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至今称之 弟盛刚烈有胆略迁右屯卫将军
唐独孤及字至之河南人为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儿

 志何语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天宝末以 道举
 
高第代宗以左拾遗召既至上疏陈政曰云云历濠
 舒二州刺史以治课最加司封郎中徙常州甘露降
 其廷
独孤郁 (第 12b 页)
  烂银袍
李凉公诗云袍似烂银文似锦相将白日上青天(摭言/)

  计车音
趣当乡士荐无滞计车音
   道举
唐明皇诸州置道学生徒有差谓之 (第 53a 页)
道举
送课试与明
经同
  槐花黄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后复献新文求拔解
故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第 53a 页)
   改不得
生来劣相      性好偷窃
好说脱空      好笑话人
爱说是非      淫欲无度

谬汉好作文章    口吃人多说话
贪财人爱便宜    不肖子好赌博
还俗 僧道举
止    婢作正室有旧态
偷食猫儿
   得人惜
学行孩儿   善歌舞小妓  不偷食猫儿
快马稳善  (第 5a 页)
  进士
进士即举人中之一科其试于礼部者人人皆可谓之
进士(唐人未第称进士已及第则称前进士雍录引唐/人诗云曾题名处添前字 通鉴建州进士叶京)
(尝预宣武军宴识监军之面既而及第在长安与同年/出游遇之于涂马上相揖因之谤议諠然遂沈废终身)
(是未及第而/称进士也)试毕放榜其合格者曰赐进士及第后又

广之曰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然后谓之登科所
以异于同试之人者在乎赐及第赐出身而不在乎进
士也宋政和三年五月乙酉臣僚言陛下罢进士立三
舍之法今赐承议郎徐禋进士出身于名实未正乞改
赐同上舍出身从之
  科目
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
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 道举
有童 (第 6b 页)
 国子学(生徒三/百人)大学(五百/人)四门学(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

 学(三十/人)算学(三十/人) 百官志及韩愈集有广文为七
 学
四子学(开元间置崇玄/馆亦曰 道举)
 老 庄 列 文
宋五学
 国子学 大学 武学 律学 算学
崇宁四学
 书学 画学 算学 医学 (第 13a 页)
 (丈及/第)明法(试律/令)明书(试说文/字林)明算(试算法/十书)
秀才试策四等(通典秀才/科试最高)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九科(宣宗大/中间)
 科目 开元礼 三礼 三传 三史 学究 
 举 
明算 童子
三科(陆贽说黜陟使/以三科登俊乂)
 茂异 贤良 干蛊
四科(高宗显/庆间)
 孝弟德行 (第 14a 页)
 胡一桂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事事物物莫不有一中

  道举
天下与人大事也而授受之际不过曰允执厥
 中圣经中之为义亦自尧发之然则开万世圣学之
 源者尧之功顾不钜 (第 1b 页)
  升阳除湿防风汤(东垣方)如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
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致重
病及郁结而不通也又此 道举
其阳则阴气自降矣

  苍术(米泔浸去皮乾净肆两)     防风(贰钱) (第 16b 页)
 秦始皇外扶苏而内胡亥隋文帝废勇立广善恶颠
 倒此自不可若如汉武立孝昭有何不是天下大事
 果然太子狠不好却说万万动不得难 道举
祖宗之
 天下而丧之其可乎此类须有斟酌光武之过不在 (第 23b 页)
 此所当终身诵读者也水利农政天文兵法诸书亦
 要一一寻究得其要领其于子史百家不过观其大
 意而已如欲一一记诵便是玩物丧志
谢上蔡见明 道举
史书成诵明道以为玩物丧志及明
 道看史又逐行看过不差一字谢甚不服后却有悟 (第 3a 页)
 体柔居正故以谦获誉与上六之鸣异矣故曰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中心安之也有终则吉人则难能
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裒多益寡无不尽 道举
措皆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
不服也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
也可 (第 41a 页)
 下侍郎陈希烈兼崇玄馆大学士检校两京宫观又

 别置道学𨽻崇玄馆课试如明经谓之 道举
曳白
 天宝中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判入高等为人所诉明
 皇于勤政楼亲临覆试终日不能措一词谓之曳白
中书通 (第 10a 页)
齐粜十钱莱莒之
民降齐者十分之七二十八月莱莒之君请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
道举
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 (第 24a 页)
人善行别作一册明道先生见之
曰是玩物丧志盖言心中不宜容丝发事胡安国曰谢
先生初以记问为学自负该博对明 道举
史书成篇不 (第 18a 页)
虑横于胸中怎么得闻道故须实见得这 道举
天下万
事万物无以尚之如好酒者惟知酒之美好货者惟知
利之美故虽酒货杀其身亦不悔焉是闻酒闻货者矣
观此 (第 10a 页)
             宋 杨简 撰
蜡宾第一(小戴记家语并名此篇曰礼运此名学者所/加非圣人本言盖谓礼其迹尔必有妙者运)
(之不悟道实无二孔子言礼本大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
(祭射御朝聘又言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皆谓/名殊而实一道无精粗今名蜡宾庶不分裂害道)
孔子为鲁司寇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


 小戴记于是曰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殊为害道孔子
 曰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之心即道其言亦无非 道举
 
六合通万古一而已矣无他物也喟然而叹叹道之
 不行也后虽言鲁之郊禘非礼亦所以明道也为道
 而叹非为鲁而 (第 1b 页)
 依乎中庸亦犹论语依于仁依犹由也此心自中非

 外依中言不尽意当通其 道举
世不见知惟圣者则
 不悔此无它圣则中虚无我固自有无穷之至乐知
 不一常一本文于此有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 …… (第 23b 页)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又曰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系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
 天下服此心之神无所不通其应也如响盖三才同
 此一 道举
天下之人同此一心此心即道故曰道心
 君由道心以行而下民之道心靡不毕应矣斯道之
 神自然若此礼乐刑政所 (第 34a 页)
  柳子厚非国语
国语曰宣王不藉千亩富辰谏柳子厚非曰古之必藉
千亩者礼之饰也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节用而不殚
其财通其有无和其乡闾则食固人之大急不劝而劝
矣观国案礼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

粢盛衣服皆备然后可以享宗庙盖王者身致其诚以
尽孝 道举
此以率天下皆知劝于耕劝于蚕其意若曰
思天下匹夫匹妇有惰于耕而受其饥者有惰于蚕而
受其寒者今我以天子之 (第 1b 页)
人善行别作一册明道先生见之
曰是玩物丧志盖言心中不宜容丝发事胡安国曰谢
先生初以记问为学自负该博对明 道举
史书成篇不 (第 18a 页)
 神童(六年/)    宝黄(十二/年)
 处士(十五/年)    山人(长庆/二年)
 日试百篇     道举(三年/)
 日试万言    长念九经(宝历/二年)
 学究周易处士(太和/二年)草泽应制
 三传(七年/)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