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涅槃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杂说三代牧守更代诸侯世袭权皆出于上如周初
 时荆州牧蔡叔其后则申侯豫州牧管叔其后则虢
 公周公君陈 毕公
迭居东郊宣王中兴但理会牧伯
 而已故韩侯在韩召虎在淮申伯在荆方叔在齐汉
 诸侯王自景武后若寄君然已不 (第 65b 页)
 名见于经传多矣连帅特见于诗序若夫五国之属

 于经无闻左传曰晋侯享公请属鄫岂周所谓连属
 欤公羊传曰自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
 之书曰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太保率西方诸
 侯入应门左此所谓九命作伯者也与商所谓天子
 之老二人一矣周有九伯则 (第 14a 页)
雉)书曰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路寝门一/名毕门)康王之诰王
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
方诸侯入应门右记曰君复于库门四郊既卒哭宰夫 (第 4a 页)
 十年朝而元年七年十一年甸侯采卫皆不朝矣故
 知一服朝在元年七年十一年也然观康王即位大
 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
 右各执壤奠咸进陈戒则天下诸侯莫不尽朝矣自
 此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以至三岁四岁 (第 8a 页)
  豹侯
礼记郊特牲曰卜之日王立子泽亲听誓命仪礼大射 毕公
入鷔礼记言王之出于泽仪礼言公之出于泽则
天子泽宫西郊小学也诸侯泽宫郊之大学也乡射记
曰于郊则闾中此诸 (第 12b 页)
 灵公  庄公  景公(庄公/弟)晏孺子 悼公(景公/子)
 简公  平公(简公/弟)宣公  康公
(毕公高
之后封爵世次未详/) (第 44a 页)
  (之閒为一君伐檀硕鼠为一君者以上五篇刺俭/下二篇刺贪其事相反故分为异君或父祖或子)
  (孙不可知○曹氏粹中曰毕万 毕公高
之后也○/魏晋皆有俭啬之风然其诗若作在晋献公并吞) (第 33b 页)
 (师言其人心之翕聚也形势壮盛得乎地也福祥厚/集得乎天也人心翕聚得乎人也周人尚文其弊也)
 (必趋于弱故周公戒成王曰诘尔戒兵 毕公
戒康王/曰张皇六师皆欲其振厉奋发以耸万民之观瞻一)
 (四方之趋向也此诗云天子至洛水之上亲御戎服/以 (第 45a 页)
 焉(孔氏颖达曰周公摄王之政营邑于洛既成洛邑/于是大朝诸侯既受其朝又率之而至于清庙以)

  (祀文王焉诗人歌咏其事而作此诗后乃用之于/乐以为常歌也顾命诸侯见王之礼召公率西方)
  (诸侯 毕公
率东方诸侯则率诸侯者皆二伯为之/此言率者谓周公使二伯率之以从祀也文王之)
  (庙虽四时常祀而礼特异 (第 55a 页)
云三公九卿者六卿并三孤而言九其三公又下兼六
卿故书传云司徒公司马公司空公各兼二卿案顾命
太保领冢宰 毕公
领司马毛公领司空别有芮伯为司
徒彤伯为宗伯卫侯为司寇则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
职与古异矣但周监二代郁郁乎 (第 19a 页)
于庭
帟在柩上疏(注释曰云为宾客饰者王丧而有宾客者/谓若顾命成王丧诸侯来朝而遇国丧故)
(康王之命云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召公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并有二王之后皆是宾客故为之饰也) (第 13a 页)
(召公右兼师保初时然矣若如此解周公兼师在成王/周官前故成王周官称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若然太)
(傅者 毕公
为之兼世子之官故称太傅是以文王世子/云太傅在前少傅在后若孔君之义三公之号自名师) (第 9b 页)
豳又读为和粉之粉谓白绣也纯读为均服之均纯
缘也缫读为藻率之藻次席虎皮为席书顾命曰成王
将崩命大保芮伯 毕公
等被冕服凭玉几玄谓纷如绶 (第 13b 页)
 也封疆至重也天王之丧不得越境以奔而脩服于

 国卿供吊送之礼讫葬卒哭而除丧礼乎按周书康
 王之诰大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
 侯入应门右再拜趋出王反丧服此奔成王之丧者
 安得以为脩服于国而可乎(汪氏曰或谓康王之诰 …… (第 7a 页)
 (而言今考书文曰敢执壤奠则各执壤地所出之物/以为奠贽而非常礼执贽之谓也曰庶邦侯甸男卫)
 (则为五服诸侯而非王臣食采于畿内者也是时成/王始崩同轨诸侯虽不能尽至盖召公 毕公
但率诸)
 (侯之已至者/以受顾命耳)故周人有丧鲁人有丧周人往吊谓使
 人可也鲁人不往谓当亲之者而不 (第 7a 页)
 (因州公不反国为杞所并/遂以淳于为都未详孰是)天子三公称公(汪氏曰如/周公召公)
 (之/类)王者之后称公(汪氏曰如/宋公之类)州公诸侯而称公者昔
  毕高
以父师而保釐东土(书毕命命 (第 13a 页)
毕公
保釐东郊/王若曰呜呼父师注 (第 13a 页)
毕公)
 (
名/高)卫武以列国而入相于周(诗淇澳小序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以礼自防)
 (故能入/相于周)盖与后世 (第 13a 页)
而/陵夷至此者三家分政民不知有君故也)
 附录(左传宋皇国父为太宰为平公筑台妨于农功/子罕请俟农功之 毕公
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
 (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 (第 44b 页)
 群牧则各率其方之诸侯以从四岳犹康王之诰云

 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
 门右盖于是始见四方之诸侯也
班瑞于群后
 言既已合符矣于是颁而还之使归其国也唐孔氏 (第 17b 页)
 常易之所谓道二国之言无私者允之谓也谗说殄
 行之人类多变诈不实将欲化之无他道惟在待之
 以诚而已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而康王以
  毕公
能正色率下使之保釐东郊此有因四岳之荐
 而用之者有不因四岳之荐因人之让而用之者有
 迁其旧职者有不迁 …… (第 28b 页)
 二牧也而但有二十有二人者其间或有兼官故耳
 此说为通周官有三公六卿有侯伯而顾命乃同召
 太保奭芮伯彤伯 毕公
卫侯毛公以人言之则六人
 而以职言之则不止于六人也盖有以三公为六卿 (第 29b 页)
 乱其罪不止于废时乱日此胤侯所以承王命而往
 征之也胤后胤侯也盖以诸侯入为王朝公卿故谓
 之后亦犹禹稷伯夷称三后周公君陈 毕公
亦称三 (第 8b 页)
 然后辑五瑞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康王既受顾命

 出在应门 太保毕公
各率其方之诸侯皆奉圭兼币致
 其壤奠此常礼也汤武既从征伐得天下其反国也诸
 侯皆率职来朝致礼于君此亦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