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小學類
詩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正史類
載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楚辭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太平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楚
芊姓子爵出自颛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能光融天
下命曰祝融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陆终生六子皆剖
析而产最少者季连季连之苗裔鬻熊为周文武师成
王时举文王武王勤劳之后嗣得鬻熊曾孙熊绎封于
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其地居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其
后都郢更名曰楚至五世而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武王
十九年鲁隐公立惠王章八年西狩获麟其后六国与
秦号七雄而楚最盛惠王而下有简声悼肃宣威怀顷
襄考烈幽哀 负刍 十二王而后秦灭之
许
姜姓男爵出自尧四岳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文 (第 42b 页)
芊姓子爵出自颛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能光融天
下命曰祝融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陆终生六子皆剖
析而产最少者季连季连之苗裔鬻熊为周文武师成
王时举文王武王勤劳之后嗣得鬻熊曾孙熊绎封于
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其地居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其
后都郢更名曰楚至五世而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武王
十九年鲁隐公立惠王章八年西狩获麟其后六国与
秦号七雄而楚最盛惠王而下有简声悼肃宣威怀顷
襄考烈幽哀 负刍 十二王而后秦灭之
许
姜姓男爵出自尧四岳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文 (第 42b 页)
(反为善之尤者盖救兵宜速虽不禀命/无害也其遂围许恐亦与遂伐楚同义)
夏许男新臣卒
(谷梁传诸侯死于国不地死于外地死于师何为不地/内桓师也高氏曰新臣即许叔在位四十二年汪氏曰)
(穆公也子业/嗣是为僖公)
刘敞曰诸侯卒于外者在师则称师(汪氏曰成十三/年书曹伯庐卒)
(于师襄十八年书/曹伯 负刍 卒于师)在会则称会(汪氏曰定匹年书/杞伯成卒于会)今
许男一无称者此去师与会而复归其国之验也召
(第 35a 页)
夏许男新臣卒
(谷梁传诸侯死于国不地死于外地死于师何为不地/内桓师也高氏曰新臣即许叔在位四十二年汪氏曰)
(穆公也子业/嗣是为僖公)
刘敞曰诸侯卒于外者在师则称师(汪氏曰成十三/年书曹伯庐卒)
(于师襄十八年书/曹伯 负刍 卒于师)在会则称会(汪氏曰定匹年书/杞伯成卒于会)今
许男一无称者此去师与会而复归其国之验也召
(第 35a 页)
(春秋当以郑厉卫惠之例而书名据左氏则是卫侯/惧晋使元咺奉其弟叔武盟于践土而奔楚适陈以)
(免计其位未绝若曹伯 负刍 之类故陆氏云令叔武/摄位而去故不名盖晋文虽绝卫侯之位而春秋不)
(绝其位罪文公/不当废卫侯也)
五 …… (第 31a 页)
(奔也不名其复也名之汪氏曰春秋书国君去国而/归者七郑忽曹襄卫衎邾益及卫侯郑之再归皆不)
(书自惟卫侯郑初归书自楚著其惧晋之辱不得已/奔楚今始去楚而即夏也 曹成公 之归书自京师著)
(天王之释有罪也永嘉吕氏曰经书自如意如至自/晋蔡季自陈归于蔡曹伯归自京师著其昔在 …… (第 39b 页)
(故卫侯反不胜乎晋人岂不知其当/为叔武杀歂犬乎左氏之说非也)
陈侯款卒
秋杞柏姬来
(杜氏曰庄公女归宁曰来临川吴氏曰把桓公伯姬之/次子继其兄 成公 而立即来朝鲁而为鲁所卑又使卿)
(帅师入其国鲁之待把可谓无恩矣故伯姬又来谢过/而求平也薛氏曰把伯尝辱 (第 40a 页)
(免计其位未绝若曹伯 负刍 之类故陆氏云令叔武/摄位而去故不名盖晋文虽绝卫侯之位而春秋不)
(绝其位罪文公/不当废卫侯也)
五 …… (第 31a 页)
(奔也不名其复也名之汪氏曰春秋书国君去国而/归者七郑忽曹襄卫衎邾益及卫侯郑之再归皆不)
(书自惟卫侯郑初归书自楚著其惧晋之辱不得已/奔楚今始去楚而即夏也 曹成公 之归书自京师著)
(天王之释有罪也永嘉吕氏曰经书自如意如至自/晋蔡季自陈归于蔡曹伯归自京师著其昔在 …… (第 39b 页)
(故卫侯反不胜乎晋人岂不知其当/为叔武杀歂犬乎左氏之说非也)
陈侯款卒
秋杞柏姬来
(杜氏曰庄公女归宁曰来临川吴氏曰把桓公伯姬之/次子继其兄 成公 而立即来朝鲁而为鲁所卑又使卿)
(帅师入其国鲁之待把可谓无恩矣故伯姬又来谢过/而求平也薛氏曰把伯尝辱 (第 40a 页)
(亦书则不胜书矣汪氏曰左传所载诸国事春秋不/书者甚多如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陈陀杀太)
(子免郑弑昭公及子亹子仪卫成公杀叔武曹公子 负刍 杀太子之类皆当时不告于鲁鲁史不书于策)
(故春秋不得而书非削之也盖左氏所据者诸国之/史而夫子笔削据 (第 27b 页)
(子免郑弑昭公及子亹子仪卫成公杀叔武曹公子 负刍 杀太子之类皆当时不告于鲁鲁史不书于策)
(故春秋不得而书非削之也盖左氏所据者诸国之/史而夫子笔削据 (第 27b 页)
(必向楚扈之会乃为陈也陈不即晋荀林/父能并将诸侯之师以伐陈春秋盖善之)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左传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公羊传扈者何晋之邑也诸)
(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卒于会故地也未出境/其地故不言会也榖梁传其地于外也其日未踰)
(也杜氏曰扈郑地卒于境外故书地范氏曰诸侯卒于/路寝则不地汪氏曰诸侯卒于师曰师曹伯卢及 负刍)
( 是也卒于会曰会把伯成是也于他国则如许男宁蔡/侯东国卒于楚吴子遏卒于巢是也于封内则如郑伯)
(髡顽卒于 (第 20b 页)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左传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公羊传扈者何晋之邑也诸)
(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卒于会故地也未出境/其地故不言会也榖梁传其地于外也其日未踰)
(也杜氏曰扈郑地卒于境外故书地范氏曰诸侯卒于/路寝则不地汪氏曰诸侯卒于师曰师曹伯卢及 负刍)
( 是也卒于会曰会把伯成是也于他国则如许男宁蔡/侯东国卒于楚吴子遏卒于巢是也于封内则如郑伯)
(髡顽卒于 (第 20b 页)
(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
曹伯庐卒于师
(左传曹人使公子 负刍 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 (第 13b 页)
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
(之劳请俟他年榖梁传传曰闵之也公大夫在师曰师/在会曰会杜氏 (第 13b 页)
曰 负刍 欣时皆宣公庶子高氏曰非战)
(死也死于行尔故不书地○刘氏曰榖梁谓闵之/也非也诸侯死于行则记其地例如此 (第 13b 页)
何闵之有)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孙氏曰不以京师至者明本非朝京师张氏曰上书如/京师而以伐秦为遂事春秋所以明朝王之当重也今)
(以伐秦致明诸侯以伐秦为重也王氏曰此年书法抑/扬予夺例变无穷始书乞师知伐秦厉公意也次书如)
(京师知 成公 之朝非专行也次书自京师伐秦使若继/事焉不可过天子也卒书至伐则著公之此行非为朝) …… (第 13b 页)
四年不以)
(侵蔡致而以伐楚/致皆究其初心也)
冬葬曹宣公
(左传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 成公/ 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榖梁传葬时正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齐灵五卫定十二卒蔡景十 …… (第 14a 页)
(榖梁说/尤失之)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
同盟于戚
(程子曰十三年曹伯卒于师 负刍 杀太子自立既三年/诸侯与之盟矣方执之稽天讨也故书同盟见其既同)
(矣高氏曰戚之会将讨曹伯也若欲讨之勿 (第 18a 页)
与之盟可/也假他事相会而与之盟既盟而执之故特书同盟以)
(讥之汪氏曰三月宋世子成会盟六月宋公卒盖宋公/有疾而世子出会也临川吴氏曰诸侯世子代君会盟)
(伐救皆非世/子之所宜也)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左传春会于戚讨 曹成公 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
(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诸侯将 …… (第 18b 页)
伯恶晋侯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伐秦曹宣
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 负刍 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 (第 18b 页)
之丧 负刍 杀其大子而自立至是晋侯执之又不敢
自治而归于京师使即天刑夫是之谓伯讨春秋执
诸侯者众矣(汪氏曰晋 …… (第 19a 页)
(盟之乃尽善也观曹人请君于晋曰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由一举措之不当遂开释奸之门岂小失哉)
(○刘氏曰左氏谓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非也 负刍 杀太子而篡之国人不义)
(举欲随公子欣时而亡非不道而何夫 (第 19b 页)
负刍 之恶未/见于经晋侯执之然后可见其罪今以左氏例推之)
(则晋侯妄执之尔岂其然邪榖梁谓以晋侯而斥执/曹 (第 19b 页)
伯恶晋侯也亦非也若云晋人执曹伯得无又非)
(之乎永嘉吕氏曰或疑 负刍 之杀太子经无明文设/有之春秋何以不书疑未得其实然尝以春秋书法)
(考之则他执诸侯皆称人其称侯者独此 …… (第 19b 页)
赏恶不即刑以尧为君舜为臣虽得天下不能一朝
居也(前汉书宣帝纪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 负刍 杀世
子而自立不能因晋之执寘诸典刑而使复国则无
以为天下之共主矣(陆氏曰曹伯之篡罪莫大焉晋/侯讨 …… (第 36b 页)
何代公执也其代公执奈何前此者晋人来乞师而/不与公会晋侯将执公季孙行父曰此臣之罪也于是)
(执季孙行父 成公 将会厉公会不当期将执公季孙行/父曰臣有罪执其君子有罪执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
(今此臣之罪也舍臣之身而 …… (第 38a 页)
(不应言始用人于亳社矣又左氏素好誇诞若成公/果用人于郊岂不张大其事而记之乎如邾文公用)
(鄫子于次雎之社楚师执蔡世子有用之冈山当时/子鱼申无宇皆有言矣若 成公 果用人以祭岂举鲁)
(国之人无一言乎按邾楚季氏皆是执获仇敌之人/快意于山川之社成公之时未闻执获仇敌 …… (第 44b 页)
(狄侈然言功是孰害孰利也虫牢马陵于蒲晚年三/会竟莫驾楚故曰无制中夏之略也厉公若有其略)
(矣德薄而多大功虑浅而数得志观厉公不特纯以/汰心行之亦假义饰誉者也归于京师而后正 曹负)
(刍 之罪请于王官而后进驾郑之威此类可欺世自/掩矣晋之所忌曰楚曰吴曰秦曰狄厉公自交刚败)
(狄而狄服会京 …… (第 52b 页)
能免二鄙之侵而/十年三朝三聘于晋不能免沙随苕丘之辱如京师似)
(可求尊周之名而会盟于蜀莫掩服夷之耻 成公 得不救失而不悟其非也斯言信哉)
冬楚人郑人侵宋
(左传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韩献子 (第 57a 页)
曹伯庐卒于师
(左传曹人使公子 负刍 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 (第 13b 页)
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
(之劳请俟他年榖梁传传曰闵之也公大夫在师曰师/在会曰会杜氏 (第 13b 页)
曰 负刍 欣时皆宣公庶子高氏曰非战)
(死也死于行尔故不书地○刘氏曰榖梁谓闵之/也非也诸侯死于行则记其地例如此 (第 13b 页)
何闵之有)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孙氏曰不以京师至者明本非朝京师张氏曰上书如/京师而以伐秦为遂事春秋所以明朝王之当重也今)
(以伐秦致明诸侯以伐秦为重也王氏曰此年书法抑/扬予夺例变无穷始书乞师知伐秦厉公意也次书如)
(京师知 成公 之朝非专行也次书自京师伐秦使若继/事焉不可过天子也卒书至伐则著公之此行非为朝) …… (第 13b 页)
四年不以)
(侵蔡致而以伐楚/致皆究其初心也)
冬葬曹宣公
(左传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 成公/ 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致其邑榖梁传葬时正也)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齐灵五卫定十二卒蔡景十 …… (第 14a 页)
(榖梁说/尤失之)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
同盟于戚
(程子曰十三年曹伯卒于师 负刍 杀太子自立既三年/诸侯与之盟矣方执之稽天讨也故书同盟见其既同)
(矣高氏曰戚之会将讨曹伯也若欲讨之勿 (第 18a 页)
与之盟可/也假他事相会而与之盟既盟而执之故特书同盟以)
(讥之汪氏曰三月宋世子成会盟六月宋公卒盖宋公/有疾而世子出会也临川吴氏曰诸侯世子代君会盟)
(伐救皆非世/子之所宜也)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左传春会于戚讨 曹成公 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
(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诸侯将 …… (第 18b 页)
伯恶晋侯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伐秦曹宣
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 负刍 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 (第 18b 页)
之丧 负刍 杀其大子而自立至是晋侯执之又不敢
自治而归于京师使即天刑夫是之谓伯讨春秋执
诸侯者众矣(汪氏曰晋 …… (第 19a 页)
(盟之乃尽善也观曹人请君于晋曰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由一举措之不当遂开释奸之门岂小失哉)
(○刘氏曰左氏谓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非也 负刍 杀太子而篡之国人不义)
(举欲随公子欣时而亡非不道而何夫 (第 19b 页)
负刍 之恶未/见于经晋侯执之然后可见其罪今以左氏例推之)
(则晋侯妄执之尔岂其然邪榖梁谓以晋侯而斥执/曹 (第 19b 页)
伯恶晋侯也亦非也若云晋人执曹伯得无又非)
(之乎永嘉吕氏曰或疑 负刍 之杀太子经无明文设/有之春秋何以不书疑未得其实然尝以春秋书法)
(考之则他执诸侯皆称人其称侯者独此 …… (第 19b 页)
赏恶不即刑以尧为君舜为臣虽得天下不能一朝
居也(前汉书宣帝纪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 负刍 杀世
子而自立不能因晋之执寘诸典刑而使复国则无
以为天下之共主矣(陆氏曰曹伯之篡罪莫大焉晋/侯讨 …… (第 36b 页)
何代公执也其代公执奈何前此者晋人来乞师而/不与公会晋侯将执公季孙行父曰此臣之罪也于是)
(执季孙行父 成公 将会厉公会不当期将执公季孙行/父曰臣有罪执其君子有罪执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
(今此臣之罪也舍臣之身而 …… (第 38a 页)
(不应言始用人于亳社矣又左氏素好誇诞若成公/果用人于郊岂不张大其事而记之乎如邾文公用)
(鄫子于次雎之社楚师执蔡世子有用之冈山当时/子鱼申无宇皆有言矣若 成公 果用人以祭岂举鲁)
(国之人无一言乎按邾楚季氏皆是执获仇敌之人/快意于山川之社成公之时未闻执获仇敌 …… (第 44b 页)
(狄侈然言功是孰害孰利也虫牢马陵于蒲晚年三/会竟莫驾楚故曰无制中夏之略也厉公若有其略)
(矣德薄而多大功虑浅而数得志观厉公不特纯以/汰心行之亦假义饰誉者也归于京师而后正 曹负)
(刍 之罪请于王官而后进驾郑之威此类可欺世自/掩矣晋之所忌曰楚曰吴曰秦曰狄厉公自交刚败)
(狄而狄服会京 …… (第 52b 页)
能免二鄙之侵而/十年三朝三聘于晋不能免沙随苕丘之辱如京师似)
(可求尊周之名而会盟于蜀莫掩服夷之耻 成公 得不救失而不悟其非也斯言信哉)
冬楚人郑人侵宋
(左传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韩献子 (第 57a 页)
国之仰大国也如百榖之仰)
(膏雨焉若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惟敝邑/赋六月临川吴氏曰谢讨齐且取邾田也)
葬 曹成公
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
(左传晋栾鲂帅师从卫孙文子伐齐张氏曰栾鲂不书/孙林父并将也夫讨强暴之罪而使逐君之 (第 3b 页)
(膏雨焉若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惟敝邑/赋六月临川吴氏曰谢讨齐且取邾田也)
葬 曹成公
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
(左传晋栾鲂帅师从卫孙文子伐齐张氏曰栾鲂不书/孙林父并将也夫讨强暴之罪而使逐君之 (第 3b 页)
会盟十有三年矣(汪氏曰襄三十年般弑景公而楚/立昭元年使大夫会虢四年同)
(子诸侯会申又会伐吴五年再会伐吴今按晋人请 负刍 于晋曰若以为有罪则君列诸会矣虽大逆之)
(罪万世不贷然楚虔屡宠之以会礼今利其国顾用/诡谋诈计醉以酒 (第 24b 页)
(子诸侯会申又会伐吴五年再会伐吴今按晋人请 负刍 于晋曰若以为有罪则君列诸会矣虽大逆之)
(罪万世不贷然楚虔屡宠之以会礼今利其国顾用/诡谋诈计醉以酒 (第 24b 页)
书同汶阳之田一与一夺诸侯贰于晋九年晋会于蒲
以寻马陵之盟则书同成十五年晋为戚之盟以讨 曹
负刍 诛弑逆整纲常大举也故书同是时为晋厉公之
五年矣十五年同盟于柯陵伐郑而后盟寻戚之盟也
十八年楚子重救彭 …… (第 178a 页)
诸弑
杜氏曰弑君者改杀称弑辟其恶名取有渐也诸国有
称名以弑者有称国以弑者有称人以弑者有称盗以
弑者啖氏曰他国大夫公子必书名志罪也称国以弑
目大臣也不书大夫君无道也称人以弑目贱人也亦
恶其君也称盗以弑凡盗皆潜贼或出不意多不得主
名虽有主名其人微不全见经也赵子常曰凡大夫不
书弑未赐族也公子公孙不书属非见大夫也虽弑君
者当国必告以名者国犹有臣子不皆逆贼之党也春
秋弑君三十六鲁公子翚弑隐公庆父弑子般闵公襄
仲弑恶外如隐四之卫州吁桓二之宋督庄十二之宋
万僖九僖十之奚齐卓子文元之商臣文十三之齐舍
宣十之陈夏徵舒成十三之 曹负刍 襄二十五之齐崔 …… (第 228b 页)
忌虽齐晋盛时犹不能讨 曹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诸侯
请讨之晋厉公会诸侯于戚执曹伯归于京师使厉公能
请于天子讨 (第 243a 页)
负刍 篡逆之罪诛之以谢诸侯而立子臧以
君曹则大义信矣乃列于会而后执之又归之京师而后
释之故书其归见厉公以释 …… (第 243a 页)
叛而反国公孟彄蒯聩之党叛蒯聩而从辄自某归于
某者六蔡季陈黄宋华元为善辞卫孙林父楚公子比
为恶辞曹伯 负刍 为幸词书复归者五来归者一郑世
子忽无讥卫侯郑卫侯衎二人一律也有讥卫元咺恶
之也曹伯襄闵之也又陋之也季 …… (第 244a 页)
年不书桓十七郑立公子亹踰年不书桓十八卫立子
仪在位十四年不书成十三 负刍 杀太子自立不书襄
十四卫立公孙剽在位十三年不书昭二十一蔡侯朱
立不书夫蔡不书立朱书蔡侯朱奔楚见之矣卫 …… (第 295a 页)
中灵王之非弑尤决也桓五年传载陈乱文公子佗杀
太子免而代之则以后有蔡人杀陈佗故此不书成十
三年曹公子 负刍 杀太子而自立则以后有晋侯执曹
伯故此不书且二国皆杀太子与弑君不同或可当两
下相杀也桓十八年齐侯杀子亹 …… (第 342b 页)
相杀
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既以證蔡人杀陈佗为君命至
王札子陈招乃据以释经盖有所受也传文八年先都
士縠杀先克成十三年郑公子班杀子卬国人皆讨之
盖两下相杀之狱有司法守之所得治也故卫孙林父
宋华亥之乱皆杀公子四人以至昭十三年刘献公杀
甘悼公毛得杀毛伯过之类皆不书春秋治不及相杀
也陈侯鲍卒佗杀太子而自立曹伯庐卒 负刍 杀太子
而自立苟未嗣位犹两下相杀也故虽杀太子不书讨
篡夺者以位为重也庄六年卫侯入放黔牟于周杀左 (第 343a 页)
以寻马陵之盟则书同成十五年晋为戚之盟以讨 曹
负刍 诛弑逆整纲常大举也故书同是时为晋厉公之
五年矣十五年同盟于柯陵伐郑而后盟寻戚之盟也
十八年楚子重救彭 …… (第 178a 页)
诸弑
杜氏曰弑君者改杀称弑辟其恶名取有渐也诸国有
称名以弑者有称国以弑者有称人以弑者有称盗以
弑者啖氏曰他国大夫公子必书名志罪也称国以弑
目大臣也不书大夫君无道也称人以弑目贱人也亦
恶其君也称盗以弑凡盗皆潜贼或出不意多不得主
名虽有主名其人微不全见经也赵子常曰凡大夫不
书弑未赐族也公子公孙不书属非见大夫也虽弑君
者当国必告以名者国犹有臣子不皆逆贼之党也春
秋弑君三十六鲁公子翚弑隐公庆父弑子般闵公襄
仲弑恶外如隐四之卫州吁桓二之宋督庄十二之宋
万僖九僖十之奚齐卓子文元之商臣文十三之齐舍
宣十之陈夏徵舒成十三之 曹负刍 襄二十五之齐崔 …… (第 228b 页)
忌虽齐晋盛时犹不能讨 曹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诸侯
请讨之晋厉公会诸侯于戚执曹伯归于京师使厉公能
请于天子讨 (第 243a 页)
负刍 篡逆之罪诛之以谢诸侯而立子臧以
君曹则大义信矣乃列于会而后执之又归之京师而后
释之故书其归见厉公以释 …… (第 243a 页)
叛而反国公孟彄蒯聩之党叛蒯聩而从辄自某归于
某者六蔡季陈黄宋华元为善辞卫孙林父楚公子比
为恶辞曹伯 负刍 为幸词书复归者五来归者一郑世
子忽无讥卫侯郑卫侯衎二人一律也有讥卫元咺恶
之也曹伯襄闵之也又陋之也季 …… (第 244a 页)
年不书桓十七郑立公子亹踰年不书桓十八卫立子
仪在位十四年不书成十三 负刍 杀太子自立不书襄
十四卫立公孙剽在位十三年不书昭二十一蔡侯朱
立不书夫蔡不书立朱书蔡侯朱奔楚见之矣卫 …… (第 295a 页)
中灵王之非弑尤决也桓五年传载陈乱文公子佗杀
太子免而代之则以后有蔡人杀陈佗故此不书成十
三年曹公子 负刍 杀太子而自立则以后有晋侯执曹
伯故此不书且二国皆杀太子与弑君不同或可当两
下相杀也桓十八年齐侯杀子亹 …… (第 342b 页)
相杀
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既以證蔡人杀陈佗为君命至
王札子陈招乃据以释经盖有所受也传文八年先都
士縠杀先克成十三年郑公子班杀子卬国人皆讨之
盖两下相杀之狱有司法守之所得治也故卫孙林父
宋华亥之乱皆杀公子四人以至昭十三年刘献公杀
甘悼公毛得杀毛伯过之类皆不书春秋治不及相杀
也陈侯鲍卒佗杀太子而自立曹伯庐卒 负刍 杀太子
而自立苟未嗣位犹两下相杀也故虽杀太子不书讨
篡夺者以位为重也庄六年卫侯入放黔牟于周杀左 (第 343a 页)
所书太庙则周公之庙也所书世室则鲁公之庙也
群公之庙则皆系谥若武宫炀宫桓宫僖宫是也苟
谓之世室则世世不毁矣奚待于 成公 而始立乎昭
十五年有事于武宫不称世室则其以武宫为世室
者妄也况炀宫乃武公之六世祖至昭公已二十世 (第 32a 页)
群公之庙则皆系谥若武宫炀宫桓宫僖宫是也苟
谓之世室则世世不毁矣奚待于 成公 而始立乎昭
十五年有事于武宫不称世室则其以武宫为世室
者妄也况炀宫乃武公之六世祖至昭公已二十世 (第 32a 页)
也执君归不书如襄十六年莒子邾子十九年邾子
哀四年小邾子是也必霸主释有罪而后书如曹伯
襄卫侯郑曹伯 负刍 是也苟罪不及失国则固宜归
者也 …… (第 2a 页)
卒以报睚眦斯亦张皇不轨之甚矣至使曹伯客死
成子舆尸麻隧战胜经不书不齿其功也
曹伯卢卒于师
左传曹人使公子 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 (第 9b 页)
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永嘉吕氏曰或疑 负刍 之杀太子经无明文设有之
春秋何以不书疑未得其实然尝以春秋书法考之
则他执诸侯皆称人其称侯者独此一 …… (第 10a 页)
之子此千古之卓议也得是说者鲁不跻僖公矣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
同盟于戚
左传讨 曹成公 也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左传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 (第 14a 页)
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春秋杀太子与弑君稍不同可以两下相杀当之故
陈佗 负刍 皆不书弑未君也季明德以春秋不书则
疑若本无其事者泥矣 (第 14b 页)
负刍 既与会盟若定其位然
者乃始执而归京师曹人之请于晋曰若有罪则君
列诸会矣似不得为正名之讨也晋是时霸 …… (第 14b 页)
伯讨今按凡执恒称人从史文也必伯讨而后称君
盖变文以与之左氏见史法执惟称人而不知经意
故发例舛谬公羊此义必有所受曹伯叛中国而从
楚负刍 篡立皆伯者之义所当讨故二执称君执曹 …… (第 15b 页)
为不失其国也程子曰王未尝绝其位也三传皆是
公子喜时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
免之故曰易 负刍 弑君其国自在故曰不失其国天
子受曹伯之归未置诸理故曰不绝其位故曰三传
皆是也卓子曰非卫之剽衎非郑 …… (第 26b 页)
以诸侯朝王而伐秦战于麻隧秦师败绩曹宣公卒于
师 曹负刍 杀太子而自立也十五年晋侯为戚之会执
曹伯归于京师是年夏楚子伐郑郑子罕亦侵楚取新
石十六年楚使公子成以 (第 44b 页)
哀四年小邾子是也必霸主释有罪而后书如曹伯
襄卫侯郑曹伯 负刍 是也苟罪不及失国则固宜归
者也 …… (第 2a 页)
卒以报睚眦斯亦张皇不轨之甚矣至使曹伯客死
成子舆尸麻隧战胜经不书不齿其功也
曹伯卢卒于师
左传曹人使公子 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 (第 9b 页)
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永嘉吕氏曰或疑 负刍 之杀太子经无明文设有之
春秋何以不书疑未得其实然尝以春秋书法考之
则他执诸侯皆称人其称侯者独此一 …… (第 10a 页)
之子此千古之卓议也得是说者鲁不跻僖公矣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
同盟于戚
左传讨 曹成公 也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左传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 (第 14a 页)
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
春秋杀太子与弑君稍不同可以两下相杀当之故
陈佗 负刍 皆不书弑未君也季明德以春秋不书则
疑若本无其事者泥矣 (第 14b 页)
负刍 既与会盟若定其位然
者乃始执而归京师曹人之请于晋曰若有罪则君
列诸会矣似不得为正名之讨也晋是时霸 …… (第 14b 页)
伯讨今按凡执恒称人从史文也必伯讨而后称君
盖变文以与之左氏见史法执惟称人而不知经意
故发例舛谬公羊此义必有所受曹伯叛中国而从
楚负刍 篡立皆伯者之义所当讨故二执称君执曹 …… (第 15b 页)
为不失其国也程子曰王未尝绝其位也三传皆是
公子喜时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
免之故曰易 负刍 弑君其国自在故曰不失其国天
子受曹伯之归未置诸理故曰不绝其位故曰三传
皆是也卓子曰非卫之剽衎非郑 …… (第 26b 页)
以诸侯朝王而伐秦战于麻隧秦师败绩曹宣公卒于
师 曹负刍 杀太子而自立也十五年晋侯为戚之会执
曹伯归于京师是年夏楚子伐郑郑子罕亦侵楚取新
石十六年楚使公子成以 (第 4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