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涅槃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之史又读赗所以存录之曾子言非礼 吴氏澄曰

 案丑丧礼下篇祖奠 毕公
赗宾赗其时赗者已致命
 于柩凡所赗之物书之于方及次日遣奠毕包牲行
 器之后主人之史读赗若欲使人一一知 (第 28a 页)
 之存亡也文王尝为殷西伯矣至周盛时诸侯千八
 百国周召为东西伯分陜而主之太公封于齐亦受
 五侯九伯专征之命书顾命 毕公太保
率东西诸侯
 以入至于蔡仲管叔监牧荆豫(案荆州牧蔡仲/豫州牧管叔)君陈
  (第 5b 页)
毕公
迭居东郊则大为二伯小为八伯咸出于天子
 之命以统天下之诸侯方伯连帅设于下而礼乐征
 伐出于上此先王封 …… (第 5b 页)
 之周召毕荣皆畿内也其后周公封鲁召公封燕别

 建国而采邑犹世 毕公
封魏康叔封卫外世国而采
 邑不世凡祭芮荣外无国而其邑则世皆度其功而
 差次之其世采邑者贤德才能任以公 (第 17a 页)
 之以朝贡之礼故也不言其位则亦顺其四方而位
 于四门之外
 存疑郑氏康成曰九采九州之牧典贡职者也二伯
 帅诸侯而入(孔疏案顾命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召公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居外而纠察之也(孔疏伯既领之入应门故牧居应/门外纠 (第 14b 页)
 甲也诗曰载櫜弓矢春秋传曰垂櫜而入周礼曰櫜

 之欲其约也蓟或为续祝或为铸 孔氏安国曰商
 容殷之贤人(案逸书命 毕公
表商容之闾使之家语/作使人盖是时商容避纣之乱隐于太)
 (行山故先表其闾而又使人行求而/得之也应氏谓 (第 37b 页)
 羞故此章遂不可通殊不知孟荀所辟谓春秋时五
 霸耳由威文以前尧舜之四岳夏殷之二伯文武时
 周召为二伯成王时太公为侯伯康王时召公 毕公

 
为二伯是亦可羞乎
 案各经不言霸惟孔孟于桓文之属谓之霸祭法言
 共工氏之霸亦因孔孟之说而追称之非古诚 (第 26b 页)
 所酬以旅于西阶上大夫辩而止此是为卿旅酬也
 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者燕礼主人洗献大夫
 于西阶上大夫辩受献乃纳工献众工 毕公
又举奠
 觯惟公所赐以旅于西阶上此是献大夫为大夫而 (第 17b 页)
 (罪应诛不书而自见矣或曰万国至众也封疆至重/也天王之丧不得越竟而奔而脩服于国卿共吊葬)
 (之礼讫葬卒哭而除丧礼乎案周书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
 (再拜趋出王反丧服此奔成王之/丧者安得以为脩服于国而可乎) (第 19b 页)
   顾命
周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傅始生魄月十六日/王有疾故不悦怿)
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傅王若发大命临/群臣必斋戒沐浴)
(今疾病危殆故但洮盥颒面扶/相者被以衮冕凭玉几以出命)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

毕公
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集傅同召六卿/下至御治事者)
(太保芮伯彤伯 (第 1b 页)
毕公
卫侯毛公六卿也冢宰第一召公/领之司徒第二芮伯为之宗伯第三彤伯为之司马第)
(四卑公领之司寇第五卫侯为 …… (第 1b 页)
俟见)
(新君/也)
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传出毕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南面)太保率
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传二/公为) …… (第 22a 页)
荅拜
(传诸侯拜送币而首至地尽礼也康王以义继先人明/德荅其拜受其币 疏此序诸侯见新王之事王肃云) (毕公
代周公为东伯故率东方诸侯然则 (第 22b 页)
毕公
是太师/也当太师在太保之上于时太保领冢宰相王室任重)
(故先言西方称训举也举奉圭兼币之辞周礼大祝辨 …… (第 22b 页)
 (之日甚者或以晋辞诸侯为證然则/隆周之元老反不若哀世之陪臣邪)

 (陈传良曰释冕反丧服东坡尝疑之某尝以问之乡/先生乡先生曰惜乎东坡疑之而不加察也召公 毕)
 (公
皆盛德又老于更事者岂不知礼盖其身先见周/公以叔父之亲拥辅太子而流言之变起于兄弟非)
 (周公之忠诚则 …… (第 28b 页)
 (张邦奇曰康王之诰主释冕反丧服王以麻冕黼裳/见诸侯蔡傅引苏氏之说以为非礼是也然有可疑)
 (者夫召公 毕公
皆盛德至于丧礼则周公制之成王/行之已有故事毕召曷为倡此非礼之举哉朱子亦)
 (具二说其一以为天子以国 …… (第 29b 页)
 (范祖禹曰昔成王将崩命召公 毕公
率诸侯相康王/凭玉几以训之以元子付之大臣王崩太保命仲桓)
 (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 (第 42a 页)
 之献大夫与乡饮射之献三宾者同惟三宾每献辄
 荐此则辩献乃荐为异耳大射仪大夫之席云若有
 东面者则北上此亦当然 又案献卿 毕公
即为卿 (第 66a 页)
 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与此篇一也是于庙而特觐
 者也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则路门外
 之朝旅见者也康王初即位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
 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颇似之但其仪不
 可得而详耳然则朝觐之礼有受于庙者有受于朝
 者皆正礼也以意约之则 …… (第 4a 页)
 (侯之北故知至庭乃设摈)则诸侯初入门王官之伯帅之耳(贾疏若康)
 (王之诰云大保帅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帅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北面此虽无应门亦二伯帅入宫)
 (门或左或右皆北面立定乃始各就其旂而立也)
 案 (第 56b 页)
 子服斩衰礼当以所闻先后而奔丧也或谓万国至
 众封疆至重天王之丧不得越境而奔而脩服于国
 礼乎康王之诰大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第 30b 页)
  其职宜若不可兼而成王时周公以公兼太宰召
  公以公兼宗伯苏忿生以公兼司寇故书洛诰云
  司徒司马司空也成王将崩同召太保奭芮伯彤
  伯 毕公
卫侯毛公则是六卿中召公 (第 22b 页)
毕公
毛公亦
  上兼三公矣(○吕氏曰三公无职六卿则有职者/也三公论道而六卿则行道者也以)
  (三公兼六 (第 22b 页)
 必咨焉佥言师锡于是乎取则寰内亦𨽻所掌夏书
 六卿出将盖乡一卿也周制三公统六卿各治其一
 以倡九牧故周公 毕公
以太师保釐东郊而召公以
 太保率西方诸侯盖二伯兼乡老者方叔涖中乡之
 师则卿为乡大夫者与春秋传宋右师 (第 18a 页)
 来则曰朝以夏来则曰宗以秋来则曰觐以冬来则
 曰遇耳犹汉律春曰朝秋曰请吴王濞春不朝使人
 为秋请是也又尚书康王初即位太保率东方诸侯
 入应门右 毕公
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则是康王初
 即位四方诸侯以朝适皆在京师又安有春则东方
 来夏则南方来秋则西方来冬 (第 21b 页)
 (传多矣连帅特见于诗序若夫五国之属于经无闻/左传曰晋侯享公请属鄫岂非所谓连属与公羊传)
 (曰自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书曰 毕/公
帅东方诸侯入应门左太保帅西方诸侯入应门) (第 14b 页)
 氏释太宰谓立而设几优至尊也荀卿曰周公负依
 而坐诸侯奔走堂下得非所传闻者异欤○郑司农
 曰顾命云成王将崩命太保芮伯 毕公
等被冕服凭
 玉几(○薛氏曰周礼之五几莫尊于玉几书之/四几莫贵于华玉几则玉几者华玉几也)
祀先王昨席 (第 19a 页)
 内重外轻此后世之弊先王之世未之闻也诸侯之
 中择其材贤入为王官诸臣之中勋名已著则出封
 邦国书记六卿芮伯彤伯 毕公
卫侯毛公在焉皆自
 诸侯为王官者下至吕伋为虎贲氏滕侯为卜正先
 王岂以人情所乐而求以抑之哉及太公封齐 (第 26b 页)
 大烹以养圣贤此意也诸侯咸在其飨礼皆有等独
 飨其长以天子之礼欲使诸侯知长幼之义且为天
 子所尊也康王之诰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六年五服一朝十二年
 时巡诸侯各朝于方岳皆率之以长时会在国中掌 (第 12a 页)
 母称太皇太后母称皇太后(又诸侯亦称后书舜典班瑞于群后)又古者君称臣亦曰后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疏国 
(语云稷为天官单名为稷尊而君之称为后稷又毕命三后协心注谓周公君陈 毕公
也)又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传后土 
(社也左传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注土为群物主故称后也其祀句龙焉在家则 (第 13b 页)
 翻数也递也前汉武帝纪贤良直宿更番(又山名山海经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又集韵蒲波切正韵蒲禾切𡘋音婆鄱 
(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又番吾赵地战国策秦甲涉河踰漳据番 
(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释文番音婆又音蒲亦音盘括地志蒲吾故东今之真定府平山县即汉番吾番当音蒲)又姓 

(史记河渠书河东守番系注番音婆又音潘诗小雅云番维司徒番氏也前汉高帝纪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
(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释文番音蒲何反正字通姓谱潘姓为周文王) (毕公
之后食采于潘因氏读判平声番姓为吴芮封番君支孙因氏读婆字汇番姓亦音潘合潘番二姓为一音误)又广韵 
(普 (第 8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