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詔令奏議類
废帝二子重吉重美史不言其母氏 晋高祖
七子李皇后生楚王重信虢王重英寿王重义
郯王重允夔王重进陈王重杲重睿史不言其母氏
少帝二子延煦延宝史不 (第 37b 页)
  普宁公主适王昭祚 金华公主 真宁公主
少帝女 寿春公主 寿昌公主
后唐武帝女 琼华长公主适孟知祥 瑶英公主适
 张延钊
明宗女 永宁公主适 晋高祖 
兴平公主适赵延寿
  寿安公主 永乐公主 (第 37b 页)
晋高祖
女 长安公主适杨承祚
汉高祖女 永宁公主适宋延渥 (第 37b 页)
馀东南
指在牛宿五度至三夕不见
末帝清泰三年九月己丑彗出虚危长尺馀形微细经
天垒哭星其年十一月帝遇难 晋高祖
登位
晋高祖天福六年九月壬子彗出西方扫天市垣长丈
馀 八年十月庚戌彗见东方西指尾迹长一尺在角
九度 (第 32b 页)
 昭宗乾宁末陜州有蛇鼠斗于南门之内蛇死而鼠
亡去
后唐潞王清泰三年三月有蛇鼠斗于师子门外鼠杀
蛇其年十二月 晋高祖
起兵于太原
宋太祖建隆元年夏相金均房商五州鼠食苗 二年
正月商州鼠食苗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十一月岳州 (第 34a 页)
都畿(河内/郡)关内道(单/于)
末营平二州陷于契丹梁初刘仁恭父子据幽燕继而
为晋王所灭晋灭梁称唐 唐末石敬瑭
叛以幽涿蓟檀
顺瀛莫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十六州赂契丹资其兵
伐唐为晋晋亡汉继之汉亡为周刘旻据河东周世宗 …… (第 3b 页)
州炀帝初州废复为河间郡唐因之属河北
(宋/同)领县六(河间阳乐寿/ 高 平舒) (博野/束城) 晋高祖
以赂契丹周
世宗复取之以大城属霸州宋至道三年以高阳𨽻顺
安军以新州乐寿来属为瀛海军节度使旧名关南庆 …… (第 22a 页)
安州为元州隋徙元州于
渔阳(今渔/阳郡)寻复于今郡置檀州炀帝初改置安乐郡唐
为檀州或为密云郡属河北道 后晋高祖
初起以遗契
丹迄汉周及宋皆不能取宋宣和时与金合兵攻契丹 (第 47a 页)
仍授从阮刺史寻为契丹侵扰 晋高祖
赂契丹以云中
河西之地契丹欲迁河西之民实辽东人心大扰从阮
因保险阨之少帝绝契丹诏从阮出师从阮乃深入拔 (第 30b 页)
纳之 晋高祖
入立割幽州雁门以入于契丹是时绍威
与逐不鲁皆已死耶律德光已立晋北归拽剌迎谒马
前德光曰非尔罪也负我者 (第 28a 页)
塔拉等又于其东置
三河县由是幽蓟之人始得耕牧而输饷可通德光乃
西徙横帐居库尔泊出寇云朔之间明宗患之以 石敬
镇河东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禦之应顺清泰
之间调发馈饷远近劳敝德光侍其母甚谨常侍立其 …… (第 10b 页)
侧国事必告而后行 石敬瑭
反唐遣张敬达等讨之 (第 11a 页)

遣使求救于德光称臣以父事之约事捷之后割卢
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契丹兵出雁门车骑
连亘数十里唐兵 (第 11a 页)
大败遂筑坛晋城南立 敬瑭
为皇帝 (第 11a 页)
敬瑭
自太原入洛阳德光送至潞州先时唐废帝遣赵
德钧并其子延寿将兵禦契丹德钧阴遣人聘德光求
立已为帝德光指穹 …… (第 11a 页)
幽州节度管
内一十六州乃以幽州为燕京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
元年更其国号大辽置百官皆依中国参用中国之人 晋高祖
每遣使聘问奉表称臣岁输绢三十万疋其馀
宝玉珍异下至中国饮食诸物使者相属于道无虚日
德光约 (第 11b 页)
高祖
不称臣更表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德
光遣中书令韩频奉 (第 11b 页)
高祖
为英武明 (第 11b 页)
皇帝高祖
复 …… (第 11b 页)
遣赵莹冯道等以太常卤簿奉册德光及其母尊号终
其世奉之甚谨 高祖
崩出帝即位德光怒其不先以告
而又不上表不称臣而称孙数遣使者责晋晋大臣皆
恐而景延广对契丹使者语独不逊 …… (第 12a 页)
云东丹王托云子也托云奔唐乌
云留不从号永康王性残忍然喜宾客好饮酒工画知
书契丹兵助晋攻唐唐废帝杀托云 晋高祖
入京师追 (第 17a 页)
之弼又曰塞雁门备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
好前地卑水聚势不得不增城隍皆修旧民兵亦补其
阙耳非违约也 晋高祖
以卢龙一道赂契丹周世宗复
伐取关南皆异代事宋兴已九十年若欲各求异代故
地岂北朝利哉今主上命使臣则有词 (第 22a 页)
利让从之于是破金堤
(金堤关当在荥阳/界以汉金堤名之)攻荥阳诸县多下之荥阳大守郇
王庆弘之子也(弘 高祖
从祖弟也封河/间王守式又翻下同)不能讨帝徙张
须陀为荥阳通守以讨之庚戌须陀引兵击让让向数
为须陀所 (第 10b 页)
  均王下
贞明五年冬十月出濛为楚州团练使(承上卷徐/温恶濛事) 晋
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
馀战互有胜负左射军使 石敬瑭
与梁人战于河壖(左/射) (第 1a 页)
(军使统军士之能左射/者壖而缘翻河边地也)梁人击 敬瑭
断其马甲(断丁管/翻薛史)
(曰 (第 1b 页)
晋高祖
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
自乘断甲者徐行为殿(殿丁/练翻)梁人疑有伏不敢 (第 1b 页)
迫俱得
敬瑭
以是亲爱之 (第 1b 页)
敬瑭
知远其先皆沙陀人 (第 1b 页)
敬瑭

嗣源之婿也 (第 1b 页)
(石敬瑭
刘/知远始此) 刘鄩围张万进于兖州经年
城中危窘(去年八月刘鄩围兖州/事见上卷窘渠陨翻)晋王方与梁人 (第 1b 页)
扶又翻还从/宣翻又如字)乃释之帝怜从审赐名
继璟待之如子是后嗣源所奏皆为绍荣所遏不得通
嗣源由是疑惧 石敬瑭
曰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 …… (第 32a 页)
(府九域志盂县东/北至镇州一百里)与王建立军合倍道从嗣源嗣源以
李绍荣在卫州谋自白皋济河分三百骑使 石敬瑭

之前驱李从珂为殿(殿丁/练翻)于是军势大盛嗣源从子从
璋自镇州引兵而南过邢州邢人奉为留后(河北盖 …… (第 33b 页)
州孔循遣使奉表西迎帝亦遣使北输密款于
嗣源曰先至者得之先是帝遣骑将满城西方邺守汴
(先是悉/荐翻) 石敬瑭
使裨将李琼以劲兵突入封丘 (第 35b 页)


踵其后自西门入遂据其城西方邺请降 (第 35b 页)
敬瑭
使趣
嗣源壬午嗣源入大梁(趣读曰促九域志胙城县/南至大梁一百二十里)是日
帝至荥泽东(九域志荥泽县西 …… (第 36a 页)
致吾至此皆无一策以
相救乎诸将百馀人皆截发置地誓以死报因相与号
(号户/刀翻)是日晚入洛城李嗣源命 石敬瑭
将前军趣汜
水收抚散兵嗣源继之(李嗣源在河北时奏章为元行/钦所壅遏犹可言也渡河据大)
(梁庄宗尝至万 (第 37b 页)
行钦(李绍荣赐姓名见/二百六十九卷梁)
(均王贞/明元年) 监国恐征蜀军还为变(还从宣翻/又如字) 石敬瑭
为陜州留后己亥以李从珂为河中留后(陜州以备其/径至洛阳河)
(中以备其北归/晋阳陜失冉翻) 枢密使张 …… (第 8a 页)
康延孝)
(及至华州为李冲所杀者复云李从袭/盖从袭误为继袭延袭今从庄宗实录)任圜代将其众
而东监国命 石敬瑭
慰抚之军士皆无异言(史言西军/归心于新)
(主/)先是监国命所亲李冲为华州都监应接西师(先昔/荐翻) …… (第 9b 页)
同平章事房知温归兖州(房知温本/镇兖州) 庚寅以保义
度使石敬瑭
兼六军诸卫副使(石敬瑭时/镇陜州) 丙申以从
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为景州刺史既至遣使族诛之(讨/其)
( (第 32a 页)
暮发未明行二百里抵大梁
城下与汴人战汴人大惊戊子帝至京水(京水在荥阳/之东索水之)
(西/)遣御营使 石敬瑭
将亲兵倍道继之(自梁以来有侍/卫亲军侍卫马)
(军侍卫/步军)或谓安重诲曰失职在外之人乘贼未破或能 …… (第 3a 页)

节度使石敬瑭
为宣武节度使(朱守殷反死以/石敬瑭代之)兼侍
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十一月庚戌吴王即皇帝位
追尊孝武王曰 …… (第 5a 页)
军都指挥使以佐之戊寅以宣武节度使 石敬瑭
为邺
都留守天雄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枢密使范延光为
成德节度使丙戌以枢密使安重诲兼河南尹以河南
尹从厚 (第 11b 页)
(廷岂不知之邪犹欲怀辑之以离董璋之交耳/唇亡齿寒已了了于知祥胸中此策安所施哉)以天雄 节度石敬瑭
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节度之下当有使/字蜀本有使字)
以夏鲁奇为之副璋使孟思恭分兵攻集州(集州本汉/宕 …… (第 11a 页)
年/复废州为难江县属巴州九域志县在州北一百六十)
(里/)思恭轻进败归璋怒遣还成都知祥免其官戊子以 石敬瑭
权知东川事庚寅以右武卫上将军王思同为
西都留守兼行营马步都虞候为伐蜀前锋 汉主遣
其将梁克贞李守鄘攻 …… (第 11a 页)
后发丧兵部侍郎黄损曰吾丧君有君(用左传语吾/丧息浪翻)
备之有宜遣使诣邻道告终称嗣而已  石敬瑭
入散
关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冯晖与前锋马步都虞
候王思同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引兵出人头山后过
剑门之 …… (第 13b 页)
非十七日也盖思同等以大军/未至故收粮烧舍还保剑门故福诚等得复入剑州李)
(昊叙事甚详无执刘太事今删之 晋高祖/
实录云甲申平剑州破贼千馀人尤误也)乙亥诏削孟
知祥官爵己卯董璋遣使至成都告急知祥闻剑门失
守大惧曰董 …… (第 14b 页)
二月壬辰 石敬瑭
至剑门乙未进屯剑州北山赵廷隐
陈于牙城后山(郭忱剑州静照堂记曰前瞰巨涧后倚/层峦又春风楼记曰边山而立 …… (第 17b 页)
下同)李肇
王晖陈于河桥(按剑州无所谓河路振九国志曰王师/陷剑门赵廷隐帅兵据石桥恐当作石)
(桥/) 敬瑭
引步兵进击廷隐廷隐择善射者五百人伏 (第 17b 页)

归路按甲待之矛槊欲相及乃扬旗鼓噪击之北军
退走颠坠下山俘斩百馀人 (第 17b 页)
敬瑭
又使骑兵冲河桥李
肇以强弩射之(射而/亦翻)骑兵不能进薄 (第 17b 页)
敬瑭
引去廷隐 …… (第 17b 页)
引兵蹑之与伏兵合击败之(败补/迈翻) 敬瑭
还屯剑门 癸
卯夔州奏复取开州(旧唐书地理志曰开州亦汉巴郡/胊䏰县地梁置永丰县西魏改曰)
(永宁隋开 …… (第 18a 页)
末改曰盛山县唐武德初/置开州时盖为蜀兵所陷而复取之也) 庚戌以武安
节度使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兼 中书令 石
敬瑭
征蜀未有功使者自军前来多言道险狭进兵甚
难关右之人疲于转饷往往窜匿山谷聚为盗贼上忧
之壬子谓近臣曰谁 …… (第 18a 页)
西道皆西方藩镇也)
钱帛刍粮昼夜辇运赴利州人畜毙踣于山谷者不可
胜纪(踣蒲北翻/胜音升)时上已疏重诲 石敬瑭
本不欲西征及重
诲离上侧(离力/智翻)乃敢累表奏论以为蜀不可伐上颇
然之 西川兵先戍夔州者千五百人上 …… (第 18b 页)
二年春正月壬戌孟知祥奉表谢(表谢遣还戍兵而已/遂剑之兵未尝解也)
 庚午李仁罕陷遂州夏鲁奇自杀 癸酉 石敬瑭
(第 18b 页)
引兵至剑州(复扶又/翻下同)屯于北山孟知祥枭夏鲁奇首以
示之(枭坚/尧翻)鲁奇二子从 敬瑭
在军中泣请往取其首葬
(第 19a 页)
敬瑭
曰知祥长者必葬而父(长知两翻/而汝也)岂不愈于身
首异处乎(言知祥若收葬之则身首犹合于一处/若取葬其 (第 19a 页)
首而身在敌中必异处也)既而
知祥果收葬之 敬瑭
与赵廷隐战不利复还剑门 丙
戌加高从诲兼中书令 东川归合州于武信军(合州/本武)
(信巡属东川先取合 …… (第 19a 页)
察得保宗族
(为于伪翻谗人谓李行/德张俭等事见上年)重诲既去弘昭即奏重诲怨望
有恶言不可令至行营恐夺 石敬瑭
兵柄又遗 (第 19b 页)
敬瑭

言重诲举措孟浪(遗唯季翻孟浪犹言/张大而无拘束也)若至军前恐将
士疑骇不战自溃宜逆止之 (第 19b 页)
敬瑭
大惧即上言重诲至
恐人情有变宜急徵还宣徽使孟汉琼自西方还亦言
重诲过恶有诏召重诲还二月己丑朔 (第 19b 页)
石敬瑭
以遂阆 …… (第 19b 页)
不继为敌人所窥)知祥大笑以书示之
 安重诲至三泉得诏亟归过凤翔朱弘昭不内重诲
惧驰骑而东 两川兵追 石敬瑭
至利州(剑州北至利/州二百三十)
(里/)壬辰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走甲午两川兵入利
州孟知祥以赵廷隐 (第 20a 页)
为昭武留后(孟知祥遂得据漫天/之险如其宿规矣)

廷隐遣使密言于知祥曰董璋多诈可与同忧不可与
共乐它日必为公患因其至剑州劳军请图之(乐音洛/劳力到)
(翻/)并两川之众可以得志于天下知祥不许(赵廷隐所/以能拒 石)
(敬瑭
者依险而战也平原易地乌能当北兵就使杀董/璋并两川之众亦不能得志于天下孟知祥之不许盖)
(审已量/彼也 …… (第 20b 页)
(而杀之张本/从才用翻) 以宣徽北院使赵延寿为枢密使 己
酉天雄节度使 同平章事石敬瑭
兼六军诸卫副使
辛亥以朱弘昭为宣徽南院使 五月闽王延钧斩王
延禀于市复其姓名曰周彦琛遣其弟都教练使延 …… (第 23b 页)
(李仁罕者以赵季良者孟知祥之谋主赵廷隐李肇尝/与璋同禦 石敬瑭
干剑州故皆先以书诱之李仁罕未)
(尝共事故不/及遗唯季翻)诬之云季良廷隐与己通谋召己令来知
祥以书授 (第 34b 页)
 丙辰幽州奏契丹屯纳喇泊(时幽州有备契丹寇掠/不得其志契丹主西徙)
(横帐居纳喇泊出寇云朔之间薛史本纪是年十一月/云州奏契丹主在黑榆林南纳喇泊治造攻城之具是)
(后 石敬瑭
镇河东因契丹部落近在云应遂资其兵力/以取中国而燕云十六州之地遂皆为北方引弓之民)
(纳奴葛翻/喇来达 …… (第 4b 页)
徽使孟汉琼宣传帝命范延光赵延寿为枢密使从荣
皆轻侮之河阳节度使 同平章事石敬瑭
兼六军诸卫
副使其妻永宁公主与从荣异母素相憎疾(明宗诸子/史皆不载)
(其母谁氏惟许王从益为王淑妃所 …… (第 6a 页)
以从
厚声名出已右尤忌之(事始见二百七十/六卷天成三年)从厚善以卑
弱奉之故嫌隙不外见(见贤/遍翻) 石敬瑭
不欲与从荣共事
(从荣判六军诸卫事 (第 6a 页)
石/敬瑭
为副使是共事也)常思外补以避之范延光赵延
寿亦虑及祸屡辞机要请与旧臣迭为之上不许会契 …… (第 6a 页)
丹欲入寇上命择帅臣镇河东延光延寿皆曰当今帅
臣可往者独 石敬瑭
康义诚耳(康义诚起代北事晋王/及庄宗及帝三世在兵)
(间不闻有功但以邺都兵乱之时赞/帝举兵南向为功耳 (第 6b 页)
帅所类翻下同) 敬瑭
亦愿行上即
命除之既受诏不落六军副使 (第 6b 页)
敬瑭
复辞(复扶/又翻)上乃以
宣徽使朱弘昭知山南东道代义诚诣阙(康义诚时为/山南东道节)
(度使今召令诣 …… (第 6b 页)
善)数年间引擢至节度使
上虽知其太速然不能违也 乙酉上以胡寇浸逼北
边命趣议河东帅(趣读曰/促下同) 石敬瑭
欲之而范延光赵延
寿欲用康义诚议久不决权枢密直学士李崧以为非
石太尉不可延光曰仆亦累奏用之上欲留之宿 (第 7a 页)
卫耳
会上遣中使趣之众乃从崧议丁亥以 石敬瑭
为北京
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
步总管(唐末移大同军于云州振武军于朔州帝应州/人 …… (第 7a 页)
(之庄宗同光元年置威塞军于新州/以妫儒武三州𨽻之四军皆节镇也)加兼侍中(为 石敬/瑭
以河)
(东倚契丹之援/而得中国张本) 己丑加枢密使赵延寿同平章事
吴以诸道都统徐知诰为大丞相太师加 …… (第 7b 页)
达聚兵遏)
(其冲要虏竟不敢南/牧还从宣翻又如字)敬达代州人也 蔚州刺史张彦
超本沙陁人尝为帝养子与 石敬瑭
有隙 (第 7b 页)
敬瑭
为总 …… (第 7b 页)
管举城附于契丹契丹以为大同节度使(蔚纡/勿翻)  石敬
至晋阳以部将刘知远周瑰为都押衙委以心腹军
事委知远(为刘知远为 (第 8a 页)
石敬瑭
佐命/又以是而基汉业张本)帑藏委瑰(帑它朗/翻藏徂)
(浪/翻)瑰晋阳人也 十二月戊午以康义诚为河阳 …… (第 8a 页)
要同)彦威崞人(崞音/郭)遇真定人也 戊子枢
密使同平章事朱弘昭同中书门下二品冯赟河东节
度使兼侍中 石敬瑭
并兼中书令赟以超迁太过坚辞
不受己丑改兼侍中 壬辰以荆南节度使高从诲为
南平王武安武平节度使马希范为 …… (第 29b 页)
第于金陵(治直/吏翻)乙未迁居私第虚府舍以待吴主(此/吴)
(主杨/溥) 凤翔节度使兼侍中潞王从珂与 石敬瑭
少从
明帝征伐有功名得众心(少诗/照翻)朱弘昭冯赟位望素出
二人下远甚一旦执朝政皆忌之(忌从珂及 (第 30a 页)
敬瑭/
也朝直遥翻)明宗
有疾潞王屡遣其夫人入省侍(省悉/景翻)及明宗殂潞王辞
疾不来(以主少国疑也其/相猜 (第 30a 页)
死范云恐后时不及疗)
(疾以求连愈至于促寿而不暇顾若/宋齐丘之疾周宗又其轻浅者耳) 朱弘昭冯赟不
石敬瑭
久在太原且欲召孟汉琼(孟汉琼权知天雄/军府见上卷上年) …… (第 2a 页)
己卯徙成德节度使范延光为天雄节度使代汉琼徙
潞王从珂为河东节度使兼北都留守徙 石敬瑭
为成
德节度使皆不降制书但各遣使臣持宣监送赴镇(宣/枢)
(密院所行文书也是后汉隐帝时郭威以枢密院头 …… (第 2b 页)
等乘先帝疾亟杀长立少(谓/杀)
(从荣而立帝也长/知两翻少诗照翻)专制朝权别疏骨肉动摇藩垣(谓易/置 石)
(敬瑭
及己也朝直遥/翻下同别彼列翻)惧倾覆社稷今从珂将入朝以清
君侧之恶而力不能独办愿乞灵邻藩以济之潞王以 …… (第 3b 页)
者亦康义诚也将即亮翻下同)今侍卫诸
军尚多臣请自往扼其冲要招集离散以图后效幸陛
下勿为过忧帝遣使召 石敬瑭
欲令将兵拒之义诚固
请自行帝乃召将士慰谕空府库以劳之(劳力/到翻)许以平
凤翔人更赏二百缗府库不足当 …… (第 8a 页)
王东军尽降(东军谓自/洛阳来者)潞王上笺于太
后取进止遂自陜而东夏四月庚午朔未明闵帝至卫
州东数里遇 石敬瑭(石敬瑭自河东来/朝至此而遇帝)
帝大喜问以社
稷大计敬瑭曰闻康义诚西讨何如陛下何为至此帝
曰义诚亦叛去矣敬瑭俛首长叹数四(俛音/免) (第 13b 页)
尽降(东军谓自/洛阳来者)潞王上笺于太
后取进止遂自陜而东夏四月庚午朔未明闵帝至卫
州东数里遇石敬瑭 (石敬瑭
自河东来/朝至此而遇帝)帝大喜问以社
稷大计 (第 13b 页)
敬瑭
曰闻康义诚西讨何如陛下何为至此帝
曰义诚亦叛去 (第 13b 页)
敬瑭
俛首长叹数四(俛音/免)曰卫州刺 …… (第 13b 页)
史王弘贽宿将习事请与图之(王弘贽从 敬瑭
伐蜀尝/为偏将 (第 14a 页)
石敬瑭
欲拥帝)
(还卫州以授弘/贽使为之所耳)乃往见弘贽问之弘贽曰前代天子播
迁多矣然皆有将相侍卫府库法物 (第 14a 页)
使群下有所瞻仰
今皆无之独以五十骑自随虽有忠义之心将若之何 敬瑭
还见帝于卫州驿(自弘贽所/还见帝)以弘贽之言告弓箭
库使沙守荣奔洪进前责 (第 14a 页)
敬瑭
(沙姓古夙沙氏之后/史炤曰奔姓也古有)
(贲姓音奔又音/肥后遂为奔)公明宗爱婿(以 (第 14a 页)
敬瑭
尚/明宗女也)富贵相与共之
忧患亦宜相恤今天子播越委计于公冀图兴复乃以 …… (第 14a 页)
此四者为辞(四者谓 敬瑭
所言无将相/侍卫府库法物从行幸也)是直欲附贼卖
天子耳(直指 (第 14b 页)
石敬/瑭
心术)守荣抽佩刀欲刺之(刺七/亦翻 (第 14b 页)
敬瑭
亲将
陈晖救之守荣与晖斗死洪进亦自刎(刎扶/粉翻) (第 14b 页)
敬瑭
牙内
指挥使刘知远引兵入尽杀帝左右及从骑独置帝而
(里考异曰闵帝实录庚午朔四鼓帝至卫州东七八 (第 14b 页)
敬瑭
窦贞固 (第 14b 页)
晋高祖
实录始帝欲与少主俱西)
(断孟津北据壶关南向徵诸侯兵乃启问康义诚西讨/作何制置云云苏逄吉汉高祖实录是 (第 14b 页)
夜侦知少帝伏)
(甲欲与从臣谋害 晋高祖
诈屏人对语方坐庭庑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锤立于后俄顷伏甲者起敢有勇力拥)
(晋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力当其 …… (第 14b 页)
主授王弘贽南唐烈祖实录/弘贽曰今京国阽危百官无主必相率携神器西向公)
(何不囚少帝西迎潞王此万全之计 敬瑭
然其语/按为二汉实录者必为二祖饰非今从闵帝实录) (第 15a 页)
敬瑭
遂趣洛阳(趣七/喻翻)是日太后令内诸司至乾壕迎潞王(考/)
(异曰废帝实录三十日太后传令至并内司迎奉 …… (第 15a 页)
闻其遇害恸哭半日自经死(宋令询出磁州见上卷上/年事闵帝有始终者宋令)
(询一人而已/磁墙之翻) 己卯 石敬瑭
入朝 庚辰以刘煦判三
司 辛巳蜀大赦改元明德 帝之起凤翔也召兴州
刺史刘遂清迟疑不至闻帝入洛乃悉集三 …… (第 17b 页)
人也(皓古/老翻) 帝与 石敬瑭
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
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心竞本诸左传师/旷之言竞争也)帝即位 (第 20a 页)
敬瑭

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 (第 20a 页)
敬瑭
久病羸瘠(羸伦/为翻)
(瘠秦/昔翻)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魏国公主明宗之女/下嫁 (第 20a 页)
石敬瑭
曹太后)
(所生也欧史公主初号永宁公主/是年进封魏国长公主为于伪翻)而凤翔将佐多劝帝
留之惟韩昭胤李 (第 20a 页)
专美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
(赵延寿时为宣武帅逼近洛都又其父德钧在幽/州拥彊兵言若猜忌敬瑭赵延寿必惧而生心)

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曰石郎不惟密亲兼自少与 (第 20a 页)
惟韩昭胤李专美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
(赵延寿时为宣武帅逼近洛都又其父德钧在幽/州拥彊兵言若猜忌 敬瑭
赵延寿必惧而生心)
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曰石郎不惟密亲兼自少与 …… (第 20a 页)
吾同艰难(少诗/照翻)今我为天子非石郎尚谁托哉乃复以
为河东节度使(复扶又翻又如字纵 石敬瑭
归镇/乃复疑而徙之此所以速祸也) 戊
午以陇州防禦使相里金为保义节度使(赏其先通款/于凤翔也)
 丁 …… (第 20b 页)
保宁节度使赵延隐兼侍中为之副 己未云州奏契
丹入寇北面招讨使 石敬瑭
奏自将兵屯百井以备契
丹辛酉 (第 25b 页)
敬瑭
奏振武节度使杨檀击契丹于境上却之
 蜀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兼侍中李肇闻蜀
主即位顾望不时入朝至 …… (第 25b 页)
丹之功尹晖则凤/翔归命之赏也)叔千沙陀人也(宋白曰安叔千本贯/云州界户属奉诚军)
(灰泉/村) 壬申 石敬瑭
奏契丹引去罢兵归(自百井归/晋阳也) …… (第 27b 页)
社稷
之灵再用何功之有竟不报(有功而不求闻武人如/柴再用者亦可称也)
契丹寇应州 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 石敬瑭
既还镇
(去年五月帝令 (第 32a 页)
石敬瑭
还太原)阴为自全之计帝好咨访外事(好呼/到翻)
命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翰林学士李崧知制诰吕琦薛
文遇翰 …… (第 32a 页)
观生)
(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皆掌候天文/翰林天文居翰林院以候天文者也)更直于中兴殿庭
与语或至夜分时 敬瑭
二子为内使(更工衡翻内使内/诸司使 (第 32a 页)
石敬瑭)

(
拒命之时其子重殷为右卫/上将军重裔为皇城副使)曹太后则晋国长公主之
母也 (第 32a 页)
(敬瑭
妻魏国公主是年四/月进封晋国长知两翻) (第 32b 页)
敬瑭
赂太后左右令伺
帝之密谋事无巨细皆知之 (第 32b 页)
敬瑭
多于宾客前自称羸
瘠不堪为帅(羸伦为翻瘠在/亦翻帅所类翻)冀朝廷不之忌时契丹屡
寇北边禁军多在幽拜 (第 32b 页)
敬瑭
与赵德钧求益兵运粮朝
夕相继 (第 32b 页)
(敬瑭
求兵粮以实并州赵/德钧求兵粮以实幽州)甲申诏借河东人有
蓄积者菽粟乙酉诏镇州输绢五万匹于总管府籴军 …… (第 32b 页)
运粮于代州(九域志镇州西北至代州/六百二十里乘绳證翻)又诏魏博市籴
时水旱民饥 敬瑭
遣使督趣严急(趣读/曰促)山东之民流散
(此谓太行/常山之东)乱始兆矣(史叙致/乱之由) (第 33a 页)
敬瑭
将大军屯忻州朝廷
遣使赐军士夏衣传诏抚谕军士呼万岁者数四(时骄/兵习)
(于闻见又欲扶立 (第 33a 页)
石敬瑭
以希赏) (第 33a 页)
敬瑭
惧幕僚河内段希尧请诛其唱
首者 (第 33a 页)
敬瑭
命都押衙刘知远斩挟马都将李晖等三十
六人以徇希尧怀州人也帝闻之益疑 (第 33a 页)
敬瑭 
壬辰诏
窃盗不计赃多少并纵火彊盗并行极法 闽福王继 …… (第 33a 页)
而赐
之 秋七月以枢密使刘延皓为天雄节度使 乙巳
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将兵屯代
州以分 石敬瑭
之权(为令张敬达讨 (第 33b 页)
石敬瑭
张本) 帝深以时事为
忧尝从容让卢文纪等以无所规赞(从才/容翻)丁巳文纪等
上言臣等每五日起居与两班 (第 33b 页)
 后晋纪一(柔兆君难一年原石氏自代北从晋王起/太原既又以太 起事而得中原太原治)
   (晋阳契丹遂以晋/命之故国号为晋)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上之上
   (讳 (第 1a 页)
敬瑭
姓石氏其父臬捩鸡本出于夷自朱邪/归唐从朱邪入居阴山其姓石不知其得姓之)
   (始五代会要曰晋既得 (第 1a 页)
天下祖卫大夫石碏)

天福元年(是年十一月/方改元即位)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
(吴命徐知诰为大元帅/见上卷上年冬十月)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
部及盐铁 丁未唐主立子重美为雍王(雍于/用翻) 癸丑
唐主以千春节置酒(唐主以生日为千春节五代会要/曰帝以唐光启元年正月十三日)
(生既以晋元纪年/故书潞王为唐主)晋国长公主上寿毕辞归晋阳(上时/掌翻)
帝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邪 石敬瑭
闻之益
惧 三月丙午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胤孙为中书
侍郎同平章事胤孙性谨懦中书事多凝滞又罕接宾 …… (第 1b 页)
客时人目为三不开谓口印门也  石敬瑭
尽收其货
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
有异志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曰(唐主好与近臣夜语 …… (第 2a 页)
知诰劝即帝位(高从诲以区区三州介居唐/吴蜀之间利其赏赐所向称)
(臣诸国谓之高赖/子其有以也夫) 初 石敬瑭
欲尝唐主之意累表自 …… (第 4b 页)
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御笔亲除付外行/者谓之除目其经)
(宰相奏拟而行/者亦谓之除目)辛卯以 敬瑭
为天平节度使以马军都
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宋审虔为河东节度使(宋审虔从/唐主起于)
(凤翔故欲以/之代 (第 5b 页)
敬瑭)
制出两班闻呼 (第 5b 页)
敬瑭
名相顾失色(两班谓/文武官)
(班/)甲午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西北蕃汉马步都部
署趣 (第 5b 页)
敬瑭
之郓州(趣读曰促天平节/度治郓州郓音运 (第 5b 页)
敬瑭
疑惧谋于将 …… (第 5b 页)
佐曰吾之再来河东也主上面许终身不代除(唐主此/言当在)
(即位之初 敬瑭
入/朝遣还镇时也)今忽有是命得非如今年千春节与
公主所言乎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死于道路
乎今且发 (第 6a 页)
表称疾以观其意若其宽我我当事之若加
兵于我我则改图耳(观 敬瑭
此言则求援于契丹者木/心先定之计也桑维翰之言正会)
(其意/耳)幕僚段希尧极言拒之 (第 6a 页)
敬瑭
以其朴直不责也节
度判官华阴赵莹劝 (第 6a 页)
敬瑭
赴郓州观察判官平遥薛融
曰融书生不习军旅都押牙刘知远曰明公久将兵得 …… (第 6a 页)
(泊/)公诚能推心屈节事之万一有急朝呼夕至何患无
敬瑭
意遂决先是朝廷疑 (第 7a 页)
敬瑭(先悉/荐翻)
以羽林将军宝
鼎杨彦询为北京副留守(宝鼎县属河中府汉之汾阴/县也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祀汾阴获宝鼎 (第 7a 页)
由是更名九域志宋大中祥符/四年改宝鼎为荥河县在河中府北一百里) 敬瑭

举事亦以情告之彦询曰不知河东兵粮几何能敌朝
廷乎左右请杀彦询 (第 7a 页)
敬瑭
曰惟副使一人我自保之汝
辈勿言也(按薛史称杨彦询为/人沈厚当以此得全)戊戌昭仪节度使皇甫
立奏 (第 7a 页)
敬瑭
(并潞二镇接境故/知其事而先奏之 (第 7a 页)
敬瑭
表帝养子不应承 …… (第 7a 页)
祀请传位许王(许王从益明/宗之子也)帝手裂其表抵地以诏荅
之曰卿于腭王固非疏远卫州之事天下皆知(谓 敬瑭/
尽杀闵)
(帝从骑独置帝干卫州也事见上卷清泰元年腭/王即谓闵帝潞王入立以太后令降闵帝为腭王)许王
(第 7b 页)
言何人肯信壬寅制削夺 敬瑭
官爵乙巳以张敬达
兼太原四面排陈使(陈读曰/阵下同)河阳节度使张彦琦为马
步军都指挥使以安国节度使安 …… (第 7b 页)
安乡在晋阳城南薛/史晋安寨在晋祠南)戊申敬达奏
西北先锋马军都指挥使安审信叛奔晋阳审信金全
之弟子也 敬瑭
与之有旧(安氏群从 (第 8a 页)
石敬/瑭
本皆代北人)先是雄义 …… (第 8a 页)
悉荐翻马/邑县属朔州)将所部六百馀人
戍代州代州刺史张朗善遇之元信密说朗曰吾观石
令公长者(说式芮翻 石敬瑭
加中书/令故称为令公长知两翻)举事必成公何不
潜遣人通意可以自全朗不从由是互相猜忌元信谋
杀朗不克帅 (第 8b 页)
其众奔审信审信遂帅麾下数百骑与元
信掠百井奔晋阳(帅读/曰率) 敬瑭
谓元信曰汝见何利害舍
彊而归弱对曰元信非知星识气顾以人事决之耳夫
帝王所以御天下莫重于信今主上失大信 …… (第 8b 页)
而贵者且不自保 (石敬瑭
身为帝婿可谓亲矣官为中/书令建节总兵专制北面可谓贵矣)
况疏贱乎其亡可翘足而待何彊之 (第 9a 页)
敬瑭
悦委以军
事振武西北巡检使安重荣戍代北(欧史安重荣为振/武巡边指挥使)
帅步骑五百奔晋阳(帅读曰/率 (第 9a 页)
下同)重荣朔州人也以宋审虔
为宁国节度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石敬瑭
既不受代/故使宋审虔领节)
(掌宿卫审虔唐主/振凤翔时牙将) 天雄节度使刘延皓恃后族之势
骄纵(刘延 …… (第 9a 页)
恐当/作魏州)以张敬达充太原四面招
讨使以杨光远为副使丙子以西京留守李周为天雄
军四面行营副招讨使  石敬瑭
之子右卫上将军重
殷皇城副使重裔闻 (第 10a 页)
敬瑭
举兵匿于民间井中弟沂州
都指挥使敬德杀其妻女而逃寻捕得死狱中从弟彰 …… (第 10a 页)
七月戊子获重殷重裔诛之
(重直龙翻从才用翻副考异曰薛史七月己丑诛右卫/上将军石重英皇城 使石重裔皆 敬瑭
之子也废帝)
(实录云石讳妷男尚食使重又供奉官重英与薛史不/同按重乂 (第 10b 页)
敬瑭
子即位后为张从宾所杀实录误也广)
(本英作殷/今从之)并族所匿之家 庚寅楚王希范自桂州北
(四月至 …… (第 10b 页)
怀州又自怀州发赴张)
(敬达军前敬达又/发之戍虎北口)其指挥使张万迪将五百骑奔河东
丙辰诏尽诛其家  石敬瑭
遣间使求救于契丹(间古/苋翻)
(使疏吏翻时张敬达在代州云应两镇/亦不从 (第 11a 页)
敬瑭
故遣使从间道趋契丹帐)令桑维翰草表
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
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 …… (第 11a 页)
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
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敬瑭
不从(他日/卒如)
(刘知远之言为契/丹入中国张本)表至契丹契丹主大喜(喜中国有衅/之可乘也)
白其 …… (第 11b 页)
癸亥应州言契丹三千骑攻城 张敬达筑长围以攻
晋阳 石敬瑭
以刘知远为马步都指挥使安重荣张万
迪降兵皆𨽻焉知远用法无私抚之如一由是人无贰
(第 12a 页)
敬瑭
亲乘城坐卧矢石下知远曰观敬达辈高垒深
堑欲为持久之计无它奇策不足虑也愿明公四出间
使(间古苋翻/使疏 (第 12a 页)
吏翻)经略外事守城至易知远独能办之(易以/豉翻)
(用兵之计攻城最下以 敬瑭
知远之守又有/契丹之援而敬达欲以持久制之宜其败也) (第 12a 页)
敬瑭
执知
远手抚其背而赏之 戊寅以成德节度使董温琪为 …… (第 12a 页)
(令入而与之战殊不知战无常胜而关隘不可不/扼也寻而契丹径入唐兵一战而败遂为所困矣)帝甚
悦帝闻契丹许 石敬瑭
以仲秋赴援屡督张敬达急攻
晋阳不能下每有营构多值风雨长围复为水潦所坏
竟不能合(复扶又翻坏音怪史言天 …… (第 12b 页)
名虎北口亦名古/北口此在 原而云陈于虎北口又云归虎北口盖太)
(原城侧别有地/名虎北口也)先遣人谓 敬瑭
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 …… (第 13a 页)
敬瑭
遣人驰告曰南军甚厚不可轻(唐兵自南来攻/晋阳故谓之南)
(军/)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 (第 13b 页)
骑将
高行周苻彦卿合战 敬瑭
乃遣刘知远出兵助之张敬
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
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 …… (第 13b 页)
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近其/靳翻)骑兵独全敬达等收馀
众保晋安契丹亦引兵归虎北口 敬瑭
得唐降兵千馀
人刘知远劝 (第 14a 页)
敬瑭
尽杀之(唐兵虽败其众尚彊刘知远/惧降兵复叛归故劝杀之)
是夕 (第 14a 页)
敬瑭
出北门(出晋阳城/北门也)见契丹主契丹主执 (第 14a 页)
敬瑭
手恨相见之晚(以前此未识面故然亦必 (第 14a 页)
石敬/瑭
之气貌有以耸其瞻视也) (第 14a 页)
敬瑭

曰皇帝远来士马疲倦遽与唐战而大胜何也契丹主
曰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断音短雁门有东/陉西陉 …… (第 14a 页)
乘此急击
(言当乘初至之/锐而用其锋也)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此吾所
以亟战而胜不可以劳逸常理论也 敬瑭
甚叹伏壬寅 (第 14b 页)
敬瑭
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馀
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长直亮翻/厚户茂翻)
( …… (第 14b 页)
时/为枢密使)
(欲求解/而未能)因曰文纪言是也帝访于馀人无敢异言者泽
州刺史刘遂凝鄩之子也潜自通于 石敬瑭(应顺初刘/遂雍以长)
(安拒王思同而迎潞王者亦刘鄩之子也是其兄弟/随时反复以求禄利白昼攫金见金而不见人者也)

称车驾不可踰太行(行户刚翻泽州/当太行之道)帝议近臣可使北
行者张延朗与翰林学士须昌和凝等(须昌 …… (第 16b 页)
神色但日夕酣饮悲歌群臣或劝其北行
则曰卿勿言石郎使我心胆堕地(李嗣源举兵向洛则/庄宗为之神色沮丧) (石敬瑭
阻兵拒命则潞王自谓使之心胆堕地何平时/之临敌甚勇一旦乃惴怯如此也盖庄宗之与明宗潞)
(王之与晋祖皆同 …… (第 17b 页)
留后(挠呼高翻挠乱之也史言徵发过甚强/人以其所不堪适足为州里奸豪之资) 契丹主
石敬瑭
曰吾三千里赴难(难乃/旦翻)必有成功观汝器貌
识量真中原之主也(契丹主初来赴难 (第 20a 页)
石敬瑭
出见之/于晋阳北门此时固得之眉睫间)
(矣及围晋安军中旦暮见审之既熟然后发此言然味/其言不徒取其气貌 (第 20a 页)
又取其识量则其所谓观者必有)
(异乎常人/之观矣)吾欲立汝为天子 敬瑭
辞让者数四将吏复
劝进乃许之(复扶/又翻)契丹主作册书命 (第 20a 页)
敬瑭
为大晋皇帝
自解衣冠授之 (第 20a 页)
(石敬瑭
盖以/北服即位)筑坛于柳林是日即皇帝
(于考异曰废帝实录闰月丁卯胡立石讳为天子/ 柳林误也今从 (第 20a 页)
晋高祖
实录薛史契丹册文)割 …… (第 20a 页)
州寻为孟知祥所陷张敬达未)
(尝往镇晋得中国始改长安为晋昌军欧亦考之未详/也通鉴前书敬达自建雄节度代 敬瑭
建雄军晋州也)
(欧史误以为晋昌耳又不知/武信缘何而误降户江翻)为元帅而败军其罪已大
况降敌乎今援兵 …… (第 24b 页)
河/阳桥 考异曰废帝实录作高谟)
(翰范实陷蕃记作高谟翰欧阳史作高牟翰盖/蕃名太相温汉名高谟翰今从 晋高祖
实录)欲与之
渡河者多少随意余且留此俟汝音闻(闻音/问)有急则下
山救汝(下山下/太行也)若洛阳既定 (第 29b 页)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 宋 司马光 撰
              胡三省 音注
 后晋纪二(起彊圉作噩尽著/雍阉茂凡二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上之下
天福二年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甲考异曰实录正月/ 寅朔乙卯日食十)
(国纪年蜀乙卯朔日食盖晋 …… (第 1a 页)
无所隐避契丹
主甚重之(史言契丹主/知重儒者) 初吴越王镠少子元珬(少诗/照翻)
(珬思聿翻球考异曰 晋高祖
实录十国/纪年作元 今从吴越备史九国志)数有军功(数所/角翻) …… (第 5a 页)
徽/ 于晋祖晋亦献徽号于虏始命兵部尚书王)
(权御其命权辞以老病晋祖谓遒曰此行非卿不可道/无难色按 晋高祖
实录天福三年八月戊寅道为契丹) …… (第 24b 页)
 臣光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治直/之翻)然彦珣之恶三

 灵所不容(三灵谓天神/地祗人鬼) 晋高祖
赦其叛君之愆治其
 杀母之罪何损于信哉
辛未以杨光远为天雄节度使 冬十月戊寅契丹遣
使奉宝册加帝尊号 …… (第 28a 页)
得已加维翰兵部尚书崧工部尚书皆
罢其枢密使(让考异曰窦贞固少帝实录及薛史刘处/ 传云杨光远入朝遂于 高祖
前而言执) …… (第 29a 页)
(政之失乃罢维翰等枢密使以处让为之杨光远传云/范延光降光远面奏维翰擅权 高祖
以光远方有功于)
(国乃出维翰领安阳光远为西京留守今按 (第 29b 页)
晋高祖
实/录天福三年十月壬辰维翰崧罢枢密使庚子光远始)
(入朝对于便殿十一月戊申光远为西京留守天福四/年闰 (第 29b 页)
 撰
              胡三省 音注
 后晋纪三(起屠维太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天福四年春正月辛亥以澶州防禦使太原张从恩为
枢密副使(澶时/连翻) 朔方节度使张希崇卒羌胡寇钞无 …… (第 1a 页)
室之东唐主命居 高祖
于西室太宗次之义祖又次之
皆为不祧之主群臣言义祖诸侯不宜与 (第 2b 页)
高祖
太宗同
享请于太庙正殿后别建庙祀之帝曰(通鉴既帝晋此/帝字与晋帝浑)
(殽此亦因江南/旧史失于更定) …… (第 2b 页)
虽在仁志之后然)
(亦闽人故不敢独从仁志所记又王曦既立若但称节/度使则不应改元及以其臣为三公平章事按 晋高祖)
(
实录天福五年十一月甲申授闽国王延曦威武军/节度使闽国王是曦先已自称闽国王纪年脱漏耳)
系囚颁赉中外 …… (第 11a 页)
 辛巳北京留守李德珫遣牙校以吐谷浑酋长白承
福入朝(既遣张澄逐吐谷浑之在四州山谷者矣而又/容其酋长入朝岂非容其大而逐其细欤 晋高)
(祖
之与契丹主以术/相遇者也珫昌中翻) 唐主遣通事舍人欧阳遇求假
道以通契丹帝不许(契丹求假道以通淮浙晋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