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禮類
小學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形而复其复不远矣故不至于悔而元吉○俞氏琰/曰初居震动之始方动即复是不远而复复之最先)
(者也故不至/于悔而元吉)
六二 休复 吉
本义(柔顺中正近于初九而能/下之复之休美吉之道也)程传(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
(志从 …… (第 7a 页)
(而吉/也)集说(朱子语类云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
(矣故曰 休复 吉) …… (第 7a 页)
总论(胡氏炳文曰迷复与不远复相反初不远而复/迷则远而不复敦复与频复相反敦无转易频)
(则屡易独复与 休复 相似休则比初独则/应初也十年不克征亦七日来复之反)
䷩(震下/乾上)
程传(无妄序卦复则不妄矣故 (第 9b 页)
(者也故不至/于悔而元吉)
六二 休复 吉
本义(柔顺中正近于初九而能/下之复之休美吉之道也)程传(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
(志从 …… (第 7a 页)
(而吉/也)集说(朱子语类云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
(矣故曰 休复 吉) …… (第 7a 页)
总论(胡氏炳文曰迷复与不远复相反初不远而复/迷则远而不复敦复与频复相反敦无转易频)
(则屡易独复与 休复 相似休则比初独则/应初也十年不克征亦七日来复之反)
䷩(震下/乾上)
程传(无妄序卦复则不妄矣故 (第 9b 页)
(案制阴之义不取诸九四之相应而取诸九二之相/比者阴阳主卦皆以近比者为亲切而处之又有中)
(有不中焉故复六四之独复亦不如六二 休复 之为/美也夬五近上则有苋陆之嫌姤二比初独不以阴)
(邪为累乎曰夬之阴其势极矣如病之既剧如乱之/已成 (第 29b 页)
(有不中焉故复六四之独复亦不如六二 休复 之为/美也夬五近上则有苋陆之嫌姤二比初独不以阴)
(邪为累乎曰夬之阴其势极矣如病之既剧如乱之/已成 (第 29b 页)
(流行而微者著矣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是其精也/知之未尝复行是其一也夫子以初爻之义当之者)
(此也惟精惟一者所以执中而已矣二五皆中故二/则 休复 而吉五则敦复而无悔初爻之外惟此两爻)
(最善三则频复而厉者所谓人心危而难安也四之/中行而独者所谓道 (第 42b 页)
(此也惟精惟一者所以执中而已矣二五皆中故二/则 休复 而吉五则敦复而无悔初爻之外惟此两爻)
(最善三则频复而厉者所谓人心危而难安也四之/中行而独者所谓道 (第 42b 页)
性也讼之乾为健讼需之乾为坚忍即一乾而馀可
类推又一卦所取之大意必各爻俱相回顾乃成一
卦章本清曰复止阳复于初馀皆阴爻也而 休复 独
复皆取阳复之义即一复而馀可类推由斯以观自
一卦加于各卦而言则卦以情迁固随各卦而见是
谓本同 (第 14b 页)
类推又一卦所取之大意必各爻俱相回顾乃成一
卦章本清曰复止阳复于初馀皆阴爻也而 休复 独
复皆取阳复之义即一复而馀可类推由斯以观自
一卦加于各卦而言则卦以情迁固随各卦而见是
谓本同 (第 14b 页)
祇平声韩氏云大也犹言无大悔耳一云祇但也自
知不善即是悔心知之即能自克不但空悔而已
六二 休复 吉
象曰 (第 6b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郝仲舆曰初为震主知几敏速六二柔中保养休息
故为 (第 6b 页)
休复 休者从容俟其自化也六爻皆凭初取义
初阳为仁下者内也有此种子在内自然发生非谓
其下初九之仁也二难言 …… (第 6b 页)
全在六二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三在 休复 之后而又曰频复此学问中操存舍亡消
息皆缘工夫不纯熟所以如此颜子而下皆不能免
故须危厉乃得无咎厉是 …… (第 7b 页)
者坤终之象
陈应城曰复道贵先初为一卦之先四为上卦之先
故初不远而四独复复道贵中二五各居一卦之中
故二 休复 而五敦复复道恶后三为下卦之后上为
一卦之后故三厉而上之凶又甚焉易之戒深矣
䷘(震下/乾上) (第 12b 页)
知不善即是悔心知之即能自克不但空悔而已
六二 休复 吉
象曰 (第 6b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郝仲舆曰初为震主知几敏速六二柔中保养休息
故为 (第 6b 页)
休复 休者从容俟其自化也六爻皆凭初取义
初阳为仁下者内也有此种子在内自然发生非谓
其下初九之仁也二难言 …… (第 6b 页)
全在六二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三在 休复 之后而又曰频复此学问中操存舍亡消
息皆缘工夫不纯熟所以如此颜子而下皆不能免
故须危厉乃得无咎厉是 …… (第 7b 页)
者坤终之象
陈应城曰复道贵先初为一卦之先四为上卦之先
故初不远而四独复复道贵中二五各居一卦之中
故二 休复 而五敦复复道恶后三为下卦之后上为
一卦之后故三厉而上之凶又甚焉易之戒深矣
䷘(震下/乾上) (第 12b 页)
全于已矣吉孰大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心者身之主元者心之德不远复则心德全而身修矣故曰以修身也
六二 休复 吉
此爻自王氏弼以居二比初亲仁善邻为复之休美 …… (第 13a 页)
远复六二位虽中正而以柔居柔何得为复盖由初以顺行往而居二互之又得复焉是复至二而休者二又变刚而互复也故曰 休复 休止也休而又复即间而复续之意视不远复者有别矣然休而能复亦可为大贤之次虽不能为元其占亦吉也初如颜子二其 (第 14a 页)
冉闵之徒欤
象曰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下如字)
元者善之长体仁足以长人夫子明明以元为仁矣 …… (第 14a 页)
复再复而三复也故象频复夫复频则失亦频不但不及不远复之复并不及 休复 之复矣然六变为九有朝乾夕惕之象若能以严厉处之则惧而知悔亦无频复之咎也(三居震体震无咎者存乎悔故曰无咎 …… (第 15a 页)
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卦之所以为复者谓复其初也自初爻而外顺行至于二二为初互之为 休复 顺行至于三三为初互之为频复今顺行而至于四无可互不能成为复矣然卦有五阴而四居其中初以顺行而至此(中以五 (第 15b 页)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心者身之主元者心之德不远复则心德全而身修矣故曰以修身也
六二 休复 吉
此爻自王氏弼以居二比初亲仁善邻为复之休美 …… (第 13a 页)
远复六二位虽中正而以柔居柔何得为复盖由初以顺行往而居二互之又得复焉是复至二而休者二又变刚而互复也故曰 休复 休止也休而又复即间而复续之意视不远复者有别矣然休而能复亦可为大贤之次虽不能为元其占亦吉也初如颜子二其 (第 14a 页)
冉闵之徒欤
象曰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下如字)
元者善之长体仁足以长人夫子明明以元为仁矣 …… (第 14a 页)
复再复而三复也故象频复夫复频则失亦频不但不及不远复之复并不及 休复 之复矣然六变为九有朝乾夕惕之象若能以严厉处之则惧而知悔亦无频复之咎也(三居震体震无咎者存乎悔故曰无咎 …… (第 15a 页)
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卦之所以为复者谓复其初也自初爻而外顺行至于二二为初互之为 休复 顺行至于三三为初互之为频复今顺行而至于四无可互不能成为复矣然卦有五阴而四居其中初以顺行而至此(中以五 (第 15b 页)
初居震动之始方动即复是不远而复复之最先者
也故不至于悔而元吉只从衣从氏当依马融作之
是反伊川程子曰只抵也与底通
六二 休复 吉
(第 16a 页)
休复 与休否之休同切比于初而其心好之盖得震
动之中而安详和缓乐从其善者也向来阴皆往而
剥阳今则返而从阳 …… (第 16a 页)
则媢疾以恶之今六二柔顺中正见一阳之复而其
心休休焉乐与之比吉之道也然以复之时位观之
则二之 休复 吉又不若初之早复而元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频急也六三不中不正居震动之极上无应援往将
何之穷蹙窘迫而 (第 16b 页)
复犹人行至水频而不可前则仓
忙奔走而返故曰频复虽不如六二 休复 之吉然穷
而知复亦不至如上六迷复之凶是以厉而无咎
六四中行独复 (第 16b 页)
也故不至于悔而元吉只从衣从氏当依马融作之
是反伊川程子曰只抵也与底通
六二 休复 吉
(第 16a 页)
休复 与休否之休同切比于初而其心好之盖得震
动之中而安详和缓乐从其善者也向来阴皆往而
剥阳今则返而从阳 …… (第 16a 页)
则媢疾以恶之今六二柔顺中正见一阳之复而其
心休休焉乐与之比吉之道也然以复之时位观之
则二之 休复 吉又不若初之早复而元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频急也六三不中不正居震动之极上无应援往将
何之穷蹙窘迫而 (第 16b 页)
复犹人行至水频而不可前则仓
忙奔走而返故曰频复虽不如六二 休复 之吉然穷
而知复亦不至如上六迷复之凶是以厉而无咎
六四中行独复 (第 16b 页)
自下升上曰复归还之意阳本在上之物志欲上进
而为阴所畜止故曰复自者由也道者以正道也言
进于上乃阳之正道也何其咎见其本无咎也复卦
不远复 休复 者乃六阴已极之时喜阳之复生于下
此卦之复自道牵复者乃一阴得位之时喜阳之复
升于上○初九乾体居下得 (第 18a 页)
而为阴所畜止故曰复自者由也道者以正道也言
进于上乃阳之正道也何其咎见其本无咎也复卦
不远复 休复 者乃六阴已极之时喜阳之复生于下
此卦之复自道牵复者乃一阴得位之时喜阳之复
升于上○初九乾体居下得 (第 18a 页)
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为学之道无他惟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复则
人欲去而天理远修身之要何以加此
六二 休复 吉
休者休而有容也人之有善若已有之者也以其才
位皆柔又变悦体所以能下其初之贤而复○六二
柔顺中 (第 38b 页)
正近于初九见九之复而能下之故有 休复
之象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
象 (第 38b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 (第 38b 页)
一无可悔之事矣故占者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者成也言有中德自我而成其敦复也不由于人
之意初乃复之主二以下仁而成 休复 四以从道而
成独复皆有资于初以成其复惟五以中德而自成
不资于初故曰自无祗悔者入德之事无悔者成德 (第 41a 页)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为学之道无他惟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复则
人欲去而天理远修身之要何以加此
六二 休复 吉
休者休而有容也人之有善若已有之者也以其才
位皆柔又变悦体所以能下其初之贤而复○六二
柔顺中 (第 38b 页)
正近于初九见九之复而能下之故有 休复
之象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
象 (第 38b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 (第 38b 页)
一无可悔之事矣故占者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者成也言有中德自我而成其敦复也不由于人
之意初乃复之主二以下仁而成 休复 四以从道而
成独复皆有资于初以成其复惟五以中德而自成
不资于初故曰自无祗悔者入德之事无悔者成德 (第 41a 页)
兆民使群黎百姓无一不得其所庶几绥猷辑宁之
化不殊于当时而彰信允怀之 休复 见于今日则汝
辅相之功斯大矣可不勉哉人君之道在法祖以安
民为相臣者振饬百官共扶宸极盖必君德无忝厥 (第 41a 页)
化不殊于当时而彰信允怀之 休复 见于今日则汝
辅相之功斯大矣可不勉哉人君之道在法祖以安
民为相臣者振饬百官共扶宸极盖必君德无忝厥 (第 4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