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禮類
小學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复以修身也孔子称其不贰过韩子以为见不善之

 端而能止之也与此意同
六二 休复

象曰 (第 5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复卦以初九为主处群阴之中而能速复者也二虽
 阴柔在上而切近于初能因之而复不忌不嫉知善 (第 5a 页)
 之可从屈已以下之美之至也吉孰如之故象言
 复
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第 5a 页)
 动而坤静也以二体有震故初九潜萌而动然五阴
 犹盛于其外故不远而复方动而遽复故震不足坤
 有馀而全体为坤焉
六二 休复

 此复之临也而爻辞云尔者盖六阴既纯已为坤矣
 一阳生而为复二阳长而为临复之本体一阳虽生
 而其辰 …… (第 17a 页)
 者以初为复之先至而二则继之皆阳之朋而二则
 下比之也智言动而仁言静知仁者之能静而与之
 同志休息以待时而不干时以犯难则 休复
之义可
 知矣自君子出处言之则道虽可以渐进而小人犹
 盛故初九一阳为复矣姑为六阴之坤盖与知雄守 …… (第 17b 页)
 过中故曰甘临无攸利复之六二变体为临则是方
 一阳之时已有二阳之义是亦先时而起矣然所以
 异于甘临者以其柔顺中正退而下比乎内尔此其
 所以言 休复
吉也然则初九退而为复之坤六二进
 而为复之临故与二卦之本体异矣 (第 18a 页)
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
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能逆知人
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 休复
心欲之抟已知其 …… (第 5a 页)
意谓 休复
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耳呼侍者取以与
(第 5b 页)
休复
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
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曰可勿归矣明日沆
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 (第 5b 页)
 吏民喜见天理之复还其吉可胜言哉项羽亦能并
 力灭秦不鉴暴秦之失焚咸阳悬府库所以随得而
 随失至于大悔矣
六二 休复
吉象曰 (第 24b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休美也仁人心也阳之失久矣一旦复还初爻如桀
 之后而得汤纣之后而得武人心未定未知其为休 (第 24b 页)
 美也仅能无祗悔耳至于汤武拯民水火去桀纣之
 恶反夏商之政人心至此如失物之久而复得矣谓
 之 休复
不亦宜乎六二变阳通卦为临临下之君以
 仁为心则在下之民同归于仁传曰一日克巳复礼
 天下归仁焉象曰 (第 25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者其义若此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频数也厉危厉也复之三爻阳气上升比之二爻其 (第 25a 页)
  (曰不知其仁二四所得有浅深故象传分别言之/○又按求仁必先体道曾子躬行实践至于真积)
  (日久乃悟一贯之旨一即仁也学者体道以/修身必至于仁而后道全德备而身修矣)
六二 休复
吉○象曰 (第 6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谨按六二下比初阳复之休美者也初不远复仁/也二比初下仁也○又按休训为美者惟休乃美) (第 6a 页)
 于善不祗于悔大善而吉之道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秉天地之心以为身一阳为主形色皆天矣
六二 休复

 凡由剥入复者省察克治功力艰难六二柔顺中正
 近于初九亲贤乐善以成其复复之休美吉之道也
象曰 (第 21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二岂惟因人以成事哉初为克己复礼之仁吾能下
 之胜心客气融化磨砻实有深心以处此也
六三 (第 21a 页)
 道不可离如何远得不远亦只是谨独功夫无间耳

 一阳之复即是独境从道上起念独时自不放过
六二 休复
吉象曰 (第 8b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初一阳既复二乃休养之时微茫善端容不得矫揉
 造作不休息反伤其和下仁如下种之下其莳之也 …… (第 8b 页)
 阴居阳位而处动极失位故不常动极故能改人心
 惟危频复是危处求安不能遽脱之意居安乃深造
 之功已至若频复正在危境如日月之至违时尚多
 二 休复
优游以俟自化三是助长有急遽忙迫之意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王辅嗣曰前后各二阴四处其中履 (第 9a 页)
 至古人训至者惟厎字玉篇之是反致也至也均也
 平也亦未闻与祇通况厎从厂亦不从广若朱子又
 谓同只古人亦无言及不知何所据也
六二 休复

六三频复厉无咎
 频陆德明曰亦作嚬嚬眉也郑玄作卑晁说之曰卑 (第 45b 页)
 郭京曰六四下有皤如二字
六五之吉有喜也
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第 18a 页)
二言吉小畜惟初与二言复初之复自道似不远复
二之牵复似 休复休复
以其下于初牵复以其连于
初也彼则于六阴已极之时喜阳之复生于下此则
于一阴得位之时喜阳之复升于上也按云 (第 38a 页)
见人心之复颜子问仁而告以非礼勿视听言动修
身之谓也世之以复为心学而不言身者吾未见其
能复矣
六二 休复
吉象曰 (第 62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第 62a 页)
休复
即休否之休言燠休也坤体纯阴其寒已甚一
阳初动和气上蒸二在初上受其燠休而回春向暖
阴柔自消故为 (第 62a 页)
休复
初得元吉二最近初其吉宜矣
象传明之曰以下仁初不远复则为仁人仁在二下 (第 62a 页)
遍九五大君能用九四故曰休否复二下仁亦曰 休复
泰之三泰己改否之上否方倾深九仞而废井遭一折
而覆车初六小人之媒许史是已六二小人之魁石显
是已六三小人 (第 55b 页)
 曰君子知微知彰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
 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
 复无祗悔元吉
六二 休复
吉象 (第 22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休善也二取初近从善而复也故吉象曰以下仁也 (第 22a 页)
 始有复矣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

 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六二 休复
吉象曰 (第 12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休初九也以阴居阴不争之至也退而休之使复者
 得信谓之 (第 12a 页)
休复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以阴居阳力不得抗而中不愿故频于初九之复也
 外顺而内不平者危则 (第 12a 页)
 陆德明音支玉篇五经文字群经音辨并见衣部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学问之道无
 他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六二 休复

 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志从于阳能下仁也
 复之休美者也复者复于礼也复礼则为仁初阳复 (第 70b 页)
 复于仁也二比而下之所以美而吉也
象曰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为复之休美而吉者以其能下仁也仁者天下之公
 善之本也初复于仁二能亲而下之是以吉也
(第 71a 页)
即七日得之意复其见天地之心者金汝
白曰观复可以知仁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六爻皆为仁
之事初不远复颜子当之二 休复
以友辅仁闵冉之徒
也三频复日月至四独复孟子私淑夫子以从道也五
敦复其曾子与上迷复不仁矣天地之心动后方 …… (第 57b 页)

困心衡虑者也惟自此心而失之又自此心而知之自
此心而知之又自此心而改之则不远即复不至于悔
者也六二 休复
休者休而有容也二比于初虚已好善 (第 58a 页)
 不同刚德胜者多君子之类柔德胜者或流于憸邪
 而不自知矣六二有柔顺中正之德于复道固为休
 美矣然言吉而不及于元比于初九则有间矣 休复

 
之吉亦近于初九薰其德而善焉者也否则二之立
 身未可知也孔子答子贡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
 贤者友其士之 (第 55a 页)
仁者亦此爻 休复
之义也六三阴不
 中正当复之时上比六四则中行独复者也下近六
 二则 (第 55b 页)
休复
下仁者也三居其间独无激劝思善之心
 乎盖知或及之而仁不能守之数有所失而数有所
 复质本动体动而为善则 (第 55b 页)
 从程氏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从程氏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从程氏
六二 休复
吉象 (第 30a 页)
休复
之吉以下仁也
 从程氏 …… (第 30a 页)
 易有得失甚明而不言吉凶者不待言也象曰以从
 道也安有独能从道而其义不吉者乎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翼传曰卦之主在初二比之曰 休复
四应之曰独复 (第 30b 页)
  工之于事待器然后善君子之于仁待器而后成大
夫之贤者则教我者也故事之士之仁者则辅我者
也故友之孟子言仁贤则由仁而后贤春秋传言仁
贤则以佐贤而已是贤者必仁仁者不必贤大夫以
智帅人者也故言贤士则以才者也故言仁于贤者
事之所以尊之也于仁者友之所以亲之也周公诰
康叔于大史内史言友于服休服采言事宓子贱于
五贤则事之于十一人则友之惠公于子思则事之

于颜般则友之皆此意也对而言之则事贤而友仁
通而言之贤可言友仁可言事诗曰友贤不弃易曰 休复
下仁是也子贡好与不如己者处故告之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
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第 7b 页)
 在上良臣袖手奸人在侧大将回戈陈蕃岳飞是已
 身不免于诛胡能锡𩔖
 九五大君能用九四故曰休否复二下仁亦曰 休复
 
然与二相应小人荧惑之祸世道反覆之几图微慎
 终苞桑是系非大人其孰能之 …… (第 20a 页)
 用楚师共王丧目至于十年不克征民心离国势弱
 也皆由君心迷暗所动俞疾去道俞远盖一阳君子
 远处群小之下上无由下之异乎二之 休复

 一阳之生曰仁名义深妙求仁者可以自知矣
无妄
 无妄者诚也乾交坤初以刚易柔应天而动也故贵
 于当 (第 3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