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詔令奏議類
 (胡氏曰五代之取国惟后唐与汉为此善于彼盖梁/篡唐而后唐代之晋为契丹所灭而汉兴焉非若李)
 (嗣源之逼庄宗 石敬瑭
之夺潞王郭威之逐汉隐帝/也晋受虏击智远不救固为罪矣然是时朝权则付)
 (之李崧冯玉而顾命大臣如桑维翰 …… (第 8a 页)
  发明(晟不足道也书杀其弟八人则/其馀凶虐抑又不言可知也)
汉以窦贞固李涛同平章事

 (初汉主与窦贞固俱事 晋高祖
雅相知重及即位欲/以为相问苏逢吉其次谁可者逢吉与李涛善因荐)
 (之会高行周慕容彦超共讨杜重威彦超欲 …… (第 24b 页)
 (急景崇自焚死诸将乃降三叛既平汉主浸骄纵与/左右狎昵与飞龙使后匡赞茶酒使郭允明为廋辞)
 (丑语太后屡戒之太常卿张昭上言宜亲近儒/臣讲习经训皆不听昭即昭远避 高祖
讳改之)集览
 (三叛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后匡赞后姓/也案元和姓纂后本作候廋辞廋匿也)
唐以留从效为清 …… (第 43a 页)
 (纳官吏无得收斗馀称耗旧所进羡馀物悉罢之犯/窃盗及奸者并依晋天福元年以前刑名罪人非反)
 (逆无得诛及亲族籍没家赀唐庄宗明宗 晋高祖
各/置守陵十户汉高祖陵职员宫人荐享守户并如故)
 (初唐衰多盗更定峻法窃盗赃三匹者死晋天福中/加至五 …… (第 59b 页)
  书法(纲目前书夷蛮借兵七矣未有书乞师者书/乞师何卑辞也志雪雠耻虽卑辞无贬焉借)
  (外兵之辞五莫卑于乞师莫急/于求救 石敬瑭
详汉高帝四年) (第 65a 页)
 记毛诗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出为建安太守
 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
 累迁左民尚书领骁骑 中书令高祖
践阼诏为特进
 右光禄大夫遣领军司马王果宣旨果至胤单衣鹿
 巾执经卷下床跪受诏书就席伏读谓果曰吾年已 (第 13a 页)
    按尹玉羽京兆长安人以孝行闻杜门隐居
    刘鄩辟为保大军节度推官仕后唐至光禄
    少卿 晋高祖
召之辞以老退归秦中春秋二 (第 29a 页)
信之且欲擅其功不与人谋至期从百骑赴之
继迁所设伏兵尽起光实被害遂袭据银州 丙戌帝
谓宰相曰朕览史书见 晋高祖
求援于契丹遂行父事
之礼仍割地以奉之使数百万黎庶陷于异域冯道赵 …… (第 21a 页)
莹位居宰辅皆遣令持礼屈辱之甚也契丹贪婪啖之
以利可耳割地甚非良策朕每思之不觉叹惋宋琪等
奏曰 晋高祖
遣冯道奉使张筵送之亲举酒洒涕曰达
两君之命交二国之欢劳我重臣之彼穷塞息民继好
宜体此怀勿以为愠也及道 (第 21b 页)
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
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其身谋非国计也
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 晋高祖
欺天叛君求助于北
末帝昏乱神人弃之是时中国狭小上下离叛故契丹
全师独克虽卤获金币充牣诸臣之家而壮士健 …… (第 3b 页)
兵亦旧籍特补其阙耳非违约也契丹主曰微卿言不
知其详然寡人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弼曰 晋高祖

卢龙一道赂契丹周世宗复伐取关南皆异代事宋兴
已九十年若各欲求异代故地岂北朝之利乎契丹主
无言徐曰 (第 4b 页)
  石晋大福初地入辽改置归化州兼置雄武军属西
京道

  归化州雄武军本唐武州僖宗改毅州后唐太祖
复武州明宗又为毅州潞王仍为武州 晋高祖
(第 43a 页)
  开宝三年悉罢𣙜官收其算止过税钱一文住卖二
文盖缘河北土皆斥卤民间税地五榖不丰惟刮盐
煎之以纳二税至今六州之境咸颂宋祖之泽不衰

仁宗时言者请禁𣙜以收遗利谏官余靖谏寝之其
后王拱辰为三司使复议𣙜张方平言曰河北有两
税盐钱今复𣙜之是再𣙜也仁宗悟立以手诏罢之
熙宁八年章惇为三司使以河北无𣙜禁乃祖宗一
时误恩请遣使与两路转运司度利害行之苏轼上
书宰相文彦博言其害遂止之绍圣中惇为相仍行
禁𣙜元丰三年京东转运使李察请置河北买盐场
自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尽灶户所煮

盐官自𣙜卖禁私为市

  辽金

  自后 晋高祖石
敬塘以辽主有援立之恩举燕蓟十
六州归之辽遂改为燕京因置新仓镇广𣙜盐以补
用度金灭辽以地属京圻生齿既 (第 5b 页)
  纳降城 在宛平县西南唐会要幽州域内有经略
军有纳降军本纳降守捉故丁零川也后置纳降
军使戍守于此西南又有安塞军赫连城闾城在
宛平县西南三十五里亦曰关城故城址在焉

  牙城 在宛平县西南五里相传唐藩镇牙地也

  旧燕城 在宛平县西南辽史地理志 晋高祖
以辽
有援立功割幽州等十六州以予太宗升为南京 (第 9b 页)
  张希崇(字德峰蓟人少好学通左氏春秋唐明宗时拜灵武节度使灵州地接北边戍兵饷道常
苦抄掠希崇乃开屯田教士耕种军以足食省转馈抚养士卒回鹘瓜河皆遣使入贡居四岁上书
求内地徙镇邠宁
晋高祖
入立复拜灵武节度天福四年卒赠太师)

  卢 导(字熙化范阳人唐明宗时拜右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潞王从坷 …… (第 14b 页)
  刘 煦(涿州归义人与兄晅弟皞皆以好学知名燕蓟之间唐庄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明宗时迁
兵部侍郎寻同中书门下平章废帝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兼判三司煦性察而疾三
司蠹敝尤甚乃勾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民间欢然而三司皆怨之及煦罢相三司
吏欢呼相贺)


  吕 琦(字辉山安次人美风仪重节概少游学汾晋间唐明宗时为侍御史废帝立拜端明殿学
士备顾问多所裨益
晋高祖
镇河束有二志琦与李崧劝帝与契丹通和使强藩大镇无所引援可
弭乱心帝听薛文遇言议遂寝其 (第 15a 页)
后晋高祖
起大原果引契丹为助) (第 15a 页)
  马全节(字大雅元城人事母至孝唐明宗时为圣州防禦使蜀攻金州州兵才数百全节散家财
与士卒坚守蜀人去召为沧州留
后晋高祖
入立即拜横海军节度使卒赠中书令) …… (第 10b 页)
  李 崧(饶阳人郭崇韬伐蜀为掌书记蜀破魏王继岌杀崇韬人心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无
故杀大臣是召乱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崧乃夜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始定明宗
时以拾遗累迁端明殿学士
晋高祖
立崧匿于家召为枢密使入汉为苏逢吉搆陷举家被害时人 (第 53b 页)
 晋天福六年九月辛酉滑州言河决(考异曰薛史纪/载九月辛酉滑)

 (州河决而不载庚午濮州决 高祖
实录载庚午濮州/奏而不载辛酉滑州决五代会要及志皆云天福六)
 (年九月决滑州兖濮州界皆为水漂溺史匡翰 (第 10b 页)
  结义庙(在宜阳县龙屋保元/至正十一年重修)唐太宗庙(在宜阳县西/南赵村保元)
  (至正十/四年建) 晋高祖
(在宜阳西北柴家/谷保宋开宝间建)中岳庙(在登封/县八里)
  (黄盖峰下昔汉武帝祭此山间万岁之 (第 60b 页)
  五代梁太祖陵(在府城东/南范村保)梁少帝陵(在府城西南/三十里伊阙)
  唐庄宗陵(在新安/县城东)唐明宗陵(在府城东/南凤凰保) 晋高祖
(第 27b 页)
  (年载酒时绿野回头今已矣青山对面尚如斯偶/停车骑窥三径漫借琴书遣一卮欲折黄花殊未)
  (得却裁红/叶共题诗) 石敬瑭
别墅(在济源县西六十里韩村/社俗呼为特进庄 (第 51a 页)
敬瑭
微)
  (时居/此)萧俛别墅(在济源县城西唐穆宗时俛奏请/销兵抑诸镇权既老退休林泉治)
  (墅于 (第 51a 页)
  废帝名从珂本姓王氏镇州平山人明宗养子初
  封潞王既废闵帝而自立未几石敬塘以兵入洛
  阳遂自焚死在位二年寿四十五
  后晋高祖
姓石氏名敬塘沙陀人明宗之婿初与废
  帝有隙以北京留守借契丹兵入洛遂灭唐即位
  国号后晋天福二年迁 …… (第 22b 页)
  开封府乃割幽蓟十六州与契丹在位七年寿五

  十七
  出帝名重贵 高祖
兄敬儒之子初封齐王 (第 23a 页)
高祖

  嗣大臣迎立之在位四年为契丹执之以归而后
  晋亡
 后汉高祖姓刘氏名皓初名知远其先沙陀部人仕 (第 23a 页)
  荐之朝累擢邠宁庆节度使回鹘平徙忠武军宣

  宗初以疾罢
 五代段希尧河内人 晋高祖
为河东节度使以希尧
  为判官 (第 121b 页)
高祖
军屯忻州军中有夜呼万岁者希尧
  劝斩其乱首乃止及 (第 121b 页)
高祖
立稍迁諌议大夫使于
  吴越是时江淮不通凡使吴越者泛海多风波之
  患希尧过海遭大风左右皆恐惧希尧曰 (第 121b 页)
  (臣/)等谨按五代史列传云德光立三年改元天显
  又云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元年更其国曰大辽
  注谓据耶律德光立 晋高祖
册文称惟天显九年
  岁次丙申是岁乃晋天福元年推而上之得唐天
  成三年戊子为天显元年又引辽附录德光 (第 13a 页)
道宗同也熹宗曰德)
(陵与南汉刘隐金宣宗同也庄烈悯皇帝曰思陵与金/熙宗同也又兴献帝曰显陵与前凉张重华 后晋高祖)
(
辽世宗义宗同也昔宋徽宗梓宫从北还宰臣上陵名/曰永固王性之以犯后魏明帝后周文宣二后陵名高) (第 16b 页)
 胜数而课州县出蠲纸泽上书言其弊明宗下诏悉
 罢户部蠲纸民便之未几忤时相赵凤言其轻侮朝
 廷以太常少卿致仕时年已七十矣 晋高祖
立召为
 太常少卿以疾卒于家
 简文会南海人幼颖异工诗性耿直南汉主䶮开进
 士科擢第一人及第累官尚书 (第 64a 页)
置三户岁一享以太
牢秦始皇帝汉景帝武帝明帝章帝魏文帝后魏孝文
帝唐玄宗肃宗宪宗宣宗梁太祖后唐庄宗明宗 晋高
各置守陵两户三年一祭以太牢其馀诸陵禁樵采
开宝三年诏有司详定前代功臣烈士勋业优劣第为
三等孙膑等各置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