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昔汉高初得天下即用叔孙通定礼仪再易世至文帝
冠裳极矣而贾生首以易服包为言设生当公子王孙
相告时不知其能不从国人风靡否也抑愚又有疑焉 吾夫子
不曰从周则曰从众而朱晦翁吕荥阳承艺祖
遗制乃于休致日独变服深衣方领圜袂虽裁制缝祍
动合乎礼法然律以从 (第 6a 页)
也刚。又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爻者,言乎变者也。道有变动,故曰爻。至曰:成象谓之乾,效法谓之坤, 吾夫子
系易,示人爻变之法,深切著明矣。汉魏以来,诸儒注释,奚啻数百馀家,往往皆于本卦取义,而用九用六之说不
至于文周为不然。于是订其韵之正者,尽搜他史籍,而援其韵之古者,与可叶者,则文周之卦,𦅸辞且十九,而 吾夫子
之彖象,亦且得十之六。名曰《周易韵考》,而属序于余。余谓古之通于诗者,宁独易也,惟书辞亦然。以尧舜禹 ……子,将无有合而离,离而合者乎。钱子曰:此陈先生所以深于易也。夫易者,天地之藏,万物之契,五经之原也。 吾夫子
四十而不惑,及晚而好易,韦编三绝,铁擿三折,而尤不敢自信,谓假我数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盖易之难窥如
者,专变易之义。盖变易之道,天人之理也。程伊川曰: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二公有取于变易之义, 吾夫子
已于《大传》而发明之矣。既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又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又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又曰变动
《邵子策数合归藏易说》
邵子曰:卦有六十四,而用止于六十,何也。六十卦者,三百六十爻也。故甲子止于六十也。六甲而天道穷矣,是以策数应之。呜呼,《归藏》之失其传也,久矣。惟 吾夫子
阐《归藏》具坤乾之义,而邵子复阐策数应六甲之用。微 吾夫子
与邵子,则归藏之易,其不陆沉欤。且何以谓之策数应六甲,盖乾老阳三十六,与坤老阴二十四,合之为六十也。
,以所收纸,借笔吏成其书,为生日之礼,殆与世俗相祝者异矣。敬而受之,乃言曰:誓毕此生,当竭吾才,不负 吾夫子
传道之意。壬子七月二十五日,门人尹焞书题《蜀本易传后》,《易》之道,如日星,患于理未精,失于机会,则
,北就鱼池。鳣鰋鲇鲤,众鸟饶有。一鸣
获两,得之过倍。

〈明夷〉 当风奋翼,与鸟飞北。入我家国,见 吾庆
室。〈家人〉 麒麟凤凰,善政得祥。阴阳和调,国无灾殃。睽    逐狐东山,水过我前。深不可涉,失其后
洪范》相表里。《洪范》曰水润下,禹行其无事,以水治水也。水之性,不汨而五行之性俱顺。彝伦所以攸叙也。 吾夫子
独赞其尽力沟洫,何也?推禹之心也。禹之时,怀山襄陵,不以为天行之数。曰由己饥,由己溺之云。尔及水土平
也。余曰:艾轩惜不见子。君曰:子又岂容遗艾轩之言,故不自揆而为之叙尔。
刘克诗传十二卷〈按克自序〉 吾夫子
发明至理,以垂训万世,未尝不援诗以为證。中庸大学义理之精微,必以诗发之,岂圣人之道,皆有得于诗,所以 ……折衷矣。何所戾而不编耶?季札观于周乐时,则孔子之生二十有六年矣。其先后次第与今毛氏所传无丝毫少异,是 吾夫子
终未尝寘绳尺于其间也。彼所谓逸诗者,其逸于未删之前耶,抑逸于既删之后耶。圣人于诗纤,悉必尽义。有未的
可寻者,夫子录焉。其人不可考,其意不可寻者,夫子删焉。此求解于史之说也。古大师先得乎删之意,而后能采 吾夫子,
尽悉乎采之意,而后能删。今宅修操孟子论世之旨以求合于夫子之删,水乳矣。即因以求合于大师之采,亦水乳矣
可泯没,喜怒哀乐发而中节,故其诗为风、为雅、为颂否?则非正音矣。司马迁言古诗三千馀篇,虽未可尽信,而 吾夫子
所删者,意其所谓发而不中节者也。故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大序亦曰发乎情、止乎礼义,盖曰思曰
时读诗即先读序,已入肌骨矣。呜呼!《诗》安得不亡乎?《春秋》之教或不待圣人复生可以行于后,诗人之旨虽 吾夫子
复生不可与世人辨也。然则《诗序》之为害,比之三传,其酷不愈甚乎?且如二南之诗,谓之《周南》、《召南》
辞命意之不同而别之也。先王盛时,天子巡狩,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迨王灵不振,巡狩之礼亡而陈诗之礼废矣。 吾夫子
删而定之为三百十一篇,其以二南为首者,犹《易》之首乾坤,书之先二典也。其以商颂、鲁颂为终者,犹《书》
教害义,于是为甚后之观春秋者,必知夫子未尝以礼乐赏罚之权自任,而后可以破诸儒之说,诸儒之说既破,而后 吾夫子
所以修《春秋》之旨与夫孟子所谓天子之事者,皆可得而知之矣。
论特笔
或曰:子谓春秋不以日月名称爵号为
伤教害义,于是为甚后之观春秋者,必知夫子未尝以礼乐赏罚之权自任,而后可以破诸儒之说,诸儒之说既破而后 吾夫子
所以修春秋之旨与,夫孟子所谓天子之事者,皆可得而知之矣。
又曰:六经之不明,诸儒穿凿害之也,而春秋为
而入,君臣之分亦严矣哉!
何乔新椒丘集春秋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周辙既东王风亦降, 吾夫子
叹明王之不作,惧天理之将灭,乃假鲁史而修春秋,以乱世而寓治法,其始于鲁隐之元年者,伤西周之不复也,至
《狩麟赋》杨维桢
命之符或谓夫子将没之徵,或谓夫子经成之祥,修母致子之说盖陋矣,近代传经者遂比于韶成之凤,夫以麟为应经而出,是麟之灵也,出而见获,灵何在焉?故公羊以为异,而杜氏谓春秋感麟而作,经因以为终其理为长, 吾夫子
固尝叹凤鸟不至,盖叹道之穷,而帝王之瑞不出也,大野之麟胡为乎来哉,因猎而获,则是麟混于群兽,而为虞人
文武,该洽之周公祖述之经。始之者春也,缵明之该洽之者夏也,祖述之者秋也,天恐斯文之中未有以折衷,乃生 吾夫子
于衰乱之,世前圣之所未立者。俾夫子立之前圣之所未作者,俾夫子作之上观圣明下救沦坏,垂之百王而不变,稽
论之后,加之参订的,知《冬官》错见于五官中,实未尝亡,而太平大典浑然无失,欲刊之梓木,以广其传,是亦 吾夫子
存羊爱礼之意,万一有观民风者,转而上达,使此经得入取士之科,而周公之心得暴白于天下后世,则是区区之愿 ……官,但因其旧仍阙冬官,不敢选官以补而退,《考工记》,自为一卷,虽有真似《冬官》者,亦略辩论其下,庶遵 吾夫子
史阙文之遗意云。
陈凤梧《周礼合训》六卷
按《凤梧自序》书周官曰: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唯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谓之性,而贵于物焉。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 吾夫子。
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是则人之性,岂物之所得而拟哉?或疑万物通谓之性,奚独人愚。曰:是固然矣。然此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