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杭州刺史李公碑 郜恭书

  邛州刺史狄公碑

  洪州录事参军赠赵州刺史赵道先碑(碑帖考云齐抗书在缑□)

  节度使 毕公
碑 庾惟蔚书

  瀛州刺史王公碑 刘安书 (第 24b 页)
  帖中第八卷第十卷俱有毕文肃题云淳化四年四
月二十八日当直中使就院赐御札八分千字文一
卷法帖一十卷受恩如是激节可知第九卷有苏丞
相颂题云苏氏家藏子容题第十卷题云乙卯闰六
月十四日太一宫斋晚临南轩看不知谁题下有长

字印疑是贾秋壑又有李洪德秀题云右法帖十卷
得于吴兴苏氏乃元祐丞相魏公家物第八卷后用
公高之裔印盖言 毕公高
之后也余假守濡须郡刋
魏公谭训内载公于相国寺得毕文简赐本阁帖
甚奇且云文简以图书斥远祖名未中礼因考实 (第 2b 页)
  王隋(懿宗时人) 大庆寺众尼粥田记王隋正书

  刘镛(懿宗时人) 尊胜陀罗尼经刘镛书

  康惟蔚(懿宗时人) 节度使 毕公
碑康惟蔚书

  郑彦藻(懿宗时人) 黄州修文宣王庙记郑彦藻八分书

  张景琮(懿宗时人) 云居寺 (第 33b 页)
 实征之夹辅周室 自陜而东周公主之自陜而西

 召公主之  毕公
分东郊 申伯式南国 召伯憩
 南国而教明 (第 27b 页)
毕公
釐东郊而道洽皆藉大臣之望用
 形九牧之风 十国为连千里曰甸 名联侍从之
 列身寄斗牛之间 如周洛师如 (第 27b 页)
 门皋应路路门外有常朝位(注引朝贡礼曰纯四只制丈八尺疏引周礼赵商问)夕币于寝门
外宰入告具于君君朝服出门左南乡注寝门外朝也
入告入路门而告(疏此路门外正朝之处也) 又宾拜饔饩于朝注
拜于大门外 疏大门外诸侯之外朝也(朱氏曰门外之制见于经者天子有屏诸侯有朝)诸 
(侯路寝门外则有正朝大门外则有外朝其燕朝在寝燕礼是也) 觐礼侯氏入门右
告听事出自屏南适门西注天子外屏(释宫曰屏谓之植注小墙当门)
(中) 书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
率东 (第 13a 页)
 战国策汤有三辅 诗正义阿衡保衡皆公官言卿
士者三公兼卿士也 书高宗得傅说爰立作相置诸
左右 墨子武丁得傅说举以为三公 通典大师
古官殷时箕子

三公 三少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
阳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
(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 通典文王时太公武王时周公 毕公
为太师成王 (第 4a 页)
毕公
为太傅召公为太保 逸礼 …… (第 4a 页)
子曰前疑后丞左辅右弼谓之四近周文王
胥附奔辏先后禦侮谓之四邻 后汉翟酺传昔成王
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后 毕公
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
而维之目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
法度素定也 桓郁传窦宪上疏曰礼记云昔 …… (第 6b 页)
谓召伯之教明于南
国是也周召相成王为左右之时召公处乎内而周公
处乎外所谓周公初于新邑洛是也殊不知召公 毕公
并为二伯以相康王之时召公为冢 (第 7a 页)
毕公
为司马曷
尝不并立于王朝乎至康王十有二年 (第 7a 页)
毕公
保釐东 …… (第 7a 页)
郊以代君陈于是 毕公
处乎外而代周公为东伯则亦
久矣(太保率西方诸侯 (第 7b 页)
毕公
率东方诸侯)

汉丞相 相国 大司徒

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
有左右(悼武王二 (第 7b 页)
昏义云三公九卿六
卿并三孤而言九其三公又下兼六卿故书传云司徒
公司马公司空公各兼二卿按顾命大保领冢宰 毕公
领司马毛公领司空别有芮伯为司徒彤伯为宗伯卫
侯为司寇则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职与古异矣 汉
表周官则备矣 (第 8b 页)
天下各主一方) 书顾命正义公
羊传言周召分主谓成王即位之初康王之诰正义二
公率领诸侯知其为二伯王肃云 毕公
代周公为东伯
故率东方诸侯则 (第 8a 页)
毕公
太师也太保领冢宰相王室任
重故先言西方(太保召公为西伯) 康诰孟侯疏孟长也五侯 …… (第 8a 页)
 有一伯故为九伯(卫侯爵而为州伯伯之贤者亦可进为牧周礼八命作牧) 明堂位九采
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注九采九州之牧典贡职者

正门谓之应门二伯率诸侯而入牧居外纠察之(孔氏曰畿)
(外邦国有牧畿内不置郑注曲礼云二王之后不为牧)王制正义周于牧下置二伯亦或因殷使大夫为三 
 监(周召为东西伯分陜而主之太公受五侯九伯专征之命 毕公
太保率东西诸侯君陈 (第 9b 页)
毕公
迭居东郊宣)
(王中兴此制未泯韩侯在韩召虎在淮申伯在齐方叔在荆)连帅特见于诗序 

汉郡守(箴) (第 9b 页)
同心同德 论语武王曰予
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注马曰乱治
也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 毕公
荣公太 …… (第 6b 页)
臣治外邑姜治内)

武王五佐

吕氏春秋武王之佐五人(文选五臣兹六注引之)注五人周公旦
召公奭太公望 毕公高
苏公忿生也

周八虞 八士

晋语文王询于八虞注即周有八士皆在虞官(唐固贾逵云)
 论语周有八士郑玄 …… (第 7a 页)
方百里是也 先王之制出为列国之君入为王朝之
臣所以一内外也内为三公称公外而诸侯亦称公故 毕公
以父师保釐东土卫侯以列国入相于周周公居
东复相成王山甫徂齐式遄其归春秋以来郑武公入
为周司徒庄公为平 …… (第 27b 页)
秋诸侯或兼而擅之齐斡山海晋私郇瑕守
桃林之塞宋有孟诸楚有云梦皆不入于王官 天子
县内诸侯世其禄而不嗣 毕高
以父师而保釐东土卫
武以列国而入相于周盖与后世出入均劳之意同
春秋列国官制无复王制之旧宋置左右二师以 (第 28a 页)
韣一矢四发

汉虎贲弓

杨政传候车驾持章救范升虎贲举弓射之不去 续
汉书朱穆为侍御史桓帝临辟雍行礼 毕公
卿出虎贲
置弓阶上公卿下阶避弓穆过呵虎贲曰执天子器何 (第 17a 页)
 俗作钺非是(后舆服志注司马法曰殷执白钺云云) 吕氏春秋武王左释白
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舆服志钺黄帝所造汤伐
昆吾躬把大钺武王入商周公把大钺 毕公
把小钺
六典注石氏星经曰天钺一星在井旁 (第 42a 页)
 外(榖梁传僖二十一年春新作南门南门者法门也注法令所出入)二人雀弁执惠立
于毕门之内(注路寝门一名毕门)疏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毕门或谓)
(之虎门或谓之路门路门指路鼓而言虎门指虎贲而言一也) 康王之诰王出在应

门之内(注出毕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文选七命云应门八袭注正南门) 周书作
雒篇应门库台元阃 尝麦篇王陟陛在东序乃北向 (第 6a 页)
又卜瀍水东周公往营之是谓下
(书谓之东郊)迁殷顽民于周周公亲监之周公没成王以
君陈代之君陈卒康王以 毕公
代之自平王避西戎之
难东迁洛邑居于王城(王城即郏鄏)更十三王凡三百六十
年至敬王十年岁在辛卯王子朝之 (第 7a 页)
康王册命

周书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
东郊注云 毕公
尝相文王故康王就丰文王庙命之书
有毕命之篇乃命 (第 11b 页)
毕公
保釐之册命也

告四方

周书王来自奄至于宗周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
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 (第 11b 页)
议伏
望诏东西二曹两都分简东谓吏部西谓兵部也

南省

唐李辅国为兵部尚书南省视事使武士戎装夹道 毕公
兼领

释名周成王时 (第 25a 页)
毕公
为三公兼领司马之职

欧阳特授

宋欧阳脩谢表臣某言伏蒙圣慈特授臣兵部尚书依 (第 25a 页)
议伏
望诏东西二曹两都分简东谓吏部西谓兵部也

南省

唐李辅国为兵部尚书南省视事使武士戎装夹道 毕公
兼领

释名周成王时 (第 25a 页)
毕公
为三公兼领司马之职

欧阳特授

宋欧阳脩谢表臣某言伏蒙圣慈特授臣兵部尚书依 (第 25a 页)
史记曰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 毕公
之徒左右修文王业九年冬观兵孟津为文王木主载
以居(第 13a 页)
    周康王
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馀年不用

帝王世纪曰康王元年释丧冕作诰申诸侯命 毕公

分民之居里于成周之郊王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
(第 2b 页)
    文王妃
毛诗曰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

之阳在渭之涘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缵继也莘太姒国/也长子长女也)
笃生武王(笺云太姒厚/生圣子武王)
又曰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论语曰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融曰乱理也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 (毕公
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括其一人谓文母也)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
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列女 (第 21b 页)
    台上
尔雅曰观四方高曰台积土四方者有木曰榭
释名曰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尚书曰散鹿台之财
毛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谓文王之作灵台也
又曰新台刺卫宣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
国人恶之而作是诗
礼记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处台榭
左传曰夏启有钧台之飨
又曰宋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 毕公

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