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詔令奏議類
  (殿/)道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以国家多难宜
  立长君乃奉齐王重贵为嗣是日即位延广始用事
  禁人偶语初高祖(晋主 敬瑭/
庙号高祖)疾亟有旨召刘知远入
  辅政晋主重贵寝之知远由是怨
秋七月闽富沙王延政攻汀州不克归败福州兵 …… (第 4a 页)
 擢为端明殿学士与议政事

十二月晋杨光远诱辽南侵
 初 晋高祖
以马三百借平庐节度使杨光远景延广
 以诏命取之光远怒密告于辽以晋境大饥乘此攻
 之一举可取赵延寿亦劝 …… (第 11b 页)
 颂美不若颁罪已之文晋主乃止
晋以折从远(折西河大姓从远/字可久云中人)为府州(唐置今葭州/府谷县是)
练使
 初 晋高祖
割地以赂辽府州与焉会辽欲尽徙河西
 之民以实辽东州人大恐刺史折从远因保险拒之
 及晋与辽绝从远引兵深 …… (第 20a 页)
 威等引兵南还
辽大举侵晋十二月晋将王清战死杜威等以兵降辽
遣兵入大梁执晋主重贵以归杀桑维翰囚景延广(后/晋)
(自 高祖
至出帝凡/二主合十一年)
 辽主大举侵晋趣恒州杜威等闻之将自冀贝而南
 张彦泽时在恒州引兵会之言辽可 …… (第 37b 页)
 原南汉闽吴蜀皆称帝从诲利其赐于所向称臣诸
 国贱之谓之高无赖
九月汉以窦贞固(字体仁同/州白水人)李涛同平章事
 初汉主与窦贞固俱事 晋高祖
雅相知重及即位欲
 以为相问苏逢吉其次谁可者逄吉与李涛善同荐
 之会高行周慕容彦超共讨杜重威彦超欲急 (第 63b 页)
 所进羡馀物悉罢之犯窃盗及奸者并依晋天福元
 年以前刑名罪人非反逆无得诛其亲族籍没家赀
 唐庄宗明宗 晋高祖
各置守陵十户汉高祖陵职员 (第 17a 页)
 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
 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受其祸故劝
 用兵者皆为身谋尔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 晋高
 祖
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宇狭小上下离叛故契丹
 全师独克然掳获金币充牣诸臣之家而壮士健马
 物故大半今中国 (第 5a 页)
 八年升建府州(续通/典)唐末置府谷镇属麟州(通/考)

金州 故属山东南道唐末入于蜀 晋高祖
置怀德军
 寻罢(职方考六按唐/金州领 县)
西城 洵阳 淯阳 石泉 汉阴 平利(按以上六/县皆仍 (第 42a 页)
 山南西道(治梁州/惟唐有)
 洋州(治本州/惟唐有)
 永安军(治府州晋初置/汉罢之周复)
 怀德军 (晋高祖
置于/金州寻罢)
 雄胜军(周置治凤/州固镇)
 观察使 (第 52a 页)
 巳太白犯东井北辕甲午太白犯五诸侯五月丁未
 太白犯舆鬼中星(五代史/司天考) 七年四月关西诸郡皆
 蝗人死者十有七八 (晋高祖/
本纪)
出帝开运元年四月丁巳太白犯五诸侯秋七月甲申
 太白犯东井庚寅月犯五诸侯 二年七月庚戌岁
 犯 (第 2a 页)
 别室安重诲以告明宗而纳之明宗夫人曹氏简质
 常避事由是专宠明宗即位立为淑妃宫中之事皆
 主于妃后宫有生子者命妃母之是为许王从益
 高祖
迁都汴以妃母子俱东置于宫 (第 46b 页)
高祖皇
后事 …… (第 46b 页)
 权知南朝军国事群臣入谒妃曰吾家子母孤弱为
 翰所迫祸行至矣汉高祖拥兵而南从益谋闭城自
 守妃曰吾家亡国之馀安敢与人争天下乃遣人上
 书迎 高祖
(第 47a 页)
高祖
遣郭从义先入京师杀妃母子妃临
 死呼曰吾家母子何罪何不留吾儿使每岁寒食持
 一盂麦饭洒明宗坟上闻者悲 (第 47a 页)
 校能与士卒同辛苦明宗时历贝忻密澶隰州刺史
 范延光反以破延光有功拜彰德军节度使初处直
 幼子威北走契丹契丹谓 晋高祖
曰吾欲使威袭先
 人爵土请送归中国 (第 74b 页)
高祖
遽徙廷引镇义武曰此亦
 王氏后也后徙镇海而卒(五代史/本传)郁处直之孽子郜
 之亡也郁从之晋王克用妻 (第 74b 页)
 改太子太傅末帝即位加太师卒(五代史/本传)

刘景岩延州人为丹州刺史 晋高祖
起兵太原唐废帝
 调民七出一卒为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发乡民
 赴京师将行景岩遣人激怒之义兵乱杀汉章迎 …… (第 147a 页)
 为唐制吏部分为三铨尚书曰尚书铨侍郎二人曰
 中铨东铨天成中诏三铨合为一顗为相复分为三
 选人多不便之往往遮宰相喧诉不逊顗无如之何
  晋高祖
立罢为户部尚书卒(五代史/本传) …… (第 148a 页)
 拜思权静难军节度使后为左卫上将军卒(五代史/本传)
赵莹字元晖华阴人为人纯厚美风仪事梁将康延孝
 为从事 晋高祖
为保义军节度使以莹掌书记自是
 徙镇常以莹 (第 149a 页)
高祖
将起兵莹 (第 149a 页)
高祖
无反高祖即 …… (第 149a 页)
 北徙虏中为太子太保子易则易从当其北徙与易
 从俱易则留事汉官刑部郎中(五代史/本传)
苏逢吉长安人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 高祖
从事逢吉
 常代悦作奏记悦言之高祖高祖以为节度判官高
 祖性刚严宾佐稀得请见逢吉独入终日侍立高祖
  (第 149b 页)
 鄙俚(文献/通考)
后唐明宗实录三十卷(唐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长安姚顗监脩)
 陈氏曰监修姚顗史官张昭远撰清泰三年上(文献/通考) 晋高祖
实录三十卷 出帝实录二十卷(俱汉同州窦/贞固监脩)
 汉窦贞固隐帝时为相乾祐二年贞固上言臣伏睹 (第 78b 页)
 获己而命之(册府元龟度按通鉴作同州小校门铎/作乱杀节 杨汉章焚掠州城与此互)

 (异/)
邠州节度使以城降晋
 周边蔚为邠州李德琉从事 晋高祖
建义入雒德琉
 不即献城蔚力劝曰清泰运去新主勃兴两都衣冠
 归之大器在手矣公宜表率西诸侯入觐何迟疑若 (第 21b 页)
  华岳题名跋        (宋/)欧阳修
华岳题名自唐开元二十三年讫后唐清泰二年实二
百一年题名者五百一人再题者又三十三人录为十

卷往往当时知名士也或兄弟同游或子侄并侍或僚
属将佐之咸在或山人处士之相携或奉使奔命有行
役之劳或穷高望远极登临之适其富贵贫贱欢乐忧
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变多故开元二十三年岁在
丙午是岁天子耕耤田赐大赦群臣方颂太平请封禅
盖有唐极盛之时也清泰二年岁在乙未废帝篡立之
明年也是岁石敬塘以太原反召契丹入自雁门废帝
自焚于洛阳而 晋高祖
入自太原五代极乱之时也始 (第 41a 页)
勿丧志于少屈彼刘豫者助敌为虐 石敬瑭
赵德钧之
祸豫必不免陛下姑俟之 诏侍从官各选可为监司
郡守之人不限员数具名以闻务令实惠及民不为文
具 …… (第 7b 页)
大略谓自昔用兵以成大业者必
先固人心作士气据地利而不肯先退尽人事而不肯
先屈是以楚汉相距于荥阳成皋间 高祖
虽屡败不退
尺寸之地既割鸿沟羽引而东遂有垓下之亡曹操袁
绍战于官渡操虽兵弱粮乏荀彧止其退师既焚绍辎 (第 11a 页)
  (立为帝何太后立之也亦非正统故其帝也书立/为帝其诛也书吕后所名孝惠子终纲目书立为)
  (帝为皇帝凡五齐君地弘刘玄卢芳 石敬瑭
书立/为天子一刘信皆不成之为帝也惟 (第 65b 页)
石敬瑭
以事)
  (成得/书主)
以曹窋为御史大夫
(戊五/午年)春南越王佗反
 (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南 (第 65b 页)
  (之不足玄之为帝也玄则何以不成之为帝玄之/不足以君天下明矣书曰立某为皇帝立者不宜)
  (立者也是故终玄之世纲目恒斥名之终纲目书/立为帝五齐君地恒山王义刘玄卢芳 石敬瑭
刘) …… (第 2a 页)
 (成纪隗崔隗义同起兵以应汉崔兄子嚣素有名好/经书共推为上将军嚣聘平陵方望以为军师望说)

 (嚣立庙祀 高祖
太宗世宗称臣执事杀马同盟移檄/郡国数莽罪恶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安定大尹分)
 (遣诸将徇陇西武都金城武 …… (第 7b 页)
 (复为泾州宋改彰化军金复为泾州改县曰泾川属/平凉府元仍旧国朝因之以泾川县省入属平凉)
 (府/)
  书法(纲目书蛮夷立以为帝王者三丐奴于卢芳/突厥于杨政道契丹于 石敬瑭
事成惟敬塘)
  (耳定杨称可/汗不与焉) …… (第 37a 页)
 (名属河南郡后废之故城在河南府城北三百七十/五里汝州境内广平县名注见建武二十年阴乡地)
 (名在河南府新野/县东北三十五里)
立宗庙郊社于洛阳
 (起郊庙于洛阳四时合祀 高祖
太宗世/宗建社稷于宗庙之右立郊兆于城南)
赤眉大掠长安西入安定北地
 (长安城中粮尽赤眉收珍宝烧宫室 …… (第 39b 页)
 (离席叩头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诚惭以其众幸富/贵故悉罢之帝曰卿言大而意不悦既而永以立功)
 (见用衍遂废弃永谓衍曰昔 高祖
赏季布之罪诛丁/固之功今遭明主亦何忧哉衍曰天命难知人道易)
 (守守道而已/何患死亡)集览(赏季布之 (第 40a 页)
 (攻战多捷士卒/亦乐为之用)集览(晰之列反胊山蕞尔胊山注见/汉桓帝永兴二年蕞尔注见宋)
 (文帝元/嘉四年)质实(琅邪郡名注见宋文帝元嘉七/年村落注见 晋高祖
开运二年)
魏以甄琛为河南尹
 (琛表曰国家居代患多盗窃世祖广置主司里宰多/置吏士为其羽翼始得禁止迁 …… (第 32a 页)
 (反是天下幸甚于是诏自今/罪应质作而老小者停送)集览(质作质物相赘也/系其老幼而令役)
 (作/)质实(九族张九韶曰 高祖
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玄孙是谓之九族也一说谓父族四母族)
 (三妻族二亦通详见汉高帝七年/秣陵郡名注 (第 32b 页)
 (车驾还京矣茂贞尽出骑兵于邻州就刍粮全/忠穿蚰蜒壕围凤翔设犬铺铃架以绝内外)集览
 (犬铺铃架犬铺犹今言狗铺也军中列置吏卒巡檄/所止处设架悬铃其间以绝行人 五代晋高祖
与契)
 (丹主会围唐晋安寨置营于寨南长百馀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即此)
王建取洋州○ (第 29a 页)
 (又命王彦章将保銮骑士万人屯兖郓/之境谋复郓州仍以张汉杰监其军)质实(顿丘县/名注见)

  (晋高祖
天褔三年兖州名/注见汉献帝兴平二年)
梁将康延孝奔唐
 (唐主引兵屯朝城康延孝来奔唐主解锦袍玉带赐 …… (第 22b 页)
 (章攻郓州段凝当陛下决以十月大举臣窃观梁兵/聚则不少分则不多愿陛下养勇蓄力以待其分帅)
 (精骑五千自郓州直抵大梁擒其伪/主旬月之间天下定矣唐主大悦)质实(朝城县名/注见 晋高)
 (祖
开运三年太原府名注/见齐明帝建武三年并) …… (第 22b 页)
 集览(何词姓名/词音嗣)
三月唐黜李从珂为突骑指挥使考證(当加嗣源养子/于从珂之上○)
(谨按五代史从珂本王姓母魏氏少寡有子阿三年十/馀明宗掠得魏氏养阿三为子冒姓李改今名是为潞)
(王纲目于明宗书曰李克用养子于周世宗书曰周主/养子此当加嗣源养子于从珂之上一例也五季养子)
(得国者有此三主夫为国家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相保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而不相害故能传于永世)
(庄宗承克用之业有天下之半而不知经纶大经是以/身弑嗣绝而明宗继之明宗奋于卒伍克用子养之者)

(觊其立功以报国也入朝之日固当讨诛伶人之弑庄/宗者迎魏王继岌而立之义也乃偪魏王而夺其国虽)
(息兵恤民史称贤主而大义已亏不足贤矣王从珂 石/敬瑭
刘知远三人同事明宗从珂不思抚育之恩篡弑)
(闵帝若 (第 50a 页)
敬瑭
能声其罪正其名率诸侯王而致讨孰能/禦之焉用区区小数召戎狄遗天下后世患至如知远)
(伺衅而兴皆无纲常之 …… (第 50a 页)
  (宗外皆讥也舍/是无书猎者矣)
汉白龙见
 (汉主改/名䶮)集览(改名䶮一本䶮作龚刋误也按南汉主/初名岩更名涉又因白龙见更名龚至)
  (晋高祖
天褔六年以龚名不利/乃自造䶮字而名之读若俨音)
  书法(终纲目书龙见十有三详汉惠/帝二年舍是无书龙 …… (第 60b 页)
 (至卫州绍荣欲杀之从审乃还唐主怜之赐名继璟/待之如子是后嗣源所奏皆为绍荣所遏不得通嗣)
 (源由是疑惧 石敬瑭
曰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安有上将与叛卒入贼城而他日得保无恙乎大梁)
 (天下之要会也愿假三百骑先往 …… (第 71b 页)
 (皆遣使召之嗣源家在真定虞候将王建立先杀其/监军由是获全李从珂将所部兵趣镇州与建立合)
 (倍道从嗣源嗣源分三百骑使 石敬瑭
将之前驱李/从珂为殿军势大盛从子从璋过邢州邢人奉为留)
 (后唐主乃诏白从晖将骑兵扼河阳桥出金帛给赐 …… (第 72a 页)
  发明(按纲目于李嗣源多恕辞亮其无利之之心/也欧阳氏五代史书其反何明君臣之大义)
  (也方张破败劫嗣源入城得间出宿魏县奔相州/时而书其反是诬之也若夫听 石敬瑭
之讣急趋) …… (第 72a 页)
 (召之道遇李绍荣见杀嗣源至滑州符习安审通引/兵来会知汴州孔循遣使迎唐主亦遣使输款于嗣)

 (源曰先至者得之 石敬瑭
以劲兵入封丘门遂据其/城使人趣嗣源嗣源入大梁是日唐主至荥泽东命)
 (龙骧指挥使姚彦温将三千骑为前军 …… (第 74a 页)
 (君失社稷皆此阉竖辈也抽刀逐之容哥谓同类曰/皇后吝财致此今乃归咎于吾辈事若不测吾辈万)
 (段吾不忍待也因赴河死唐主至石桥西置酒悲涕/晚入洛城嗣源命 石敬瑭
将前军趣汜水收抚散兵)
 (嗣源继之李绍虔李绍英引兵来会宰相枢密奏西/军将至车驾宜且控汜水收抚散兵以 (第 74a 页)
  (蜀军其死宜矣此纲目所以削去其官/然而不书诛者不予知祥之专杀也)
唐主以其子从厚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考异(据长/兴元)
(年书唐立子从厚为秦/王则此主其二字羡)
 (从厚从荣之弟也/从荣闻之不悦)
二月唐以 石敬瑭
为六军诸卫副使考證(唐以 (第 2b 页)
石敬瑭/
当作唐主以)
(婿 (第 2b 页)
石敬瑭
○谨按五代史 (第 2b 页)
石敬瑭
本西夷枭捩鸡之子/𨽻明宗帐下号左射军尝脱明宗于危尚永宁公主拜)
(官之初当书婿于其姓名之上凡/例所 …… (第 2b 页)
 (遂乘城拒守唐主遣范延光往谕之延光曰不早击/之则汴城坚矣愿得五百骑与俱从之延光暮发未)
 (明行二百里抵大梁城下与汴人战御营使 石敬瑭/
将亲军倍道继之或谓安重诲曰失职在外之人乘)
 (贼未破或能为患不如除之重诲奏遣使赐任圜死/赵凤哭谓重 …… (第 6a 页)
 (劝温温以知诰孝谨不忍可求等言之不已温欲帅/诸藩镇入朝劝吴王称帝将行有疾乃遣知询奉表)
 (劝进因留代知诰执政未果温卒知询/亟归金陵吴王赠温齐王谥曰忠武)
唐以 石敬瑭
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十一月吴王杨
溥称帝○十二月孟知祥脩成都城
  书法(不书唐外知祥也前书增营兵继 …… (第 7a 页)
  (忠义尤为可嘉特书唐将予以死节固其宜也不/然纲目去取甚精夫岂厚于洪而薄于仁矩哉)
唐诏削董璋官爵遣天雄 节度使石敬瑭
讨之
 (下制削董璋官爵兴兵讨之以孟知祥兼/供馈 (第 23b 页)
石敬瑭
为招讨使夏鲁奇副之) …… (第 23b 页)
 (古曰羹之与□但烹煮异齐/调和不同非关有菜无菜也)
唐削孟知祥官爵并讨之攻剑州不克

  (石敬瑭
入散关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冯晖与/前锋王思同赵在礼引兵出马头山后过剑门之南)
 (还袭剑门克之杀东 …… (第 25b 页)
 (吾事济矣董璋遣王晖将兵/三千会李肇等分屯剑州)
契丹东丹王托云奔唐
 (托云自以失职帅部/曲四十人越海奔唐)
十二月 唐石敬瑭
攻剑州不克
  (第 26a 页)
(石敬瑭
至剑门进屯剑州北山赵廷隐陈于牙城后/山李肇王晖陈于河桥 (第 26a 页)
敬瑭
引步兵进击廷隐廷隐)
 (择善射者五百人伏 (第 26a 页)
敬瑭
归路按甲待之矛槊欲相/及乃扬旗鼓噪击之斩百馀人 (第 26a 页)
敬瑭
又使骑兵冲河)
 (桥肇以彊弩射之薄 (第 26a 页)
敬瑭
引去/廷隐引兵蹑之与伏兵合击败之) (第 26a 页)
唐遣安重诲督征蜀诸军
  (石敬瑭
征蜀未有功使者自军前来多言道险狭难/进兵关右之民疲于转饷聚为盗贼唐主忧之谓近)
 (臣曰谁能办吾事者 (第 26b 页)
吾当自行耳安重诲曰军威不/振臣之罪也臣请自往督战拜辞便行日驰数百里)
 (西方藩镇闻之无不惶骇钱帛刍粮昼夜辇运赴利/州人畜毙踣不可胜纪时唐主已疏重诲 石敬瑭
本)
 (不欲西征及重诲西出乃敢累表/奏论以为蜀不可伐唐主颇然之)
(辛唐长兴二年○是/卯岁凡四国三 (第 26b 页)
镇)春正月孟知祥兵陷遂州唐守将
夏鲁奇死之
唐召安重诲还二月 石敬瑭
引兵遁归两川兵追之陷 …… (第 26b 页)
 (食礼甚谨重诲为弘昭泣言谗人交搆几不免赖主/上明察得保宗族重诲既去弘昭即奏重诲怨望有)
 (恶言至行营恐夺 敬瑭
兵柄又遗 (第 27a 页)
敬瑭
书言重诲举/措孟浪恐将士疑骇宜迎止之 (第 27a 页)
敬瑭
大惧即上言重)
 (诲至恐有变宜急徵还宣徽使孟汉琼自西方还亦/言重诲过恶有诏召重诲还二月朔 (第 27a 页)
石敬瑭
以遂阆)
 (既陷粮运不继烧营北归军前以告孟知祥匿书谓/赵季良曰北军渐进奈何季良曰不过绵州必遁知) (第 27a 页)
 (祥问故曰彼悬军千里粮尽能无遁乎知祥大笑以/书示之安重诲至三泉得诏亟归过凤翔弘昭不内)
 (重诲惧驰骑而东两川兵追 敬瑭
至利州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走知祥以赵廷隐为昭武留后廷隐) …… (第 27a 页)
 (不许廷隐叹曰不/从吾谋祸难未巳)集览(孟浪注见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发明(前书遣重诲督军未有成功然继书召重诲/还则非避难而逃者若夫 石敬瑭
书引兵遁)
  (归则有不职之罪为可/诛矣此是否之断也)
孟知祥兵陷忠万夔州
唐以安重诲为护国节度使 …… (第 27b 页)
  书法(不书反何延禀兄也于是王仁达擒之以献/延钧斩之则曷为不书杀其兄书败死罪延)
  (禀也延禀反覆尝书弑矣今又举兵以袭福/州是乱无已也略延钧所以专罪延禀也)
唐以赵延寿为枢密使 石敬瑭
兼六军诸卫使 …… (第 29a 页)
  (诏答之交予之也终纲目书论事二贺琛书诏诘/责之梁乙丑年康澄书优诏答之然则武帝明宗)
  (优劣/见矣)
冬十一月唐以 石敬瑭
为河东节度使
 (秦王从荣喜为诗聚浮华之士高辇等于幕府与相/唱和颇自矜伐唐主语之曰吾虽不知书然喜闻儒 …… (第 37b 页)
 (士讲经义开益人智思吾见庄宗好为诗将家子文/非素习徒取人窃笑汝勿效也从荣为人鹰视轻佻)
 (峻急既参胡政骄纵不法安重诲死王淑妃孟汉琼/宣传制命范延光赵延寿为枢密使从荣皆轻侮之)
  (石敬瑭
兼六军诸卫副使其妻永宁公主与从荣异/母素相憎疾从荣以从厚声名出已右尤忌之从厚)
 (善以卑弱奉之故嫌 (第 38a 页)
隙不外见 敬瑭
不欲与从荣共/事常思外补以避之延光延寿亦虑及祸屡辞机要)
 (会契丹欲入寇唐主命择河东帅延光延寿皆曰 (第 38a 页)
今/帅臣可往者独 石敬瑭
康义诚耳 (第 38a 页)
敬瑭
亦愿行即命)
 (除之既受诏不落六军副使 (第 38a 页)
敬瑭
复辞遂召义诚诣/阙且命趣议河东帅 (第 38a 页)
敬瑭
欲之而延光延寿欲用义)
 (诚议久不决枢密直学士李崧以为非石太尉不可/众从崧议遂以 (第 38a 页)
敬瑭
镇河 (第 38a 页)
敬瑭
至晋阳以部将刘)
 (知远周瑰为都押衙委以心/腹军事委知远帑藏委瑰)集览(不落六军副使先/兼六军诸卫 …… (第 38a 页)
 (今不得脱/落此职)
唐蔚州叛降契丹质实(蔚州一统志云后周所置治代/县隋废之唐复置蔚州治灵丘)
(县至德初改为安边郡后复为蔚州辽置忠顺军金复/为蔚州元初省州为灵仙县属弘州寻复为蔚州属宣)
(德府而本朝因/之改属大同府)
 (蔚州刺史张彦超与 石敬瑭
有/隙闻 (第 38b 页)
敬瑭
为总管遂降契丹)
  书法(叛者何张彦超也曷为不书主名略之也其/略之何彦超素与 (第 38b 页)
敬瑭
有隙闻其总管也遂)
  (降契丹则其叛也有所激故耳是以略之然/则曷为以叛书去华即夷不可以不书叛也) …… (第 38b 页)
 (仁达有擒王延禀之功性慷慨言事无/所避闽主璘恶之诬以谋叛族诛之)

(甲唐闵帝从厚应顺元年四月以后唐主从珂清泰元/午年○蜀主孟知祥明德元年○是岁蜀建国凡五国)
(三/镇)春正月唐以高从诲为南平王马希范为楚王钱元
瓘为吴越王
唐以李重吉为亳州团练使
 (潞王从珂与 石敬瑭
少从明帝征伐有功各得众心/朱弘昭冯赟位望素出二人下远甚一旦执朝政皆)
 (忌之及明宗殂从珂辞疾不来使 …… (第 47a 页)
 (池故名贞观初州废永泰初复置南唐升康化军宋/复为池州治贵池县元为池州路属江浙省至本朝)
 (改为池州府/直𨽻京师)
唐以潞王从珂为河东 节度使石敬瑭
为成德节度使
从珂举兵凤翔唐遣兵讨之官军降溃
 (朱弘昭冯赟不欲 (第 49a 页)
石敬瑭
久在太原徙潞王从珂镇/河东 (第 49a 页)
敬瑭
镇成德皆不降制书但各遣使臣持宣监)
 (送赴镇从珂既与朝廷猜阻朝廷又命洋王从璋权/知凤翔从璋性粗率乐 …… (第 49a 页)
 (甘心朱弘昭冯赟大惧不敢对义诚欲悉以宿卫兵/迎降为己功乃曰侍卫诸军尚多臣请自往扼其冲)
 (要招集离散以图后效幸陛下勿以为忧唐主遣使/召 石敬瑭
欲令将兵拒之义诚固请自行唐主乃召)
 (将士慰谕空府库以劳之许以平凤翔人更赏二百/缗军士益骄无所畏忌 …… (第 51a 页)
 (弃甲兵争先诣陜降义诚麾/下才数十人亦因候骑请降)集览(閺乡注见晋安帝/义熙十三年陜城)
 (注见周显王/四十五年)
唐主出奔夏四月 石敬瑭
入朝遇于卫州杀其从骑
 (唐主忧骇不知所为急遣中使召朱弘昭谋所向弘/昭赴井死安从进杀冯赟于第传二人首 …… (第 52b 页)
 (亮阴政事出诸公何为不能终始陷吾弟至此乎义/诚大惧叩头请死从珂素恶其为人未欲遽诛且宥)
 (之乃上笺于太后取进止遂自陜而东四月唐主至/卫州东数里遇 石敬瑭
大喜问以大计 (第 53b 页)
敬瑭
闻康义)
 (诚叛去俛首长叹数四乃见卫州刺史王弘贽问之/弘贽曰前代天子播迁多矣然皆有将相侍卫府库) (第 53b 页)
 (法物使群下有所瞻仰今独以五十骑自随虽有忠/义之心将若之何 敬瑭
还以其言告弓箭库使沙守) (第 53b 页)
 (荣奔洪进洪进前责 敬瑭
曰公明宗爱婿富贵相与/共之忧患亦宜相恤今天子播越委计于公冀图兴)
 (复乃以此四者为辞是直欲附贼卖天 (第 54a 页)
子耳抽佩刀/欲刺之 敬瑭
亲将陈晖救之守荣斗死洪进亦自刎)
  (第 54a 页)
(敬瑭
牙内指挥使刘知远引兵入尽杀唐主/左右及从骑独置唐主而去 (第 54a 页)
敬瑭
遂趣洛阳)集览(为/先)
 (置使预备顿置之所控鹤一军之号也端门殿之正/门也小黄门注见汉武帝征和二年 …… (第 54a 页)
  (越惟齐君地不地燕主宝不地唐/主不地卒皆见杀无成谋故也)
  发明(书唐主出奔而不言其所往则是逃窜奔逸/茫无所之也 石敬瑭
国之懿亲据大镇拥强)
  (兵□难入朝幸而相遇正当恊力扶持庶几或有/可济之理既不能然乃反杀其从骑是犹 (第 54b 页)
夺饿者)
  (之食而引绳以缒绝之耳直书于策然则非特从/珂反 敬瑭
亦反矣悖乱一至于此可胜叹哉可胜)
  (诛/哉) …… (第 54b 页)
  (遂习熟而不可解今潞王又从而附益之纲目书/赐将士缗钱有差所以著祸乱相寻之本在于知)
  (利不知义也孟氏/之言岂欺我哉)
五月唐以韩昭胤为枢密使刘延朗为副使
唐复以 石敬瑭
为河东节度使
 (唐主与 (第 58b 页)
石敬瑭
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然素不相悦/至是 (第 58b 页)
敬瑭
不得已入朝不敢言归时 (第 58b 页)
敬瑭
久病羸瘠)
 (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而凤翔旧将佐皆劝留/之惟韩昭胤李专美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 (第 58b 页)
敬)
 (瑭
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遣之河东) …… (第 58b 页)
 (齐丘/字)
夏六月吴中书令柴再用卒
 (史官王振尝询再用战功对曰鹰犬微/效皆社稷之灵再用何功之有竟不报)
契丹寇边唐北面总管 石敬瑭
将兵屯忻州考證(寇当/作入)
(唐/)
  (第 63a 页)
(敬瑭
既还镇阴为自全之计唐主好咨访外事常命/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翰林学士李崧知制诰吕琦薛) (第 63a 页)
 (文遇翰林天文赵延乂等更直于中兴殿庭与语或/至夜分时 敬瑭
二子为内使赂太后左右令伺其密)
 (谋事无巨细皆知之 (第 63b 页)
敬瑭
对客常称羸瘠不堪为帅/冀朝廷不之忌时契丹屡寇北边禁军多在幽并 (第 63b 页)
敬)
 (瑭
与赵德钧求益兵运粮朝夕相继诏借河东人菽/粟诏镇州输绢五万匹于总管府率镇冀车千五百)
 (乘运粮于代州 (第 63b 页)
时水旱民饥 敬瑭
遣使督趣严急山/东流散乱始兆矣 (第 63b 页)
敬瑭
将大军屯忻州朝廷遣使赐)
 (军士夏衣传诏抚谕军士呼万岁者数四 (第 63b 页)
敬瑭
惧幕/僚段希尧请诛其唱者 (第 63b 页)
敬瑭
命刘知远斩三十六人)
 (以徇唐主/闻益疑之)
唐诏窃盗不计赃并纵火彊盗并行极法
  书法(隋书盗边 …… (第 63b 页)
  发明(纵火彊盗处以极法可也窃盗不计赃此与/隋文诏盗一文以上皆死何异故书之以著)
  (其/失)
秋七月唐遣北面副总管张敬达将兵屯代州
 (唐以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将兵屯代州以分 石/敬瑭
之权也唐主深以时事为忧尝从容让卢文纪)
 (等无所规赞文纪等上言臣等每五日起居与两班/旅见侍卫满前虽 …… (第 64a 页)
 (闽主赐陈守元号天师信重之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议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

(丙唐清泰三年十一月以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申○闽主昶通文元年○是岁唐亡晋兴凡五国三镇)
春正月唐以吕琦为御史中丞
 (唐主以千春节置酒晋国长公主上寿毕辞归晋阳/唐主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邪 石敬瑭
闻)
 (之益惧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
 ( …… (第 68a 页)
 (琦彊项肯视朕为人主邪既而怒解各赐卮酒罢之/自是群臣不敢复言和亲之策遂以琦为御史中丞)
 (盖疏之也胡氏曰崧琦欲弭未然之祸者当劝其君/内脩政事明义而敦信使朝廷无失可指岂惟 敬瑭)
 (
天下皆服矣和亲/下计非上策也)集览(陆梁注见汉桓帝延熹四年/拜少止止停也息也拜而少)
 (止气竭故也 …… (第 68b 页)
 (杲知/朗州)

五月唐以 石敬瑭
为天平 (第 69b 页)
节度使敬瑭
拒命唐发兵讨

 (初 (第 69b 页)
石敬瑭
欲尝唐主之意累表自陈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镇帝与执政议从其请移镇郓州房皓李崧吕)
 (琦等皆力諌以为不可 …… (第 69b 页)
 (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唐主意文遇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
 (学士院使草制徙 敬瑭
镇天平宋审虔镇河东制出/两班闻呼 (第 69b 页)
敬瑭
名相顾失色以张敬达为西北都部)
 (署趣 (第 69b 页)
敬瑭
之郓 (第 69b 页)
敬瑭
疑惧谋于将佐曰吾之再来/河东也主上面许终身不除代今忽有是命得非如) …… (第 69b 页)
 (千春节与公主所言乎我安能束手死于道路今且/发表称疾以观其意若其宽我我当事之若加兵于)
 (我我则改图耳段希尧极言拒之 敬瑭
以其朴直不/责也判官赵莹劝 (第 70a 页)
敬瑭
赴郓州刘知远曰明公久将)
 (兵得士卒心今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彊若称兵传檄/帝业可成奈何以一纸制书自投虎 …… (第 70a 页)
 (以利器也明宗遗爱在人主上以庶孽代之群情不/附公明宗之爱婿今主上以反逆见待此非首谢可)
 (免但力为自全之计契丹主素与明宗约为兄弟公/诚能推心屈节事之朝呼夕至何患不成 敬瑭
意遂)
 (决表唐主养子不应承祀请传位许王唐主手裂其/表抵地以诏答之曰卿于鄂王固非疏远卫州之事) (第 70a 页)
 (天下皆知许王之言何人肯信制削夺 敬瑭
官爵以/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杨光远为副先锋) (第 70a 页)
 (指挥使安审信雄义指挥使安元信帅众奔晋阳 敬/瑭
谓曰汝见何利害舍彊而归弱对曰元信非知星)
 (识气顾以人事决之耳夫帝王所以御天下莫重于/信今主上失大 (第 70b 页)
信于令公亲而贵者且不自保况疏)
 (贱乎其亡可翘足而待何彊之有 敬瑭
悦委以军/事振武巡检使安重荣亦帅步骑五百奔晋阳)
 览(独直句绝单独侍直旁无他人也卫州之事前年/闵 (第 70b 页)
帝出奔遇 石敬瑭
于卫州 (第 70b 页)
敬瑭
尽杀帝之左右)
 (而/去)质实(郓州按一统志唐初所置治郓城县五代时/周废州以县属济州宋因之元属济宁 (第 70b 页)
路至)
 (本朝改属/兖州府)
  书法(从珂 敬瑭
一也彼书举兵此书拒命书讨何/罪 (第 70b 页)
敬瑭
也请而后命而又拒焉过不在上矣)
  (故唐书讨使 (第 70b 页)
敬瑭
无卫州之事果能仗大/义责不当立者又岂直书举兵而已哉) (第 70b 页)
  发明(从珂以反叛得国 敬瑭
与有力焉既以河东/与之又复无故改命故纲目不书其反然谓)
  (拒命则 (第 71a 页)
敬瑭
之罪固自不可/逃免况又书讨以正其名乎)
唐天雄军乱逐节度使刘延皓以应河东
 (延皓恃后族之势骄纵无度 …… (第 71a 页)
 (受新命寻有诏徙齐州防禦使令昭托以士卒所留/唐主遣使谕之令昭杀使者诏以范延光为天雄军)
 (四面行营招/讨使讨之)
秋七月唐杀 石敬瑭
子弟四人 (第 71a 页)
  书法(董璋之子书诛此则曷为书杀从珂/篡弑岂明宗比哉纲目之权衡审矣)
  发明(此何以不书诛 敬瑭
固有罪矣而唐主亦自/弑逆之人也况又失信召祸者乎是以书法)
  (如/此)
唐克魏州 (第 71b 页)
石敬瑭
遣使求救于契丹
  (第 71b 页)
(敬瑭
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
 (之刘知远諌曰称 (第 71b 页)
臣可矣以父事之大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
 (之患悔之无及 敬瑭
不从表至契丹/主大喜复书许俟仲秋倾国赴援) …… (第 71b 页)
  (辞也曰乞兵卑辞也曰求救急辞也纲目书蛮/夷借兵八详汉高帝四年莫下于求救者矣)
八月唐张敬达攻晋阳不克
 (张敬达筑长围以攻晋阳 石敬瑭
以刘知远为马步/都指挥使降兵皆𨽻焉知远用法无私抚之如一由)
 (是人无二心 (第 72a 页)
敬瑭
亲乘城坐卧矢石下知远曰观敬/达辈无他奇策不足虑也愿明公四出间使经略外)
 (事守城至易知远独能办之 (第 72a 页)
敬瑭
执知远手抚其背/而赏之唐主闻契丹许 (第 72a 页)
敬瑭
以仲秋赴援屡督敬达)
 (急攻不能下每有营构多值风雨长围复为水/潦所坏竟不能合晋阳城中亦日窘粮储浸乏 (第 72a 页)
)
九月契丹德光将兵救 石敬瑭
唐兵大败契丹围之唐 (第 72a 页)
主自将次怀州
 (契丹主将五万骑自杨武谷而南至晋阳陈于虎北/口先遣人谓 敬瑭
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乎 (第 72b 页)
敬瑭
遣)
 (人驰告曰南军甚厚请俟明日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 (第 72b 页)
敬瑭
乃遣刘知远出兵)
 (助之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逐 …… (第 72b 页)
 (汾曲契丹伏兵起冲唐兵断而为二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死者近万人敬达等收馀众保晋安契丹亦引)
 (兵归虎北口 敬瑭
得唐降兵千馀人刘知远劝 (第 72b 页)
敬瑭/
尽杀之是夕 (第 72b 页)
敬瑭
出见契丹主问曰皇帝远来士马)
 (疲倦遽与唐战而大胜何也契丹主曰始吾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 …… (第 72b 页)
 (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兵既相接/我气方锐若不乘此急击之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

 (知矣此吾所以亟战而胜不可以劳逸常理论也 敬/瑭
叹伏引兵会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馀)
 (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敬达等/士卒犹五万人 …… (第 73a 页)
  (与中国并称而无别者五代之时中国分裂契丹/彊大于是始僣淫名至是其酋举兵南向傥以列)

  (国之法处之则当书契丹主可也况 敬瑭
称臣而/父事之灭唐立晋天下无敌固非冒顿颉利吐蕃)
  (之比纲目乃斥而名之毋乃不可乎呜呼此正春/秋贵 …… (第 74b 页)
 (未详所在唯潞州城东北一十三里有柏谷山又太/原府祁县境东三十里有团柏镇未知是否明者察)
 (之/)
契丹立 石敬瑭
为晋皇帝 (第 76a 页)
敬瑭
割幽蓟等十六州以赂

 (契丹主谓 (第 76a 页)
石敬瑭
曰吾三千里来赴难必有成功观/汝器貌识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为天子 (第 76a 页)
敬瑭)
 (
辞让数四将吏复劝进乃许之契丹主作策书命 (第 76a 页)
敬/瑭
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筑坛即位割幽蓟瀛)
 (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仍许岁输帛三 …… (第 76a 页)
 (敕命法制皆遵明宗之旧以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桑维翰为翰林学士权知枢密使事刘知远为侍卫)

 (马军都指挥使客将景延广为步军都指挥使立晋/国长公主为皇后胡氏曰 敬瑭
之罪在不助闵帝苟)
 (以闵帝失国则当尊奉许王不为卫州之事而归夺/国弑君之恶于从珂兵以义举名实皆正则 …… (第 76b 页)
  (是又纳赂焉可耻之甚也直书丑之此书立为皇/帝后书以晋主南下以者能进退之辞也五季之)
  (得国莫丑于/石晋者矣)
  发明(契丹举号盖夷狄耳狄契丹则狄 敬瑭
(第 76b 页)
敬/瑭
君父契丹苟焉无耻是亦夷狄而已割地) …… (第 76b 页)
  (击吐谷浑大业四年夷貊之兵而中国之臣能以/之及其衰也号晋皇帝而为契丹所以纲目所深)
  (悲也降未有再书者德钧于是/可以愧死矣书所以垂戒也)
  发明(以者不以者也 敬瑭
为契丹所立亦既书于/册矣至是又书契丹以之南下则是听命夷)
  (狄进退皆出于契丹耳 (第 79b 页)
敬瑭
冒利无耻不足道也/中国不竞而使夷狄主之是则可哀也已故特笔) …… (第 79b 页)
  (中国所以异于夷貊者以有君臣也君而可弑则/与夷貊奚辨哉故因其自焚而书死以贬之凡夷)
  (狄盗贼书死然则莽自焚书伏诛矣从珂有罪则/曷为不书诛 敬瑭
之事非义举也夫安得而诛之)
十二月晋追废唐主从珂为庶人以冯道同平章事 (第 81b 页)
  书法(唐追废朱温父子书姓书名此其书唐主何/不予 敬瑭
之废之也从珂虽篡 (第 82a 页)
敬瑭
之举未)
  (见其此善于彼也故其废书唐主其/葬书故唐主皆不予其废之之辞也)
晋以张希崇为朔方节度使 (第 82a 页)
 (言彦珣杀母恶逆不可赦晋主曰赦令已行不可改/也司马公曰治国者固不可无信然彦珣之恶三灵)

 (所不容 晋高祖
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母之罪何损于信哉)质实(广晋县名注见/汉后主延熙十)
 (七年大名天平节度注见汉 …… (第 14b 页)
 (郡也隋文帝以洪崖所居因置洪州/宋孝宗升隆兴府今改隆作龙字)质实(寿州名注/见秦王政)
 (六年寿春洪州注见汉/武帝元鼎五年豫章)
六月晋主 敬瑭
殂兄子齐王重贵立 …… (第 40a 页)
 (延政至金陵唐主斩杨思恭以谢建人以王崇/文为永安节度使崇文治以宽简建人遂安)质实

 (永安节度注见晋/武帝泰始五年)
十一月晋遣使如高丽
 (初高丽王建因胡僧斡罗言于 晋高祖
曰渤海我婚/姻也其王为契丹所虏请与朝廷共击取之 (第 75a 页)
高祖
不)
 (报及是斡罗复言之晋主欲使高丽扰契丹东边以/分其兵势会建卒子武上表告丧以武为高丽王遣)
 ( …… (第 75a 页)
 (今日国亡反令维翰死之何也崧有愧色胡氏曰桑/国侨责李崧是也据一时言之可尔治乱皆有本原)
 (古之王者必由正道始之以正尚不能使子孙善守/而永世况始之不以正乎 石敬瑭
刘知远皆起晋阳) (第 8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