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下分道器一般。
朱夫子解释经传。与大舜之治天下。同一规模。何也。舜之治天下也。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无稽之言勿听。不询之谋勿用。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集天下之至美。合天下之至善。以 (第 149H 页)
 为政首章范氏注。
不动不言无为。贴德字看。化信成。贴政字看。简静寡。贴北辰居所。御烦制动服众。贴众星拱之。
 圣人隐恶而 扬善。
夫子讥微生高之小枉而掩其素有直名者。毋或近于刻核乎。
隐恶而 (第 273H 页)
扬善。
好问之量。微显而阐幽。明理之用。二者并行而不相悖也。
答郑季友(锡缟○癸亥)
细读来教。有两家家㨾。 (第 273H 页)
  或问。九三不兴。九四不攻一也。而彼不言吉。此独言吉何也。曰。彼之不兴。力不胜也。此之不攻。义不克也。力义之间。吉凶以判。可潜玩。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按火之焚灼。有遏恶之象。火之光明。有 扬善
之象。天道。福善而祸淫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传】亨通于天子。
 【本义】亨。春秋 (第 265L 页)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故尧舜之圣。犹曰稽于众。舍己从人。曰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仲虺之告汤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伊尹之告太甲。有曰先王从谏弗咈。有曰有言逆于 (第 540L 页)
松西姜公橒。道义相契。为莫逆之交。其从游切磋之盛。又如此。治家以严。御下以恩。俭于自奉而喜施与。长于 扬善
而恶工诃。儒林有事。持论明正。屹然如中流之柱。士类皆归心焉。历事三 朝。恩遇旷绝。而常以进难退易。为 (第 360H 页)
卑者教养如子侄。宗子尤宜加重。
有无相给。休戚相同。恩义无间。实心敦睦。而谨男女。严嫡庶。节亲疏。 扬善
隐恶。含垢藏疾。无偏爱无偏恶。
诽谤笑侮之言。不出于口。疏外睽乖之意。不作于心。 (第 308H 页)
何心哉。虽有雨露霜雪之异。而其实惟一好生而已矣。圣何心哉。虽有喜怒爱恶之异。而其实惟一忠厚而已矣。褒 扬善
者。固所甚愿。而恶者之贬。其不得已焉耳。而况关于天王之辱耻者乎。故曰春秋之严。虽中人庶或勉之。而春秋 (第 313L 页)
为 殿下陈之。其一曰。开言路。臣闻舜之称尧曰。稽于众。舍己从人。孔子之称舜曰。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第 52H 页)
值大歉。待而举火者数十家。自奉简薄。平生身不著绮罗。居不蓄异物。美风仪。善谈论。听之亹亹。使人不倦。 扬善
掩恶。口不雌黄。而至义理大关去处。辄凛然有不可夺者。由是声闻洋溢。搢绅缝掖。坐客常满。而类泛应曲尽。 (第 66L 页)
睦亲戚。赈穷乏。恤灾患。隐恶而 扬善。
嗜义而廉利。皆凿凿有据。及乎晚年。德义日著。自然名声。及于远迩。而傍近邑宰之闻风致款者。一不报礼。荐 (第 281H 页)
。斯理也。子岂不知。必曰气皆不善云者。此无他。欲病人之说。以伸己见也。呜呼。古之人。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今之人务立己见。讳善而播恶。所谓此意却先不好了者。子不幸近之矣。客曰。此则吾妄发矣。然虚灵知觉一而已 (第 269H 页)
设塾而讲朔望。忧异学则贻书而警乡邻。语四七则阐理而抑气。辨疑礼则缘情而合义。临事则思难而忍忿。待人则 扬善
而掩恶。若其师资友善。则从兄默庵■(亻冈),柳上舍汶龙,鹤栖柳公台佐,李古溪汇宁,张新斋锡愚,李凝窝 (第 154H 页)
下国家之本者。则不过曰稽于众。舍己从人。曰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曰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禹汤之王天下也。曰闻善言则拜。曰从谏弗咈。改过弗吝。仲虺之告汤曰。能自得师者王 …… (第 106L 页)
见于经史者。有曰。稽于众。舍己从人。有曰。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曰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曰设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曰闻善言则拜。曰从谏弗咈。改过弗吝。曰有言逆子汝心。必求诸 (第 110H 页)
 舜其大知云云
所当着眼。岂但不自用而好问乎哉。夫不敢自用而好问于人固善矣。迩言或不察。则听德有不周。而至理有不悉矣。不知隐恶。则彼有所愧悔而不复献忠矣。不知 扬善。
则彼无所兴劝而怠于乐告矣。不知用中。则发号施令无一得当。而天下之事终于纰缪矣。尚何好问之足贵哉。此须 (第 465L 页)
见于经史者。有曰。稽于众。舍己从人。有曰。询于四狱。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曰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曰设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曰闻善言则拜。曰从谏不咈。改过不吝。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 (第 464H 页)
拥护 圣明。以启我东方万亿年太平之基哉。彼杨左者。虽死犹有馀恨矣。公遗稿无多。总若干卷。其所陈者。皆 扬善
瘅恶。及田制荒政郡县利病之事。无一酬应浮虚之文。诗亦甚少而清劲简澹。不事藻饰。盖公平日所志者大。而此 (第 397H 页)
不退。一新缔造。于是蒐集四方奇闻。加以笔削。嘉言日出。灌顶沁肺。盖其议论正大。存心忠厚。隐恶而 扬善。
奖勤而黜怠。使贤者爱而读之。不肖者畏而不敢怨。浸浸然入于文化之域。其补助世道之功。岂浅鲜乎哉。翁又闷 (第 576H 页)
内禁卫。万谦忠顺卫。万諴。长女李埴进士 赠赞成。寔退陶老先生之父也。裴哲孙校尉,赵世才,朴琦。万诠男 扬善。
万谦二男温,源。二女蔡澄参奉,金世佑。万諴男洽进士。女金彦琎佥知。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公之十三世孙衡舜 (第 548L 页)
。而既为天子。则邱民从其令也。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皆承君之令也。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用其中于民。用之者君也。未闻民自行中以及于君也。国君进贤。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第 375H 页)
言之。实相反而非相合也。
古中国圣王之为取听也。虽不专制独断。而为之自君矣。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用其中于民。问之用之者舜也。孟子言国君进贤。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第 38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