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皆是不可己者
伊川所言是为辟释氏而发盖释氏不理会常 行之道
只要空守著这一个物事便唤做道与中庸自不同○
问杨氏所谓无适非道之云曰衣食动作只是物物之理乃道也将物便 …… (第 11b 页)
至之之方更有多少荀子虽能如此说却以礼义为伪性为不善他自情
性尚理会不得怎生到得圣人大抵以尧所行者欲力 行之
以多闻多见取之其所学者皆外也○曰道之外
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 …… (第 14b 页)
则为有以致其中而大本之立日以益固矣尤于隐微幽独之际而所以谨
其善恶之几者愈精愈密以至于无一毫之差谬而 行之
每不违焉则为有以致其和而达道之行日以益广
矣致者用力推致而极其至之谓致焉而极其至至于静而无一息之不中 …… (第 16b 页)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
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道者天理之当
然中而已矣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
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贤者
行之
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
以常不明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道不可离人自不 …… (第 28b 页)
  右第四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由不明故不行)

  右第五章(此章承上章而举其不 行之
端以起下章之意)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 30a 页)
舜之所以为大知者以其不自用
而取诸人也迩言者浅近之言犹必察焉其无遗善可知然于其言之未善者则隐而不宣其善者则播而不
匿其广大光明又如此则人孰不乐告以善哉两端谓众论不同之极致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小大厚薄之类
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 行之
至矣然非在我之权度精切不差何以
与此此知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两端之说吕杨为优○两端如厚薄轻 …… (第 30a 页)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
失之矣(回孔子弟子颜渊名拳拳奉持之貌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颜子
盖真知之故能择能守如此此
行之
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或问此其称回之贤何也曰承上章
不能期月守者而言如回之贤而不过则道之所以明 …… (第 31b 页)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
不可能也(均平治也三者亦知仁勇之事天下之至难也然不必其合于中庸则质之近似者皆能
以力为之若中庸则虽不必皆如三者之难然非义精仁熟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及也三者难而易中
庸易而难此民之所以鲜能也○或问中庸不可能何也曰此亦承上章之意以三者之难明中庸之尤难也

盖三者之事亦知仁勇之属而人之所难然皆取必于行而无择乎义且或出于气质之偏事势之迫未必从
容而中节也若曰中庸则虽无难
行之
事然天理浑然无过不及苟一毫之私意有所未尽则虽欲择而守之
而拟议之间忽已堕于过与不及之偏而不自知矣此其 …… (第 33a 页)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素案汉书当作索盖字之

误也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足以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此知
之过而不择乎善
行之
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圣人岂为之哉)君子遵道而行半
涂而废吾弗能已矣(遵道而行则能择乎善矣半涂而 (第 35a 页)
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世治而无可 行之道
世乱而无能
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晁氏曰有学有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为君子
(第 26a 页)
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 行之道
发此以为之兆尔由是求之则馀皆可考也张子曰礼乐治之法
也放郑声远佞人法外意也一日不谨则法坏矣虞夏君臣更 …… (第 7b 页)
可久
业可大郑声佞人能使人丧其所守故放远之尹氏曰此所谓百王不易之大法孔子之作春秋盖此意也孔
颜虽不得 行之
于时然其为治之法可得而见矣○或问商周之改正朔何以不如夏之得其正也曰阳气虽
始于黄钟而其月为建子然犹潜 …… (第 7b 页)
始以征伐有天下于是更其正朔定为一代之制以新天下之耳目而有三统之说然以言乎统则改
岁之义不明而凡四时五 行之
序皆不得其中正此孔子所以论考三王之制而行夏之时也曰周辂为过侈 …… (第 7b 页)
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于此而已恪之为人无足云者而其言不可废
又恪虽能言终以多怨致祸可见知之非艰而 行之
惟艰皆足为世戒故附于此○已上皆言责已又圣贤所
论有所谓检身者成汤检身若不及是也有所谓反身者易曰威如之 …… (第 9b 页)
滋好行小慧则行险侥倖之机熟难矣哉者言其无以入德而将有患害也)○子曰君子义
以为质礼以 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孙去声○义者
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
(第 10b 页)
行之
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孙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程子曰义以为质
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句只是一 (第 10b 页)
事以义为本又曰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义以为质则礼以 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义以为质是制义先决其当否了其閒节文次第须要皆具是礼以 (第 10b 页)
行之
然徒知
其节文而不能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则亦不可且如人知尊卑之分须当让他然让之之时辞气或不婉顺便
是不能 …… (第 10b 页)
实以成此一事即非是孙以出之之后方信以成之也○义只是合
宜义有刚决意思然不可直○去礼冇节文度数故用礼以 行之
孙以出之是用和为贵义本不和用礼 (第 10b 页)


已自和然礼又严故孙以出之便从容不迫信是朴实头做无信则义礼孙皆是偏○问孔子之对阳货孟
子之不与王驩言是 …… (第 10b 页)
为用也而此章则以义为体盖物则森然具
于秉彝之内此义之所以为体也必有是体而后品节生焉彼礼所以行此者也其 行之
也以逊顺则和而不失
故孙所以出此者也义为体礼与孙为用而信者又所以成终者也至于信以成之则义行乎事事物物 …… (第 11a 页)
为善言也以人废之则善言弃矣故君子云云公心无蔽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 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 (第 12a 页)
行之
○尹氏曰学贵于知要子贡之问可谓知要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
推而极之虽圣人之无我不出乎此终身 (第 12a 页)
行之
不亦宜乎○问言恕不及忠曰分言忠恕有忠而后恕独言恕
则忠在其中若不能恕则其无忠可知恕是忠之发处若无忠做 (第 12a 页)
  (正曰萃而随虽不为乱其道足以乱矣是非有终/孚也号笑焉耳君子独往不随丈夫独行不随小)

  (子萃而随人何为者乎故号者丧志之事往者正 行之道
也春秋之会盟何岁蔑有其孚而寻之皆)
  (不终也其号而随之皆乱也鲁僖公不服于齐与/卫莒盟于洮又盟于向 (第 12b 页)
去南极六十七度谓之黄道月 行之道
与日道相近其
交路过半在日道之里日道发南去极弥远其景弥长
日道敛北去极弥近其景弥短二正之道齐景正为春 (第 21b 页)
 三章曰既饮旨酒永锡难老矣又曰顺彼长道屈此
 群丑者何盖学校之设非徒虚文之崇饰而已也内
 明礼义以薰淑乎民心外宣文教以威服乎方国顺
 彼常久可 行之道
自治而治人则不独顺治其内而
 化诲怀服将举此方国之群丑而尽屈服之者此公
 之能事也故此特言之而下文方 …… (第 7a 页)
 是不然学校所以教之也非屈之也上章云匪怒伊
 教则教之事已举矣何事于屈乎而况乎下有淮夷
 之事也
 长道是常久可 行之
道与大道稍别
 顺彼长道必自明明德始故承说敬明其德敬明云
 者一敬以明其明德者也故下文云克明其德克广 (第 7b 页)
 无烦力作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赋而比也之子通指前二人也佩玖喻所 行之道

 言二人留于李下招之而不来夫君子不荣其身不
 可不行其道虽不贪位谋食亦当贻我以学之所得
 不可自 …… (第 17a 页)
   以强兵兵强而民气弱刑民之肌肤以立政政
   立而民命残未有民受其损而国受其益者也
   惟用贤人以教养之经其俯仰之资申以孝悌
   之义 行之
以诚心要之以久道于是乎不增赋
   而国富不尚力而兵强不为苛细严猛之令而
   政立故民者邦之本也贤 …… (第 17b 页)
 之服豹饰者强毅不屈能主一国之直道亦如豹之
 武有力也直而云司者以直为其职也人之贤否必
 直言之不使用舍有未当以激扬为己任也事之是
 非必直 行之
不使措置有失宜以匡正为己责也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赋也晏鲜明也英裘缝也以素组英裘之缝 (第 27a 页)
 不可以有动也居损之时知自损则人必益之也居
 泰之时知必有否而能持之以艰贞则可常保其泰
 而不至于否也爻者人之所处之位也其所当 行之
 道
圣人之辞系于各爻之下君子玩之乐以忘疲也
 玩者观之详又曰是故君子明此别为一章门人以 …… (第 7a 页)
 伊川曰茅虽至薄之物然用之可甚重以之藉荐则
 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过于敬慎为之非难
 而可以保其安而无过苟能慎斯道推而 行之
于事 …… (第 20b 页)
 非所乘而招盗是皆拟议而知变化也触类而长之
 则三百八十四爻能事毕矣天地之间备矣后世欲
 务空言誇世则不必深明其说苟欲为力 行之
学归
 于君子之儒则拟议之道则宜尽心焉(取白/云说)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晦 …… (第 24a 页)
 欲天下后世求易者即乾坤以求之也(节疏义兼/采南轩)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之变推而 行之
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南轩曰道不离器特形而上者而已器不离道特形
 而下者而已试以天地论之 …… (第 43b 页)
 形而下者之器得其道而无弊圣人悟易于心觉易
 于性在道不溺于无在器不隳于有彻妙并观有无
 一致故化而裁之者明乎道器穷而能变也推而
 之
者察乎道器变而能通也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以
 至于为罔罟为耒耜作舟车作书契天下后世一日
 不可无万世不可 …… (第 44a 页)
 世之人指之为事业也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
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
变推而 行之
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
 南轩曰圣人见天下之赜所以立象者示人以赜也
 圣人 …… (第 44b 页)
 故由象而画卦自爻而为辞圣人之于天下何其忧
 之甚深而虑之甚切也然象之与卦爻之与辞皆载
 在方册化而裁之不失其中必存乎能通其变者乎
 推而 行之
无有纪极者必存乎能变而通者乎神而
 明之得之于心者存乎其人如伏羲神农尧舜文王
 周孔是也默而成之悟易 (第 45a 页)
 白云曰时异则事异于是乎有变唯圣人能通其变
 则民不困于事是以不倦于有行也故虽圣人神道
 设教不过宜斯民而已宜民则非甚高难 行之道

 不过为舟车臼杵弧矢宫室书契之类凡可以利斯
 民后世之所不能易者皆是也知道之人固以是为 (第 7b 页)
 所以立也其六十四卦凡阳爻皆本乾之刚阴爻皆
 本坤之柔是发挥乾坤刚柔而生三百八十四爻也
 道者万世可常 行之道
也德者谓六爻之德也能和
 顺于道德谓六爻之德万世可常行也和顺于道德 (第 1b 页)
 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
 其义(程子曰所谓大道若性与天道之说圣人岂得/而去之哉若言阴阳四时七政五 行之道
亦必)
 (至要之理非如后世之繁衍末术也固亦常道圣人/所以不去也或者所谓羲农之书乃后人称述当时) …… (第 3a 页)
 (正而无弊此夫子之意也若夫一书之中其于明德/新民之纲修齐治平之目即尧典已尽其要而危微)
 (精一四言所以开知 行之
端主善协一四言所以示/博约之义务学则说命其入道之门为治则洪范其) (第 13a 页)
  可与共学章集注程子曰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故有
权变权术之论皆非也权只是经也朱子谓云云权与
经亦当有辩 语录权虽异乎经而实亦经也且如冬
月合著绵向火此是经忽然一日暖则亦须使扇当风
此便是权伊川谓权只是经意亦如此但说经字太重
若偏了汉儒反经合道之说却说得经权两字分晓他
说权遂谓反经一向于变诈则非矣又曰程子说汉儒

之误固是如此要之反经合道一句细思之亦通才说
权便是变了那个经虽谓之反可也然须是反那经却
不悖于道虽与经不同而其道则一

  反经合道之言程子非之朱子既以为非之是矣而
又每于反经合道之言若有取之之意何也盖经是
万世常 行之道
既是经则不可反反经则悖于道矣
如何又能合道故以反经为权则必流于变诈此程
子所以不得不非之也然事有常变 (第 68a 页)
 闰哉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
 天地生人畀以形气而不能使长育致其相生相养
 之道者圣人也赋以性命而不能使顺达牖以可知
 可 行之道
者圣人也人能致中则天地位犹心安而
 体舒也人作慝乱常则三辰为之失次川岳为之不
 宁犹心病而形变也揆诸 (第 12b 页)
裁成辅相之实事验以感
 应流通之实理则人为天地之心昭昭然矣
行之
端也 (第 12b 页)
 人有五常可以见五行之理有五脏可以验五 行之
 
气故曰五 (第 13a 页)
行之

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言此以见人当明于天性而知自贵于物也
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
 朱轼曰物可举 …… (第 13a 页)
 冠婚丧祭朝聘会盟师田学校无事不以鬼神临之
 所以使人敬慎郑重守之而不敢过越也
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
 注义与四时为柄同非也盖四时之政令皆以五
 之
理为质干而依之以生故百物息耗之应天时顺
 逆之徵其事一一可复也 …… (第 13b 页)
 生民之初人情蒙塞所知者情欲利害而已圣人修
 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
 乐以安之然后天地万物之理五常百 行之
义莫不
 函蕴于方寸中犹奥区之毓百物也人以为奥者有 …… (第 14a 页)
 四民之术业百官之职事皆顺四时以兴作故凡有
 法度必降命于四郊五帝之祀以凡事皆本于天时
 也
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
 惟祀五 行之
帝而布时政故法则可正若门行户灶 (第 14b 页)
 乐叶图徵


乐不叶则不可以徵不可以徵则不可以图也此


论其谐而传者以成篇

黄帝乐曰咸池(咸皆也池音施又曰池取无所不浸德润万物故定以为名)帝颛顼
曰五茎(能为五 行之道
立根茎也)帝喾曰六英(道冇英华又云六合之英)尧曰大
(尧时仁义大行法度章明)舜曰大招(招继也继尧之 (第 1b 页)
下象坎陷及矫輮桡象兑毁亦桡象夲弱则无所承末弱则无所附而所过者大故为栋桡然阳虽过而二五得中内巽外悦有可 行之道
故利往而得亨桡者卦象利往而言者卦德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弱一作溺)刚过而中巽
而说行利有攸 …… (第 41a 页)
卦体之中也巽而悦行内巽而外行以悦也体质本刚毅足以奋发有为乃又用中而不过乎刚德性本巽顺足以深入义理乃又 行之
以和不拂乎人情故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见人于大过之时行大过之事无其时不可过有其时无其才德亦不可过也
象 …… (第 41b 页)
蓄故有能上之理彖曰刚中孟子曰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 行之
可使在山皆能上之义水之能行能流能注能穿地而为泉能出山巅而为瀑能蒸为云而凝为雨皆此阳也山巅不为上乎云雨 …… (第 48b 页)
不失信也未有一流而即盈者则不盈之不失信也未有既盈此坎而不前赴者则行险之不失信也因互震艮两象故有止而复 行之
义此三者皆本重险说水流自出泉时说不盈自未平一坎说行险自既平一坎说以刚中释维心亨三字心即天地之心谓二五 …… (第 49b 页)
巽故言百谷草木离火巽木兑金故言化成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水性流下难乎上也故言出险出险者上 行之
功也火性炎上难乎下也故言继明照于四方继明下施 (第 57a 页)
之象是包字承字俱指在下者
说与孔子异矣
泰九二得尚于中行尚上古通用坎卦行有尚皆是如
此今但曰则合乎中 行之道
而置尚字于不论竟使周 …… (第 31a 页)
无穷妙义者而亦竟有閒
文矣与孔子异矣岂知此句惟一尚字最为紧要见得
包我者在上便有接引之义所以有得尚中 行之
说尚
字不得其解则全句之义皆非全句之义既非则全爻
之义皆非
凡卦爻之辞皆必有一爻之主象以下所有之辞则 …… (第 31b 页)
以坤卦括囊之说比之其理自
见今且离了大有得另说一种道理岂知周公一爻之
辞皆是一个道理乎亦异于孔子志大 行之
说矣
随之一卦彖辞明曰随时周易未经秦火原无讹字自
王肃以时字改为之字而后儒宗之或以为人随已或
以为已 …… (第 35b 页)
周以前未之有也然其道理浅陋虽存纳甲之
名绝不知天行为何义日月交光为何象矣今观孔子
曰终则有始天行也天 行之
说非即日月交光迁转变
动而言何以谓为天之行乎此与损益盈虚有时相似
据甲而论则谓阴终阴始阴终甲之前阴始 …… (第 40a 页)
故也夫日月即阴阳也若非发明日月交光阴阳始终
之义何得有天 行之
说不本天行二字以释庚甲为得
旨者哉今以自新丁宁之义释之既不详极精深之纳
甲而仍取无意义之天干作字义解 (第 40b 页)
说与始终二字及
行之
说有何干涉岂知伏羲仰观天象画出先天一
图止有画图之道理其时并无一字可以义寓也岂知
庚甲原无深意止是日 (第 40b 页)
道衰而弗振者凡二千年至宋
儒起而振之然观周程之政事司马之通鉴邵子之内
圣外王张子之西铭莫不各有达而可 行之道
圣门学
者如愚鲁辟谚之伦大都惟处则修行出则致用之为
兢兢故颜子亦有为邦之问而勇艺明达莫不各就其
所长 …… (第 26b 页)
于卦爻徵验于日月与天地流 行之
气机默合而不爽
然后以某干定于某卦某支定于某爻予已详细辨正
于函书后人因卦爻取验有生旺墓绝之殊有生尅 (第 28a 页)
 大阳也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过上下二阴不能胜
 又卦之大象坎坎为栋又为矫揉故有栋桡之象然
 二五得中内巽外说有可 行之道
故所往皆亨也既
 有栋桡之象而又利于往而可亨者有阳刚之才则
 虽当甚危之时无不可为之事此所以大过乎人 (第 64b 页)
 六三义无咎虽咎其频而亦幸其复也
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四与初九为应所以从阳者非从阳也从道也况
 震为大涂非可 行之道

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第 39a 页)
 处泰之难也之明夷当拔茅之后乾以为离而火其
 地不荒乎变离而至坎坎为水水由地中行非河乎
 有往有来遐或遗也有小有大朋未易亡也皆非中
  行之道
也二则明入地中矣荒也而包之智之量也
 用晦而明矣河也而冯之勇之功也往来无不周矣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