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法制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列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徵曰乐在人和不在音也

太宗时诏秘书监颜师古等撰定弘农府君至高祖太
武皇帝六朝乐舞名其后变更不一而自献祖而下庙
舞略可见也献祖曰光大之舞懿祖曰长发之舞太祖
曰大政之舞世祖曰大成之舞高祖曰大明之舞太宗
曰崇德之舞高宗曰钧天之舞中宗曰大和之舞睿宗
曰景云之舞元宗曰大运之舞肃宗曰惟新之舞代宗
曰保大之舞德宗曰文明之舞顺宗曰大顺之舞宪宗
曰象德之舞穆宗曰和宁之舞敬宗曰大钧之舞文宗

曰文成之舞 武宗
曰大定之舞昭宗曰咸宁之舞其馀
阙而不著唐之自制乐凡三大舞一曰七德舞二曰九
功舞三曰上元舞七德舞者本名 (第 28b 页)
  如之何而可
方响 铁响 梁有铜磬盖今方响之类也方响以铁
为之修八寸广二寸圆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设业倚于
架上以代钟磬人间所用者才三四寸周正乐载西凉
清乐方响一架十六枚具黄钟大吕二均声 唐武宗

朱崖李太尉有乐史廉郊尝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
忽闻芰荷间有物跃出其岸视之乃方响蕤宾铁也岂
指拨精妙 (第 32a 页)
  土之属(俗部/)
七孔埙 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九者阳数之穷六者
阴数之中古埙六孔用其方色所以应六律出中声也
今太乐旧埙七孔上下皆圆而髹之以应七音而已非

先王雅乐之制也(明道时礼官言大乐埙旧以漆/饰敕令黄其色以夲土音云)
八缶(如水盏凡八/置之桌上) 唐永泰初司马滔进广平乐盖有
八缶具黄钟一均声
八孔埙 景祐冯元乐记今太乐埙八孔上一前五后
二髹饰其上释名曰埙之为言喧也谓声浊喧喧然主
埙言之又曰埙曛也主埙言之故说文曰埙为乐器亦
作埙其实一也
水盏(九/) 近世民间用九瓯盛水击之谓之水盏合五

声四清之音其制盖始于李琬特世俗之乐非雅调也
拊瓶 扣瓮 击瓯(以十二磁/瓯为一棹)  唐武宗
大中初天兴
县丞郭道源取邢瓯越瓯十二酌水作调以箸击之其
音妙于方响咸通中吴蠙亦精于此刘安曰穷乡之社 (第 20b 页)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室酌献奏大定之舞(中书侍郎/李回撰乐)
(章/)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室舞号(检未/获)
懿宗昭圣恭惠 …… (第 36a 页)
  右二曲文宗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作也臣
  下功高者赐之乐又改法曲为仙韶曲
万斯年曲
  右一曲 武宗
朝李德裕命乐工作万斯年以献 (第 43b 页)
曰保
大之舞德宗曰文明之舞顺宗曰大顺之舞宪宗曰象
德之舞穆宗曰和宁之舞敬宗曰大钧之舞文宗曰文
成之舞 武宗
曰大定之舞昭宗曰咸宁之舞其馀阙而
不著唐之自制乐凡三大舞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
三曰上元舞七德舞者本名 (第 12b 页)

武宗
朝有曹叔度刘泉水咸通以来有范博康上官唐
卿吕敬俭冯季皋亦其次也赵书谓石勒参军周延为
馆陶令如此岂传闻 (第 11a 页)
 修饬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
 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士良等甚惮之
武宗时诏窃盗赃满千钱者死
 故时窃盗无死所以原民情迫于饥寒也 武宗
有此
 令宣宗立乃罢之
会昌五年制节文据律已去任者公罪流以下勿论公
罪之条情有轻重苟涉欺诈岂得勿论向 (第 27a 页)
  按实录即是仿编年之法惟唐志专立实录一门
  隋史以实录附杂史宋志以实录附编年今从宋
  志
宋四朝志二十四部一千二百一十卷(宋敏求 武宗
以/下元入杂史门) (第 7a 页)
  陈氏曰唐志及馆阁书目有刘轲帝王历歌一卷
  疑即此书也
唐年补录六十五卷
  陈氏曰后晋起居郎史馆修撰钜鹿贾纬以 武宗
  
后无实录故为此书终唐末其实补实录之阙也 (第 9a 页)
  陈氏曰谟监脩偕等史官也 唐武宗
实录一卷
  晁氏曰唐韦保衡撰 (第 9a 页)
武宗
以后实录皆亡今止有
  会昌元年正月二月
  陈氏曰按唐志惟有 (第 9a 页)
武宗
实录三十卷其后皆未
  尝修纂更五代武录亦不存邯郸书目惟有一卷
  而已
唐宣宗实录三十卷 懿宗实录 (第 9a 页)
 春秋不为无益也
隋志七十二部九百七十一卷(通计亡书七十三/部九百三十九卷)
唐志杂史八十八家一百七部一千八百二十八卷(失/姓)
(名八家元行中以下不著录/六十八家八百六十一卷)
宋三朝志杂史九十一部九百六十八卷

宋两朝志三十一部六百三十卷
宋四朝志二十四部一千七十三卷(内 唐武宗
实录以/下六部入实录门)
(不重/具)
宋中兴志别史三十一家三十六部一千三十四卷
  右杂史
 隋经 (第 2b 页)
  训注本谋附益之乙卯太和九年也
两朝献替记三卷

  晁氏曰唐李德裕撰德裕相文宗 武宗
录当时奏
  对议论
元和朋党录一卷
  晁氏曰唐马永易记牛李朋党始末自牛僧孺试
  贤良迄令狐绹去 …… (第 4b 页)
  德裕以黠戛斯朝贡莫知其国本原诏为此书凡

  二百一十国本二十卷合之为十卷
东观奏记三卷
  晁氏曰唐裴廷裕撰昭宗时长安寇乱相仍自
  宗
以后日历起居注散轶不存诏史臣撰宣懿僖
  三朝实录廷裕次宣宗录特采大中以来耳目闻
  见撰次此书奏记 (第 5b 页)
  武皆饵丹躁渴以殒天年如太宗之婆娑寐宪宗

  之柳泌尽此类也苟以吹嘘呼吸已疾引年则司
  马承祯轩辕集之徒安肯舍万乘所问而去之哉
   武宗
曰宫中无事与之谈道涤烦此以清虚之趣
  盖其非僻之为也人主惟寡欲则邪说无自而入
  矣
  按道家之 (第 20b 页)
  卫公大中中贬崖州司户参军三年卒德裕性孤峭
  明辨有风采善为文章虽在大位手不去书谋议
  援古滚滚可喜为 武宗
所知常以经纶天下为己 (第 15a 页)
 改元二(太和九/) (开成五/)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名炎穆宗第五子母韦皇后封
颍王文宗崩仇士良等迎立之以庚申嗣立年二十七
在位六年丙寅崩寿三十三
 改元 (第 35b 页)
(会昌六/)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名忱宪宗第十三子母郑皇后
封光王 武宗
崩中官迎立之以丙寅嗣立时年三十七
在位十三年己卯崩寿五十
 改元一(大中十三/) …… (第 35b 页)
  右后晋二帝共十一年首丙申尽丙午

后汉高祖睿文圣武 昭肃
孝皇帝太原人姓刘氏名皓
初名知远契丹入中国以丁未即皇帝位于晋阳继迁
于汴在位二年戊申崩寿五十四
 改 (第 39a 页)
  有淑德可以正位矣乃以其宗强恐既立之后后
  宫不得进遂终身为妃自后人主皆不立后然文
  宗崩既有太子仇士良等废之而立 武宗
武宗崩 (第 8b 页)
  有淑德可以正位矣乃以其宗强恐既立之后后
  宫不得进遂终身为妃自后人主皆不立后然文
  宗崩既有太子仇士良等废之而立武宗 武宗
(第 8b 页)
贞献皇后萧氏闽人穆宗为建安王后得侍生文
宗文宗立尊为皇太后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失其先世穆宗为太子得侍生

长庆时册为妃 (第 31b 页)
武宗
立妃已亡追册为皇太后
尚宫宋若昭贝州清阳人世以儒闻父廷芳能辞章生
五女皆警慧善属文长若莘次若昭若伦若 …… (第 32a 页)

敬宗贵妃郭氏父义长庆时妃以容入太子宫太子即
位为才人生晋王普进为贵妃文宗时薨 武宗
贤妃王氏邯郸人失其世年十三入宫穆宗以赐
颍王王嗣位进号才人帝崩才人亦自尽宣宗嘉之赠
贤妃
宣宗元昭皇 (第 32b 页)
㤝棣王惴彭王惕信王坦荣王㥽凡十七王史
失其母之氏号
穆宗五子恭僖皇后生敬宗贞献皇后生文宗宣懿皇
后生 武宗
后宫生怀懿太子凑安王溶史失其母之号 …… (第 35b 页)
普后宫生陈王成美梁王
休复襄王执中纪王言扬史失其母之号氏
文宗二子王德妃生庄恪太子永后宫生蒋王宗俭 武宗
五子把王峻益王岘兖王岐德王怿昌王嵯史并
失其母之氏位
宣宗十一子昭太后生懿宗后宫生靖怀太子汉通王
(第 36a 页)
 阳公主适柳仲词 义昌公主 安康公主(俱不嫁/为道士)
敬宗三女 永兴公主 天长公主 宁国公主
文宗四女 兴唐公主 西平公主 朗宁公主 化
 光公主 武宗
七女 昌乐公主 寿春公主 长宁公主 延
 庆公主 静乐公主 乐温公主 永清公主
宣宗十一女 万寿公主 (第 27b 页)
 四年三月陈州许州火烧万馀家十月浙西火 八
年三月扬州火皆燔民舍千区五月己巳飞龙驹中厩
火十月扬州市火燔民舍数千区十二月禁中昭成寺

火 开成二年六月徐州火延烧居民三百馀家 四
年十二月乙卯乾陵火丁丑晦扬州市火燔民舍数千
家 武宗会昌元年五月潞州市火 三年六月西内
神龙寺火万年县东市火焚庐舍甚众 六年八月葬 武宗
辛未灵驾次三原县夜大风行宫幔城火 僖宗
乾符四年十月东都圣善寺火 昭宗大顺二年六月
乙酉幽州市楼灾延 (第 2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