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建成杀/太宗)马周起疏远(周代何常陈便/宜召为御史)长孙无忌不以

 外戚废 尉迟敬德即使掌军 高祖欲斩 李靖

 置幕府(聪明能知人处为拒封/德彝用魏證最 聪明) 起太原(较起丰沛/者则易比)
 (因附汉之 …… (第 2a 页)
 责之斩白马盟颉利 颉利浸弱多请击无忌谓弃
 信劳民遂止 郑元涛请伐突厥上以新与盟不击
  突利入朝上谓中国乂安四夷自服非上策乎
  李靖
袭突厥擒颉利用温彦博议处突厥于幽灵等
 处其酋长拜中郎将军布列朝廷 康国求内附不
 受(右符夷/狄处 …… (第 4a 页)
  (劝太宗先发支射杀元吉厥请高祖诏诸军听秦/王 不滥及 党 败突 击道宗目几眇)
  (谏讨高丽以诛巢隐功蒙太/宗保全 晚年致仕谢客)
  李靖(与李绩皆开基大将将有专征方面之功施二/人靖为优然亦止为 帅 将帅全才无 不)
  (可可平萧铣自平辅公祐漠三千骑喋血定襄袭/破 汗斥地 阴山至大 平吐谷浑决策深)
  (入四事皆大功擒顿利功尤大江平江汉用舟师/ 讨突厥吐谷浑用骑兵 以 淮兵屯大谷诸)
  (将多败靖以全归/兵率以神速为主) (其才无施不可似韩信拒用/入江陵号令静严不籍 战)
  (者家资宣率兵南巡得郡九十六所过问疾苦延/见长吏 布天子恩意此二事得吊伐之义非诸)
  (将所及王与舅韩禽虎论兵叹其可论孙吴此牛/洪许以 佐才 杨素拊其床曰卿终当坐)
…… (第 11a 页)
  (丽副将之力所功非君集比而罪与之均有元龄/以沉果引之 至有绩 养假子五百人 怪谋)
  (遣元龄/斩之)
 侯君集(在诸将功最高后讨吐谷浑为 李靖
决计子/专征平高昌 贵好书典选有誉 太) …… (第 13a 页)
 唐俭(谈说之士/是识成败) (说秦王建大计孤知颉利不可取/身幽辱能发独 怀恩反谋是知)
  (君臣大义封投马抟豕以讽太宗是识事体轻重/ 禽武周 府库以待奏正 使颉利 李靖
伐之) …… (第 14a 页)
  (智之士突以宫女侍突胁裴寂桑矫杀王威高君/雅 和 厥 败屈 通之将 显和而见败于)

  (薛举已以裴/寂轧 怨望)
 裴寂(太宗与 李靖
定谋因寂以劫高祖称高祖谓使/我至此者公也贵震当世 勋不 位 寂论)
  (破河东而后趍京师秦王 …… (第 19b 页)
 徐圆明(亦寅缘窃据者中隋末争天下在/关中齐鲁去关 远故得后亡)
 辅公祐(据丹阳易自谓江南非取天下者所必争/故为盗 非河北群盗比 李靖
禽之)
 沈法兴(灭于李/子通)
 李子通(降未/伏灭)
 朱粲(盗最酷虐杀降/唐复反见)
 林士 (第 38a 页)
  (元大夫/败规之) (请慰赉战没者玄武后临朝陈吕后祸/以私隙陷李敬 于败固姜嗣宗语及)
  (裴炎反事竟挤/之死是其失处)
 杨武 戴至德 李安期(百药子宗/详见太)
 张文瓘(饯 李靖
入朝靖赠一人佩刀一人玉带以文/瓘无施不可独不赠 靖极推引同为宰相)
   (谏土木征伐斋大理不旬日 …… (第 3b 页)
  (踰八十犹倚权近求复用毗为子娶贺娄尚宫女/约起复为相 当国无他 益 时称宰相文武)
  (兼者惟 李靖
郭元/振休璟与张仁愿)
 韦嗣立(与承庆异母解衣代兄捶赦兄弟相代凤閤/舍人 言学校之废 乞 垂 (第 15a 页)
  以置州县(寇汾阴赂之许以和亲王刘黑闼复诱/入寇定州 复入寇秦 责之受盟而)
  (去遣复入寇至便桥太宗自出禦之请盟而退为/卒 李靖
禽之俘告太庙国亡 以颉利所统)
  (六州突利所统为四州左置定襄右置云中二都/督府统之 时降者十 …… (第 25a 页)
   关军镇监牧三百所皆失之宪宗思复河湟未
   暇宣宗复之后为回鹘所并
 吐谷浑 高祖使击凉李轨 太宗时(寇阙州 李靖/
司破之 请)
  (颁历遣子入侍地畏吐蕃高祖/为徙之灵州故 皆入吐蕃)
 回鹘(本回纥德/宗时改 (第 28a 页)
  中高四下者当即巴颜哈拉阿林巴尔布哈阿林

  阿克塔齐沁阿林而莫贺延碛尾北自沙州南入
  吐谷浑亦与今沙道伏流之实相应然则元鼎所
  言固与 李靖
侯君集览观积石河源者初不相远
  惟其以紫山为昆崙则考之未审耳今按据唐书
  绘元鼎所见河源图以并存 (第 10b 页)
   车师东南入吐谷浑界亦当于阗东南故必走
   图伦碛乃至于阗然则图伦碛当近莫贺延碛
   尾矣又老通鉴唐纪 李靖
督诸军经积石山河
   源至且末穷其西境伏允在突伦川将奔于阗
   考异谓图伦碛即突伦川蕃语转耳据此 …… (第 9b 页)
   焉侯君集傅君集道宗历破逻真谷踰汉哭山
   转战过星宿川至于柏海北望积石山观河源
   之所出乃旋师与 李靖
会于大非川平吐谷浑
   而还合此二傅考之皆云达于柏海北望积石
   则柏海在积石之南明矣侯君集傅谓 (第 11a 页)
   至积石计二千里库山至积石较近故道宗等
   自库山至积石之南始淂二千里也此皆可与
   段颎傅互證又考 李靖
傅靖决策深入遂踰积
   石山大战数十多所杀获旧书云北望积石山
   览观河源盖追逐浑羌既踰积石而西 …… (第 11a 页)
   大雪山而西近于柏海河源矣又谓忍季父卬
   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
   数千里则又在今河源西矣
   又案通鉴唐贞观八年 李靖
败吐谷浑于大非
   川后为吐蕃所㨿咸亨初薛仁贵讨之至大非 …… (第 13b 页)
   谨案新唐书吐蕃傅右武卫大将军出阔水道
   伐吐蕃考唐十道图阔水在党项羁縻州界贞
   观八年 李靖
伐吐谷浑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
   彦出党项中行至阔水乘其无备袭之考党项
   羁縻州自河首积石以东今 (第 16a 页)
 周书异域傅鄯善西北有流沙数百里
 唐书吐蕃傅吐蕃长鼓右驱踰高昌历车师钞常
 乐绝莫贺延碛以临敦煌
 又吐谷浑傅贞观九年 李靖
等讨吐谷浑大破之 (第 23b 页)
  虏五千馀人

  隋书刘权傅大业五年从征吐谷浑帝令权过曼
  头赤水置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留镇西境权
  唐书 李靖
传贞观九年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
  管讨吐谷浑踰积石山大战数十多所杀获
 乌兰莽察多浑境
   按河 …… (第 11a 页)
  宗时伏允遣使者入朝未还即寇鄯州又掠岷州

  都督李道彦击走之俄寇凉州又其相天柱王拘
  天子行人贞观九年诏 李靖
为西海道行军大总
  管统诸军击之子顺举国降伏允引千馀骑遁死
  国人立顺为君称臣内附诏封西平郡王号 (第 19b 页)
 此疾已差矣至水滨照之鬓眉皆生颜色益少老人
 曰汝既服吾药可长生人间且勤修道术以二十年
 为期遂导令却归吾因拜问其姓名老人曰子闻国
 初 卫公李靖
乎我是也乃辞出山今年限将及再入
 山寻师耳单君因记其事为人道之(原化/记)
蒋生吴郡人好神仙弱岁弃家 (第 3b 页)
    湄寨前高岸有柳树沿路设行人幕次于下金

    国太师 李靖
所居靖累使宋朝此排中顿饮食
    精细时当仲夏藉树荫俯长江槃薄少顷殊忘
    鞍马之劳过江四十里 (第 7a 页)
 显庆元年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礼部尚书张后胤碑
 唐李义甫撰正书无姓名显庆三年三月立在昭陵
 (复斋/碑录)
唐赠司徒 李靖

 唐侍中许敬宗撰直弘文馆王知敬书靖字药师陇 (第 8b 页)
 唐马总等题名(诸道石/刻录)
唐使院石柱记

 唐李商隐撰(诸道石/刻录) 李靖
上华岳书
宝觉寺碑
兴法寺碑
金台观碑
龙游宫碑
 五碑并诸道石刻录
   耀州 (第 30a 页)
 翰林学士王仁裕奉使冯翊路由于郑过仆射陂见
 州民及军营妇女填咽于道路皆执错彩小旗子摇
 于陂中不知其数询其居人皆曰郑人比家梦 李卫

 公
云请多造旗幡置于陂中我见集得无数兵为中
 原剪除戎寇所乏者旌旗耳是以家别献此幡帜初
 未之信以为妖言 (第 14b 页)
 亦依托也

李卫公问对三卷
  唐李靖
对太宗亦假托也文辞浅鄙尤甚今武举以
 七书试士谓之武经其间孙吴司马法或是古书三
 略尉缭子亦有可疑六 …… (第 15b 页)
 遽废遂止后为徐州教授与陈师道为代师道言闻

 之东坡世所传王通元经关子明易传及 李靖
问对
 皆阮逸伪撰逸尝以草示奉常公云奉常公者老苏
 也
注孙子二卷
 唐中书舍人杜牧之撰
阃外春秋十 (第 16a 页)
 

  舞剑台
  盘山五峰昔称五台其西台即 唐李靖
舞剑处也
  卫公以雄才伟略佐唐家有天下尝登此台台高
  平无所蔽天风吹衣白日朗照塞垣辽海之形胜
  (第 31b 页)
  熊支筇澹忘言斜日孤鸟背

 舞剑台为西台 唐李靖
舞剑处由万松寺取径历泉
  窦林坳乃跻其巅天风浩浩四望无极昔人游记
  言之详矣
   (第 25a 页)
李靖
舞剑歌陟崇冈兮望四围□□闪□兮断虹
  飞嗟嗟三军唱凯归
  刘侗帝京景物略云 (第 25a 页)
李靖
舞剑台石最坚不可凿
  有唐李从简来游数字刻石字径五寸
  李仙根舞剑台碑记蓟北多山山之胜盘为最陟 …… (第 25a 页)
  山五六里路益折境益幽有梵刹巍然倚于天中
  者曰卫公庵循庵而上于木石嶙峋间得小径至
  孤峰之巅曰舞剑台即 唐李卫公靖
舞剑处也壬
  子春金华戴汝兆与同人探奇觞饮于此慨然曰
  斯台与庵皆英雄故迹也佥欲勒石记之徵文于 …… (第 25b 页)
  神龙不见尾何必待成功

  米大翰舞剑台诗药师雄气动山隈千古犹存舞
  剑台今日登临空啸傲腰间兰叶未携来
  查曦登 李卫公
舞剑台诗高台下望朔云驰往事
  犹传 (第 27b 页)
李药师
今我来观长剑迹却从天外立多时
  谨按旧唐书 (第 27b 页)
李靖
传太宗将伐辽东召靖入阁赐
  坐御前谓曰公南平吴会北破沙漠西定慕容惟
  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对曰臣 …… (第 27b 页)
  靖绩声近而误则又不然唐兴名将英卫齐称而

  身后论定贤否径庭慕其人而传其迹其属之
  师
无疑矣
  岭
 大岭双峰寺西五里其山南折忽断如巷万历中开
  盘路有佛刹茶亭碑版留题颇多今废
   (第 28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盘山志卷六
  寺宇
  万松寺旧名卫公庵庵西上舞剑台乃 唐李药师靖
   
舞剑处也庵不知建于何时万历四年僧普照卓
   锡于此导人脩净业神宗御书清心二字存庵中
   崇祯中僧 …… (第 1a 页)
  德昭垂千秋曷已崇祯十三年庚辰九月

   程文彝重脩 李靖
庵记盘山畿东胜地也去神京
   百八十里与翠屏山相接龙山环匝凤水萦纡有
   龙游凤览之势缘崖攀磴而 …… (第 4a 页)
   状左有仙人桥青沟飞流激湍磅礴于苍松古柏
   间恍惚不可端倪至涧道盘郁一似太行之山之
   谷故又号盘谷右仄径而下乃舞剑台相沿为
   李靖
学剑处再迤逦而后有六王寨说者谓七国
   时燕太子丹会六王故名风日晴好振衣登其巅 (第 4a 页)
人迹张乃腰䥥握斧
与从者二三人斩剔竟日始通一线之径乃得登顶顶
上无土磐石径四丈许有大字刻云唐李从简游 李靖
舞剑台盖此石即靖舞剑处也字约八寸许予亦随携
石工镌题有顷曰此石名白筋虾蟆背此时冻久铁笔
不入是日千山 …… (第 4b 页)
盘泉上盘塔中盘寺少林寺
也寺旁红龙池水鲜厓老肤寸可惜乃凿龙于壁而朱
之因以为讹非所由名也踰四岭而西者 李靖
庵有峰
高二里顶广四丈而 (第 14a 页)
李靖
舞剑台靖往伐高丽过此 …… (第 14a 页)
   康熙二十年三月二十日
銮舆东巡臣士奇以职在禁近得从属车越明日道经蓟
   野盘山翠色落人衣裾
上念臣性耽林壑命往游焉凌晨策马由平谷登大岭缘
   仄径过双峰寺至 李靖
庵观舞剑台历青杨峪猿
   攀蚁附凌高降深二十馀里至峰顶登弥勒殿及 …… (第 17a 页)
  然余虽不及见佛于灯犹获见佛与灯于月清辉
  濯空一碧万里自谓此景更不易得而私喜其有
  薄缘于山灵矣明日抵古中盘登 李卫公
舞剑台
  东望九华天门怅然而返而余因有所感焉肩背
  单薄之忧自都燕巳然矣其东则辽海管幼安之
   …… (第 26a 页)
  迨今兹巍然雄峙岂升沈得失治乱兴衰固在乎
  高厓断谷野水閒云之外耶则一登眺间而感慨
  系之余又不知其何心矣
  订游盘山 卫公
庵记      孙才衡
  蓟城之北皆山也石顽而土燥远近无树植独西
  北一面望之郁然苍秀者曰盘山闻 …… (第 26b 页)
  奇刹亦甚众非久居者莫能游非善游者亦莫能

  尽也求其地之胜而游之易者则 卫公
庵庵四维
  皆石石皆怪皆松松皆夭矫屈曲莫可名状其他
  桃李枣栗蘋梨之𩔖产厓壑间者尤不可指计遇 …… (第 27a 页)
  出其平生著作数十种皆雄文妙旨赏阅竞夜不
  成寐次日偕至仙人桥命野鹤道士鼓琴拂拭铿
  然松风涧水互相答顷之过 李靖
庵主人以茗果
  相候余作诗付之旋登舞剑台扪翠屏山一路咏
  啸而归次日老人谓余曰畴昔之游乐乎更当静 (第 29a 页)
  城绕几重身在栖猿最高处拟将白日挂孤筇
  天穷漠北郁崔嵬佛海龙池独往来才上半山无
  鸟雀早知下界起云雷隐居为指田盘谷舞剑还
  寻 李靖
台到此并忘身世感茫茫大地总浮埃
  游盘山自天成登万松寺邀陈紫山张镜壑同作
             (第 39a 页)
济公磊石庙昭灵侯改封威显公黄陵
二妃懿节庙改封昭烈庙(从湖南节度使/马希范奏也)
其年八月敕唐魏国公 李靖
宜封灵显王(按史传郑州/东坡田后魏)
(孝文皇帝赐仆射李仲显俗因呼为仆射陂仍立祠庙/宇祀绵远时俗误传 (第 19a 页)
李靖
祠明宗征朱守殷经过制)
(赠太保遣左散骑常侍萧希甫就行册命仍立石记于/庙因为 (第 19a 页)
唐卫公李靖
之祠暨今封王盖传习之误也)
七年十月封襄州利市庙为显正王 (第 1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