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世盖未有如此人也 吾夫子
诛少正卯朱子亦疑之皆
胡寅之类也英雄干实之人往往恶儒生文士正坐此
哉是皆祸于吾道遂使无忌惮之小人肆意 (第 4b 页)
能也及其至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中庸不可能也而谓不可能不出于夫妇之与能不可
此呻吟之大都也世方索隐行怪 吾夫子
语中庸世方 (第 4a 页)
则此心常泰而动罔不臧何福如之易所谓积 善有庆
书所谓作善降祥固有不期至而自至者然君子方以
邀天之福而愈惕然于内省之修其始也既未尝有求
福之心其继也 (第 25a 页)
 恐不免冤屈程子也
程子言性即理也象山言心即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
 二此是则彼非彼是则此非安可不明辨之昔 吾夫
 子
赞易言性屡矣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曰成之者 …… (第 21b 页)
 得谓之器亦道道亦器耶盖文清之于理气亦始终
 认为二物故其言未免时有窒碍也夫理精深微妙
 至为难言苟毫发失真虽欲免于窒碍而不可得故
  吾夫子
有精义入神之训至于入神则无往而不通
 矣此非愚所能及然心思则既竭焉尝窃以为气之
 聚便是聚之理气之散 …… (第 24a 页)
 盖欲成一家言尔然元明自处甚高自负甚大子云
 岂其所屑为哉区区之见多有未合恨无由相与细
 讲以归于至一姑记其一二如左
一阴一阳之谓道 吾夫子
赞易语也元明云自其一阴
 一阳之中者谓之道然则圣人之言亦容有欠缺处 …… (第 28b 页)
 静中养出端倪既一味静坐事物不交善端何缘发
 见遏伏之久或者忽然有见不过虚灵之光景耳朝
 闻夕死之训 吾夫子
所以示人当汲汲于谋道庶几
 无负此生故程子申其义云闻道知所以为人也夕
 死可矣是不虚生也今顾以此言为 (第 31a 页)
 杲取之尝见杲示人有水上葫芦一言凡屡出此颂
 第三句即水上葫芦之谓也佛家道理真是如此论
 语有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使 吾夫子
当时若欠却义之与比一语则所谓无适
 无莫者何以异于水上葫芦也哉
韩子之辟佛老有云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 …… (第 31b 页)
 简错乱字画差讹势不能免必欲多方牵补强解求
 通则凿矣自昔聪明博辨之士多喜做此等工夫似
 乎枉费心力若真欲求道断不在此
忠信二字 吾夫子
屡以为言此实人道之本也常人无
 此犹不可以自立于乡党况君子之学期于成已成
 物者乎若于忠信有所不足则 (第 55b 页)
 之矩颜子之所谓卓尔子思之所谓上下察孟子之
 所谓跃如皆是物也上圣大贤惟其见之真是以执
 之固而行之尽其次则博文约礼 吾夫子
有明训矣
 盖通天地人物其理本一而其分则殊必有以察乎
 其分之殊然后理之一者可见既有见矣必从而固
  (第 11b 页)
闻不同
先儒已自说破彼徒博而不知反诸约者望其入道诚
亦难矣若夫讲之精辩之悉知之明而学之果不差焉
斯固 吾夫子
之所谓好学者岂易得哉学既不差安有
源远本披之患本披源远皆差之毫釐而不自觉者也
嗟乎安得先觉之君子特起 …… (第 23a 页)
读文言有云大哉乾乎刚健中
正纯粹精也此天理之本然也(象传/有云)乾道变化各正性
命此天理之在万物者也 吾夫子
赞易明言天地万物
之理以示人故有志于学者须就天地万物上讲求其
理若何谓之纯粹精若何谓之各正人固万物中 (第 25b 页)

后总调一处考校之果为精通又再付各有事地方将
领随营出征习临敌真战真法俟效而量才擢用其群
习一节虽 吾夫子
必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为今之计
先选年力资干相应者每道为一会俱附各道常住地
方学宫之内列于儒生之后总听 (第 3b 页)
学官提调另择合格
师长老成生儒曾历边方及游将门者尤 善有
号房则 (第 3b 页)
  一原教夫人之才器不同而同归于适用人之作用不
同而同归于得士心是在吾因材造就无一毫预于
巳耳圣门七十子问政问孝 吾夫子
应之未尝有同
语各因其未及而发之也未及者既至其于已至者
皆同矣敢以敝营一二实事为对如一把总平日优
(第 8a 页)
之朝之名公卿与四方之贤士
咸谓华氏有贤母子乃作贞节堂诗以称道其事而属
序于祁祁谓诗之有系于风化尚矣昔 吾夫子
取当代
列国之诗而去取之苟有能守节服义以自著见者咸
得收录不在删逸之数当是时周室虽微而先王之遗
风馀 (第 53b 页)
犹幸齐宣贤至行直令田子愧初心
由来还鲊今同辙并与贪夫示诫箴岩栖赵宗典
楚叶公尝以父攘羊而子證之为直躬 吾夫子
答以吾 (第 38b 页)
  高房山墨竹
房山高尚书墨竹世已罕得宜宝藏之至正十年七月
初十日赵雍题
智老能师杜拾遗雪舟不沗浣花溪过人为有才如锦
好客常拚醉似泥早岁传经曾玉殿暮年通籍必金闺
禅房夜咏袈裟薄十月燕山忆马蹄 至正己丑友人
李宗表偕予往访雪舟是日酌酒谈诗宗表且以诗题
画意甚适暮归而宗表复得此诗寄雪舟越五日师携

此画示予乃房山高尚书真迹因谈及宗表诗请书其
上十月廿有七日也吴郡罗元写记
  雷雨护婴图 吾夫子
迅雷风烈必变而庄周以疾雷破山而不惊者
为至人然则夫子惊乎曰非惊也敬也圣人敬变于色
常人惊掩其耳若周者 (第 2b 页)
   玄教大宗师吴公画像赞第一序
名者实之宾犹形之有景声之有响相随而不可离者
也古之不尚名者莫过于老子而犹龙之喻 吾夫子
(第 34b 页)
  马远三教图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一等是声各分题目黄莺啼不足

流水和不足孔释老联兮拗直作曲咄 西山隐人怀

尝闻诸怪怪道人云往年题三圣卷有曰五千言道德
之祖六百函慧命之书而况于二百四十二年之春秋
如天之至公而无私乎今此卷因书所记如右 李皓
江文忠公赞马远三教图有坐地立地笑倒在地之语
世传以为嗢噱今观此画瞿昙氏前行曳踵却顾而
夫子
与柱下史比肩趍其后若犹有远馀意惜世无江 (第 10a 页)
  白描老子像(后楷书清净/经及老子传)
病困无聊写此奉(阙/)山炼师永充福济观常住一笑置

之 徵明顿首
 犹龙公道邈玄言 吾夫子
以为不可测识者而徵仲
 先生以笔墨追之几得影响此不复当以艺事目矣
 必焚登流眉香一铢乃可开卷壬戌十二 (第 6a 页)
抑悔又其次也亦可以为贤矣下此则有文
过而遂非者矣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也故曰吾未见
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吾夫子
之所以叹也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
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馀
常 …… (第 58a 页)
合中
道然而生不逢辰能卷怀遂志岂不远胜夫同流合污
以自辱者哉不幸不遇明君不得以所长自见也抑又
幸而遇 吾夫子
犹得以所怀自白也 (第 64b 页)
而陷其君于僭逆也假使鲁史官无识以是纪事 吾夫
修之肯仍其僭谬乎陈氏固尝谓凡西周之史言时
皆夏时也于是援周官季春出火非周正月季秋纳火
非周九月以为證 (第 9a 页)
  辨岁本说

胡汝嘉岁本论谓今夜之子时即是来日则今年之子
月当为来年立论详而易明引證的而易信故近世多
以十一月为来年向因先子葬用子月悉主汝嘉之说
或谓春夏秋冬一岁之叙也岂有冬而后春之理帝尧
之历象授时亦首春而次夏夫子谓行夏之时以其得
天道之正也两说交战于中深思其故久之乃得其说
然后决以 吾夫子
之言为正夫每日之有十二时者太
阳随天之运而周行于方隅之十二位也故日到子方 (第 32a 页)
  古文奇字难辨有甚于事物者李斯识周冢玉文八字
叔孙通识周冢玉文二字嵇康识抱犊山中神书束晢
识汲冢周书江淹识玉镜竹简古文刘显识魏人遗梁

古器隐起文王僧虔识科斗书周官阙文范云识秦望
铭韩愈识泉州石铭里诛蛟雷文李协识漳泉界铭东
平李生识石壁遗记兖州鲁生识古铜盎篆文张厂识
美阳鼎文高佑识玉印文至郭璞不识会稽钟文王起
不识□角二字段成式不识鹿鉟古文沈括不识汉东
雷文盖博极之士尤难之矣元时有必噜纳实哩者贯
通三藏及诸国语凡外国朝贡表笺文字无能识者口
授如流略不停思更古所未有


  古人博物

  宛委馀编记古人博物者今再详订之 吾夫子
知商羊
知萍实知坟羊知肃慎楛矢知赤雀衔书管子知俞儿
(卑儿溪神)知委蛇师旷知谏珂(其鸟文身朱足憎鸟而 (第 11b 页)
古文九字访之识古文者
曰此孔宣父之书乃夏禹科斗文文曰告韩滉谨臣节
勿妄动韩自是恭谨克始终焉据此言之则 吾夫子

不佛而仙矣

  马鸣龙树

  摩诃摩耶经正法衰微六百岁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