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从弟去盈墓志铭
古者黄帝轩辕氏没帝喾高辛氏作幼而徇齐长而敦
敏则天下之人用其教者百年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则
天下之人谓之才者八子黄乌旗而白鱼跃有周武之
兴王彤弓一而玈矢千有晋文之起霸虽 隐公
逊位哀 (第 14b 页)
   与李德林书(收与杨休之论齐书起元事/敕集百司会议收与德林书)

前者议文总诸事意小如混漫难可领解今使随事条
列幸为留怀细加推逐凡言或者皆是敌人之议既闻
人说因而探论耳
   李德林复书(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齐中/书侍郎历周入隋终湖州刺史)
即位之元春秋常义谨按 鲁君息姑
不称即位亦有元
年非独即位得称元年也议云受终之元尚书之古典
谨按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践奄 (第 24b 页)

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论者或以舜禹受终是为天子然则周公以臣礼而死
此亦称元非独受终为帝也蒙示议文扶病省览荒情
迷识暂得发蒙当世君子必无横议惟应阁笔赞成而
已辄谓前二条有益于议仰见议中不录谨以写呈
   重遗李德林书
惠示二事感佩殊深以鲁公诸侯之事昨小为疑 息姑
不书即位舜禹亦不言即 (第 25a 页)
息姑
虽摄尚得书元舜禹
之摄称元理也周公居摄乃云一年救乱似不称元自 (第 25a 页)
蛇为赤子变榛莽为聚落虽北
人亦曰李官人义士义士溪北居者稍宁君翛(音/萧)然南
山盖茅三间为菟裘计(左 鲁隐公
曰营菟裘/吾将老焉盖鲁邑名)病已藏(即/脏)
(字去/声)不安榖君适(音/的)子师古衣不解带医祷万方 (第 9a 页)
      楚庄王

    鲁隐公
   威公
   庄公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第 26b 页)
   春秋论中
孔子何为而修春秋正名以定分求情而责实别是非
明善恶此春秋之所以作也自周衰以来臣弑君子弑
父诸侯之国相屠戮而争为君者天下皆是也当是之
时有一人焉能好廉而知让立乎争国之乱世而怀让
国之高节孔子得之于经宜如何而别白之宜如何而
褒显之其肯没其摄位之实而雷同众君诬以为公乎

所谓摄者臣行君事之名也伊尹周公共和之臣常摄
矣不闻商周之人谓之王也使 息姑
实摄而称号无异
于正君则名分不正而是非不别夫摄者心不欲为君
而身假行君之事虽行君事而其实非君也今书曰 (第 58b 页)

则是 息姑
心不欲之实不为之而孔子加之失其本心
诬以虚名而没其实善夫不求其情不责其实而善恶
不明如此则孔子之意疏 …… (第 58b 页)
善恶难明之际圣人所尽心也 息姑
之摄也会盟征伐
赏刑祭祀皆出于已举鲁之人皆听命于已其不为正
君者几何惟不有其名尔使其名实皆在已则何从 (第 59a 页)
知其摄也故 息姑
之摄与不摄惟在为公与不为公别
嫌明微系此而已且其有让桓之志未及行而见杀其
生也志不克伸其死也被虚名而 (第 59a 页)
违本意则 息姑
之恨
何伸于后世乎甚高之节难明之善亦何望于春秋乎
今说春秋者皆以名字氏族与夺为轻重故曰一字为 (第 59a 页)
春秋何始于 鲁隐公
荅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 (第 38a 页)
隐公
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
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言隐/良曰)
(之祚胤也/公是周公 …… (第 38a 页)
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也绍继也/济曰祈求)
(命继先王之业开中兴之道/言平王能求天之福以永天) 隐公
能弘宣祖业光启
王室(也启开也/向曰弘大)则西周之美可寻文武之迹不坠
(王未东迁之时/翰曰西周谓平) (第 38a 页)
氏乞盟(曰苋尔小笑之貌左氏传曰 隐公
摄位而欲求好于/善曰论语曰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苋尔而笑何晏)
(也汉氏谓蜀也乞盟谓乞为誓信不相伐也谓魏 (第 30b 页)
后阴氏有子曰庄。繇是彊不自宁。
固求逊位。帝乃从之。封彊为东海王。竟以庄为太子。是为
孝明皇帝。窃惟 息姑
克让。可以思齐。刘彊守藩。宜遵往轨。
追踪太伯。不亦休乎。踵武延陵。固当安矣。宁可反植枝干。
久易位 (第 03a 页)
宣慈惠和。则天下
之人谓之才者八子。赤乌流而白鱼跃。有周武之兴王。彤
弓一而卢矢千。有晋文之启霸。虽 隐公
逊位。哀侯失国。而
文之昭也。武之穆也。司徒为五教之官。有社稷焉。有黎人
焉。丞相临万几之职。崤函鼎 (第 06a 页)
著其人者。以是知其至少也。改
葬者为山崩水涌。毁其墓。及葬而礼不备者。若文王之葬
王季。以水齧其墓。 鲁隐公
之葬惠公。以有宋师。太子少。葬
故有阙之类是也。丧事有进而无退。有易以轻服。无加以 (第 13b 页)
其不善。易之可矣。且
仲雍。王季之长子。让西伯之圣德。断发文身。以避于吴。为
吴太伯。盖成父之志也。 隐公。
鲁之贤君。居位称摄。欲让其
弟。后其长矣。吾将与之。桓公听羽父之谮。以疑其兄。致于
篡弑。又晋厉公之 (第 04b 页)
求罔
象。涉丽水者果获祥金。披文则万象皆呈。得意则一言以
蔽。能宏是者。其唯释门之达士哉。即今经藏主 隐公。
是其
人也。公生于镇州灵寿县。俗姓裴氏。法名志隐。出家于奉
恩寺。受戒于光化寺。幼无童心。长有佛性。 (第 04b 页)
论以天伦。分乎季孟。钟其大运。异彼贤愚。苟爱敬以存诚。
固传袭而无忝。是以 隐公
推鲁。爰高克让之声。太伯辞吴。
卒被至仁之道。眷言于甲。克合氶家。同周子之有兄。宁分 (第 05a 页)
   炀帝诏
纶集以附萼之华犹子之重縻之好爵匪由德进正应
与国升降休戚是同乃包藏妖祸诞纵邪僻在三之义
爱敬俱沦急难之情孔怀顿灭公卿议既如此览以潸

然虽复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 隐公
于礼有亲亲致
之极辟情所未忍
   柳宏诔(宏字匡道河东解人辞采雅赡与素为/莫逆交仕周御正下大夫卒素 (第 3a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柴复贞]

柴氏四隐集原序
余绾墨绶而莅江山盖尝俯察民俗以需渐摩闻有长
台里者共城侯裔居之是为柴氏著名也非著封也代
有贤隽奕叶相辉映为江之望族时于公暇披邑乘稽
之以论其世道学则国史禹声与兄禹功待制中行节
义则铨部天锡水部德载政事则殿中侍御史瑾大理
寺正卫参议重文学则国史望建昌守随亨制参元亨
神童则蒙亨而随亨元亨一乳所诞俱以神童科登文

文山榜进士非惟后先相望踔武云霄而家学渊源贞
规树德抑且流芳竹素矣万历己丑余以赈贷饥民即
其家在所得四 隐公
集而读之以考镜其所由即国史
望建昌守随亨制参元亨其一则察推元彪也仕当革
命之际上疏直諌忤权奸意相继斥 …… (第 3b 页)
夫知音之赏者乎是以波流雅调慨
叹于钟期至德徽音揄扬于吴札神感神应之道不以
形骸旷远而隔若此又何疑于四 隐公
之遗集乎 (第 4b 页)


者宋国史秋堂公建昌大夫瞻屺公制参吉甫公察
推泽臞公也四公仕当革命之际鶗鴂悲鸣众芳萎歇
各抱杞国之忧流 (第 4b 页)
瑞者充溢于度惟龚胜以杀身明节薛方以
诡辞免祸虽死生异状而舍迹谛心均之皎皎不降不
辱也从而追惟祖德若四 隐公
者丁宋阳九怀才抱德
汇征于谗謟蔽明之朝编国史而烛象纬于几先守建
昌而戒衣袽于保障设授以指纵委之干城岂 …… (第 1a 页)
同毁于飙举鸿渐之羽高
出于云逵已无官守之责矣是以玉马之奔与剖心者
殊辙而孔父俱称其仁诚有以原其心也四 隐公
抱杞国
之忧则忠犯主怒伤禾黍之离则悲形赓咏恋旧君之
怀则横集涕泪虽庖人耻其独割欲漫之腥膻而樽俎
之志 …… (第 1b 页)
轩冕巳耶猗柴氏之有四 隐公
也树德臣邻绳规往哲
参之夷连异世同轨顾故老之口巳绝传闻而青简之
编复多残缺云礽来昆泽斩于服尽遗言在系 (第 2b 页)
   与陆浚明
承惠春秋纂例辨疑弗及面请教退而究其说贤哉其
用心也三传重于汉而轻于唐以谈赵陆三人同心而
相继也亦专门之蔽既极故天启其衷子厚尊之亦是
惜其于周礼未精故考论往往失是尚未若赵子常之

言春秋岂后出者胜与虽然圣人经世大义则恐槩乎
其未有闻也校尝作春秋经世欲以发明圣人之心而
力不逮仅至 隐公
而止谨奉左右请教有纰缪处愿赐
批抹指摘得以商量至恳
   复顾禹钖
昔胡端敏公之为大司马也以十事要说 (第 15b 页)
曰此殆非趋荣急利者也
旁有知者曰此抱灌子也道其平生历历耘夫就而与
之语抱灌子若罔闻之他日又邂逅焉间及 鲁隐公

来二百馀年王霸之得失抱灌子张目吐辞娓娓皆不
失圣人之旨耘夫笑哑然谓曰抱灌子曷为不终嘿嘿
耶抱灌子 (第 23b 页)
  书宋故虚庵怀禅师题五世祖金刚普门经后
此宋故虚庵怀敞禅师题五世祖朝奉公所书金刚普
门经后语也师道高腊尊为世称重住持天童山与朝
奉公有方外之契公业儒而医好缮写尝以往来馈遗

书札编写海上名方积十馀帙与安人王氏事佛老谨
时嗣胤未立王氏刺绣金刚普门品经二卷藏诸天童
山公仍以黄绢手书之王氏家世业儒今祀绝不存有
王惟善者其宗侄也父为太学生与天派赵氏为姻性
疏放文章敏捷著春秋备要十二卷先祖蒙 隐公
录之
与朝奉公遗墨并存朝奉公后生子为监仓公文行为
缙绅家模范丞相郑忠定王尤礼重之虚庵之言曰会
有清庙 (第 19b 页)
  先伯父府君谱系后录
先伯父府君姓郑氏名孙字以承先祖考学录蒙隐先
生长子也为人精悍短小动如礼法人严惮之博学颖
悟日记千言蒙 隐公
朝夕坐堂上取经史训迪诸生府
君侍侧听受不倦他所不及识者辄先解科举未行故
家子弟以诗赋论策相尚府君援笔 (第 21b 页)
立就每出一篇则

咸以为不及也前太学生黄君(阙/)时寓居于舍之东偏
其为诗文多用古语府君笑而指摘之黄君不以为忤
亟称之年二十以疾卒蒙 隐公
为丧服卿士大夫咸出
涕监察御史王公余庆少与为友为诗歌什以哀挽之
后按节四明尤悼念不忘云葬鄞县桃源乡先 (第 2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