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法制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列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文武两朝献替记三卷(李德裕撰记太/和会昌间事)唐录备阙十五
(伪蜀欧阳炳撰记 武/宗
僖宗中和初事)上党纪叛一卷(刘从/谏事)贞陵遗事
二卷(唐令狐/澄撰)会昌伐叛记一卷(记李德裕相 (第 21b 页)
武宗/
破回鹘平刘稹)壶关
录三卷(韩昱撰昱遭安史之乱/追述李密王世充事)续贞陵遗事一卷(唐柳/玭撰)
太和 …… (第 21b 页)
 贞观实录四十卷(长孙无/忌撰)高宗后实录三十卷(刘知/几撰)
高宗实录三十卷(韦述/撰)则天实录二十卷(刘知几/等撰)中宗
实录二十卷(刘知几/吴兢撰)太上皇实录十卷(刘知几撰起/景云元年)
宗实录五卷(吴兢/撰)开元实录四十七卷 明皇实录五
(元载/等撰)明皇实录二十卷(张说/撰)肃宗实录三十卷(元载/撰)

代宗实录四十卷(令狐/峘撰)建中实录十卷(沈既/济撰)德宗实录
五十卷(裴垍/撰)顺宗实录五卷(韩愈/撰)宪宗实录四十卷(路/隋)
(等/撰)穆宗实录二十卷(路隋/撰)敬宗实录十卷 文宗实录
四十卷(李让夷/等撰) 武宗
实录三十卷(韦保衡/等撰)宣宗实录三
十卷(宋敏/求撰)懿宗实录三十卷(宋敏/求修)僖宗实录三十卷( (第 26a 页)
   右颜真卿
唐魏博等州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北/京)西明寺宣公律
院碣(京兆/府)升元先生刘从政碑(京兆/府)柳尊师墓志(京兆/府)
太清宫钟铭(京兆/府)相国魏谟先庙碑(京兆/府)太子太保李
听碑(京兆/府) 武宗皇帝
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京兆/府)
南节度使韦元贯碑(京兆/府)西平郡王李晟碑(京兆/府)淮南
监军 (第 40b 页)
陵王司徒外兵参军晋熙王文学
颖胄好文义弟颖基好武勇武帝登烽火楼诏群臣赋
诗颖胄诗合旨上谓颖胄曰卿文弟 武宗
室便不乏才
上以颖胄勋戚子弟自中书郎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
武事得入便殿出为新安太守吏民怀之后除黄门郎 (第 12a 页)
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
送之大宴会叙别 昭肃
等先出权独留与备语备因言
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
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曹操也操曰孤 (第 52a 页)
 舆武就神道碑周室之兴本于忠厚赵王之裔厥有
 勋贤元魏有五兵尚书雁门朔方云中马邑四郡太
 守洽启封晋阳田禄益大 李翱武儒衡墓志铭
 宗
出自周圣发之苗厥孙聘鲁乃列春秋秦汉之交
 曰臣王赵实大其家亭侯以绍厥支十七晋阳乃封 (第 28b 页)
 广五位图开成三年入翰林为侍讲学士改太子少

 师上知其贫诏月益仙韶院钱三十万 武宗
初为东
 都留守召为吏部尚书判太常卿上患选士不得才
 特命典贡举进尚书左仆射封魏郡公凡四举士皆
 知 (第 26b 页)
 出小吏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因
 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庶使民化之居一岁请老
 以兵部尚书致仕卒谥 昭肃
子四钧西台御史镛延
 徽寺经历铨都省掾铎蚤卒
王伯渊字嘉甫壶关人性谨恪廉静有为少充宿卫选
 历官会福 (第 13b 页)
 是除信乎上曰女自参承太后耳公权曰疑嫌间不
 可户晓因引王圭谏庐江王妃事是日命送女还旼
 家其忠益多类此迁学士承旨 武宗
立罢为右散骑
 常侍宰相崔珙引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李德裕不
 悦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累封河东郡公复为常侍 …… (第 56b 页)
 独召京兆杖之朝廷嘉其守会昌初累转吏部郎中

 诏减冗官条简浃日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迁
 左谏议大夫 武宗
筑望仙台累谏谆切御史崔元藻
 按吴湘狱得罪仲郢切谏宰相李德裕不为嫌奏拜
 京兆尹置权量于东西市使贸易 (第 57b 页)
 穆系承撰永泰新谱二十篇璟因召对帝叹新谱详
 悉诏捃摭永泰后事缀成之复为十篇户部供笔札
 廪料迁中书舍人 武宗
立转礼部侍郎璟宽信好接
 士称人之长游其门者他日皆显于世会昌二年再 (第 41b 页)
 从人耶即诬以罪奏三上诏分司东都卒从史败追
 赠司勋员外郎
李回字昭度新兴王德良后第进士会昌中累拜刑部
 侍郎兼御史中丞时方伐刘稹 武宗
虑河朔列镇阴
 相缔以挠兵事李德裕荐回持节往谕何弘敬王元
 逵听命又张仲武以幽州兵攻回鹘与刘沔不协回 (第 39b 页)
 平遥县
宝昌寺在城内隋建
太子寺在县东敬义坊初名宝昌隋开皇间建后改名

 修念中有净梵王太子像气韵如生世傅安生所塑
  唐武宗
大毁佛寺颖上人匿像河南壖坎崖元至大
 中修寺移像寺中改今名明洪武间置僧会司并集
 福小太子寺入焉
(第 25a 页)
 入焉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翼城有乌岭山东泾山
 有浍山
唐志注义宁元年以翼城绛置翼城郡并置小乡县
 唐会昌四年 武宗
与李德裕议遣王逢屯翼城号王
 逢寨(即今/县治)
旧唐志武德元年改为浍州二年改为北浍州三年以 (第 52b 页)
  正白旗汉军马甲毛周显之妻张氏

  正红旗汉军马甲姜广量之妻周氏
  正红旗汉军马甲 李炎
之妻孟氏
  正红旗汉军马甲崔英之妻王氏
  正红旗汉军閒散高汝安之妻周氏
  镶白旗汉军马甲张徵之 (第 12a 页)
 席至是德裕奏国家设科取士而附党背公自为门
 生自今一见有司而止其期集参谒曲江题名皆罢
 德裕尝论公卿子弟艰于科举 武宗
曰向闻杨虞卿
 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昨黜杨知至郑朴等抑
 其太甚耳有司不识朕意不放子弟即过矣但取实 (第 27b 页)
 尔今东都不因迁而立庙非也又曰古者载主以行
 者惟新迁一室之主耳未有载群庙之主者也至武
 宗时悉废群议诏有司择日脩东都庙已而 武宗

 宣宗竟以太微神主祔东都庙焉
德宗崩礼仪使杜黄裳议高宗在三昭三穆外当迁于
是迁高宗而祔德宗盖以中 (第 15b 页)
睿为昭穆矣
顺宗崩当迁中宗而有司疑之以为则天革命中宗中

兴之主也博士王泾史官蒋武皆以为中宗得失在己
非汉光武晋元帝之比不得为中兴不迁之君由是迁
中宗而祔顺宗
文宗开成五年礼仪使奏谨按天子七庙祖功宗德不
在其中国朝制度太庙九室伏以太庙景皇帝受封于
唐高祖太宗创业受命有功之主百代不迁今文宗皇
帝升祔有时代宗皇帝是亲尽之祖礼合祧迁每至祔
祫合食如常敕旨敬依典礼

 自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世祔庙睿元肃代以次迁
 至 武宗
崩德宗以次当迁而于世次为高祖礼官始
 觉其非以谓兄弟不相为后不得为昭穆乃议复祔
 代宗而议者言已祧之 …… (第 16b 页)
 帝庙皆十室故贺循曰庙以容主为限而无常数也

 于是复祔代宗而以敬宗文宗 武宗
同为一代初元
 宗之复祔献祖也诏曰使亲而不尽远而不祧盖其
 率意而言尔非夲于礼也而后之为说者乃迁就其 (第 17a 页)
  属俱当为穆是一昭五穆而武丁所祀上不及曾
  祖未当祧而祧者四世矣后乎周者为唐唐懿宗
  之时所谓六庙者宪宗穆宗敬宗文宗 武宗
宣宗
  是也然穆宗宣宗皆宪宗之子敬宗文 (第 41a 页)
武宗
(第 41a 页)
祫乃升太庙未有位故
祔祖姑之下今恭僖正献二太后皆穆宗之后恭僖会
昌四年造神主合祔穆宗庙室时穆宗庙已祔 武宗

宣懿皇后神主故为恭僖别立庙其神主直题云皇太
后明其终安别置不入太庙故也正献太后大中元年 …… (第 21a 页)
 太字别庙祭享
乾兴元年(时仁宗/已即位)中书下礼仪院状庄穆皇后尝母仪
天下礼当升祔庄怀皇后夲从藩邸追命当享后庙集
尚书省六品诸司四品以上议如礼仪院祔真宗庄穆
皇后神主于太庙
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既上谥又追尊庄懿太后方

事园陵判河南府钱惟演建议请二太后并祔真宗礼
院言夏商以来父昭子穆皆有配座每室一帝一后礼
之正仪开元肃明皇后始有并祔惟演引 唐武宗
母韦
太后祔穆宗孝明孝章祔太祖故事按穆宗惟以韦太
后配更无别后太祖未尝以孝章配伏见先帝以懿德
配享太 (第 25b 页)
  (六载正月十七日/月八日) (十载正月九日/) (十三载二/)
肃宗二(乾元元年四月十三日/日) (元年建子月二十九/)

代宗一(广德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德宗四(建中元年正月四日/ 六年十一月七日) (贞元元年十一月十日/九年十一月九日)
宪宗一(元和二年正月/)
穆宗一(长庆元年十月/)
敬宗一(宝历元年十月/)
文宗一(太和三年十一月/) 武宗
(会昌元年正月/) (五年正月/)
宣宗一(大中七年正月/) (第 26a 页)
 死事之臣非一今欲令配享考究本末差次轻重有

 所取舍尤不可以轻易昔唐文宗 武宗
皆无配享功
 臣本朝太祖英宗既无御集亦不建阁盖崇奉祖宗
 必审其实必当于理不虚尚文饰以苟塞人情而已 …… (第 10b 页)
县东北)穆宗(光/陵)
(在同州蒲/城县北)恭宗(庄陵在耀/州三原县)文宗(章陵在耀州/富平县西北) 武宗(端陵/在耀)
(州三原/县东)
懿宗(简陵在耀州/富平县西北)僖宗(靖陵在乾州/奉天县东北)昭宗(和陵/在河)
(南缑/氏县)梁少 …… (第 31a 页)
王秦始皇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后魏
孝文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
德宗顺宗文宗 武宗
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凡二十七陵
并经唐末兵乱开发诏有司造衮冕服及常服各一袭
具棺椁以葬掩坎日所在长吏致祭 (第 31b 页)
 无陪葬 武宗
崩葬端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三月崩/八月葬)
 端陵陪葬名氏 贤妃王氏
宣宗崩葬正陵在京兆府云阳县界(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