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改元论上
先王之始得天下也必明一代之好尚以新斯民之耳
目闻改正朔矣未尝闻改元也然则商训称元祀春秋
书元年者何以哉曰是直史官纪述之常体耳将以志
人君之在位久近者也非王者以是为重事也后之说
春秋者乃欲以改元为重春秋之初周平王立四十有
九年而 鲁隐公
又改称元年藉令重在改元何不袭称
王者之年累数而明诏于人哉抑鲁以周公之裔且僣 (第 10a 页)
不可不正也上以方安反侧未遑
也事虽未行公之所言正也 春秋鲁隐公
不书即位摄
也及其薨不书葬君弑而臣不讨以为无臣子正其罪
可也桓公弑公子紏召忽死之孔子不以加贬况即位 (第 7b 页)
正月公即位不于正月阙无事则不书
正月非朔则书日(定/公)继正之变文书春王正月以存其
事不书即位以表微 (隐/公)
继故即君位经国之体不可以
巳也践其位者宜有深痛之情春秋书春王正月以存
其事不书即位以见其情(庄公闵 (第 22b 页)
   罗君礼送行引
严陵罗君礼为行台书讼者词牒期岁而代循常典也
行台统江南十道政令刑罚为时仪准由大夫中丞而

下以至御史掾曹持礼蹈规彬雅清严君礼趍跄其间
耳所聆者多嘉谟目所觌者多美行心所养者无非僻
之私故于词牒明以询其 隐公
以覈其情使疑者彰冤
者释贪悖者伏辜其能不可泯也台评嘉赏檄补吏于
郡佥以其恪慎恭抑无纤芥吏奸歌咏以侈其 (第 14a 页)
  春秋讥世卿辨

三传之文往往互有得失当以理揆断之如隐元年惠
公仲子之赗榖梁是而左氏非吾友顾子亭林已详辨
之矣至三年左氏书君氏卒以为声子也不书姓为公
故此尤谬也春秋十二公无有国母不书姓者惟僖元
年书夫人氏之丧至自齐此盖哀姜通乎共仲与弑二
君桓公召而杀之绝之于齐故春秋亦不书姜尊伯令
也若声子则固惠公之继室也无故而没其姓有此书
法乎 隐公
即自居于摄然己俨然立于臣民之上矣绌 (第 21a 页)
  封徵仕郎户科给事中朱公墓志铭

正德戊寅夏朱都谏应周将往册封便道归省余既尝
为文为其父豫庵公寿比秋七月命方下而豫庵之讣
至矣都諌则复衰绖以状泣请余铭余悲其能孝而弗
获遂也安可辞按状公讳文兴字世盛行九豫庵其别
号也世为闽之莆田人祖唐古田令玑始自光州来徙
遂定居焉在宋代有显者凡十六传而生云 隐公
体隆
云隐生二子长赠户部主事允珍次允忠允忠生大五
公荣则公之祖大五生榕坡公椿则公之父也母唐氏 (第 46a 页)
 赵宋聪禅师住华亭(阙/)时有二虎噬人师降伏之
 命名曰大青小青师卒虎亦死弟子瘗之塔傍踰年
 生银杏树二今尚存主僧 隐公
辟亭树间扁曰虎树 (第 56a 页)
(尚麦/鱼)秦殒望夷(见卫尉/箴注)隐毙钟巫 (鲁隐公
祭钟巫馆/于蔿氏为贼所弑)
臣司宗敢告执书   (第 11b 页)
臣内夏外夷皆古今通义然人自为学
家自为书而春秋迄无定论故一切断以虚辞作笔削
本旨又作诸侯取女立子通考 鲁隐公
不书即位义殷
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丘甲辨凡如
是者十馀通以明古今礼俗不同见虚辞说经之无益 …… (第 10b 页)
   孝则居士程君可绍墓表
君姓程氏讳可绍字致和徽之婺源人也其先世居邑
之凤岭至君之高祖宋待补上舍子敬迁高安镇西居
焉曾大父仲贤大父震昌父子英皆义士而承先世诗
书之泽幼从伯父林 隐公
复心与云峰胡先生学脩身 …… (第 59a 页)
为之序而林 隐公
与之编辑世谱勘订经传惟日不足
岁壬辰红巾盗起时下令民有擒贼首从者予爵有差
趋今要爵者比然君曰人生富贵 (第 60a 页)
 (之也下文言九攻亦即此书牧誓篇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盖以旄麾召军众而)
 (誓之也后遂以旗为麾耳节见军中行路难注兵以/鼓进故曰一鼓左传 鲁隐公
会齐郑伐许颍考叔取)
 (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注谓率先郑兵以登城也临/战悬重赏以购死士曰芳饵如以香饵取 (第 28b 页)
   不书即位
夫子因鲁史而作春秋昔无今有者皆夫子所笔也昔
有今无者皆夫子所削也夫子之笔始于书王夫子之
削始于不书即位始笔始削盖有大义存焉说者论
之不书即位或以为摄或以为逊或以为不举践阼 (第 4b 页)
之礼或以为不明嫡庶之分信如是则春秋所辨者特
鲁国之是非 隐公
之得失耳呜呼春秋万世之书也一
鲁国之是非一 (第 5a 页)
隐公
之得失岂大义之所存哉虽使 (第 5a 页)

果非摄果非逊果行践阼之礼果正嫡庶之分春秋
亦将不书即位焉是何也治纲者目在所后治源者流
非所先子受命于 …… (第 5a 页)
之即位使万世之为子为臣为诸侯者咸知身非已
有爵非已有国非已有三纲得存五品得叙皆夫子一
削之力也彼鲁国 隐公
之故特万目之一目众流之一流
耳岂足以尽春秋之大义哉或曰春秋十二公之即位
皆非受命于天子者盍皆削之可也 …… (第 5b 页)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此春秋见于行事之始也义不胜而私交焉信不足而
盟诅焉是固春秋之所贬然圣人之意非可以两端蔽
之也隐公即位于今三月国人卬首望维新之政意者
必将创业垂统以大正于鲁顾乃汲汲然结好于附庸
之邾其本既隳其志既狭其示人者既不广矣 隐公

以初政先务无若盟邾之急邪则王命废壅窃位专土 (第 6a 页)
而不能讨也嫡妾混殽基祸产乱而不能辨也国柄下
移擅兴专决而不能收也一国大纲三者实系释此不
图而邾娄疥癣之是忧首尾倒置规模衰削远近安得
不解体奸雄安得不窥伺哉窃意钟巫之难未必不兆
于盟蔑之日也此圣人所以警后世人君正始之大义
也伊尹有言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
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隐公
其亦未见此论邪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 (第 6b 页)
学者当深观春秋以察天理人欲
之辨
   甲午左传手记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志惠公之无嫡也继室以声子
隐公
(第 13b 页)
隐公
之为次正也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
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志仲子之归实后声子所以 (第 13b 页)
贵宠之者非其道也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 隐公
立而
奉之志惠公未有予桓之命奉之者乃在于 (第 14a 页)
隐公
既立
之后也文约志明盖如此谷梁子之论允矣等之左氏
未免于辞费也(谷梁子谓惠公既胜其邪心而与隐则/不然 …… (第 14a 页)
悔而有献焉及其悔之新欲引之于
当道于斯时也无以发之俄而消沮退失者多矣践誓
而隧则非易直之体学之病也 隐公
之世王章槩有存者虢郑争政而庄公俯就其左
犹以王官为重也石厚欲定州吁而朝陈请觐则犹以
王觐为宠也伐宋名 …… (第 15a 页)
敢县许而使大夫监之则犹疑于灭国也泰山之有祊
则巡守之迹犹可复也九宗五正之有后则封建之制
犹可寻也盖 隐公
之元距平王之东迁四十九年矣弛
废队失日销月铄历五十载可见者犹若是况东迁之
初乎君子是以责平王之无志也 …… (第 15b 页)
自是交恶矣闻与国之难辞气舒缓无颠倒裳衣之意
隐公
之失也不量宋鲁邦交之浅深遽相责望应以
忿怼此使者之失也 (第 18b 页)
隐公
本欲救宋为一语所触忘其
初心变姻好为仇雠不持其志而暴其气亦何所不至

左氏综理微密后之为史者鲜能及 (第 18b 页)
之然以 隐公
不书
即位为摄是有见于鲁史而无见于春秋也以周郑交
恶为不信是有见于盟约而无见于名分也以归鲁地 (第 18b 页)
   大旱诏(建德五年五月大旱/集百官于庭诏之曰)
盛农之月亢阳不雨气序愆度盖不徒然岂朕薄德刑
赏乖中欤将公卿大臣或非其人欤宜尽直言无得有 隐公
卿各引咎自责
   荅太子诏(建德二年太子于岐州获二白/鹿以献诏荅 以下并二年) (第 24b 页)
   前韵奉谢汪璜隐兼呈腾远公
我昔游海宁行役动浃旬手弄断厓月足蹑松萝春结

交半老苍不揖无诗人购材入山泽那用资选抡献璞
来昆岗琢玉不琢珉自论颇倜傥时论无少湮密勿鱼
龙氏夜宴常及晨心交璜 隐公
义薄云汉津我老未闻
道于君隔几尘每当剥啄时稚子应门勤牙签三万轴
此士正不贫我为冷官累幸忝文翰宾君才实 (第 3a 页)
   汪璜隐两峰堂说
吾观天地覆载日月代明山川流峙寒暑更禅莫不以
两所谓一故神而两故化也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

恒两也邵子论太极两仪以上为加一倍法两也同心
之言其臭如兰一人行则得友非同门合志之道乎下
至羽毛鳞介咸知所偶植物么微枝叶相当犹有声气
之可求者丰城之剑望夫之石其精神所通有出于声
气之外者夫孰使之然哉吁兼山之艮圣人有取乎数
千载上者则盈乎寰区又奚止乎松萝天宝之两山耶
然究其钟奇蕴异必不独在于草木之灵金宝之藏而
实系乎其人此吾畏友璜 隐公
所以名堂而亦何嫌乎 (第 10a 页)
  耕隐杨公暨配沈孺人合葬墓志铭
耕隐杨公讳凤字仪之余外翁也世居乌程之西市耕

读为业公有隐德而未显因号耕隐以自寓云公生平
沈毅刚果独立不挠耻与流俗脂韦者伍人有急则慨
然周之过则侃然面折不少贷而又接物必谨饮人以
和终身不设城府居家俭勤凡所服御朴如也一方称
为长者有陈太邱王彦方之风元配孺人沈氏系出邑
东之云村家世旧俗孺人性淑婉采蘋职馈事姑嫜以
孝闻相耕 隐公
起家每有不给脱簪珥佐之和处妯娌
时号为妇宗公艰举子孺人欲为置媵公弗许止一女 (第 35a 页)
   林公伟哀辞

子婿林公伟少从学于予予择于诸生而妻之性恬静
好学自力介然有守不随流俗所尚与人交诚以庄不
喜谐谑初若淡然终乃觉其可亲其素质类吾友黄君
冀仲其文学类吾友卢君希韩其自守类吾友郑君以
宏是数人者皆已殁而公伟不幸亦早死顾其家贫母
老父丧积年不能举遗孤在襁褓存者无以芘而为生
殁者无以毕大事不特其贤之可痛也昔书 隐公
恺悌
乐善居官有惠政以福禄寿考终予以公伟之性行状 (第 10a 页)
斋祀履舄头饰也/出履二寸 汉丙吉传吉曰三公调和阴阳 文选潘)
(勖魏公九锡文注轩县诸侯乐也象左传 隐公
始用六/佾 周礼鞮鞻氏掌四夷之乐又 胥氏掌蛮夷闽貉)
(戎狄之国故汉王莽传朱户纳陛注师古曰尊者不 (第 38b 页)
  谷梁三例自序
三者时月日也自谷梁氏与公羊氏之说春秋皆以时
月日起例然辟之织谷梁氏为益精尔夫日详于月月
详于时今考之经其或日者果非无以是故或例时而

月或例月而日毫忽之察信非如谷梁氏其孰能与于
此故曰于彼乎于此乎是以并考载焉
  左传读自序
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诗亡者雅亡也而风自邶作
者尚多 隐公
以来然则风未亡尔小序可徵吾往读诗
因考之左氏传遂读左氏传不辍丁戊己庚四岁毕卷
颇存所得总若干条
   (第 20b 页)
   信紫云任建宁参军终制抵莆莆民思其父有

   遗爱焉其父即中 隐公

旧劳曾汗马(收附/江南)子复仕王廷出处参周易(能明/易)操修
一孝经逢人心自白知已眼终青(晋阮籍 (第 5b 页)
为阜平县学训导迁为周府封丘王教授号吏 隐公

高氏生孟和字子育即公梦阳字献吉孟章夭故公娶
于阜平而家大梁从吏 (第 10a 页)
隐公
也空同官至江西按察司
提学副使先公卒叔嗣读李氏之谱而用观妻我兄子
姻娅之间闻其行谊特著谨撰其大事刋石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