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唐虞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在醴泉/县)
   唐中书令崔敦礼碑(于志宁撰在醴泉县/)
   唐祭酒孔颖达碑(于志宁撰在醴泉县/)
    唐李卫公靖
(许敬宗撰王知敬书在醴泉县/)
   唐褒公段志玄碑(在醴泉县/)
   唐中书令马周碑(许敬宗撰 …… (第 5a 页)
 唐弥勒佛颂(林谔撰房嶙妻高氏书在交城县/)
   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员半千撰在盩厔县/)
    唐李靖
上西岳书(在潞安府又在藤县/)
   唐李辅光墓志(崔元略撰巨雅书在咸阳县/)
   唐刘光俊墓志( (第 10b 页)
   唐中书令崔敦礼碑

此碑久仆少传于世余起而拓之有千馀字于志宁撰
文名氏尚存据金石录无书者姓氏而书法方整圆健
与王知敬书 李卫公
碑如出一手或当是知敬书金石
略以为子立政书未知是否崔公先名元礼高祖改敦
礼字安上金石录曰崔安礼误
  (第 12b 页)
  唐祭酒孔颖达碑
此碑于志宁撰不著书者名氏其书全习虞永兴而结
法稍疏自非中唐以后人所办黄长睿亦云世传为永

兴书非也祭酒殁后永兴十年乃学永兴法者书也碑
半没土中据集古录已谓磨灭而摘其与史传不同者
传字仲达碑字冲远碑与魏郑公同修隋书而传不著
传又不著颖达卒时年寿今碑字冲远与修隋书事尚
如新年寿字半泐隐隐可读云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十
八日薨春秋七十有五然则欧公所有碑与今碑略同
数百年间岂无剥蚀之灾且昭陵诸碑多不可读而孔
公碑独尚如此或公有功于六经而鬼神呵护之耶

    唐李卫公靖

碑下半磨泐上半完好考金石录为许敬宗撰王知敬
书知敬书在当时固自知名评者谓与房玄龄殷仲容
伯仲余观 (第 13b 页)
此碑遒美直是欧阳率更虞永兴之匹敌也
欧阳永叔谓碑云为安抚使史云为抚慰使碑靖为刑
部尚书时行太子左卫率封 卫国公
时授濮州刺史酬
其爵邑子孙承嗣后虽不行皆史宜书余考前二事诚
如欧公但旧唐书传有改封 (第 13b 页)
卫国公
授濮州刺史仍令 (第 13b 页)
代袭例竟不行等语宋祁修新唐书削之但曰改 卫国
耳欧公正与宋公同事何得云宜书不书也且旧史
云本名 (第 14a 页)
药师
碑与新史皆作字 (第 14a 页)
药师公
又有弟名客师
岂先名 (第 14a 页)
药师
后改曰靖而以 (第 14a 页)
药师
为字耶
   唐褒公段志玄碑
公封褒国公时亦授金州刺史见旧唐书而新唐书亦
削之何也且史云志玄父偃师至 (第 14a 页)
郢州刺史碑云散骑
常侍益都县开国公赠洪州都督八州诸军事谥信公

碑云志玄从破薛举刘武周(云云/)而史不书碑云谥忠
壮旧史同而新史曰壮肃其刺谬不合如此惜碑全者
仅半尚未得详考耳至如碑书撰俱无名氏书法虽方
整不无少逊崔安上 李药师
碑然于正书中时作一二
笔分𨽻是六代遗习
   唐中书令马周碑
此碑在大道傍周墓前残缺为甚存者仅四百 …… (第 14b 页)
   唐左监门将军王君碑
碑书劲健可录额题左监门将军王君而多泐其存者
有云武德九年授内侍有云贞观四年迁左监门将军

进爵为公有云寻加正议大夫内侍如故有云吐谷浑
据龙沙有云又出使吐蕃有云二十二年迁使持节(云/)
(云/)其人盖宦官而曾与 李卫公
同征吐谷浑者也碑缺
其名而史亦不书当是唐初尚无观军容使之权耳
   唐将军张阿难碑
碑书大似 (第 17a 页)
李卫公
碑残泐特甚中有云内侍汶江县开
国侯张阿难又有云银青光禄大夫内侍汶江县开国
侯张又有云勇冠三军扫定河汾 (第 17a 页)
   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
员半千之取名谬为应运五百者碑文殊不称可笑碑
叙文操游太白睹异像以为奇盖太白名山至今多见
灵异不足奇也至谓老子降于坛间万众共睹则近诞
矣书分𨽻遒古不著姓名且经元朝翻刻失真可惜

    唐李靖
上西岳书
此好事者诬卫公而为之书词可笑而唐刘餗言卫公
诉神且请告以官位词色抗厉后有声曰仆射好去顾
(第 10b 页)
游公刻图谁其知之公又云殷书薛仁杲作仁果以证
史官之误如此类者尚多游公雅善临池 李靖
李绩碑
阴各有题字草行甚佳而此图序乃醴泉县尉刁玠正
书深得欧阳询遗意者可观也
   宋译三藏圣教序 (第 3a 页)
世但重褚河南圣教序而此碑则沈埋断莽间悲哉又东数十
步高士廉碑在焉又东数百步 李靖
碑在焉撰书姓氏残缺
与诸碑同而上半完好靖冢作三山形文皇以象其功土人
谓上三冢李绩冢亦如靖土人谓下三冢 …… (第 7b 页)
诸将附焉想见武帝之盛登临瀚海勒功燕然似不减 李靖
斥阴山擒颉利时而俗儒往往訾之殊为可恨略
而南阪尽得兴平城城上于茂陵九嵏则又皆在指顾
中矣余不胜感慨为 (第 12a 页)
  纪傅书名
史官书姓书名书字所以傅信也高祖之子滕王元懿
而纪书为越王元茂宪宗之子信王坦而纪书为信王
□昭宗之子德王裕而纪书为德王祐鲁王灵夔之子
范阳郡王蔼而纪书为范阳郡王霭观察使崔瓘而纪
书为团练使崔灌黄州刺史瞿章而纪书为黄州刺史
矍章雍王绘之曾孙景恒而宗室世系书为景误李承

之子李藩而宰相世系书为李潘此欧阳永叔之过也
刘昌裔之傅误以杨子琳作杨忠琳孟元阳之傅误以
苏光荣作苏元策田令孜之傅误以鹿宴弘作鹿景弘
仇士良之傅误以鱼弘志作鱼志弘突厥之传误以李
高迁为季高迁一吴大瓘也在柳晟傅则以为大瓘在
吴通玄傅则又以为瓘一颉利之子也在突厥传则以
为叠罗支在 李靖
傅则以为叠罗施一何重霸也在武
宗纪则以为重霸在进滔传则又以为重顺一牛勖也 …… (第 15a 页)
  刘弘基传

傅曰时讨薛举战浅水原八总管军皆没惟弘基军战
力矢尽为贼拘仁杲平乃克归此史官大谬不然者按
浅水原之战仁杲将宗罗睺败走太宗急追夜半围之
迟明而仁杲降则浅水原乃战胜之地何得八总军皆
没乎弘基败陷实在高墌一战史官误以高墌作浅水
原耳即高墌之役所陷者不过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
基三人亦无八总管并没之事此书事之最缪者不可
不是正也

  薛万均万彻契苾何力战功
薛万均本傅曰从 李靖
讨吐谷浑万均万彻各以百骑
行前卒与敌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
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 …… (第 19a 页)
于八年之久两家似宜关议一人尤宜详较何至一书
之中自启同异一颉利之禽也在江夏王传则以为执
之者李道宗在 李靖
突厥传则以为擒之者张宝相一 (第 27b 页)
 里行后亦颛以里行名官(新书百/官志)
监察御史里行之名不自龙朔昉也旧书之说为详按

官制以太宗诏敕之语入官衔者凡有三一监察御史
里行一平章事一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八年 仆射李
以疾辞位太宗诏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则
平章事不过以之敕 (第 8a 页)
药师
耳初非官名也而平章事之
名即自此始其后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谓同侍中之书令也亦诏敕中语初非官 (第 8a 页)
   ○两庑各以其名臣配飨东庑风后仓颉夔伯夷
   伊尹傅说召公奭毕公高召穆公虎仲山甫张良
   曹参周勃魏相邓禹耿弇诸葛亮房元龄 李靖

   璟郭子仪许远李晟裴度曹彬李沆王曾富弼文 (第 9b 页)
  伊尹傅说周臣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

   汉臣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
   唐臣房元龄杜如晦 李靖
郭子仪张巡许远李晟
   宋臣曹彬韩世忠岳飞辽臣耶律赫噜金臣尼玛
   哈沃哩布元臣穆呼哩巴延明臣徐 (第 33a 页)
  未尝为金吾大将军显有讹阙 元宗纪先天二

  年七月李令问殿中监实封三百户按 李靖
传令
  问迁殿中少监封宋国公实封五百户此有脱误
   开元二十一年九月封皇子溢为济王按此已
  见 (第 1b 页)
 御制游盘山记(乾隆七年梁诗正/奉 敕正书)
 御制盘谷寺恭依
皇祖元韵诗(乾隆七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题 李靖
舞剑台诗(乾隆七年五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盘谷寺诗(乾隆七年十二年十四年五言古各一/首十七年五言绝 (第 27a 页)
师大盗既灭武夫战卒有功者皆除节度使由是
方镇相望于内地将骄兵悍天子无以制而卒以基乱
 按唐杜佑云国朝 李靖
平突厥李绩灭高丽侯君集 (第 10a 页)
(秦王决洺水灌之败奔突厥/复起太子又败之明年伏诛)夷萧铣于江陵(丁丑冬起/江陵称梁)
(王辛巳秋 李靖
直围江/陵铣出降送长安斩之)破宋金刚而武周遁并州遂平
(丁丑秦马邑校尉武周起僣号庚辰入寇屡败闻秦王 …… (第 2b 页)
登瀛洲)以至凌烟二十四功臣之绘(癸卯图功臣凌/烟阁长孙无忌)
(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 李靖
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
(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绩秦叔宝 …… (第 7a 页)
观即位之后才及四年米斗
三钱外户不闭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突厥之
渠系颈阙庭北海之滨悉为郡县(庚寅 李靖
李世绩俘/颉利可汗献复定襄) (第 7a 页)
 太宗纪书曰贞观四年三月执突厥颉利可汗是也

 以能禽之故大将不名也
破戎狄必称王师
 太宗纪书曰王师破突厥于阴山不书 李靖
之名举
 中国之重也其馀具突厥靖传
不称王师者穷兵黩武非中国之道用轻文
 太师纪书曰十四年八月平高昌 (第 12a 页)
  高祖纪
高祖纪武德四年十月赵郡王孝恭平荆州获萧铣十
一月会稽贼帅李子通以其地来降谨按铣及子通传
铣自度救兵不至便率官属缌纕布帻诣 李靖
军降请
无杀掠铣降后数日江南救兵十馀万一时大至然则
铣降得亡国之礼识天命之正汉之田横未足比也本 (第 10b 页)
  杂传类
穆天子传     王子年拾遗
汉武故事     汉武内传
西京杂记     梁西公记
赵飞燕外传    杨太真外传

则天外传     牛羊日历
汉刁间传     唐柳氏叙训
西朝献替记    中枢龟鉴
郭汾阳家传    李邺侯家传
相国事传     彭国公故事
杜宗历官录    许国公勤王传
列女录传     文士传
高士传      正始名士传

襄阳耆旧传    会稽先贤传
考史       会稽先贤传
三相遗书     昭义记室别录
零陵先贤传    高力士外传
杨贵妃遗事    梅妃传
中朝故事      李靖
行状
狄梁公家传    颜鲁公行状
颜鲁公历官传   颜常山别传 …… (第 19a 页)
  农家类
夏小正      唐删定月令
唐注月令     四时纂要

齐民要术     千金月令
韦氏月录     荆楚岁时录
秦农要事     鄙记
四民福禄论    李邕金谷园记
玉烛宝典     山居志怀录
岁时广记     范如圭田夫书
林勋本政书    曾安正禾谱
农器谱      锦带

辇下岁时记
  兵书类
司马法      太公兵法
黄石公三略    孙子
吴子       尉缭子 李靖
集太公兵法  (第 56a 页)
李卫公
问答
七书       十一家注孙子
杜牧注孙子    风后握机 (第 56a 页)
 右阴符经文

  阴符经注
太公等注(一卷十/七家)    七家注(一卷/) 李靖
(一卷/李筌)      张杲注(一卷/)
袁淑真注(一卷/)     萧真宰注(一卷/)
黄居真 (第 2b 页)
(一卷/)     沈亚夫注(一卷/)
任照一注(一卷/)     蹇昌辰注
杜光庭注(一卷/)     陆佃注(一卷/) 李靖
阴符机(一卷/)    阴符太无传(一卷张杲传/得于道藏) (第 2b 页)
  立阿罗多为王︹南匈奴传︺永元七年封苏拔廆为
  率众王又赐金帛
  ︹唐书突厥传︺贞观四年颉利走保铁山请内属靖
  (时 李靖
为节/度使讨颉利)袭击之尽获其众颉利得千里马独
  奔沙钵罗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禽之至京师馆于
  太仆 …… (第 32a 页)
  又诏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
  军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相之云中者义成公主
  所居也颉利灭 李靖
徙突厥羸破数百帐居之以
  阿史德为之长众稍盛即建言愿以诸王为可汗
  遥统之帝曰今可汗古单于也乃改 (第 33a 页)
 离漫七里行六十里即古乌舍寨寨枕混同江湄其源来自广汉之北远不可
䆒自此有南流五百里接高丽鸭绿江入海江面阔可半里许寨前高岸有
 柳树沿路设行人幕次于下金人尤师 李靖
居于是靖累使宋朝此排中顿
 由是饮食精细绝佳时当仲夏藉树阴俯瞰长江飙拂面槃薄少顷殊忘 (第 59a 页)
诸军而自率诸将自江南巫峡而出晋人
伐吴王浚唐斌以巴蜀之师由峡江隋伐陈杨素以舟师下永
安出蜀江唐讨萧铣 李靖
自夔州顺流东下峡江吴曦举蜀降
于金约以舟师繇嘉陵东下是也既已出蜀江则繇荆门夷陵
而至江陵其一道也魏文 …… (第 25b 页)
荆州刺史沈攸之皆自江陵下西魏伐梁元帝于谨渡汉
自黄华四十里至江陵隋伐陈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唐伐
萧铣 李靖
自荆门宜都进至江陵黄巢在荆门为曹全晸所败 …… (第 25b 页)
九江东合为
大江大江之南与彭泽相接既得浔阳浔阳有庐山庐山因庐江而名古
矣庐江之地包江南北之地而有之周 景武
庐山记云匡俗周威王时生
而神灵居于山上世称庐君则是俗因山为号不因俗为庐而名山为西
域法者曰惠远作庐山 (第 8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