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皆指庖牺一人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
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
易六位而成章
 此赞圣人作卦之义也性谓人禀赋之道即下文仁
 义是也命谓天地流 行之道
即下文阴阳刚柔是也
 天地人之道无独有对故天之气有明而阳幽而阴
 者地之质有强而刚耎而柔者人之德有爱 (第 3a 页)
 小畜夫阳为阴畜似难得亨然内健外巽有可为之
 才三五刚中有得为之势君子犹可伸其志于小人
 方盛之时亨然其所以亨者虽君子有可 行之道

 小人之畜未极其党未盛其谋未肆如密云起自西
 郊而尚不雨之象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 (第 61b 页)
 者始克有济上下二阴不胜其重有栋桡之象然天

 下无不可为之时特患君子无善为之道二五刚中
 内巽外悦刚而不过有可 行之道
以是而往自能通
 时之变反势之重可以建大功矣故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何谓大过四阳居中是时势极盛天地 (第 154a 页)
急称轻重事君治民处天下之事而得其正乎彼所谓害诚而不足贵者乃是揣摩押阖者流不可谓权也曰考亭云经者万世常 行之道
权者不得已而用之须是 …… (第 6a 页)
合义又曰权者不得已而用之大槩不可用之时多何如曰斯言愈远夫谓经乃常 行之
道权则不得已而用之是谓衡乃常用之物锤则不得已而用之者也谓权之于事不可用之时多是谓锤之于称不可用之时多 (第 6b 页)
 凡言道有二意天理气化运行不息者谓之道人由
义理而行亦谓之道圣人赞易多言天之道馀经
中所言皆是言人所 行之道
也此大学之道又非
二者之谓却是言大学中教人修为之方尔如君
子深造之以道之道

  凡言德亦有二意得天 (第 18b 页)
  首三句言性道教之名义总人物言之而主于人率
性之谓道一句该上句而贯下句故篇中皆是说
道而性教在其中盖气化流行不息者天之道也
是理也人得天道之流行者为性当顺此而行者

人之道也所谓率性也亦是理也然率性惟圣人
为能之圣人之治己则尽己之性接人用物则尽
人物之性以众人当率之而不能以失其生之本
故以己之安行者品节之以为教使各知治己接
人用物之道处之既各得其宜则人与物莫不各
得遂其性矣则虽开说名义而未尝不贯而为一
也自道也者至篇终皆是明人当 行之道
而教其
进之之方也 …… (第 9a 页)
  君子道中庸不过因其所居之位行其所当然无思
出乎其位而外慕也素位而行是正说不愿乎外
是反说才愿乎外即是不能素位而行下面却自
作两节分说去吕氏之说已详盖居富贵自有富
贵所当 行之道
不能行所当行者固不可而位有 (第 38b 页)
高下任有大小又当随所宜而行若有不中其节
者皆非也居贫贱亦有所当 行之道
安分乐天不
厌不慑常守不变若有不甘为之意皆非也凡人
非富贵则贫贱此是人之大分至于夷狄患难又
是上两等 (第 39a 页)
  月之丽于天所历有常度则雨𤾉寒燠风各以时
  至无有失节如或所历之度有过有不及而为南
  北之盈缩则寒燠之气必有愆所 行之道
或彼或
  此而为东西之附丽则风雨之气必有过差矣
  尚书古文疏證曰按洪范篇自有传注月之从星
  则 (第 44a 页)
皆得其性则其本立矣)彝伦攸叙(九畴之/常伦所)
(以次叙即/天赐也)初一曰五行(初一谓五行者实日用常 行之/道
九畴皆自是出不言用者以)
(五者散在九畴之内所谓敬/用至向用无非 (第 2a 页)
行之
用也)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二谓/人君欲)
(修己者不可不以/敬用五者之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三谓君欲厚 …… (第 2a 页)
必用六极以威之)一五行(九畴之一/箕子陈日)
(用之/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列五 行之
名)
曰润下(水性湿故/谓之润下)火曰炎上(火性燥故/谓之炎上)木曰曲直(木之/生或)
(曲或直木 …… (第 2b 页)
天日十/三度有奇一月一周天)三曰日(日昱乎昼日行于/天一日一度岁一)
(周/天)四月星辰(即岁月日所 行之
次也星即二十八宿其/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辰即十)
(二辰訾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 …… (第 4a 页)
(正义而 行之)
无有作好(无以己私/意自作好)遵王之道(必循先王正/道而 (第 5b 页)
行之)

有作恶(无以己之私/意自作恶)遵王之路(必循先王正路而 (第 5b 页)
行之/
是犹有待于遵而后适)
(中/)无偏无党(至于无不平于/己无蔽恶于人)王道荡荡(则无事于遵而/王道自荡 …… (第 5b 页)
则寂/然不动有此中)(于是/自言)皇极之敷
(吾所以建大中之/道布为言以训民)是彝是训(乃以是常 行/之
理为是训)于帝其训
(是乃得于/天以为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众民因君感/发其自有之) (第 5b 页)
间两层相去不知何等则亦相离而不相著之极致矣
乃谓日 行之道
天得牵之吾不解也
尝见徐仲山传是斋日记有云天地一大阴阳也天之
中日为阳月为阴然而皆左行者以天阳也日为 …… (第 5b 页)

月行十三度则月健于日且十三等是阴阳翻覆不止
先迷之有失而谓考九黎之变掌五纪之常者如是乎
况岁者天 行之
名也日者日 (第 6a 页)
行之
名也历以日为主以
岁为纪而月则分刌于其间故月 (第 6a 页)
行之
数即谓之月月
者月 (第 6a 页)
行之
名也盖天为至尊不能狎接必匝岁而日与
月得偕就之日为次尊可以间接苟越三十日则月遂 …… (第 6a 页)
得与日为合朔是岁者天 行之
名其一日越一度而历
三百六十五日而成一岁者非天乎日者日 (第 6b 页)
行之
名每
日行三百六十五度而适一周为一日者非日乎月者
(第 6b 页)
行之
名每行三十日或二十九日而成一月者非月

此其间有一定之时百刻是也日行昼夜一百刻是其
常时毋论昼夜长 (第 6b 页)
 处此时地则合如此皆时中之道也又曰按易之言

 中惟在二五盖必所居之位得中而后所 行之道

 中所居之位体也所行之道用也有体斯有用矣
 君子祗畏天命操存所受之中遇事变之来随宜应
 之用虽万 (第 8b 页)
 又坤虚有包荒之象二变互坎河也以乾涉坎有冯
 河之象包荒者二阴能容也故不遐遗用冯河者九
 刚能断也故朋亡此大臣中 行之道
而世之泰也有
 由然矣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第 24a 页)
先结骸后集耳目又以次行渐召鼻口惟以连并则
知摄属当位利用归灵水火水喜摄木水怒摄金火杀
摄金火养摄土五 行之道
纬三而经二者也若夫受职 (第 11a 页)
 不同而日月之行自有常道星有好亦不得施傥为

 人上曲从民之私欲以干誉则上害于政下妨于民
 而为国之病矣譬则日月失当 行之道
而入于星宿
 之中以其所好而应立至也日行处不见星象故但
 言月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也天本无黄 …… (第 11a 页)
 言以角亢七宿居东奎娄七宿居西者也去极中则

 亦以二分之时仰观于天见其经行者而于冬夏至
 之远近为中也凡此皆言日 行之道
九行者青赤白
 黑道各二并黄道为九也日一岁一周天故以分至
 定日经 (第 12a 页)
行之
位月一月一周天而岁十二与日会故
 凡言月之行道必以朔望而言之月之于日臣之于
 君之象也臣从君而行有扈 …… (第 12a 页)
 于图而图所以仰窥故必易置宿度东西之位而左
 布然后可得而通也若以定位而言则青道白道以
 图横看青道二出黄道东而立春春分 行之
者谓己
 辰卯亥戍酉六辰之位青道皆出黄道之东而南北
 为青黄道之交白道二出黄道西而立秋秋分 (第 12b 页)
行之
 
者亦谓上六辰之位白道皆出黄道之西而南北为
 白黄道之交也盖日春三月在亥戍酉三辰秋三月
 在己辰卯三辰 (第 12b 页)
故也赤道黑道以图竖看赤道二出

 黄道南而立夏夏至 行之
者谓申未午寅丑子六辰
 之位赤道皆出黄道之南而东西为赤黄道之交黑
 道二出黄道北立冬冬至 (第 13a 页)
行之
者亦谓上六辰之位
 黑道皆出黄道之北而东西为黑黄道之交也以日
 夏三月在申未午三辰冬三月在寅丑子三辰 …… (第 13a 页)
 必蚀凡此皆言月之行道然日月之行二分二至相
 去悬绝如是者盖亦以日时渐差而然非谓春分方
 在此而夏至遽移至彼也观此则日有中道月有九
  行之
说或可见矣 (第 14a 页)
 有谥唯论语曰予小子履履为名则汤非名矣说者
 又谓汤名天乙改为履此则不可知
或问尧典孔程二说如何(孔氏曰典常也言尧可为百/代常 行之道
程氏曰典则)
 (也上古因时为治未有法度典/则至尧立政有则制事有典)曰孔氏专言常则不 …… (第 1b 页)
 浚川任土作贡则前各州内所说山川贡赋皆非乎

或问弱水黑水河水分 行之道
唐孔之说如何(唐孔氏/曰黑水)
 (出张掖而三危山在燉煌自燉煌而南黑水安能截/河而南行盖河自碣石以西 (第 58a 页)
 几于不持丧然则若之何而可曰行二十七日之制

 于临朝听政之时而行三年之制于宫中则于礼不
 废于义亦不废此通 行之道
也寿皇持高宗之丧如
 此
袁氏曰高宗不言中有多少工夫所以能神交上帝所
 以能得良弼皆自不言中来大抵寡 …… (第 2a 页)
 里盖据近郊三十里远郊七十里而言也然汉孔氏
 谓河去朝歌四百里则其所谓亲见而非臆说诸儒
 求其说而不得何也曰予以禹贡河 行之道
推尧时
 河自碣石入海盖在东北之极至汉时则河流入海
 在青齐之间至近世则河流愈南而近汴泗大抵河
 流 (第 10a 页)
自古至今自北而愈南窃意武王时河北距朝歌
 必切近自孔氏去武王时河 行之道
变矣或曰河行 (第 10a 页)
 (乾盈于甲行至辛而始退震为始生巽为始退而皆/在西兑上弦艮下弦而皆在南乾满于甲坤穷于乙)
 (而皆在东此以日所 行之/道
言之而纳坤由是生焉)甲乾乙坤相得合木故甲
 乙在东丙艮丁兑相得合火故丙丁在南戊坎已离
 相得合土故戊 …… (第 2b 页)
 故日见于庚地夫妇之义取诸此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系辞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仲翔曰五
位谓五 行之
位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谓天地定位也丙
艮丁兑相得合火山泽通气也戊坎己离相得合土水
火相逮也(水火相逮合土 (第 11b 页)
 天之锡圣人其有猷有为者非常之资圣人之奉天

 其率而行之者皆有常之典盖天锡勇智无为不成
 固可以正人心而成王业者矣然皆古今常 行之道
 
皆天之所命而非人之所能为者其正万邦缵禹服
 即常道也亦天命也岂以智力之有馀而尽用之哉
 汤诰曰各守尔 …… (第 1b 页)
 其本源之地纯乎天理无一毫人欲之私而所以用
 人脩己者莫不各得其当故其盛德至善民之不能
 忘也易曰宽以居之仁以 行之
君德也其见于临民
 者如此盖本之脩己用人者非一日之积矣 …… (第 2a 页)
 事一有不至皆非所以为善之至而为良之元者则
 天下又何赖焉太甲下篇乃太甲迁善之一初故伊
 尹深期以远大之规模四方之标准勉之以知 行之
 
并进庶几可以集万善而立人极焉耳
  咸有一德 …… (第 10a 页)
 然则任官惟贤才岂容有一官一职之可轻授哉天
 下事众君子维持而不足小人败坏之而有馀此即
 无旷庶官之意故傅说以庶官总之
非知之艰 行之
惟艰王忱不艰允恊于先王成德
 古今之学皆言行并进傅说独告高宗以为非知之
 艰而 (第 18b 页)
行之
艰惟忱诚 (第 18b 页)
行之
不艰非一偏之论也盖
 高宗明哲之资而又旧学于甘盘其知之深矣其曰 …… (第 18b 页)
  说命下
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
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训朕志者训之于心志趋向之初克迈训者 行之

 美质调和之后此盖说命下篇之辞言傅说之纳谏
 已行于立志之初矣及其相与之日久调和之功多
 所以修 …… (第 19b 页)
 也德之所以不自知其进也学之监于先王者学之

 准的身之所以永无过愆也汤之自得师修人纪凡
 所以修己治人者皆有成法率而 行之
终身可立于
 无过之地固可以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又岂止如
 一时之进修而已
 一念典学以始终言监于先王 (第 21b 页)
 不役耳目以为百度之正所以谨其外也不玩人物

 以丧本心真所以谨其中也然至理所寓不越乎日
 用常 行之道
总言其要惟在于内外交养之功惟内
 之所养不至于妄𤼵外之所养不至于妄受则存养
 周遍表里如一又何至于 (第 13b 页)
之失遂为之分疏曰所谓大道若性与天道之说圣人
岂得而去之哉若言阴阳四时七政五 行之道
亦必至
要之理非如后世之繁衍末术也固非常道圣人所以
不去也或者所谓羲农之书乃后人称述当时之事失
其义 (第 23a 页)
  高山
郑氏曰高山谓岐山也沈括曰后汉西南夷传作彼岨

者岐(今按彼书岨但作徂韩子亦云彼岐有岨疑或别/有所据 吕氏曰大王文王虽往而其岨易可 行)
(之道
昭然皆在与山/俱存而未尝亡也)
  及河乔岳
淮南子作峤岳 范氏曰古者天子巡守至于方岳以
柴望告祭封 (第 3b 页)
地亦可矣而必藉之以茅谨敬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虽轻非可重者而用之以藉祭物则其用可重也人)
(能谨敬于此所 行之道
则凡事皆无所失矣蔡氏曰/天下之事过则有失唯过于慎则无所失故无咎)
   (传七之三章凡四百四十九字释 …… (第 17a 页)
灵/如止水明镜未与物接寂然不动何思之有既与物接)
(应之各有定理何虑之有理之在心者同因事之不同/而所 行之
涂各殊理之在心者一因事之不一而所发)
(之虑有百涂虽殊虑虽百而应事之理则同而一也故/定心应事动而无动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