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郑氏家藏古画图卷引
画一也而有以心以画之不同者何哉盖以心则天地

万物总吾一体窗草不除皆吾生意元会运世皆吾古
今伏羲周孔颜曾思孟皆吾人物易书诗礼春秋皆吾
六经帝刀何有太平无象皆吾化育画一吾也吾一画
也吾之与画未尝有二又岂可以差殊观哉苟或不然
而徒惟画是尚则虽辋川一画不过描之精而已十日
一水五日一石不过彷佛之似而已以至斧劈千仞云
山烟雨花鸟写生不过优孟之学孙叔敖而已天机之
妙虽未尝不曰烂漫而所以烂漫者果吾心之神品哉

天机之精虽未尝不曰流动而所以流动者果吾心之
神品哉昔张旭草书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遽有得朱
子谓苟移此于道何所不至然凡术艺之精者又恶可
以不学夫道哉天曹主事广信 郑君行之
手持一帙过
予求引南道御史式 (第 7a 页)
行之
兄也顾尝以公过定山讲
学不厌式之好古信道江西以为二郑此画首颠元章
次亦不减宋元名家其意盖亦有在固非徒 (第 7a 页)
 是不舍放不置不止之义 自诚
明节
  (第 12b 页)
自诚
明谓之性始异而终同学者不可不勉(性是尧/舜 (第 12b 页)
性之)
 (
之性不是/说性情)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节
 尽性至于物而极下便言赞天地之化育更不言天
 地之性己与 (第 12b 页)
既而慨然曰吾求閒故离俗乃更汲汲耶于是悉以事
付弟子赵 自诚
而以希閒自命故其徒称希閒先生云
羽士既谢外缘画圜规东壁日乡之坐寒暑不为移识
者知其有所究极也至正甲午 …… (第 18b 页)
然希得其卜者吴有豪金氏
饶赀素遇羽士厚家阋墙讼不得决求卜之羽士怒曰
尚不识天伦何卜也其以义责人又如此 自诚
字仲愚
后羽士三年殁有弟子曰德慧羽士从孙也简淡清谨
笃于学先生甚器之常语之曰天下大乱行及吴吾不
及见 (第 19a 页)
  山阴王濡之德辅
往昔杜陵老草堂乐栖迟虽当艰虞际去归忘险巇迢
遥玉山翁高致心所追结构略华靡小径分逶迤轩楹
既潇洒竹树仍纷披洗翠彝鼎列琢石屏几施燕坐书
万卷意行筇一枝幽花春冉冉鸣鸟景熙熙环佩恣欢

集盏斝无停时咏啸紫鸾下吐句长虹垂文章振光耀
照映沧海涯曾不隐居士亦复欣尔为卢鸿图绘设香
山妻子携浣花我深慕俗人殊未知乐兹宾客共岂惟
一园池秋风捲茅屋不见形歌诗突兀万间厦千载同
襟期
  吴兴沈明远 自诚
草堂静对玉山岑溪路委蛇竹树深花发东西迷锦水
鹤飞远近识云林问奇数与扬雄醉折简时邀支遁吟 (第 9a 页)
  玉山主人次韵
诗人得句题茅屋客子乘流泛小舠老眼看花起春雾
醉眠听雨响秋涛弓盘舞按银鹅队水调声传金凤槽

与尔共倾千日酒呼童换却五云袍
  吴兴沈明远 自诚
片玉山中秋日来竹梧清影落苍苔飞楼坐接青天近
别馆竹穿绿水回正似米颠留海岳尚传摩诘赋宫槐
鸥波艇子重相 (第 17b 页)
 分题诗序

  吴兴沈明远 自诚
   玉山顾君仲瑛乐游好奇闻吴兴山水清远尝
   放舟过予水竹居每与登何山汎玉湖辄尽兴
   而返问 …… (第 29a 页)
   字德辅得汉字仲瑛得声字予得无字诗不成
   者罚酒一觥明日诗成登卷俾余为小引云余
   则吴兴沈明远 自诚
也时至正中秋既生魄
   是日以银汉无声转玉盘分韵赋诗诗成者四
   人
  释良琦得银字
今宵白月 (第 30a 页)
 注亦然但下文不相属又与明诚处不相贯不知如何
脩道之谓教设教者也自明诚谓之教由教以成者也

教字本同但所从言之异耳天下皆不失其性则教不
必设道不必脩惟 自诚
明者不能人人而然故为此脩
道设教然后人始得由此教故自明而至于诚也使道
之不脩设教有所偏则由教者亦必有 …… (第 7a 页)
 中也养不中章开其明而祛其惑
此句已涉教恐当删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章大人能反之者也所谓自明
 而诚者也若夫上智生知之圣则赤子之心元不丧
 失所谓 自诚
而明者也
大与圣对言之则有等级若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 (第 16a 页)
人治如何如舜而已矣
是谓人改而止此克己复礼之学惟颜子为能与于此
高明博厚所以体乎中悠久无疆所以尽乎庸 自诚

者中而庸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也自明诚者
庸而中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也中则庸矣庸则中
矣中故天 (第 7a 页)
学者不能 自诚
以尽性妙徒玩其迹相与师授徒受曰
某若为而高而峻某而平实勿学也隳其关鐍凿其穿
穴取其语之近似者模儗之以 (第 8a 页)
 题玄览真人溪月图
溪风洒露兮弦月承云俨真人之宴坐兮存夜气之氤
氲隘城郭之窘窘兮结尘梦而方殷
  送 自诚
真上人回秋溪普门旧业二首
新诗吟得送诗僧寺忆秋溪到未能依旧入门风景在
心明不昧佛前灯 (第 1a 页)
  性斋记

钱唐人有学老氏之学者实南州高士之裔虚一炼师
之弟子应诚其名克明其字性斋其号也质厚而气清
言寡而行卓与人交若疏而实密与人语若异而实同
每斋居燕坐或至终日悄然若思嶷然若愚如观鼻端
之白如索渊中之珠人或询之则曰吾欲达其性耳又
劝其观书则又曰书以道性性未有定与其观书宁观
若影与之友者知其识性也咸以性斋称龙虎冲虚真
人为作大篆又锡以冲素宏妙法师之号由是人咸知

性斋之为克明也吴兴林子山氏善丹青貌一道士于
深山大谷之中长松茅屋之下正襟危坐真有定性之
容一童子具有以知其加定性之功者丹青之妙一至
于此噫性即理也理无形可以图图者图其意而已且
性之为义肇于商书畅于洙泗大备于濂溪考亭诸贤
其说固在 自诚
明谓之性则子思子发之以为性者之
事克明欲究其说可不求诸章句乎或者以性斋所居
之室在清宁道院中山川环拱 (第 23a 页)
   思诚堂记
方友彰氏邑之著姓也与予生同里幼同学长则辱交
焉友彰质美而气纯慎思而好问有志于古圣贤之学
因名其堂曰思诚以致勉自余从官辽府不相见者十
馀载窃意友彰且忘之矣逮予扈从来荆南友彰不远
数千里走书谒记拳拳不忘乎初心其果有得于思诚
者欤嗟夫若友彰者可谓真有志于学矣余因以友彰
交谊之笃陈于王前王亦嘉其好学为书思诚二大字

以宠之余乃诵所闻以复友彰曰思诚之说有自来矣
孔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子思载之中
庸孟子亦诵而传之盖圣贤之学有诚者焉有思诚者
焉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思诚者择善固执之谓真实无
妄天道之本然择善固执人事之当然通是说者其知
所以为学乎圣人 自诚
而明无事于思而德无不实天
道也学者自明而诚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必自
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以求至 (第 6a 页)
平李氏次晦庵朱氏南
轩张氏东莱吕氏西山蔡氏勉斋黄氏丙子兵戈之后
司文台典教职者又益以北山陈氏信斋杨氏 毅斋郑

说斋杨氏庸斋赵氏凡五人皆学于文公亦所以昭
是邦人物之懿也但考之郡志西山真氏帅三山时尝
创尊道阁祀文公 …… (第 5b 页)
谓学者尊事圣贤春秋祭享非但崇饰俎豆姑以尽吾
报本之心而巳必其平时方寸之间真有信慕服 行之
素则斯道气脉相属今也姓名昧昧年代阔远寻常方
册之间耳目尚有不接一旦对越之际肸蚃岂易遽通
此文公竹林之 …… (第 11b 页)
西坐东向后来虽撤去王安石配位而颜孟
坐次亦因而不改竹林精舍初创但就中增入曾子子
思二神位而先朝取其法 行之
亦曾袭不暇改至今宜
改为东西向北上神道尊在兖国公颜氏西一郕国公
曾氏东一沂国公孔氏西二邹国公孟氏东二 …… (第 16a 页)
之郡国大明学校典祀一
正天下人心但京师太学与郡国之学考之古今不无
异制不知尚有当考论者乎曰道者天下通 行之
道则
其所以为教者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先王建学必祀
先圣先师自古至今未有以异独五学之说不同礼家
谓诗书 (第 17b 页)
  诚则明南禅吴郡诸山疏
僧伽由淮泗扬灵浮图如故钖邑与苏杭接境风俗攸
同顾州牧为法求贤而我辈宁辞推毂今何时也汝其
往哉某 自诚
而明因戒生定向沧江簸弄明月久矣忘
机俯洞庭笑傲垂虹超然独往况已摄心香于双峨之 (第 25b 页)
 宁津庞君墓志铭
君姓庞氏讳朋字君锡以字行更字百朋先世有自昌黎迁河
閒之宁津者遂为宁津县人大考复还考 自诚
皆以君子际云
贵 诰赠通奉大夫祖妣孙氏妣李氏皆赠夫人君少而笃行 (第 71b 页)
   谒元公祭文        王宗尹

 公之学以无欲为功以无极而太极为宗自修 自诚
 
自明自信盖有圣人之德闇然而不欲以自见也是
 故赵清献当时名公也犹不能识之于一时伊川及
 门高弟也且不 (第 7b 页)
能识之于终身其他可知也巳昔孔
 子赞乾之初九曰潜龙勿用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 行之

 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公实有焉宗尹修行
 矫名浅中扬已不足以议于公之学也然一念不死 (第 7b 页)
氏之学舍问学而尊德性者也朱子之学尊德性而道
问学者也生之者谓之 自诚
明学之者谓之自明诚陆
氏之学欲 (第 23b 页)
自诚
而明以圣自居而实不易至者也朱子
之学自明而诚由学而至人所可及者也佛氏之说一
悟即了儒者之说劳而后通也 (第 23b 页)
   瑞州路推厅记

希古王君宗彝李君为瑞阳郡推官李君名其所署之
厅曰明诚王君书二大字揭之楣间予适领郡幕事请
予记之辞既不获为之言曰明诚之名本诸子思子
明之言乎原其义若不相似者盖子思子以学而此
以治也论学则先明后诚论治则诚体明用此其异也
舜命皋陶曰汝作 (第 8a 页)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

天地无私品物亨圣入无妄 自诚
明此心既与乾坤一
万物何忧不发生
  克己复礼
嗜欲纷纭塞四端私心克尽道心安浑然一理涵生意
天下归仁 (第 2a 页)
  引诗而得絜之说以不易尽者相归也夫民以父母称
君子乃其以好恶归君子也故絜之而知为民父母之
难传者谓吾即恶之一端以明絜矩亦可以知民情之
大凡矣乃平天下者 自诚
意以来已反复于好恶之两
途有必欲与民交快其意之诚然者而后民情始得然
君子之事益无穷而心滋惧矣是故明于 (第 5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