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观也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
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
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
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
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

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
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
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动于内
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
道举
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
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
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 (第 45a 页)
  里无复察举之制矣

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
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
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
史有开元礼有 道举
有童子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
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臣按唐科目虽曰多端而其行之最久者进士明 (第 10b 页)
  何者而非礼乐昭宣之功哉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
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
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
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 道举
而错之天
下无难矣
  臣按圣人与斯民均备是礼乐于一性之中圣人 (第 19a 页)
 报父母仇以其狱上尚书省使百官集议闻奏此说
 粗为得之然亦不能明先王之故复雠之事苟欲从
 古则其所以为天下之 道举
必如三代而后可三代
 之时皇极立而公法行治不一出于法而私义得以
 参乎其间今欲依古许人复雠则为有司者 (第 6a 页)
 桃林馆(荆州图经襄阳县南有丨/丨丨是饯行送归之所也)崇玄馆(刘冯事始唐明皇别置/道学𨽻丨丨丨课试如)
 (明经谓/之 道举)
列侯馆(韩驹歌只今白发无馀/产短褐逡巡丨丨丨)水仙馆(孙蕡词列宿台前/丨丨丨芙蓉帐高)
 (锦云/暖 (第 6a 页)
(管子/小称)
今夫惰农信地实生百榖不力于其道也窃其果稼而
荒翳之齐后信人之性酬让不明于其 道举
全境以付
人人实鸱义而有其国(□仓子/用道)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
曰丘见而下 (第 6b 页)
 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理固然也仁智交际之间
 乃万化之机轴此理循环不穷吻合无间程子所谓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者此也○问仁兼四端意思曰
 上蔡见明 道举
史书成诵明道谓其玩物丧志上蔡 (第 23b 页)
 鄙诈入之谓利欲生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
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
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
易慢也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
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 道举
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朱子曰易直子谅韩诗作易直慈良为是○又曰圣 (第 20b 页)
 以为文武之师者亦岂苟哉后世特以为兵家之祖
 盖未然也散宜生之名一见于书而传道之事则无
 所考至于独言文王而不及武王周公则以父子同
  道举
文王则馀在其中故尔或者遂谓孟子有不取
 武王之意岂其然耶
韩子曰斯道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 (第 13a 页)
 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明道又谓谢子虽小鲁直是
 诚笃理会事有不透其颡有泚愤悱如此显道初以
 记问为学自负该博对明 道举
书史不遗一字明道
 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此语汗流浃
 背面发赤明道却云只此便是恻隐之心及看 (第 35a 页)
 言动除却此四者更有何物须是仁
厉多是在阳爻里说

厉无咎是一句他后面有此例如频复厉无咎是也
道举
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是君子进德不懈不敢
 须臾宁否曰程子云在下之人君德已著此语亦是
 拘了记得有人问程 (第 6a 页)
 物来而顺应所以不能以明觉为自然
明道云不能以有为为应迹应迹谓应事物之迹若心

 则未尝动也
问昨日因说程子谓释氏自私味 道举
明道荅横渠书
 中语先生曰此却是举常人自私处言之若据自私
 而用智与后面治怒之说则似乎说得浅若看得说 (第 15a 页)
  乎勤于求贤而大臣莫先于以人事君也
独孤及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儿志何语对曰立身行

道扬名于后世宗党奇之天宝末以 道举
高第补华阴
尉辟李恒府掌书记代宗以左拾遗召既至上疏陈政
  (臣/)按及所上疏忠愤切直有裨时政其他文 (第 6a 页)
  一人能间敌人者敌为客而反明我为主而恒暗
  溃师失守曷足怪乎盖知己莫先戢士知彼无过
  用间所谓智仁勇信严与一切因时因地出奇合
  变之 道举
包其中辅臣与枢臣论辨将才为推毂 (第 39b 页)
  著作郎     黄帝将相
    使相      待漏院
    科举      武举
     道举      
曳白
    少微星     中书舍人 …… (第 4b 页)
 经天宝中甲科举人问策外更试诗赋为三场
武举

 长安置武举凡试有五长垛射马射马鎗步射应对
 如进士科 道举
 明皇置 (第 23a 页)
道举
举生徒𨽻崇玄馆谓之 (第 23a 页)
道举
曳白
 天宝初选六十四人判入等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判
 入高等为下第者所诉明皇于勤政楼下亲试惟十
 二人 (第 23a 页)
祖且有 道举
而太宗未始崇信其说特以前代帝王尝
赐御书因而赐之此可见祖宗好尚之正而彼得之尤
为光宠绝盛之事以此立论 (第 20a 页)
诏朴撰岁馀朴奏曰自唐季以来乱日失天陛下考古 道举
坠典敢不奉诏乃包万象以为法齐七政以立元
测圭箭以候气审朓肭以定朔明九道以步月按疾迟
以推星考黄道之邪 (第 18b 页)
 理然后为通试九章三条
有一史有三史凡史每史问大义百条策三道通一史
 者白身有出身三史皆通者特擢之
有开元礼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策三道者超资与官
道举
玄宗时开元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学习老子庄
 子文子列子亦曰 (第 25a 页)
道举
有童子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李泌开元中以 (第 25a 页)
   唐取士之科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
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
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而又有明法明字明

算者焉有一史有三史者焉有开元礼有 道举
有童子
者焉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者
焉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者焉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
子 …… (第 1b 页)
 为通道学
盖欲尽由于学馆也明经进士或与孝廉而并行盖从
杨绾之请也法制之沿革大略如此而其诸科所试之
业又有可言者如明经则有大经(礼记春秋左传/)中经(毛/)
(诗周礼仪礼/)小经(易书公榖二传/)之别如史科则有史
记汉书三国志之别于书则有石经说文字林之辨于
算则有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周髀五经算及缀术缉古

记遗之数秀才之试方略进士之试时务所以策其才
也明经之帖文童子之诵文与夫书学之口试墨义所
以验其记也经史三传诸科又各问其大义或百条或
五十条者又所以审其识也此其所习之业大概如此
然周礼仪礼在所习也而有所谓开元礼者果何为乎
尚书论语所当习也而开元之 道举
 即崇玄学中所习老庄故号之道举
乃易之以老子果何为乎进士之科试以策矣 (第 4a 页)
 许恐士从今放荡无所准的遂取迪而黜边夏四月
 丁酉枢密直学士刘师道责授忠武行军司马知制
 诰陈尧咨责授单州团练副使先是师道弟几 道举
 
进士礼部奏名将廷试近制悉糊名校等尧咨为考
 官教几道于卷中密为识号几道既擢第或告其事
 诏落籍永不预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