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涅槃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蕙田案以上通论祭器
周礼春官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注五几左右玉彫彤漆素五席莞/藻次蒲熊用位所设之席及其处)
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

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注/于)
(依前为王设席左右有几优至尊也郑司农云纷读为/豳又读为和粉之粉谓白绣也纯读为均服之均纯缘)
(也缫读为藻率之藻次席虎皮为席书顾命曰成王将/崩命太保芮伯 毕公
等被冕服凭玉几玄谓纷如绶有)
(文而狭者缫席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若今合欢矣画/谓云气也次席桃枝席有次列 (第 8b 页)
公唐太叔配康王以 毕公
配秦始皇帝以李斯蒙恬王
剪配汉高皇帝以萧何配太宗孝文皇帝以陈平周勃
宋昌刘章配孝景皇帝以窦婴申屠嘉配 (第 27a 页)
 (多立自戚宦之手仓卒之际废/立纷然顾命一书诚万世之法)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
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 毕公
卫侯毛公师氏虎
臣百尹御事
 朱子语录召公冢宰 (第 15a 页)
毕公
司马毛公司空是三公芮
 伯司徒彤伯宗伯卫侯司寇是三孤孔氏以高官兼
 摄下司汉世以来谓之领故召毕毛皆称 …… (第 15a 页)
 (林氏之奇曰此谓纪述一时所命之人而周家命官/之意见于此者有四以六卿兼主三公之事一也诸)
 (侯入为公卿二也公卿皆同姓之邦三也三公/九卿各以其职任为尊卑不以爵秩高下四也)
 (潘氏遴曰叙 毕公
于二伯后叙毛/公于卫侯后叙六卿不叙三公也)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增既弥留恐不𫉬誓言嗣
兹予审训命 …… (第 15b 页)
    蕙田案以上即位告殡宫之事已毕下遂临
    治朝而见诸侯百辟卿士也
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
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 (第 22a 页)
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谕之帝又推
逊不受即趋侧殿门欲还东宫高宗勉谕再三乃止于
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辅臣奏事 毕高
宗还宫百官移班
殿门外拜诏毕复入班殿庭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
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 (第 29a 页)
    又案以上雉门
诗大雅绵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传王之正/门曰应门)
书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

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传出毕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南面)
 (蔡传外朝在路门外则应/门之内盖内朝所在也) (第 26b 页)
 (一所以制天下偏重之患而使远近若一也夫分田/之法所以内必视夫外者盖先王之制出为列国之)
 (君则入为王朝之臣所以一内外也内为三公称公/外而诸侯亦称公故 毕公
以父师保釐东土卫侯以)
 (列国入相于周周公居东复相成王山甫徂齐式遄/其归或以三公居外复入为内诸侯所 (第 35a 页)
 陈氏傅良曰周召以师保为冢宰是卿兼三公也顾
 命自太保奭以下皆卿也是时召公为保兼冢宰芮
 伯为司徒彤伯为宗伯 毕公
为司马皆是以三公兼 …… (第 1b 页)
 (然其教法皆/本于司徒也)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州长每州中

大夫一人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
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比长五家下士一人(注老尊称也/王置六乡则)
(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州党族闾比乡之)
(属别正师胥皆长也正之言政也师之言帅也胥有才/知之称载师职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
(司勋职曰掌六乡之赏地六乡地在远郊之内/则居四同郑司农云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
 (王氏安石曰乡老公也尊之于乡宪其言行不/累以事故称老乡老于司徒之官非属而无职)
 陈氏傅良曰周公 毕公
以太师保釐东郊而召公以
 太保率西方诸侯盖二伯兼乡老者方叔涖中乡之 (第 41a 页)
 兼之也周公既没召公为保而太师太傅无有焉召
 公实兼之也不惟此也三公之下实有三少当时不
 见其人召公又兼之乃同召太保奭苪伯彤伯 毕公

 
卫侯毛公是六卿之长召公又兼之盖一人之身而
 兼总七职矣抑不惟此也当时三公三少既难其人
 而六卿之官亦 (第 61a 页)
不必备周公以三公兼冢宰召公以
 三公兼宗伯苏公以三公兼司寇 毕公
毛公以三公
 兼司马司空惟成王之季年芮伯彤伯卫侯实专领
 司徒宗伯司寇之职其馀大抵皆兼官也其大者犹 …… (第 61b 页)
 矣顾命曰乃同召太保奭则太师太傅不备矣又有
 公兼冢宰者惟周公位冢宰是也有公兼司寇者太
 史司寇苏公是也太保率西方诸侯 毕公
率东方诸
 侯又以公兼二伯也至如召太保奭芮伯彤 (第 63b 页)
毕公
 
卫侯毛公此六卿之长也而以三公侯伯领之大而 (第 63b 页)
 (年甸服采卫皆不朝矣故知一服朝在元年七年十/一年也然观康王即位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各执壤奠咸进陈戒则/天下诸侯莫不尽朝矣自此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
 (一见以至三岁四 (第 18b 页)
外明日朝服乘车还贽于公公皮弁迎于大门授贽受
贽并于堂之中楹又明日梁主朝服设九介乘车备仪
以见于公事 毕公
致享明日三孤一人又执贽劳于梁
主明日梁主还贽又明日梁主见三孤如见三公明日
卿一人又执贽梁主见卿又如三 (第 28b 页)
    牵合辨见别卷
    又案以上记执玉袭
礼不拜至(注以宾不于是始/至今文礼为醴)
 (张氏尔岐曰礼为聘享 毕公
礼/宾也疏以为聘时似非经意)
醴尊于东箱瓦大一有丰(注瓦大瓦尊丰承/尊器如豆而卑)荐脯五膱
祭半职横 (第 80a 页)
 (胡氏安国曰诸侯为天子服斩衰礼当以所闻先后/而奔丧也或谓万国至众封疆至重天王之丧不得)
 (越境而奔而脩服于国礼乎康王之诰大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此奔成)
 (王之丧者也安得以/为脩服于国而可乎) (第 21b 页)
 马氏曰卿老世臣家相梱外之贵者也世妇侄娣长

 妾梱内之贵者也贵臣贵妾死而缌况生而可名之
 乎书称成王之于周公曰公明保予康王之于 毕公
 
曰惟公克勤小物言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叔父异姓
 谓之伯舅叔舅故平王称齐桓公以伯舅称晋文侯
 以父义和是天 (第 14a 页)
 之法所以内必视夫外者盖先王之制出为列国之
 君则入为王朝之臣所以一内外也内为三公称公
 外而诸侯亦称公故 毕公
以父师为保釐东土卫侯
 以列国入相于周周公居东复相成王山甫徂齐式
 遄其归或以三公居外复入为内诸侯所 (第 5a 页)
 所谓连属欤公羊传曰自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

 西召公主之书曰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太保
 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此所谓九命作伯者也与殷
 所谓天子之老二人一矣周有九伯则 …… (第 24b 页)
 文王尝为殷西伯矣至周之盛时天下诸侯无虑千

 八百国周召为东西伯分陜而主之大公封于齐亦
 受五侯九伯专征之命书载顾命 毕公
大保率东西
 诸侯以入至于蔡仲管叔监牧荆豫(荆州牧蔡仲/豫州牧管叔)
 陈 (第 29a 页)
毕公
迭居东郊则大为二伯小为八伯咸出于天
 子之命以统天下之诸侯方伯连帅设于下而礼乐
 征伐出于上此先王封 …… (第 29a 页)
 辟仍与召公同为二伯是以孔子书之曰相成王为

 左右盖周公为东伯而召公为西伯也所以知其然
 者毕命载 毕公
代周公为太师为东伯可推以见也
 成王将崩命召公 (第 32a 页)
毕公
率诸侯相康王而太保率西
 方诸侯入应门左 (第 32a 页)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夫天
 子南面向明而治太保入应门左则在天子之右西
 方诸侯之伯也 (第 32a 页)
毕公
入应门右则在天子之左东方
 诸侯之伯也东西二伯相天子为左右经传甚明特
 学者考究未之详也公羊传曰天子 …… (第 32a 页)
 相成王为左右之时召公处乎内而周公处乎外所
 谓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是也遂立一定之
 论而曰一相处乎内殊不知召公 毕公
为二伯以相
 康王之时召公为冢 (第 33a 页)
毕公
为司马曷尝不并立于
 王朝乎至康王十有二年 (第 33a 页)
毕公
保釐东郊以代君 (第 33a 页)
 陈于是 毕公
处乎外而于周公之薨已代为东伯则
 为二伯亦久矣安可谓二伯止有一相处乎内此予
 所以论公羊之说稽考不明 (第 33b 页)
 乡大门应门也应是当也以当朝正门故谓之应门

 但天子宫内有路寝故应门之内有路门明堂既无
 路寝故无路门及以外诸侯但有应门耳顾命 毕公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召公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故郑知二伯帅诸侯而入也伯既领之入应门故牧
 居应门外纠察 (第 38a 页)
 文武时周召为二伯成王时大公为侯伯康王时召

 公 毕公
为二伯是亦可羞乎学者考古不精多据后
 说以破前言不可不谨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 (第 14b 页)
 旅酬也燕礼直云卿不云大卿小卿之异则小卿大
 卿俱同献也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者案燕礼
 主人洗献大夫于西阶上大夫辩受献乃纳工献众
 工 毕公
又举奠觯唯公所赐以旅于西阶上此是献
 大夫为大夫而旅酬也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者案 (第 22a 页)
 外朝在雉门外或就诸侯言则可耳至门以向堂为
 正东为右西为左故治朝之位以东为尊王族故士
 虎士在路门右大仆大右小臣在路门左 毕公
率东
 方诸侯入应门右召公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王出
 入必以右也诸侯则西一门常掩谓之宾门惟客至
 乃启 (第 43a 页)
 案二伯为六官长记不言六官而言五官者大宰尊
 即为长不待言五官中又命一人为二伯也盖三公
 即六卿之兼官而二伯即三公之分职顾命召六卿
 而召公 毕公
毛公即三公 (第 14a 页)
毕公
率东方诸侯召公率
 西方诸侯即二伯不必三公止论道不分职亦不必
 一公处内二公处外亦不以东伯尊西伯次也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