本国/字天辅三年成太祖本纪天辅三年颁女直字此书于)
(天辅七年亦/与史不合)
大宴番汉群臣于乾元殿
大合乐击鼓百戏为乐
诏诸州积粟峙刍备军前支给不许杂以糠土
遣 李靖 尼楚赫王度朗色穆鲁使于宋宋赵良嗣报使 …… (第 9b 页)
(用本朝兵力攻下以下凡四十字即以尼雅满/之言为国书中语殊失事实今据通鉴补正)我得
之则租税当归于我大国其熟计之若不早见与请
速追涿易之师无留我疆于是遣 李靖 王度朗色穆
鲁等与良嗣等来靖等既对遂见王黼黼谓靖曰租 (第 10a 页)
置三省六部尹贰曹属仍令左丞相陈王乌绅撰女直
字以行(按金史建上京定官制皆在天眷元年此书一/书于天辅七年一书于天会十三年重复舛误)
(辨详熙宗纪中又金史乌绅传命依契丹旧制撰本国/字天辅三年成太祖本纪天辅三年颁女直字此书于)
(天辅七年亦/与史不合)
大宴番汉群臣于乾元殿
大合乐击鼓百戏为乐
诏诸州积粟峙刍备军前支给不许杂以糠土
遣 李靖 尼楚赫王度朗色穆鲁使于宋宋赵良嗣报使 …… (第 9b 页)
(用本朝兵力攻下以下凡四十字即以尼雅满/之言为国书中语殊失事实今据通鉴补正)我得
之则租税当归于我大国其熟计之若不早见与请
速追涿易之师无留我疆于是遣 李靖 王度朗色穆
鲁等与良嗣等来靖等既对遂见王黼黼谓靖曰租 (第 10a 页)
(朝鲜界而入海此云混同江误/南流接高丽鸭绿江入海亦)江面阔可半里许寨前
高岸有柳树沿路设行人幕次于下金人尤师 李靖
居于是靖累使宋朝此排中顿由是饮食精细绝佳
时当仲夏藉树阴俯瞰长江飙风拂面槃薄少顷殊
忘鞍马之劳过 (第 12b 页)
高岸有柳树沿路设行人幕次于下金人尤师 李靖
居于是靖累使宋朝此排中顿由是饮食精细绝佳
时当仲夏藉树阴俯瞰长江飙风拂面槃薄少顷殊
忘鞍马之劳过 (第 12b 页)
祠祭
唐腊用辰宋兴腊用戌贞观以前寅蜡百神卯祭社宫
辰享宗庙开元以后三祭同用腊辰建隆之制祭百神
社稷宗庙同用腊戌
祠部令应先代帝王三年一享牲用太牢建隆四年诏来年
仲春以羊豕代太牢致飨帝高辛庙在宋州尧在晋州临汾
以稷契配舜在河中府以皋繇配禹在陜州夏县以伯益配
汤在郾师以伊尹配文王在酆旧配以太公望唐封太公望
武成王以庙食今以师鬻熊配武王在镐以周公配汉高祖
在长陵以萧何配光武在南阳以邓禹吴汉贾复耿弇配唐
太宗在醴泉以长生无忌房乔杜如晦魏徵 李靖 配乾德四
年诏先代帝王各置守陵户太皞葬长沙黄帝葬长沙高阳
葬临河高辛葬濮阳尧葬城阳榖林舜葬零陵九疑女 (第 1b 页)
唐腊用辰宋兴腊用戌贞观以前寅蜡百神卯祭社宫
辰享宗庙开元以后三祭同用腊辰建隆之制祭百神
社稷宗庙同用腊戌
祠部令应先代帝王三年一享牲用太牢建隆四年诏来年
仲春以羊豕代太牢致飨帝高辛庙在宋州尧在晋州临汾
以稷契配舜在河中府以皋繇配禹在陜州夏县以伯益配
汤在郾师以伊尹配文王在酆旧配以太公望唐封太公望
武成王以庙食今以师鬻熊配武王在镐以周公配汉高祖
在长陵以萧何配光武在南阳以邓禹吴汉贾复耿弇配唐
太宗在醴泉以长生无忌房乔杜如晦魏徵 李靖 配乾德四
年诏先代帝王各置守陵户太皞葬长沙黄帝葬长沙高阳
葬临河高辛葬濮阳尧葬城阳榖林舜葬零陵九疑女 (第 1b 页)
庑上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张良
曹参共一坛西庑上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
望方叔萧何陈平共一坛东庑下周勃冯异房玄龄
李靖 李晟潘美岳飞许远共一坛西庑下邓禹诸葛
亮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张巡共一坛岁 (第 1b 页)
曹参共一坛西庑上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
望方叔萧何陈平共一坛东庑下周勃冯异房玄龄
李靖 李晟潘美岳飞许远共一坛西庑下邓禹诸葛
亮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张巡共一坛岁 (第 1b 页)
月波洞中记一卷
右序称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
篇相形术也崇文目置之五行类
灵龟经一卷
右史苏撰论龟兆之吉凶崇文目三卷
遁甲万一诀一卷
右题云 唐李靖 所纂黄帝书按遁甲之书见于隋志凡
一十三家则其学之来亦不在近世矣以休生伤杜景
死惊开八门推国家之吉凶通 …… (第 18b 页)
尉缭子五卷
右尉缭子未详何人书主刑法兵战按汉艺文志有二
十九篇今逸五篇首篇称梁惠王问意者魏人与
张横渠注尉缭子一卷
右皇朝张载撰其辞甚简略
李卫公 对问三卷
右 (第 52b 页)
唐李靖 对太宗问兵事元丰中并六韬孙吴三略尉
缭子司马兵法类为一书颁之武学名曰七书史臣谓 (第 52b 页)
李靖 兵法世无完书略见于通典今对问出于阮逸家
或云逸因杜氏附益之 (第 52b 页)
右序称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
篇相形术也崇文目置之五行类
灵龟经一卷
右史苏撰论龟兆之吉凶崇文目三卷
遁甲万一诀一卷
右题云 唐李靖 所纂黄帝书按遁甲之书见于隋志凡
一十三家则其学之来亦不在近世矣以休生伤杜景
死惊开八门推国家之吉凶通 …… (第 18b 页)
尉缭子五卷
右尉缭子未详何人书主刑法兵战按汉艺文志有二
十九篇今逸五篇首篇称梁惠王问意者魏人与
张横渠注尉缭子一卷
右皇朝张载撰其辞甚简略
李卫公 对问三卷
右 (第 52b 页)
唐李靖 对太宗问兵事元丰中并六韬孙吴三略尉
缭子司马兵法类为一书颁之武学名曰七书史臣谓 (第 52b 页)
李靖 兵法世无完书略见于通典今对问出于阮逸家
或云逸因杜氏附益之 (第 52b 页)
延引不可向迩其贮水桶皆冰合三楼顷
刻而尽敌几登城矣得牌首仅百人禦之而定其夜缓
攻前此军头郭京者妄称有 李药师 术募无赖辈数千
聚天清寺号六甲正兵初为成忠郎寻迁武翌大夫每
以危急告之京颔笑而已民庶语及京者辄以手加 …… (第 21a 页)
逐取便 邵溥应副城南蕃官博尼闻其
国相主谋者高书刘尚侍二太子主谋者刘中及栋摩
国王大纲谋事诸帅预事郭 药师 已罢兵柄矣其有密
谋即各驰马于空迥无人之境盘旋数刻而后反其众
不议以高下皆环坐一室尽画字于灰以定可否 …… (第 52b 页)
燕山路转运判官颇习
边事数为其僚言金人必为朝廷患此州亦不可不备
乃计度增城浚濠缮治器甲安国在燕山时郭 药师 尝
欲有燕山之地不烦朝廷置帅人不以为然而安国独
深然之乃具以奏坐此放罢幕府抚然以不至若此也
十二月童 (第 54a 页)
刻而尽敌几登城矣得牌首仅百人禦之而定其夜缓
攻前此军头郭京者妄称有 李药师 术募无赖辈数千
聚天清寺号六甲正兵初为成忠郎寻迁武翌大夫每
以危急告之京颔笑而已民庶语及京者辄以手加 …… (第 21a 页)
逐取便 邵溥应副城南蕃官博尼闻其
国相主谋者高书刘尚侍二太子主谋者刘中及栋摩
国王大纲谋事诸帅预事郭 药师 已罢兵柄矣其有密
谋即各驰马于空迥无人之境盘旋数刻而后反其众
不议以高下皆环坐一室尽画字于灰以定可否 …… (第 52b 页)
燕山路转运判官颇习
边事数为其僚言金人必为朝廷患此州亦不可不备
乃计度增城浚濠缮治器甲安国在燕山时郭 药师 尝
欲有燕山之地不烦朝廷置帅人不以为然而安国独
深然之乃具以奏坐此放罢幕府抚然以不至若此也
十二月童 (第 54a 页)
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徵 李靖(详见/下章)
温彦博(字大临并州人警悟而辩隋末幽州/总管罗艺以州降彦博预谋召入为)
(郎战突厥被执贞观初始得还寻检 …… (第 14a 页)
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臣不如 李靖(将相并/去声) 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
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处上/声)至如激浊扬
清嫉恶好善(好去/声 …… (第 14b 页)
(君三曰谋国四曰用人以唐初诸贤臣观之则论/谋国用人王魏不如房杜论正己正君房杜不如)
(王魏四贤如耳目股肱相资为/用其致贞观之治不亦宜乎) 李靖(字药师姿貌魁奇少有文武材每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事立功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
(名将每与论兵必曰可与言孙吴者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历驾部员外郎杨素牛弘皆器之馀见下文) 京
兆三原人也(京兆见前注三原县名/今属辉州路𨽻陕西)大业末为马邑郡
丞(大业隋炀帝年号马邑郡今 (第 15b 页)
(君三曰谋国四曰用人以唐初诸贤臣观之则论/谋国用人王魏不如房杜论正己正君房杜不如)
(王魏四贤如耳目股肱相资为/用其致贞观之治不亦宜乎)
李靖(字 药师 姿貌魁奇少有文武材每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事立功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
(名将每与论兵必曰可与言 (第 15b 页)
孙吴者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历驾部员外郎杨素牛弘皆器之馀见下文)京
兆三原人也(京兆见前注三原县名/今属辉州路𨽻陕西)大业末为马邑郡
丞(大业隋炀帝年号马邑郡今/朔州路𨽻河东丞守之贰也)会高祖为太原 留守靖
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今扬州/路 …… (第 15b 页)
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以功进封 代国公 此
后颉利可汗大惧四年退保铁山(西北/之地)遣使入朝 …… (第 17a 页)
(东鲜卑徒河涉归长子之名/其孙叶延遂以其名为氏)大破其国改封 卫国公 及
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卫青霍去病/皆汉武时为)
(大将军讨匈奴有大功去病尚公/主及亡 …… (第 18b 页)
(盛乃能阖户自守以谢过从可谓能自全矣/始能免俘戮终能保厥躬胜于韩信远矣)
(愚按太宗天资英武善战无敌一时群臣皆不足/以仰望清光帝之所推服而师问者独 李靖 一人)
(而已盖自孙武以来能将法度之师者独诸葛武/侯与靖耳今世传武经虽未必出靖之手要必有)
…… (第 19a 页)
读讫焚之其悲悼也若此又
令与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 李靖 等二十四人图形
于凌烟阁(按史传十七年诏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元/王孝恭莱国成公杜如晦郑国文贞公魏徵) (第 21a 页)
(梁国公房玄龄鄂国公尉迟敬德 卫国公李靖 宋国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将忠公屈突通) …… (第 21a 页)
及薛延陀(北狄国名本延陀部与薛种杂居号薛延/陀贞观中拔灼立绩灭其国置为州县)高
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 李靖 李绩二人古之韩白(汉/将) (第 24a 页)
(郎战突厥被执贞观初始得还寻检 …… (第 14a 页)
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臣不如 李靖(将相并/去声) 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
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处上/声)至如激浊扬
清嫉恶好善(好去/声 …… (第 14b 页)
(君三曰谋国四曰用人以唐初诸贤臣观之则论/谋国用人王魏不如房杜论正己正君房杜不如)
(王魏四贤如耳目股肱相资为/用其致贞观之治不亦宜乎) 李靖(字药师姿貌魁奇少有文武材每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事立功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
(名将每与论兵必曰可与言孙吴者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历驾部员外郎杨素牛弘皆器之馀见下文) 京
兆三原人也(京兆见前注三原县名/今属辉州路𨽻陕西)大业末为马邑郡
丞(大业隋炀帝年号马邑郡今 (第 15b 页)
(君三曰谋国四曰用人以唐初诸贤臣观之则论/谋国用人王魏不如房杜论正己正君房杜不如)
(王魏四贤如耳目股肱相资为/用其致贞观之治不亦宜乎)
李靖(字 药师 姿貌魁奇少有文武材每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事立功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
(名将每与论兵必曰可与言 (第 15b 页)
孙吴者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历驾部员外郎杨素牛弘皆器之馀见下文)京
兆三原人也(京兆见前注三原县名/今属辉州路𨽻陕西)大业末为马邑郡
丞(大业隋炀帝年号马邑郡今/朔州路𨽻河东丞守之贰也)会高祖为太原 留守靖
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
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以功进封 代国公 此
后颉利可汗大惧四年退保铁山(西北/之地)遣使入朝 …… (第 17a 页)
(东鲜卑徒河涉归长子之名/其孙叶延遂以其名为氏)大破其国改封 卫国公 及
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卫青霍去病/皆汉武时为)
(大将军讨匈奴有大功去病尚公/主及亡 …… (第 18b 页)
(盛乃能阖户自守以谢过从可谓能自全矣/始能免俘戮终能保厥躬胜于韩信远矣)
(愚按太宗天资英武善战无敌一时群臣皆不足/以仰望清光帝之所推服而师问者独 李靖 一人)
(而已盖自孙武以来能将法度之师者独诸葛武/侯与靖耳今世传武经虽未必出靖之手要必有)
…… (第 19a 页)
读讫
令与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 李靖 等二十四人图形
于凌烟阁(按史传十七年诏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元/王孝恭莱国成公杜如晦郑国文贞公魏徵) (第 21a 页)
(梁国公房玄龄鄂国公尉迟敬德 卫国公李靖 宋国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将忠公屈突通) …… (第 21a 页)
及薛延陀(北狄国名本延陀部与薛种杂居号薛延/陀贞观中拔灼立绩灭其国置为州县)高
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 李靖 李绩二人古之韩白(汉/将) (第 24a 页)
(足为太宗君/德之累矣)
贞观七年太宗将发诸道(唐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
(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皆因山川形便而并省之也)黜陟使
(去声后同将命而出掌/黜陟臧否故曰黜陟使)畿内道(唐建都之地/即关内道也)未有其人
太宗亲定问于房玄龄等曰此道事最重谁可充使 右
仆射李靖 曰畿内事大非魏徵莫可太宗作色曰朕今 (第 11b 页)
欲向九成宫亦非小宁可遣魏徵出使朕每行不欲与
其相离者适为其见朕是非得失(为去/声)公等能正朕不
可因辄有所言大非道理乃即令 李靖 充使(令平声按/通鉴贞观)
(八年太宗欲分遣大臣为诸道黜陟使未得其人 (第 12a 页)
李靖/ 荐魏徵上曰徵箴规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乃命靖与)
(萧瑀等凡十三人分行天下察长吏贤不肖问民疾苦/礼高年振 …… (第 12a 页)
(徵生于三国之时未必能胜武侯之任然使武侯/生于太宗之时不过为徵之所为耳故以唐之时)
(势观之则二子政未易优劣也 李靖 之才兼资文/武非徵所能及也然贞观之时可以无靖不可以)
(无徵何也盖靖之才能不过增太宗之所有馀徵 (第 12b 页)
贞观七年太宗将发诸道(唐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
(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皆因山川形便而并省之也)黜陟使
(去声后同将命而出掌/黜陟臧否故曰黜陟使)畿内道(唐建都之地/即关内道也)未有其人
太宗亲定问于房玄龄等曰此道事最重谁
仆射李靖 曰畿内事大非魏徵莫可太宗作色曰朕今 (第 11b 页)
欲向九成宫亦非小宁可遣魏徵出使朕每行不欲与
其相离者适为其见朕是非得失(为去/声)公等能正朕不
可因辄有所言大非道理乃即令 李靖 充使(令平声按/通鉴贞观)
(八年太宗欲分遣大臣为诸道黜陟使未得其人 (第 12a 页)
李靖/ 荐魏徵上曰徵箴规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乃命靖与)
(萧瑀等凡十三人分行天下察长吏贤不肖问民疾苦/礼高年振 …… (第 12a 页)
(徵生于三国之时未必能胜武侯之任然使武侯/生于太宗之时不过为徵之所为耳故以唐之时)
(势观之则二子政未易优劣也 李靖 之才兼资文/武非徵所能及也然贞观之时可以无靖不可以)
(无徵何也盖靖之才能不过增太宗之所有馀徵 (第 12b 页)
(运祚也周之兴也有周公康叔汉之兴也有朱虚/东牟降及魏晋六朝盖莫不然唐起晋阳本支尤)
(盛孝恭之威名与 李靖 相亚道宗之将略与李绩/齐肩又能好学习礼退让不伐求之布素之士有)
(不可多得者虽未可方之周公之才之 (第 11b 页)
(盛孝恭之威名与 李靖 相亚道宗之将略与李绩/齐肩又能好学习礼退让不伐求之布素之士有)
(不可多得者虽未可方之周公之才之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