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小學類
詩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正史類
載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楚辭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太平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出奔归而称复则可(愚按复者还反其旧之谓国本/其所有不幸失国而去今得复)
 (其国而归也故郑忽曹襄卫郑卫衎皆称复归卫郑/之再归与 曹负刍
之归不称复者卫郑戕本祓而不)
 (悛 (第 26a 页)
负刍
篡冢嫡而幸/免其复皆非义也)大夫失位出奔归而称复则不
 可古者诸侯世国大夫不世官(刘氏曰复归有君臣 …… (第 26a 页)
 恣弑君篡国者已列于会则不复致讨故鲁宣杀恶
 及视以取国赂齐请会而傅(去/声)曰会于平州以定公
 位(宣/元)曹伯 负刍
杀太子自立(成十/三)见执于晋(成十/五)
 曹人请之曰若为有罪则君列诸会矣(成十/六)孔子为 (第 40a 页)
 (欲攘荆楚经营十数年矣岂/如左氏所载直为蔡姬举哉)
夏许男新臣卒(穆公也子业嗣是为僖公高氏/曰新臣即许叔在位四十二年)
 刘敞曰诸侯卒于外者在师则称师(㨿成十三年书/曹伯庐卒于师)
 (襄十八年书曹/伯 负刍
卒于师)在会则称会(㨿定四年书把/伯成卒于会)今许男 …… (第 26b 页)
 (得其罪/则不书)
把伯姬来朝其子(公羊传与其子俱来朝也榖梁傅诸/侯相见曰朝伯姬为志乎朝其子也)
(伯姬为志乎朝其子则是把伯失夫之道矣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把伯姬来朝其子参讥也)

(范氏曰讥伯姬把伯鲁侯也杜氏曰其子时年十岁左/右薛氏曰无父归宁犹曰不可况非礼之朝乎张氏曰)
(朝者人君相见于宗庙朝廷之上父在而使其子行之/又使妇人参之皆失正也临川吴氏曰曹伯有疾遣其)
(世子射姑代父朝鲁春秋讥之把惠公疑亦有疾伯姬/以其子为鲁之甥故挟之至鲁就令摄父行朝礼是年)
(把惠公卒 成公
嗣位盖伯姬豫欲托其子于鲁也杞伯/失君道失夫道失父道伯姬失妻道失母道其子失子)
(道而鲁僖受其朝皆非礼 (第 37b 页)
 (而立叔武卫侯之位已绝春秋当以郑厉卫惠之例/而书名据左氏则是卫侯惧晋使元咺奉其弟叔武)

 (盟于践土而奔楚适陈以免讨其位未绝若曹伯 负/刍
之义故陆氏云令叔武摄位而去故不名盖晋文)
 (虽绝卫侯之位而春秋不绝/其位罪文公不当废卫侯也)
五月 …… (第 15b 页)
 (卫衎邾益及卫侯郑之再归皆不书自惟卫侯郑初/归书自楚著其惧晋之辱不得已奔楚今始去楚而)
 (即夏也 曹成公
之归书自京师著天王之释有罪也/永嘉吕氏曰经书自如意如至自晋蔡季自陈归于)
 (蔡曹伯归自京师著其昔在 …… (第 23a 页)
 (其弟乎假令咺诬其君讼当不胜何故卫侯反/不胜乎晋人岂不知其尝为叔武杀𤟮犬乎)
陈侯款卒(穆公也在位十四年/子朔嗣是为共公)○秋杞伯姬来(杜氏曰/庄公女)
(归宁曰来临川吴氏曰把桓公伯姬之次子继其兄 成/公
而立即来朝鲁而为鲁所卑又使卿帅师入其国鲁)
(之待姬可谓无恩矣故伯姬又来谢过而求平也薛/氏曰把伯尝辱 …… (第 23b 页)
 (载诸国事春秋不书者甚多如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陈佗杀太子免郑弑昭公及子亹子仪卫成)
 (公杀叔武曹公子 负刍
杀太子之类皆当时不告于/鲁鲁史不书于策故春秋不得而书非削之也盖左)
 (氏所据者诸国之史而夫子笔削据 (第 53a 页)
 (反下/同)致讨(隐四杜氏曰诸篡立者诸/侯既与之会则不复讨)故曹人以此请

  负刍
于晋(成十三曹宣公卒公子 (第 8b 页)
负刍
杀太子自立/十五年会戚晋执 (第 8b 页)
负刍
归京师十六年曹)
 (人请曰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夫篡弑之罪毁灭天理无所容于天
 地之间身无存没时无 (第 8b 页)
 (成功春秋于荀林父之讨陈书帅师书/伐虽曰与晋而不能芘陈其失亦著矣)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成公也在位七年子獳嗣是为/景公榖梁传其地于外也杜氏)
(曰扈郑地卒于境外故书地襄七年传诸侯卒于境内/不地愚按诸侯卒于师曰师曹伯卢及 负刍
是也卒于)
(会曰会杞伯成是也于他国则如许男宁蔡侯东国卒/于楚吴子遏卒于巢是也于封内则如郑伯髡顽卒于 (第 18a 页)
 (于天子又无功德之可褒而王遣使就国锡之命是/长其骄傲之心也春秋书王臣来求止于文公书来)
 (聘止于宣公书锡命止于 成公
盖文宣以后周益微/弱而礼文不足以结诸侯爵命不足以宠诸侯也高)
 (氏曰周之所以王者以其秉天子之权而行 …… (第 6b 页)
 (简慢而欺世盗名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又将借/禀命伐秦之例以为口实矣其关系岂浅浅哉)
曹伯庐卒于师(庐左作卢左传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 负刍
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 (第 30a 页)
(负刍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榖梁传在师曰师在会曰会杜氏曰 (第 30a 页)
负)
(刍
欣时皆宣公庶子高氏曰非战死也死于行耳故不/书地○刘氏曰榖梁谓闵之也非也诸侯死于行则记)
(其地例如此 (第 30a 页)
何闵之有)○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孙氏曰不以京师/至者明本非朝京)
(师张氏曰上书如京师而以伐秦为遂事春秋所以明/朝王之当重也今以伐秦致明诸侯以伐秦为重也王)
(氏曰此年书法抑扬予夺例变无穷始书乞师知伐秦/厉公意也次书如京师知 成公
之朝非专行也次书自)
(京师伐秦使若继事焉不可过天子也卒书至伐则著/公之此行非为朝王名言其实也春秋之 …… (第 30a 页)
(圣人孰/能修之)○冬葬曹宣公(左传宣公既葬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 成公
乃惧告罪且请)
(焉乃反而/致其邑)
(甲简王/申九年)十有四年(晋厉四齐灵五卫定十二卒蔡景十/五郑 …… (第 30b 页)
者为之子也为/人后者为其子则其称仲何孙以王父字为氏也然则)
(婴齐孰后后归父也归父使于晋而未反宣公死 成公/
幼臧宣叔者相也君死不哭聚诸大夫而问焉曰昔者)
(叔仲惠伯之事孰为之诸大夫皆杂然曰仲氏也其然/乎于是遣 …… (第 32b 页)
 (亦不书孙矣○刘氏曰榖梁谓子由父/疏不得称公孙则归父何故称公孙乎)
癸丑公会晋侯(厉/)卫侯(献/)郑伯(成/)曹伯(成/)(共/)世子成
(灵/)国佐邾(定/)人同盟于戚(左传会于戚讨 曹成公
也/程子传十三年曹伯卒于) (第 33a 页)
(师 负刍
杀太子自立既三年诸侯与之盟矣方执之稽/天讨也故书同盟见其既同矣高氏曰戚之会将讨曹)
(伯也若欲讨之勿 …… (第 33b 页)
逃奔宋)
 称侯以执伯讨也(公羊僖四注/方伯所宜讨)何以为伯讨晋合诸
 侯伐秦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 负刍(初俱/反)
(手/又)
 (反/)使公子欣时(即子臧公/羊作喜时)逆曹伯之 (第 33b 页)
负刍
杀其大 …… (第 33b 页)
 (释奸之门岂小失哉○刘氏曰左氏云书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
 (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非也 负刍
杀太子而篡之国/人不义举欲随公子欣时而亡非不道而何夫 (第 34b 页)
负刍)
 (
之恶未见于经晋侯执之然后可见其罪今以左氏/例推之则晋侯妄执之尔岂其然耶榖梁谓以晋侯)
 (而斥执曹伯 (第 34b 页)
恶晋侯也亦非也若云晋人执曹伯得/无又非之乎永嘉吕氏曰或疑 负刍
之杀太子经无)
 (明文设有之春秋何以不书疑未得其实然尝以春/秋书法考之则他执诸侯皆称人其称侯者独此 …… (第 34b 页)
 不蒙赏恶不即刑以尧为君舜为臣虽得天下不能
 一朝居也(前宣帝纪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 负刍

 世子而自立不能因晋之执寘诸刑典而使复国则
 无以为天下之共主矣(陆氏曰曹伯之篡罪莫大焉/晋侯讨 (第 46a 页)
 于宿而不敢避盖两失之(礼记疏大夫为卿上介赵/氏曰鲁书二卿志非度也)
 (家氏曰内大夫未有二卿俱会者志二卿之不当并/行也襄陵许氏曰四卿帅师自 成公
始二卿列会自)
 (襄公始大/夫张也)虽晋人轻其币而敬其使于君命使人之
 体岂为得哉(高氏曰吴来在向 …… (第 4b 页)
 (经不书地会则与于袲伐郑异矣○刘氏曰谷梁曰/非围而曰围非也春秋信史也若未围而言围岂得)
 (为信/史哉)
曹伯 负刍
卒于师(刍初俱 (第 20b 页)
成公
也在位二十三年子/滕嗣是为武公襄陵许氏 (第 20b 页)
负刍
之) …… (第 20b 页)
春/秋乃坐其君以盗地乎)○季孙宿如晋(平左传季武/子如晋拜师)
(临川吴氏曰谢讨/齐且取邾田也)○葬 曹成公
○夏卫(殇/)孙林父帅师
伐齐(灵左传晋荀偃卒面视不可含范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事主犹视栾怀子曰 …… (第 22b 页)
康八吴诸樊九)春王正月公如晋(平/)
(左传公如晋拜师及取邾田也愚按僖公取济西田则/使公子遂如晋拜之 成公
取汶阳田襄公取邾田则君)
(亲往拜其赐受霸主尺寸之惠而不忘其德如此也然/鲁君袭奕世之封端冕委弁以临于 (第 29a 页)
 子般弑其君诸侯与通会盟十有三年矣(襄三十年/般弑景公)
 (而立昭元年使大夫会虢四年同楚子诸侯会申又/会伐吴五年再会伐吴愚按曹人请 负刍
于晋曰若)
 (以为有罪则君列诸会矣虽大逆之罪万世不贷然/为虔屡宠之以会礼今利其国顾用诡谋诈计醉以) (第 47a 页)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
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
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
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犹有 负刍
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与去声)
武城鲁邑名盍何不也左右曾子之门人也忠敬言 (第 36b 页)
武城之大夫事曾子忠诚恭敬也为民望言使民望
而效之沈犹行弟子姓名也言曾子尝舍于沈犹氏
时有 负刍
者作乱来攻沈犹氏曾子率其弟子去之
不与(去声)其难(去声)言师宾不与臣同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 (第 37a 页)
 曰是年桓公己终复书王者春秋之时诸侯放恣弑
 君篡国者已列于会则不复致讨故鲁宣杀恶及视
 以取国赂齐请会而传曰会于平州以定公位曹伯
  负刍
杀太子自立见执于晋而曹人请之曰若为有
 罪则君列诸会矣孔子为此惧作春秋于十八年复
 书王者明弑君之贼 (第 30a 页)
 非正也胡氏曰鲁宣篡立踰年举国臣子既从之矣

 若之何位犹未定而有待于平州之会也春秋以来
 弑君篡国者已列于诸侯则不复致讨故曹人以此
 请 负刍
于晋夫篡弑之贼毁灭天理无所容于天地
 之间身无存没时无古今其罪不得赦也以列于会
 而不复讨是率中国为 (第 4b 页)
 正传曰卢曹伯名书曹伯卢卒于师榖梁云传曰闵
 之也公大夫在师曰师在会曰会愚谓榖梁称传曰
 则当时相传别有传而今亡矣左氏曰曹人使公子
  负刍
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 (第 9a 页)
负刍
杀其太子
 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
 年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 (第 9a 页)
 非以弟嗣兄也观春秋之经不与称公孙断可见矣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
同盟于戚
 正传曰书公会诸侯世子大夫同盟于戚善其会也
 讨曹伯 负刍
之篡弑也程子曰十三年曹伯卒于师
  (第 15a 页)
负刍
杀太子自立既三年诸侯与之盟矣方执之稽
 天讨也故书同盟见其既同矣愚谓会者会诸侯也 …… (第 15a 页)
 侯盟共声其罪也不动干戈而罪人斯得不虐其民
 不贪其有斯春秋善之矣
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正传曰曹伯 负刍
(第 15b 页)
负刍
负篡弑之罪诸侯讨之而
 春秋犹爵而不名者可见春秋因鲁史之文而非圣
 人增损其字以为与夺矣他仿此书晋侯 (第 15b 页)
执曹伯归
 于京师志伯讨也善其尊王之义也夫 负刍
初弑立 …… (第 15b 页)
 之矣今以会而召之执于会又归于京师杀之于天
 吏焉是下不虐民上能尊王得春秋之义者也左氏
 曰春会于戚讨 曹成公
也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
 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
 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然则否诸侯将 …… (第 16a 页)
 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胡

 氏曰称侯以执伯讨也何以为伯讨晋合诸侯伐秦
 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 负刍
守使公子欣时逆
 曹伯之丧 (第 16b 页)
负刍
杀其太子而自立至是晋侯执之又
 不敢自治而归于京师使即天刑夫是之谓伯讨春
 秋执诸侯者众矣未有执得其 …… (第 16b 页)
 侯齐国佐邾人伐郑则擅兴结怨之罪见矣
曹伯归自京师

 正传曰书曹伯归自京师著逸刑也曹伯 负刍
弑太
 子而自立晋帅诸侯会而执之归于京师可谓讨有
 罪矣天子不能正之以王法释而归之可谓无王法
 矣左 …… (第 30b 页)
 矣榖梁曰出入不名以为不失其国非也程子曰自
 京师王命也胡氏曰书天王之释有罪也善不蒙赏
 恶不即刑以尧为君舜为臣虽得天下不能一朝居
 也 负刍
杀世子而自立不能因晋之执寘诸刑典而
 使复国则无以为天下之共主矣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
 正 (第 31a 页)
 下诸侯同心恶之故春秋书同围言共弃之也程子

 曰书同围见诸侯之恶齐是也
曹伯 负刍
卒于师
 正传曰 (第 41a 页)
负刍
曹伯名书曹伯 (第 41a 页)
负刍
卒志与国之大故
 也而其平生之大恶人可以考而知矣谷梁以为闵
 之非也
楚公子午帅师伐郑
 正传曰午字 (第 41a 页)
 之数侮不以告于天子声大义以讨之而汲汲乎资
 晋之强执其君取其田所谓因人成事者而其势不得
 不往拜之非聘礼之正也其为道卑矣
曹成公
 正传曰书 (第 3a 页)
曹成公
志邻国之大事也来赴故史书
 之
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 (第 3a 页)
尽焚烧其市)杀子如子駹孙叔孙
(杜子如公子班子駹班弟孙叔子/如子孙知子駹子○駹武邦反)○曹人使公子
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杜二子皆曹宣公庶子/○刍初俱反守手又反)
(第 13b 页)
负刍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杜宣公/大子)诸侯乃请讨之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林晋人以伐秦从役之劳苦/请于晋 (第 13b 页)
君俟他年而讨曹)
冬葬曹宣公既葬子臧将亡(杜子臧公/子欣时)国人皆将从之
(杜不义 负刍
(第 13b 页)
成公
乃惧( (第 13b 页)
成公/负刍)
告罪且请焉(林告罪于子臧/且请留子臧以) …… (第 13b 页)
(系国人/之心)乃反而致其邑(林子臧乃反曹国而致其私邑/于 成公
不食其禄为十五年执)
(曹伯/传)
(甲/申)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杜无传九年盟于/蒲林即渠丘 (第 14a 页)
卒)
(黎比公/密州立)○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晋纳之/故曰归)○秋叔孙
侨如如齐逆女 (成公
逆夫人最为得体而/经无纳币者文阙绝也)○郑公子喜
帅师伐许○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林妇姜/氏有 …… (第 14a 页)
(也林传曰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叶舒涉反)
传十五年春会于戚讨 曹成公
(杜讨其杀大子而/自立事在十三年)
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林左氏谓 (第 17b 页)
曹成公
恶)
(不及民故不称人以执此春秋例也愚按称/晋侯执曹伯此为讨罪特书不可以例为拘)凡君不道
于其民诸侯 (第 17b 页)
葬而除丧)将立季札(杜札诸樊少弟/○札侧八反)季札辞曰曹宣公
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杜曹君公子 负刍
也杀/大子而自立事在成十)
(三/年)将立子臧(其事在成/十五年)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
(林子臧 (第 15b 页)
不义诸侯同心俱围之林同围齐非但晋/志也自围齐之后晋师无君将虽大夫之师出无与)
(于诸夏/之义矣)曹伯 负刍
卒于师(无传礼当与许男同/三同盟○刍初俱反)○楚公
子午帅师伐郑 …… (第 11a 页)
合乡县西南经鲁国至高平)
(湖陆县入泗○漷好虢反徐音郭/又虎伯反字林口郭口获二反)○季孙宿如晋○葬 曹成公(无/传)
○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秋七月辛卯齐
侯环卒(杜世子光三与鲁同盟/林灵公卒子庄公光立)○晋士丐帅师侵齐 (第 17a 页)
 意焉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
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脩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
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
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
沈犹有 负刍
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居
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 …… (第 38b 页)
 矣而乃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而安居殆
 于不可弟子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先生舍于
 沈犹氏之家值其家有 负刍
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
 非不可禦难也先生率而去之未有与其难者观其
 处沈犹氏而武城可知矣必其义当去也昔 (第 39b 页)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
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
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
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犹有 负刍
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与去声)
武城鲁邑名盍何不也左右曾子之门人也忠敬言
武城之大夫事曾子忠诚 (第 26b 页)
恭敬也为民望言使民望

而效之沈犹行弟子姓名也言曾子尝舍于沈犹氏
时有 负刍
者作乱来攻沈犹氏曾子率其弟子去之
不与其难(去声)言师宾不与臣同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 (第 27a 页)
此门人私议之词非对曾子言也故曾子无言沈犹行亦门人也乃以其所见解之云
昔沈犹有 负刍
之祸止)有与焉减五十一字)
言其即此义也师宾不与臣同也朱子此注正以下文子思事反对得之沈犹大抵是姓氏不 (第 9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