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人乎。
华西先生曰。朱子解释经传。与大舜之治天下。同一规模何也。舜之治天下也。好间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无稽之言勿听。不询之谋勿用。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集天下之至美。合天下之至善。以 (第 477H 页)
 民鲜能久章句。以为世教衰。民不兴行。然则三代以前。虽凡民皆能中庸之道乎。
这民字。只当作人字看。然圣人在上。治教休明。则世无异端邪说以惑之。当此之时。民之率教者。自当随其分限。日用服习。不越乎中庸之道而已。盖圣人之所以教者。便是中庸之道故也。不可以此而谓凡民之能中庸。与圣人无间。
 两端章句不以是非善恶为言。而专以小大厚薄为言。何也。
上已云隐恶而 扬善。
则其非而恶者。已在所舍矣。继云执两端而用中。则非而恶者安得有可用之中乎。然则所谓两端。不过是是。而善 (第 238H 页)
 第六章舜之察迩言隐恶扬善。何得为知也。自其广大处看。若可谓仁者之宽容。自其光明处看。若可谓礼者之宣著。隐当隐扬当扬。若可谓义者之合宜。
浅近之言而必察者。穷理之审也。隐恶而 扬善。
所以来人之乐告而辅我之聪明也。此岂不得为大知乎。知含两头。既能炯然含藏。又能沛然流行。隐恶有含藏底意 (第 25L 页)
扬善
有流行底意。而广大属含藏。光明属流行。若其似仁似礼似义者。乃知中之各具者也。所谓知之仁知之礼知之义也 (第 25L 页)
城市。乐在山水。晚占西溪上。为藏修计。松圃即其扁也。忿厉不以色。躁㬥不出口。誉己而不喜。毁己而不怒。 扬善
掩恶。好古乐善。乃其行己大方也。所得仅将作一命。而非所屑也。今年壬辰。以疾终。不作怛化意。问疾盈门。 (第 184L 页)
如。但见其气度和粹。风味萧散。及至义理肯綮。是非关重处。毅然有不可夺之志。生平足不到城市。泊于闻达。 扬善
而隐恶。盖性然也。尝戒后辈曰。人之操守。不于忍字上得力。而能成就者寡矣。盖以得于己者施之人也。以今  (第 240L 页)
毁逾制。三日水浆不入口。日再哀省。当膝成坎。服阕。犹月再省。忌日。躬涤濯致齐洁。治家严整。接人有度。 扬善
而隐恶。导之使迁善。听者悦服。尝曰敬为一心之主宰。凡事无不敬。安贫贱而不近权贵。分是非而反求诸己。此 (第 357L 页)
尝夫人缩食以买田。公曰岁歉。至情恐不济。遑恤无田。夫人服其义止之。推以至宗党。得其欢心。众人亦汎爱。 扬善
而隐恶。至于婢仆有过。招致静处。陈以义理。使之悦服。尝旱年。桔槔夜被偷。水家人欲笞之。公止之曰此人变 (第 362L 页)
数等矣。事亲定省。不以疾病旷。居丧哀毁。邻里感叹。信于朋友。隐恶而 扬善。
俭于自奉。周穷而恤贫。经史不释于手。凡意会语句。手抄成帙。字画楷正。不见放倒。存中著外。此亦见其一端 (第 618H 页)
表。自少专心经学。穷格操存。致力在此。而泊于世好。生养志体。丧尽情文。笃于友于。信于朋友。睦于宗党。 扬善
而隐恶。义所当为。不计有 (第 626H 页)
悌。事亲也。以无违为主。居忧。哀戚备至。处兄弟。友爱之笃。庭无间言。推以敦宗族。辑乡党。谆谆然诲人。 扬善
而隐恶。恤人之急。济人之命。而不自以为德。治家有法。临终。以和忍处家。不语人臧否。遗戒子孙。如公之贤 (第 263H 页)
柳白石楫。尽其若丧之痛。同春先生尝以慎重之士称公者。斯可以验公所造也。临事断以义理。凛乎有不可犯者。 扬善
隐恶。朋侪敬惮。抄出小学家礼等书。作为一图。训示子侄。又谚翻居家杂仪,祭仪及女史中最切者。诲晓妇女。 (第 290L 页)
。虽过累百人。不为多矣。臣某既承 先大王无遗抄出之教。顷者又伏睹我圣上岂可以人多而废其善行之教。圣人 扬善
重节之心。前后一揆。不胜感激悲叹。敢此冒昧陈禀。前日删去之人。本案俱在曹中。伏乞并命分帙抄报。一样旌 (第 391L 页)
辅导。且与外廷诸臣各自献议者事体不同。谨具劄以进。
玉堂乞递疏
伏以圣人称舜之德曰。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所谓两端。非指善恶二者而言。若然则是就善恶之间。用其半上落下底道理。全不成义理。 (第 67H 页)
行己以礼。处事要义。物欲淡如。宪贫是甘。财利洒然。季富何贪。志存求道。心绝外逐。不设町畦。蘖去牙角。 扬善
隐恶。宗党诚服。爱众亲仁。贤愚慕悦。有材必用。世乱斯起。从事干戈。几殚谋智。晚承义奖。牛刀斯试。调兵 (第 247H 页)
辊到白首。纯诚无间。确然自守。遭逢溷浊。迹与世左。素位而安。不易吾介。一室图书。圣贤在座。乐于及人。 扬善
裁过。雍容函丈。薰德饮和。懒者有立。病若获差。譬诸金玉。日加砻磨。优游卒岁。遑恤其他。朝廷再肃。玉帛 (第 136L 页)
。率皆已陈之刍狗。别无新奇骇异之说。虽其锋颖太锐。称停或差。不害其为尽言无隐。而 殿下不能优容察纳。 扬善
弃瑕。勋宰诸人。亦不能平心受言。有改无勉。而见人议己。剋核太至。至欲驱入文罔。甘心而后已。不亦甚乎。 (第 157L 页)
。 上求贤以诚。使举经明行脩之士。得李恒等六人。 上引见便殿。除官有差。赞扬。实出于公。其他恢公道。 扬善
类。随才授任。克尽铨衡之职者。事不可殚记。丁卯。转刑曹判书。时隆庆皇帝新即位。翰林许国,给事中魏时亮 (第 244H 页)
主势日骄。主势日骄则下情日隔。而乱亡无以救矣。岂不大可惧哉。舜明四目。达四聪。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夫不自用而资于人。以常情言之。则似乎未高也。然此舜之所以为大智也。谓人莫己若。自广而狭人。唯言而莫违 (第 52L 页)
而不当罪也。以承宗之贪黩。以其人凡人也。而不之罪。则此言岂不为贪人之大利。而生民之大害乎。又引隐恶而 扬善。
请隐承宗之恶。人之读书。失其义岂有如是之甚者乎。夫中庸所谓恶。非指恶行也。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其言之未 …… (第 139H 页)
置之。今镐之愚妄如是而见容。则国人咸知 朝廷不罪言者。各得自尽。而无所惧矣。岂不美哉。镐之所引隐恶而 扬善。
买死马骨。正当于处镐之道取之矣。伏愿 圣明俯察臣等为言路计。还收洪镐罢职之 命。不胜幸甚。臣等职忝论 (第 139L 页)
隐伏。有以择而取之耳。所谓好问而好察。隐恶而 扬善。
是也。圣人容众之量。矜愚之德又如此。亦岂非可法者乎。且孔门诸子。岂不诚服圣人。然孔子言。与回言。终日 (第 20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