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士之遇及国家板荡
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所以宁死不敢有他志也
盖臣之仕君犹女之适人一与之醮终身不改者 冯道
历仕五代司马光曰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正之
人中君羞以为臣伟哉言乎管子又曰礼义廉耻国之
四维四维不张 (第 39a 页)

冯道
诗十卷(阙/)
孙光宪橘斋集二卷(阙/)
彰武閒吟一卷(阙/)
赵晟金山诗一卷(阙/)
王操诗一卷 (第 13b 页)
  齐晏婴不死崔杼之难目
晏婴固有可取者然既与盟又游其词光虽失德独非
其君哉如云不与其祸为是则太史氏之书为非欤
  卫宁喜以复卫侯告蘧瑗瑗从近关出目
不敢闻君之出遂行不敢闻其入亦遂行伯玉固贤乎
长乐老
亦不可谓过矣 (第 14a 页)
  汉太保刘殷死纲
刘殷以晋臣仕汉大节扫地史称其不失令名奚称定
论至七子各兴一业六女宠冠后宫以此为善保富贵
岂葩经明哲之义 长乐老
伎俩实殷有以启之
 悯帝
  汉赵染悔不用鲁徽言经出致败归先杀徽目
赵染之杀鲁徽与袁绍之杀田丰愚忌如 (第 18b 页)
  宋赦劭浚不诛纲
履霜坚冰羲经早著炯戒劭浚逆乱显著更无疑义乃
始则置而弗问继复机事不密是直自酿篡弑耳岂特
坐昧先几真是贻诮千古
  宋劭以何尚之为司空纲
尚之受劭司空大节扫地较 长乐老
无廉耻为尤甚直
非人类耳 …… (第 5b 页)
   教及见世充必先拜注

文远劝密数语可云不愧宿儒乃明知世充残忍而于
密败之后不即引身远避是岂真澹于荣利者盖前此
之庄言激论特预料密能见容故无难乐得其道及知
世充不能容遂至甘心下拜所谓五经扫地盖亦 长乐
人之流耳
  唐秦王世民伐秦坚壁不出伺薛仁杲粮尽乃诱
   败之目
秦王用兵之长大约始以持重养锐继以 (第 29a 页)
   子承勋为汝州防禦使注

光远反侧无常降又非出其本心留之适以贻患明正
其罪诛之不为过当而乃阴遣人杀之其谁欺乎刘友
益以晋不能明正其罪例诸李辅国之书盗杀是也至
承勋劫父以降与光远之忘君而叛者罪逆相等乃杀
其父而官其子是何惩劝然五季之乱亦无一可与论
伦理者矣
  辽主问 冯道
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云惟皇帝
   救得时人善其言注 (第 10a 页)
从古第一无耻者莫如 冯道
时人善其言不过以其诡
辞止杀耳然彼时打草谷者自若何曾为之止暴哉则
道之俳语仍属谄谀之意而时乃韪之岂不 …… (第 10b 页)
   希萼于衡山师皓奉事逾谨立为衡山王目
希萼弑希广而自立实为楚之乱臣师皓素事希广当
以故君为重则希萼乃其仇也方其大呼请死时劲气
凛然颇似明于不二之义者既不能杀贼雪愤且奉为
主而谨事之何其厚于萼而薄于广也
  周主欲自将禦汉兵 冯道
固争之目 (第 12b 页)
冯道历事
四姓浮沈取容未闻有所建白忽于周主自 (第 12b 页)
 (之大破重荣于/宗城遂围镇州)(汉殇帝玢光天元河春拔镇州斩/重荣 塞滑州决 夏汉王龚)
 (殂子玢嗣延上疾命 平章事冯道
立幼子重睿上崩/亲军将景 广矫诏立上兄子齐王重贵延广使告)
 (哀于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始有隙秋拔 (第 40b 页)
册 苏鹗杜阳杂编一部一册
苏鹗演义一部一册   王泉子闻见真录一部(一/册)
唐摭言一部三册     冯道
益智书一部一册 (第 25a 页)
冯道
益智书一部一册  南唐逸叟钓矶立谈(一部/一册) (第 25a 页)
 鬼其貌肖茶肆见者公心异焉乱定公大用首建议
 律条繁广轻重无据吏得以因缘为奸周祖特诏详
 定是为刑统(闻见/录)
质初作相与 冯道
同堂道意轻其新进潜视所为质初
 知印当判事语堂吏曰当判之事并施签表得以视
 而书之虑临文失误贻天下笑 (第 17b 页)
屋之心遭时之乱为众所附
自此以后主天下者又一族也庄宗之失率皆反之诛
赃吏损宦寺减宫女裁优伶纵鹰犬委任 宰相冯道

爱养民力循致有年目不知书而所为多暗与古训合
资性宽厚与物无竞每夕于官中焚香祝天曰某蕃人
因乱为众 …… (第 52b 页)
厌乱果生圣人明宗以丙戍即位宋太祖遂以丁亥生
焉帝殂闵帝从厚立立才四月潞王从珂与朝廷猜阻
起兵趋洛 冯道
上笺劝进遂废弑闵帝而自立从珂本
王氏为明宗养子自始至是国姓遂三变矣方其入洛
许军士以重赂府库枵然剥民 …… (第 53a 页)
  后晋(石氏都汴/)

晋高祖石敬塘其先本西夷也既为契丹所立与耶律德
光引兵而南德光为择诸子留守河东指其兄子重
贵曰此大目者可也进兵入洛契丹北归遂自洛迁都
于汴仍以 冯道
为相契丹改国号曰辽晋上尊号于辽 (第 54a 页)
冯道
为册礼使表自称臣谓辽主为父事之甚谨金帛
赠遗相继于道小不如意辄来诮让朝野耻之晋主曾
无倦意依人立国自 …… (第 54a 页)
依人以立国者常见其祸未见其福也 冯道
朝德光以
为太傅迁重贵及其家人于黄龙府至中度桥望杜重
威寨恸哭而去德光复通天冠绛纱袍登崇元殿令百
官 …… (第 55a 页)
  后汉(刘氏/)

五代汉高祖刘知远其先本沙陀人初知远在河东富
强冠诸镇重贵与契丹结怨知远知必危而不谏契丹
屡深入知远坐视之而不救重贵既北迁河东将佐劝
称尊号知远即皇帝位于晋阳德光北归既死知远发
太原安行入汴兵不血刃皆史弘肇之力也陜晋争杀
契丹使诸镇相继称款遂改国号曰汉三年而殂隐帝
承祐立河东凤翔长安三镇拒命命郭威招抚之威问
计于 冯道
道曰愿公勿爱官爵以赐士卒威从之繇是 …… (第 55b 页)
秦凤征南
唐而割江北讨契丹而平三关攻无坚城战无强阵以
疾班师未几而殂使天年少延混一不待大宋之兴矣
冯道
国存则窃位素餐国亡则迎谒劝进奸臣也五
代诸君相承相之而世宗能弃之王朴识兵势正雅乐
通阴阳律历奇才也世 (第 57b 页)
 兵者岂足以知此
呜呼余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
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矣敬
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绝其
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
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于 冯道
怀中而托
之出帝岂得立邪(五代史晋/本纪论)
 日格子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为无子也有子而复子 (第 13b 页)
 自纳焉而乃为逢以成方士之妄帝之暂明而倏晦
 群臣亦与有罪焉
周太祖入京师汉将相大臣未推戴也乃共奏太后遣 太师冯道
召徐州节度使赟赟汉高祖弟崇之子尝立
为子者也初赟自徐州入也以都押牙巩庭美教练使
杨温守徐州庭美等闻赟 (第 14b 页)
当十万周世宗欲取江南故齐丘
以反间死方五代之际天下分裂大乱贤人君子皆自
引于深山大泽之间以不仕为得而 冯道
有重名于中
原齐丘擅众誉于江表观其人可以知其时之治乱矣 (第 5b 页)
当十万周世宗欲取江南故齐丘
以反间死方五代之际天下分裂大乱贤人君子皆自
引于深山大泽之间以不仕为得而 冯道
有重名于中
原齐丘擅众誉于江表观其人可以知其时之治乱矣
周师之犯淮南齐丘实预议论虽元宗不尽用然使展 (第 7a 页)
  尤 槩(淳熙乙未詹榜/)尤 煜(嘉定戊辰阙榜/)

  蒋重珍(嘉定壬午进士/第一)蒋应新(绍定壬辰徐榜/)
   冯道
(端平甲子举/) 唐应元(嘉熙庚子举/)
  陈大用(淳祐癸卯浙漕/)孙宗彊(淳祐己酉举/)
   (第 43b 页)
 皆歌之
滨都观 栖霞县北五里邱长春祖宫遗山云邱赴龙
 庭之召亿兆之命悬于好生恶杀之一言诚有之则
 虽 冯瀛王
之对辽主不是过自是黄冠之人十分天
 下之二予有感焉(清真/观记)
秦宫 宁海州文登县东北百八十里古老 (第 3b 页)
   唐于大猷碑
此碑仅存强半书法全出登善峻拔遒健可为传神而

书者名氏遂不可求惜哉按大猷志宁之孙立政之子
志宁之玄孙休烈显于肃代朝传云休烈父默成沛县
令早卒合之正为四世但不知默成者是大猷子否赵
明诚有默成碑今不可得见矣
以上四碑皆在三原北原余观其书法皆可宝藏而知
者最少且四人家世明灭史册间故为稍论著云
   唐赠池州刺史冯公碑
此当是道士 冯道
力父名仁(阙/)字太玄道力与刘成祖 (第 12a 页)
  黄巢以皮日休为学士
皮袭美陆鲁望有松陵唱和集至今傅之及阅唐史鲁
望附无功桃椎之后袭美入林言尚谦之党两人譬之
草木犹臭味也何一薰一莸背驰至此史官耳治之功
多于目治毒笔陷人正复不少陆放翁辨之极详皮日
休避广明之难奔江东钱氏官太常博士赠礼部尚书
子光业为吴越丞相孙璨为元帅判官三世皆以文雄
江东见尹师鲁集中有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可考子

良璨之子也按尹洙为一时正人不轻立于袭美果如
辋川之王胁于禄山义兴之蒋污于朱泚则师鲁必厌
薄其人绝其子孙安肯受䛕墓之金奋笔为之作志耶
且袭美既受伪职日日从老兵扣鞍逐马顾安得从容
西浙投足廉石之门文咏无间耶后人口语以之归咎
于司马涑水涑水通鉴不过承欧宋之误欧宋新书又
不过袭刘煦之愆顾刘煦亦无足责 冯道
为亲 (第 23b 页)
长乐
是其所慕视君如弈畜身类倡修史之日以为有才 (第 23b 页)
吏人之出入者俟宣制讫方启户焉文翰之
职优待之异者后唐同光中赐承旨学士卢质论思翊
佐功臣(旋授节制河中 冯瀛王
送之诗云视草北/来唐学士拥麾西去汉将军时人荣之)梁开
平中以前进士郑致雍为学士晋开运中赐本院书诏
金 …… (第 5b 页)
为文明殿学士文明之号自兹始也后唐天成元年命 冯道
赵凤充端明殿学士非旧号也仍诏云班立在翰
林学士之上如有转改只于翰林学士中选盖枢密使
不晓文义故署此 (第 16b 页)
(冯道
笏记云天下儒生仅馀万数/殿前学士只有两人时辈荣之)
本职在官下赵凤转侍郎遣人讽任圜移职在官上至
今为 (第 16b 页)
翔。闵帝命移镇河东。将
佐以为离镇必无全理。乃移檄邻道。起兵入清帝侧。从珂至
陕。諸军皆迎降。至洛。 宰相冯道
等。百官班迎。遂即位。遣人鸩
殺闵帝于卫州。(【用事者】朱弘昭。冯赟等。【移檄邻道】其檄略曰。朱弘昭 …… (第 013a 页)
天福。齐王立。是为出帝。(又曰/少帝。)
〔出帝〕名重贵。高祖兄子也。高祖临终。命幼子重璿。拜宰相 冯道。
欲其辅立。景延广议。以国家多難。宜立长君。遂立重贵。 …… (第 016a 页)
之。
群臣皆谏。主曰。崇幸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此必自来。朕不可
不往。以吾兵力之强破崇。如山压卵耳。 冯道
力争。惟王溥劝
行。北漢主军于高平。周前锋击之。北漢兵却。主虑其遁去。趣
諸军亟进。后军未至。众心危 …… (第 024a 页)
行。常悒悒不乐。欲去则上遇之厚。及薨于位。遗
令削发披缁以敛。议者谓旦得君。而不能以正自终。或比之 冯道
云。(【沆】音坑上声。【向】音饷。【文靖】李沆。谥文靖公。【遗令】/令去声。削发披缁如僧礼。【 (第 055a 页)
冯道
】后唐相。无所可否。)张咏尝言。
吾榜中得人最多。謹重有德望。无如李文靖。深沈才德。镇服 (第 05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