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正史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傳記類

六国干戈擅霸图先生谈笑有工夫不知当日纵横梦
曾识水声山色无
榛棘丛中旧草堂千年谁复辨兴亡累累付与 张仪
(第 19b 页)
 (救陈伐吴卒于军不/移过股肱疾不祷河)(二年子西召太子建之子胜/为白公乱楚自立月馀叶公)
 (救之十/七年卒)简 声 悼 肃 宣(六年秦始强/而三晋益大)威 怀
 (秦使 张仪
绐之使绝齐因结齐大/败之又绐与盟留之不遣卒于秦)顷襄(畏秦以五十/里为雠人杀)
 (为弋雁者激怒之方 …… (第 19a 页)
  (而背之间楚欲得仪仪请行以郑袖免齐相魏相/楚既阴 其从约闻苏秦死乃说楚韩 赵为横)
  (尽破从约秦惠王卒/武王立脱身相魏卒)
 陈轸(与 张仪
俱事秦为仪所谗而奔楚乘使秦过梁/教犀首兼相燕赵魏 复归秦劝 韩魏之弊)
  (听秦伐魏轸劝齐合三 (第 52b 页)
晋又初在楚谏勿 张仪
绝齐 仪既负楚 谏楚勿伐秦)
 公孙衍(号犀首魏人仪为秦说齐魏攻赵首破苏秦/从约 与张 不善 (第 52b 页)
而去秦 与田需不善)
  (而去魏说说魏相田婴而身相韩入 张仪
相魏衍/不便之 韩公叔得相魏 张仪 魏而衍归秦)
  (秦欲相之为甘/茂所间复之魏) …… (第 52b 页)
  (用由余伐戎始伯至孝公用鞅始并诸侯举地千/里至惠文杀鞅相张仪散六国之从使皆事秦武)

  (王逐仪而相/樗里子甘茂)
 樗里子(秦惠文弟公孙疾走号智囊立伐晋赵楚有/功 张仪
谗之出 武王 张仪走樗里)
  (子为右相/所说而去) (昭襄立樗里子益重知戍蒲为胡衍/合魏 (第 58a 页)
 途所谓矫枉者直必过读者谅之而已
 权舆(广韵造衡自权/始造车自舆始)
 成雷折轴(汉中山靖王传众喣漂山聚蚊成雷注蚊/古蚊字国策 张仪
说魏积羽沈舟群轻折)
 (轴众口/铄金)
 筚辂蓝缕(左宣十二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在军/无日不讨军实 (第 25a 页)
则城濮鄢陵之事也有穷篡夏少康中兴施于两汉
则王莽光武之事也夫差既灭句践霸世施于东晋则
桓玄宋祖之事也 张仪
马错为秦开蜀施于三国则邓
艾钟会之事也而往之所载其简如彼后(一作/今非)之所书
其审如此若使同后来于 (第 19a 页)
 为一小池而止(此水行三/百馀里)
镇番卫水源出凉州南境重山中两源东北流而合经

  张仪
堡南又东北至长城下新平驿东循城而北经
 州东境之高沟堡东又北稍西经三坌堡东折东北
 流当城断处蔡旗堡 (第 28b 页)
   宋都汴论        明李濂
余每见世之君子喜诵吴起在德不在险之语以为千

古名言窃谓起之言信美固不可以人废但失内外交
脩之意耳何则德与险可相有而不可偏废也是故为
国者德为本而险次之蔑德而恃险弗可也有德而无
险亦弗可也不观诸易与周礼乎易坎之象曰天险不
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
用大矣哉周礼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山林川泽之
阻故自古帝王必依险以立国固常严乎内治之脩而
亦不少弛乎外患之虑若文王邑丰武王迁镐成王宅

洛汉唐都关中皆为长治久安之画者也宋因五代之
旧而建都于汴可谓失计之甚矣夫汴平原旷野无险
阻可守 张仪
谓其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固战场也
郦生说汉高亦曰陈留天下要冲四通八达之郊历稽
往牒古无建都于此者魏本 (第 12b 页)
字/<又阙二人)<集曹史<(阙四/字)法曹史舒□彦万贼曹
史<(阙二/字)盛□阳辞曹史赵汉伯□榖曹史 张仪
□<(阙二/字)
曹史张诩孝举□曹史罗圃子高榖曹史赵(阙/)光莭比
曹史 (第 17a 页)
镇汉丹水县也属弘农郡后汉属南阳郡晋属顺阳郡
后置丹川郡后周郡废隋属淅阳郡其后废焉东有张
张仪
说楚绝齐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即此
中下淅川县本后汉南乡县魏置南乡郡晋改为顺阳
郡后魏复为南乡郡又分置淅 (第 6b 页)
府剑南西川淳化五年复为
益州嘉祐四年复升为府六年复为剑南西川今县九
次赤成都县在府西古蜀国也秦既平蜀 张仪
筑成都
以象咸阳为蜀郡治西汉因之汉末又为益州刺史治
焉晋宋齐梁陈皆因之唐为成都府治成都旧谓之锦
官城 (第 2b 页)
论说自谓翊宣教化则尤可议谓 张仪
之诳齐梁为将
死之言善周人诈以免难为君子所恕张登狡狯非君
子所排苏代之訑为不可废陈轸为绝𩔖离群蔡泽 …… (第 13b 页)
 卷三
  秦一(凡十/三章)
 魏鞅亡魏入秦章  苏秦始将连横章
 秦惠王谓寒泉子章 冷向谓秦王章
  张仪
说秦王章   (第 19b 页)
张仪
欲假秦兵章 (第 19b 页)
 司马错与张仪章  张仪之残樗里章
  张仪
欲以汉中章  楚攻魏张仪谓秦章
 田莘之为陈轸章  张仪又恶陈轸章
 陈轸去楚之秦章
 卷四
  秦 …… (第 20a 页)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章苏秦为赵合从说齐章

  张仪
为秦连横说齐章
 卷九
  齐二(凡八/章)
 韩齐为与国章    (第 23a 页)
张仪
事秦惠王章
 犀首以梁为齐战章 昭阳为楚伐魏章
 秦攻赵赵令楼缓章 权之难齐燕战章
 秦攻赵长平齐楚 …… (第 23a 页)
 魏氏恶昭奚恤章  江乙恶昭奚恤章
 楚杜赫说楚王章  楚王问于范环章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章张仪为秦破从连横章
  张仪
相秦谓昭雎章 威王问于莫敖章
 卷十五
  楚二(凡九/章)
 魏相翟强死章   齐秦约攻楚章 …… (第 25b 页)
  赵二(凡七/章)

 苏秦从燕之赵章  秦攻赵苏子为谓秦章
  张仪
为秦连横说赵章武灵王平昼章
 王立周绍为传章  赵燕后胡服章
 王破原阳章
 卷二十
  赵三(凡二 …… (第 28a 页)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章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章
 齐魏约而伐楚章  苏秦拘于魏章
 陈轸为秦使于齐章 张仪恶陈轸于卫章
  张仪
欲穷陈轸章  (第 30a 页)
张仪
走之魏章 (第 30a 页)
  张仪
欲以魏合于秦韩章  (第 30b 页)
张仪
以秦相魏章
  (第 30b 页)
张仪
欲并相秦魏章 魏王将相张仪章
 楚许魏六城章    (第 30b 页)
张仪
告公仲章
 徐州之役犀首谓梁章秦败东周与魏战章
 齐王将见燕赵楚章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章
 公孙衍为 …… (第 30b 页)
  韩一(凡二十/四章)
 三晋已破知氏章  成午从赵来章
 魏之围邯郸章   申子请仕章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章 张仪
为秦连横说韩章 (第 33a 页)
张仪
谓齐王曰章  楚昭献相韩章
 秦攻陉韩使人章  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章 …… (第 33a 页)
 权之难燕再战章  燕文公时章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章 张仪
为秦破从连横章
 宫他为燕使魏章  苏秦死其弟苏代章
 燕王哙既立章   初苏秦弟厉章
 燕代过魏 (第 36a 页)
曰南阳郑本在西都畿内咸林武/公得虢桧之地乃徙其封是为新郑咸林今华州郑县)
(新郑今郑州正曰三川河洛伊 张仪
所谓天下朝市秦/武王所谓车通以窥周室者也秦拔成皋荥阳初置三)
(川/郡)而包二周则楚方城之外危(南阳 (第 10b 页)
有自王之志/故称之曰王者)楚知横门君之善用兵(下衍/用兵)
(二字补曰姚/云钱刘本无)与陈轸之智故骄 张仪
以五国(骄宠之也/言楚使韩)
(魏赵燕齐以事属之以重其权按仪初游楚楚相笞之/后相楚乃为秦间耳楚无骄之 (第 12a 页)
事今云然因其自楚)
(来间/之耳)来必恶是二人(恶言其/恶也)愿王勿听也 张仪
果来辞
因言轸也王怒而不听 (第 12a 页)
张仪
又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陈楚之间今遂不加善
秦而善轸(言楚善之补曰/一本今楚不如)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 …… (第 12a 页)
之楚何
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轸传/有)
陈轸去楚之秦(言去楚者本其始仕秦之时/自楚来也且为输楚张本) 张仪
谓秦
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情谓国事之隐者补/曰情实也输写也输)
(写以/告之)仪不能与从事愿 …… (第 13a 页)
曰国下/当有情字)输楚楚(元作/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
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之亦/犹于)轸出 张仪
入问王
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熟(元作/孰)(补/曰)
(孰熟通说文生熟字本但/作孰后人 …… (第 14a 页)
为彼善于此耳补曰太事记显王四)
(十一年秦陈轸奔楚解题引策文自卖仆妾以下/正归乎云轸居秦期年惠王终相 张仪
而轸奔)
义渠君(西戎也北地/郡有义渠道)之魏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 …… (第 14b 页)
前而表在/后九年谓前年议伐后年取)
(之而取之书十月知为一年事也今从表补曰秦纪与/表合 按甘茂传云 张仪
西并巴蜀当仪与错议不同)
(故纪表并言错定蜀而茂傅之言如此何也水经云秦/自石牛道使张仪司马错寻路伐蜀 …… (第 18a 页)
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 张仪
曰吾欲伐
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第 18b 页)
张仪
曰王其为臣约
车并币(言并则币非一/物正曰并合也)臣请试之(不自必/之辞) (第 18b 页)
张仪
南见楚
(怀/)曰敝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大犹/过)唯仪之所
甚愿为臣者(唯辞也传称/往相楚是也 …… (第 18b 页)
今地未可
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无援/故)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
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 张仪
(言仪必/背约)
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惋犹/恨)是西生秦患北绝
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
口无言(集 …… (第 19b 页)
(其死秦/宜哉)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来还/也)又重绝之 张仪
(绝/句)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
于秦张仪至(前反而/今至也)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 (第 20a 页)
寡人不
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张仪
知楚绝齐也乃出见
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横度为广/直为从)使者曰臣闻六
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 …… (第 20a 页)
属/京)
(兆正曰高/注楚邑)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集韵/仅劣)
(也/)计失于陈轸过听于 张仪(过犹误怀十六年有此十/一年也补曰张仪商于之)

(第 20b 页)
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集韵/仅劣)
(也/)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过犹误怀十六年有此十/一年也补曰 张仪
商于之) …… (第 20b 页)
   武王(惠文子元年赧/王五年辛亥)
张仪欲假秦兵以救魏(时将/相魏)左成谓甘茂曰不如予之
魏不反秦兵(谓败而/死伤多)张子不反秦(谓秦以丧/兵诛之)魏若反秦
兵张子得志于魏不敢反于秦矣(惧秦疑/其厚魏)张子不去秦
(去犹舍也仪虽为/魏犹有得秦之心)张子必高子(高贵重也高之者欲茂/以秦资之正曰刘辰翁)
(云不去秦万一不行救魏也/亦必高茂之谊高茂之忠) 张仪
之残樗里疾也(残犹/害)重而使之楚(重犹贵贵之者/欲使楚亦贵重)
(之/)因令楚王(怀/)为之请相于 …… (第 23a 页)
王以为然故为请相也今
王诚听之彼必以国事楚王秦王大怒樗里疾出走(补/曰)
(为然之为如/字馀去声) 张仪
欲以汉中与楚(惠十三年/取楚汉中)请秦王曰(补曰请当/是谓字)
汉中蠹(蠹木中虫也/言为国害)种树 …… (第 23b 页)
者故名冉)此臣之所甚
患也(此下乃说/者之辞)今公东而因言于楚(公谓冉东东之楚/也因与楚好言)
是令 张仪
之言为禹(仪以武二年死故此章必次之此/禹善谟今仪言楚依冉而冉果与) …… (第 24b 页)
大事记云/本庸国今房州竹山县)
(汉中要/地也)天下不以(衍为/字)(补曰姚氏云钱/刘本无此字) 张仪
而贤
先王(惠/文)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冀州国后志云一名/中山亭补曰见中山) …… (第 26b 页)
酸/枣燕虚又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顿丘按此则)
(虚魏地也桃人史作桃注燕县有桃城今按任城有桃/聚补曰燕 张仪
传注滑州胙城县酸枣正义云故城在) …… (第 46b 页)
二年然后复之又取蒲衍
首垣(河东蒲阪注故蒲苏代曰北有河外卷衍注不地/今按属魏故魏地书拔我首垣蒲阳衍而 张仪
说)
(魏王秦据卷衍又南阳有杜衍垣元作恒河东有首山/首垣正曰徐广及索隐皆云此蒲在卫之长垣蒲乡索)
( …… (第 47a 页)
仪亦未尝在韩此必误)张仪之力多且割(元作/削)
(补曰疑即/下文割字)地而以自赎于王几割地而韩不尽 张仪
之 …… (第 66a 页)
力少则王逐 张仪
而更与不如仪者市(智不如耳/非力也)则王
之所求于韩者尽可得也(补曰更平声此/章有舛误未详)
应侯曰 …… (第 66b 页)
兵之事补曰二十九年)
(不相攻必有误字辩士增饰之词固多然不/应如此之甚 云在赵策为赵而说也当从) 张仪(补曰误当/作韩非)
说秦王(此上元有 (第 79b 页)
张仪
字而所说皆仪/死后事故删去说云者犹西周)
(谓齐王之比正曰王应麟云姚氏谓韩非子第一篇吕/成公丽泽集文 …… (第 79b 页)
领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代上党不
战而已为秦矣东阳(属清/河)河外(滹沱河之外正曰苏秦/说赵云东有清河 张仪)
(
说赵告齐使兴师度清河军邯郸之东即/此河也东阳既属清河不得为他说矣)不战而已反
为齐矣(此本赵所得齐地 …… (第 85a 页)
一举而坏韩蠹魏(蠹者病/其中也)(补曰韩/作拔)荆以东
(补曰韩作东/以弱齐强燕)弱齐燕决白马之口 (张仪
传守白马/之津津在东郡)以流
(补曰韩/作沃)魏氏(流作/灌)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合从/者)大王拱 (第 85b 页)
惠后三/年魏惠后十三年齐宣二十一年秦伐魏取曲沃平周)
(解题轸说齐不知在何年以其说明切附见于此轸与 张仪
相恶去秦事楚而怀王合六国伐秦距此四岁轸)
(说或在此时未可知也愚尝按赵策谓赵王章韩策或/谓韩王章燕策 …… (第 28a 页)
已亡特其君未得后乃得之燕策所谓中山亡非舛也)
(故愚并著其说以候知/者考焉中山馀见燕策)
韩齐为与国 张仪
以秦魏伐韩(仪复相时补曰伐韩下/有缺文必著韩之请救)
(以下文许韩/使者知之)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 …… (第 29b 页)
连兵不解无与竞者也故愚具列史策所)
(载而著大事记之说俾览者得以考/正焉正义云桑丘在易州遂城县东) 张仪
为秦连横(仪传连横在郑袖出仪后说楚魏韩齐/赵卒说燕归报而惠王死则此当秦十)
(四年此十三年/正曰湣王 …… (第 31a 页)
之仪)幸而教
之请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于秦(三百里也/补曰一本)
(有里字○为/秦之为去声) 张仪
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 (第 32b 页)
张仪
曰仪事先
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仪尝曰仪之所甚憎无大齐/王则仪齐所恶也而秦任之)
(故齐以/此责秦) …… (第 32b 页)
与齐战于承匡(本宋地见陈留襄邑注补曰/大事记襄陵故宋之承匡襄)
(牛之地宋襄公/所筑故曰襄陵)而不胜 张仪
谓梁王(哀正/曰襄)不用臣言以 (第 34a 页)
合齐楚今必背齐合秦)以强秦而有(衍晋/字)晋楚则
燕赵不敢不听是齐孤矣向请为公说秦王(元在/韩策) 张仪
之楚贫(初至王/未之重)舍人怒而欲 (第 19a 页)
张仪
曰子必以衣 …… (第 19a 页)
所谓)
(欢也以从爱女正/曰习于音声者)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
沐邑(以邑为女/汤沐之贝)欲因 张仪
内之楚王楚王必爱(绝/句)秦女
资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必(补补曰此下/疑有缺字)为王
妻以临于楚 …… (第 21a 页)
子以为
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利在/为王)
袖遽说楚王出张子(此十八年补曰史楚愿得 张仪
而/献黔中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仪)
(请行曰臣善靳尚尚得事郑袖袖所言/皆从遂使楚仪固已料是谋之必中矣) …… (第 21b 页)
掌握之上召寇衄师丧国亡身死有馀责特以为)
(秦人诈诱天下反从而怜之计其/愚闇强愎六国之主无与辈也) 张仪
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在郑袖/出仪后)曰秦地半天下兵
敌四国(四方/之国)被山带河(补曰姚及别本有/四 …… (第 22b 页)
许之屈平谏不听卒)
(许仪遂说韩齐赵燕皆听仪归报未至惠王薨/而约亦解 为秦两为大之为去声挑上声) 张仪
相秦(复相/时)谓昭睢曰楚无鄢郢汉中有所更得乎
(此皆楚之要地无此/则危亡安能有他)曰无有曰无昭过陈 (第 26b 页)
轸有所更得
乎曰无所更得(二臣楚之良臣无此二臣不能复/得良臣此仪为秦谋去楚谋臣也) 张仪
曰为仪谓楚王逐昭过陈轸请复鄢郢汉中(秦惠十三/年取汉中)
(故至是许复之鄢郢此时不书此策仪知楚王重地 …… (第 26b 页)
张仪
逐惠施于魏(仪时隙秦相/魏此十九年)惠子之楚楚王受之冯
(楚/人)谓楚王曰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 …… (第 28b 页)
取惠)
(施为仪逐来归而使王与/仪交恶施亦不必行此)且宋王(君/偃)之贤惠子也天下
莫不闻也今之不善 张仪
(今谓/施)天下莫不知也今为 …… (第 28b 页)
(施是为仪之/雠而弃仪也)臣以为大王轻矣且为事邪(诚有意为/国事者)
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 张仪
曰请为子勿纳也
今必德王(今谓仪补曰一/本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又必
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 …… (第 29a 页)
知处室以苛廉闻于世(苛小/节)甘茂事之顺焉(言大不/失其意)
惠王之明武王之察 张仪
之好谮甘茂事之取十官而
无罪茂诚贤者也然而不可相秦秦之有贤相也非楚
国之利也且王尝用召(补/)(补 (第 35a 页)
(云当在赵东齐西午道地名也郑玄云一从一/横为道谓交道也按下 张仪
说赵王章亦有)赵涉河
漳博关(补曰博关/见齐策)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
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 …… (第 16a 页)
   武灵王(肃侯子元年显王/四十四年丙申)
齐破燕(子哙之乱燕七/年此十二年)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
约而攻齐齐必雠赵(不约与国而独攻齐故齐怨/若有与同攻则怨有所分矣)不如
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齐破燕所谓地近/赵赵以河东易之)赵有河北齐
有河东(此二/非郡)燕赵必不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
强齐(言齐得河/东则益强)以燕以赵辅之(与之易地/是辅之也)天下憎之(害/其)
(强/)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

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
(补曰大事记按乐毅传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毅尝事赵也又云赵纳公子)
(职于燕世家不书其/立盖燕人不受也) 张仪
为秦连横说赵王曰敝邑秦王(惠/)使臣敢献书于
大王御史(周宗伯属官秦因之而赵亦有言此者不斥/王也补曰 …… (第 18a 页)
(补曰字误衍姚云/刘改作卬亦难通)而多求地
(彪谓从横之说未有善于此者也赵少尝之其效已见/是以知 张仪
之可折也然其效不大见于后则是诸侯)
(之不一也非其计之不明不智也吁惜哉补曰此策自/割必深矣以上其论从 …… (第 37a 页)
者乎补曰按史苏秦传赵肃侯令其弟成)
(为相号奉阳君弗说秦秦去之燕秦阳君死秦复说肃/侯称奉阳君捐馆舍而 张仪
之说武灵王亦谓先王时)
(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然武灵胡服请于公叔/成而成与李兑弑主父则是肃侯之世 …… (第 47b 页)
(执国柄何久也史策明言捐馆舍岂得皆误武灵易服/之请犹惓惓敬事其荅 张仪
岂得公言其罪而无所讳)
(哉荀子以奉阳君为阙臣而杨伟注亦疑非公子成苏/秦所值者必别一奉阳君非公子成明 …… (第 48a 页)
秦地亦非温枳皆河内故当以怀州者为正)反三公什
清于赵(公字疑误安定有三水朔方有三封渤海有三/户皆近赵 张仪
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则什)
(近屯留后志中牟注有清口皆赵地也正曰三公二字/有误史云反高平根柔于魏反巠 (第 58a 页)
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
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
诏诏之敬以国从(秦传/有) 张仪
欲并相秦魏(仪相魏在此十三年正曰秦/惠后三年魏惠后十三年)故谓魏
王曰仪请以秦攻三川王以其间约南阳( …… (第 18a 页)
魏王将相 张仪
犀首弗利(补曰大事记魏惠王后十三/年张仪相魏魏不事秦以公)
(孙衍/代相)故令人谓韩公叔曰 (第 18b 页)
张仪
已合秦魏矣其言曰魏
攻南阳秦攻三川韩氏必亡且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
得地也则韩之南阳举矣子盍少委焉(请以 …… (第 18b 页)
(援/之)事成功县宋卫(成谓楚与之地受地必/由二国县言轻重系之)魏王弗听也 张仪
告公仲令以饥故赏韩王以近河外(赏犹劝也韩/时饥因劝之)
(就粟于河外河外近魏故魏恐韩王宣惠也正曰此句 …… (第 20a 页)
(地/缺)
(革岂鬲邪遽传遽楚以傅来许地魏斥之也/补曰姚本革下遽未详恐有缺误革疑华)伐齐之事
遂败 张仪
恶陈轸于魏王曰轸善事楚为求壤地也甚力(衍/之)
(字/)之左华(未详补曰楚/策作左爽)谓陈轸曰仪善于 …… (第 20b 页)
言宜若自信矣今也因张仪/谓其善事楚为求壤地乃以为资而反楚则前日所云)
(一时口给禦人/耳岂其情哉) 张仪
欲穷陈轸(时在/楚)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倍(元作悟/音背)
(补曰字误姚/云曾作梏)之将行其子陈应止 …… (第 21a 页)
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王楚怀补曰郢中/止去也读车字句)
公至宋道称疾而母行使人谓齐王(闵正曰大事记 张/仪
相魏在惠王后)
(十三年寻以公孙衍代襄王二年因请成于秦为秦相/后八年秦出之魏次年死其在位多惠王时与齐 …… (第 21b 页)
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齐王曰子东(使/东)
(来/齐)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张仪
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欲以魏合于齐
楚以案兵人多为张子于王所(所犹/处)惠子谓王曰小事
也谓可者 …… (第 21b 页)
魏受兵是魏计过也齐楚攻魏公
必危矣张子曰然则奈何雍沮曰请令齐楚解攻雍沮
谓齐楚之君(闵/怀)曰王亦闻 张仪
之约秦王乎(惠/)曰王若
相仪于魏齐楚恶仪必攻魏魏战而胜是齐楚之兵折
而仪固得魏矣若不胜(衍魏/字) …… (第 22b 页)
劳寡人寡人无与之语也三国之相不(元作/不相)
不相(补曰字殽次/当作相不)信齐王之遇遇事遂败(按上章 张仪/
将相魏犀首)
(以计去之乃得相而仪相魏四岁则所谓以计去之在/仪欲相之初衍得相宜在仪复相秦之时也正曰大 …… (第 25b 页)
用舍之不)
(能荧惑于游士之言而拱/手以听之其孱昏甚矣)
史举(即甘茂/所事)非犀首于王犀首欲穷之谓 张仪
曰请令 …… (第 28b 页)
仪使之为/己解举故举后见之)王为尧舜矣而先
生弗受亦许由也衍因令王致万户邑于先生(弗受国/故致邑) 张仪
说因令史举数见犀首王闻之而弗任也(任犹信/也举既)
(非之而数见/之故王疑之)史举不辞而去(补曰据此 …… (第 29a 页)
战战而不胜大梁不能守而又况存黄蔷乎若
战胜兵罢敝(罢音/疲)大王之攻黄蔷易矣(正曰此策/时不可考) 张仪
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
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如木枝分布而四/方凑之如辐于毂 …… (第 29b 页)
不摇诸侯将又曰/彼魏四达之国又通于秦彼犹坚约不动我何惧乎秦)
(如是则诸侯一矣惜魏之不知出此也补曰史 张仪
留/魏四岁而襄王卒实惠王哀王立实襄王张仪复说王)
(王不听于是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明年齐又败/魏观 …… (第 31b 页)
示楚无魏也魏
怒合于楚齐必危矣不如贵(补曰姚注/一作舍)董庆以善魏而
疑之于楚也(正曰时/不可考) 张仪
走之魏(传言秦武元年群臣恶之乞之梁此九年/正曰按襄王九年仪走魏魏纳而相之此)
(云不内恐/非是时事) …… (第 32b 页)
妇者魏王因不纳 张仪(彪谓丑之自比若此岂可望于/士君子之行哉哀王听其说是)
(亦魏媪之/耄者耳)
(衍魏/字)
魏文子(田文正曰/提魏事也)田需周霄(孟子时有此人至是/三十年矣正曰田文)
(前相魏当襄王时孟子/见 …… (第 33a 页)
易生之物云云语相𩔖而意在自树又/云子必善左右则君子小人之用心可见矣)
田需死昭鱼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 张仪
薛公(婴正曰/史索隐)
(以为田文按婴卒于闵王之世大事/记附见于闵元年此事在四年后)犀首之有一人相 …… (第 34a 页)
鱼曰奈何对曰代也从楚来昭鱼甚忧代曰君何忧曰
田需死吾恐 张仪
薛公犀首有一人相魏者代曰勿忧
也梁王长主也必不相 (第 34b 页)
张仪
(第 34b 页)
张仪
相魏必右秦而左魏
薛公相魏必右齐而左魏犀首相魏必右韩而左魏梁
王长主也必不使相也王曰然则寡人孰相(以 …… (第 34b 页)
(公孙衍去此又九年上距犀首为秦大良/造时几五十年尝疑其甚远说见赵策)
周最善齐翟强善楚二子者欲伤 张仪
于魏张子闻之 (第 35a 页)
  宣惠王(昭侯子元年年己丑/显王子十七)
宣王谓樛留(韩人补曰樛居尤反汉有樛氏通鉴事记/作缪监即阚魏策阚史作监田世家亦作)
(监/止)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
而国分简公用田成阚止而简公弑(齐事见哀/十四年)魏两用
犀首 张仪
而西河之外亡(秦惠八年魏纳河西仪时为/秦客卿未相魏也后至魏襄)
(十三年相仪仪留四年去而衍相未尝两用 (第 10b 页)
未尝亡也/此岂为秦良造仪为客卿时魏以事听之邪正曰大事)
(记魏惠后十三年 张仪
相魏魏不事秦秦以公孙衍代/相仪留魏四岁后说襄王久之乃去二人更迭用衍相)
(仪留犹两用也魏亡河西地大概 …… (第 10b 页)
留仪之使者(留之者欲诈/为仪使之致)
(地/)强请西图仪于秦故因西(补曰姚/本作而)请秦王(武/) 张仪
使人致上庸之地(秦惠十三年取上庸今/言仪致之楚欲以怒秦)故使使臣再
拜谒(彊伪为楚使白此/于秦下衍秦 (第 17a 页)
王字)秦王秦王怒 张仪
(武元年/此二年)
宜阳之役(秦三年/此四年)杨侹(枣人补曰侹即达字讹姚/本正作达馀说并见秦策)谓 …… (第 17a 页)
不然绝地形以下当有缺文引言秦事)群臣比周
以蔽其上大臣为诸侯轻国也今王位正(言武王能正/贵贱之位) 张仪
之贵不得议公孙郝(元作赫下同补/曰姚本作郝)是从臣不事 …… (第 20b 页)
郝挟韩而议大臣必不得与而争于中故此士)
(欲王自听公仲之待事而不由左右陈驾御之术以稔/强明猜忌之见尔 张仪
出走毁者固非一人而茂攻宜)
(阳亦以奭为忧大臣率为/从臣所胜爱习真可畏哉)
或谓公仲曰听者听国(谓听 …… (第 22a 页)
于南郑岂非误乎)蓝田以入攻楚出兵于三
川以待公殆不合军于南郑矣(不与/楚战)公仲曰奈何对曰
秦王必祖 张仪
之故谋(昔者所谋补曰秦/策有说见本条)楚威王攻梁
张仪谓秦王(惠/)曰与楚攻梁魏折而入楚韩固其与也 …… (第 35b 页)
以/为昭献欲得秦官之印玺)其实犹有约也(疑秦楚/约攻韩)
仲恐曰然则奈何对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

(先已所见后仪之故智言欲秦之救已而不欲其劲/韩也徐注欲以为仪在之日而云非也正曰先韩者)
(急图其国后秦者不望其救先身者善/已之谋后仪者不堕人之诈徐说见后)
(补/)(补曰姚/注云刘)
(去以/字)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秦必委国于公以解伐
是公之所以外者仪 …… (第 36a 页)
(又按正义云徐见张仪尚存生此前后之见此是公孙/时却述 张仪
时事愚谓此策虽曰视 (第 37a 页)
张仪
故谋其下云)
(先身后仪又云所外者仪似非仪死后之辞然楚围之/解实以秦救公孙衍之言为不可信耳此章宜在前 (第 37a 页)
事孰不
逃桓公之难管仲逃于鲁阳虎之难孔子逃于卫(定八/年阳)
(虎作难十四年孔子/乃适卫不如此所云) 张仪
逃于楚(传不书正曰即/仪至楚之事)白圭 …… (第 32a 页)
糜烂人之民人以行其说而奉其所贤仁/者不为也独不念尝委质于齐乎补曰苏代倾诈不义)
(一至于此其罪/浮于 张仪
矣)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言/人)
(谮/之)故献御书而行(献侍御/者以书)曰 …… (第 35a 页)
王苟欲用之/无中间五字文义为胜)则臣请
为王事之王欲醳臣(醳释同见邹忌说琴补曰魏世家/如耳云以秦醳卫 张仪
传醳之索)
(隐云古/释字)(元作/剸)(补曰专/字讹)任所善则臣请归醳事臣苟
得见则盈愿(彪谓 …… (第 36a 页)
满于毅如此而取陈氏者特一时之见未为定论也)
张丑为质于燕(正曰丑见齐韩魏中山等策与楚威王/田婴公仲 张仪
相涉恐非惠王之世)
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
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 (第 47a 页)
  (寅日诸俟方贰中山不服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则识时势也)

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
致于乐羊乐食之古今称之曰(补/)乐羊食其子以自信
明害父以求法(此害于父道而羊为之求为/徇国之法也补曰说见赵策)
犀首立五王(秦韩燕宋中山也楚春秋时王齐宣魏惠/显王三十五年王赵武灵独不王其后秦)
(惠十二年韩宣惠燕易王王明年秦惠始王秦惠改元/之七年宋偃始王故武灵八年书五国相王即秦七年)
(也正曰大事记周显王四十六年韩燕中山皆称王赵/独称君其后亦称王解题按战国策犀首立五王高氏)
(以为齐赵魏燕中山鲍氏以为秦韩燕宋中山二家之/说皆非也齐魏王已久秦之王出于 张仪
宋中山俱小)
(国使宋是时称王齐何为独怒中山况偃之称王又在/慎靓之三年乎然则犀首所立五王其可考者韩燕 …… (第 13b 页)
以/同已之僣也秦纪所书或者齐魏前此称王于其国至)
(此名号始通于诸侯乎又显王四十四年秦初称王解/题云 张仪
之请也秦纪书魏君称王衍一魏字愚按赵)
(世家武灵王十年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已曰 …… (第 14a 页)
曲折小差著书者自/以所闻驳异也然则此书之作亦至慎)
(矣补曰司马喜绳阴姬以语赵王而胁君以行诈取/宠视 张仪
于郑袖其恶尤甚记者好夸何慎之有)
主父欲伐中山使李痹观之李痹曰可伐也君弗攻恐
后天下主父曰何以对曰中 (第 20b 页)
   宗室

军功属籍 秦法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见史记
   贡献
献夜光之璧 国策 张仪
为秦破从连衡说楚王楚王
遣车乘献夜光之璧于秦王
献长人 蜀王本纪秦昭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二十
五丈六尺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