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正史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傳記類
 魏韩恐亡必南走楚仪兼相秦魏则公亦必并相楚
 韩也(仪因献得相必德献楚得/韩仪必缓攻韩亦德献也)
魏王将相 张仪
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 (第 14b 页)
张仪

 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韩氏必亡且
 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地也则韩之南阳举矣子
 盍少委 …… (第 14b 页)
 废矣(魏任衍则/听其所为)如此则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

 衍公叔以为然因而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衍传/有)
楚许魏六城与之伐齐而存燕 张仪
欲败之谓魏王曰
 齐畏三国之合也(楚魏/燕)必反燕地(此齐宣因丧/伐燕所得)以下
 楚楚(衍赵/字) …… (第 15a 页)
 (败谓楚不与也楚不与则齐/伐赵亡将及魏故奔走援之)事成功县宋卫(成谓楚/与之地)
 (受地必由二国/县言轻重系之)魏王弗听也 张仪
告公仲令以饥故
 赏韩王以近河外(赏犹劝也韩时饥因劝之就粟于/河外河外近魏故魏恐韩王宣惠)
 (也 …… (第 15b 页)
 (之也此著书者述其遇秦之效魏/昔惧而今心广又能止齐伐赵也)(元作/尺)楚人遽于革

 下(地缺革岂鬲邪遽传遽楚/以传来许地魏斥之也)伐齐之事遂败 张仪
恶陈轸于魏王曰轸善事楚为求壤地也甚刀(衍/之)
 (字/)左华(未/详)谓陈轸曰仪善于魏王魏王甚爱之 …… (第 16a 页)
 百说之犹不听也公不如以(补/)仪之言为资而反于
 楚王(反言报之/王怀王)陈轸曰善因使人先言于楚(轸自是/如楚) 张仪
欲穷陈轸(时在/楚)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倍(元作悟/音背)
 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公翁同项羽/纪 …… (第 16a 页)
 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齐王曰子东(使东/来齐)无之魏
 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以尝所迎/鲁侯者迎)
 (之重/之也) 张仪
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欲以魏合于齐
 楚以案兵人多为张子于王所(所犹/处)惠子谓王曰小 …… (第 16b 页)
 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计过也齐楚攻魏公必危矣
 张子曰然则奈何雍沮曰请令齐楚解攻雍沮谓齐
 楚之君(闵/怀)曰王亦闻 张仪
之约秦王乎(惠/)曰王若相
 仪于魏齐楚恶仪必攻魏魏战而胜是齐楚之兵折
 而仪固得魏矣若不胜(衍魏 …… (第 17b 页)
 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不可/任)今四国属以事
 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复言/得四)
 (国又相魏也非已相罢而又复衍传有在 张仪
初相/之后彪谓轸之所言惟此有七国捭阖风气不然醇)
 (乎醇/矣)
齐王(闵/)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约外 …… (第 19b 页)
 谈是王谋三国也齐王曰魏王闻寡人来使公孙子
 劳寡人寡人无与之语也三相之相不(元作/不相)信齐王
 之遇遇事遂败(按上章 张仪
将相魏犀首以计去之/乃得相而仪实相魏四岁则所谓以)
 (计去之在仪欲相之初衍得/相宜在仪复相秦之时也 …… (第 20a 页)
 (入之矣待衍如是可也如得贤/而付之阃外若此者不亦殆乎)
史举(即甘茂/所事)非犀首于王犀首欲穷之谓 张仪
曰请令
 王让先生以国(衍以此说仪使之为/已解举故举后见之)王为尧舜矣而 (第 22b 页)
 先生弗受亦许由也衍因令王致万户邑于先生(弗/受)
 (国故/致邑) 张仪
说因令史举数见犀首王闻之而弗任也
 (任犹信也举既非之/而数见之故王疑之)史举不辞而去
楚王(怀/) …… (第 23a 页)
 (罢音/疲)大王之攻黄易矣 张仪
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
 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远辐凑(如木枝四分而/四方凑之如辐) …… (第 23b 页)
 (乃击/之也)而击其后今杀董庆是示楚无魏也魏怒合于

 楚齐必危矣不如贵董庆以善魏而疑之于楚也 张仪
走之魏(传言秦武元年群臣/恶之乞之梁此九年)魏将迎之张丑諌于
 王欲勿内不得于王(王不/听也)张丑退 (第 26a 页)
复諌于王曰王亦
 闻老妾事其主妇者乎子长色衰重嫁而已(重犹/再)
 臣之事王若老妾之事其主妇者魏王因不纳 张仪
 (彪谓丑之自比若此岂可望以士君子之/行哉哀王听其说是亦魏媪之耄者耳)
(衍魏/字)
文子(田/文)田需周霄(孟子时有此人/至是三十年矣)相善欲罪犀首
 犀首患之谓魏王曰今所患者齐也婴子 …… (第 26a 页)
 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
 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
田需死昭鱼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 张仪
薛公(婴/)犀首
 之有一人相魏者代曰然则相者以谁而君便之也
 昭鱼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请为君北见 …… (第 27a 页)
 必相之矣昭鱼曰奈何代曰若其为梁王(若汝/也)代请
 说君昭鱼曰奈何对曰代也从楚来昭鱼甚忧代曰
 君何忧曰田需死吾恐 张仪
薛公犀首有一人相魏
 者代曰勿忧也梁王长主也必不相 (第 27b 页)
张仪
(第 27b 页)
张仪
相魏
 必右秦而左魏薛公相魏必右齐而左魏犀首相魏
 必右韩而左魏梁王长主也必不使相也王曰然则
 寡人 …… (第 27b 页)
 必安矣故曰不如太子之自相也遂北见梁王以此
 语告之太子果自相(魏记九/年有)
周最善齐翟强善楚二子者欲伤 张仪
于魏张子闻之
 因使其人(仪之/人)为见者啬夫(见者最与/强见王也)间见者(间以/伺候)
 (之/) (第 28a 页)
   宣惠王(昭侯子元年己显/王子十七年 丑)
宣王谓摎留(韩/人)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
 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用田成监止而简公弑(齐/事)
 (见哀十/四年)魏两用犀首 张仪
而西河之外亡(秦惠八年/魏纳河西) …… (第 7b 页)
 东藩效宜阳(彪谓横人之辞真所谓虚喝者韩之兵/信弱食信寡矣独不曰从合则能以弱)
 (为强以寡为多乎惜乎/世主不少察于此也)
郑彊(郑公族韩灭/郑故为韩人)之走 张仪
于秦(谮之于秦/使逐之)曰仪之使 …… (第 12b 页)
 者必之楚矣故谓太宰(楚官强/谓之)曰公留仪之使者(留/之)
 (者欲诈为仪/使之致地)强请西图仪于秦故因西请秦王(武/)
  张仪
使人致上庸之地(秦惠十三年取上庸今/言仪致之楚欲以怒秦)故使
 使臣再拜谒(强伪为楚使白此/于秦下衍 (第 13a 页)
秦王字)秦王怒 张仪
(武元/年此)
 (二/年)
宜阳之役(秦三年/此四年)杨侹(枣/人)谓公孙显曰请为公以五万
 攻 …… (第 13a 页)
 此皆绝地形(言其大小相绝而四/国轻以小敌大故亡)群臣此周以蔽其
 上大臣为诸侯轻国也今王位正(言武王能正/贵贱之位) 张仪
 
之贵不得议公孙郝(元作赫/下同)是从臣不事大臣也(从/臣)
 (谓仪大臣郝也事/言不得干其事)公孙郝 …… (第 16a 页)
 言曰请道于南郑(属汉/中)蓝田以入攻楚出兵于三川

 以待公殆不合军于南郑矣(不与/楚战)公仲曰奈何对曰
 秦王必祖 张仪
之故谋(昔日/所谋)楚威王攻梁张仪谓秦
 王(惠/)曰与楚攻梁魏折而入楚韩固其与也(韩魏/之与)是 …… (第 28b 页)
 言收玺(玺军符收之者言/欲止楚之攻韩)其实犹有约也(疑秦楚/约攻韩)
 仲恐曰然则奈何对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
  张仪(先已所见后仪之故智言欲秦之救已而不欲/其劲韩也徐注欲以为仪在之日而云非也)
 臣(补/)以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秦必委国于公以
 解伐是公之所以外者仪而已(外犹后也此言不恃/秦 (第 29a 页)
 举大事孰不逃桓公之难管仲逃于鲁阳货之难孔
 子逃于卫(定八年阳货作难十二年/孔子乃适卫不如此所云) 张仪
逃于楚(傅/不)
 (书/)白圭逃于秦(未/详)望诸相中山也(此与乐/毅同号)使赵赵劫
 之求地望诸 (第 28a 页)
  孟子(原注史记孟子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或曰
轲字子舆)


  孟子受业于子思治儒术通五经资刚毅正大子思以
为贤而傅其道子思没遂以其道游于诸侯时秦用
楚魏用吴起燕赵用苏秦韩用申不害齐用孙子田 (第 32a 页)
成化年间故事籍记姓名及关领年月如有倒死二次
者照例责令赔补从之
山西道监察御史杨百之言革任锦衣卫千户 张仪

宸濠逆谋时力劝太监张锐却其馈遗私语御史萧淮
发其罪恶今锐得免死淮得美迁而首功不录臣窃冤
之乞量授 (第 7b 页)
 武帝开西南夷置益州郡治滇池更汉三国分置改
 置不一今太城治益州未详益州所置也(海陵/本同)余按
 成都有太城少城二城皆秦 张仪
所筑仪既筑太城
 后一年又筑少城太城成都子城也少城唯西南北
 三壁东即太城之西墉秦置蜀郡晋武帝太康中 (第 14b 页)
 叶半读至苏秦约六国从事 上曰苏秦 张仪
掉三寸舌乃能如是乎光对曰秦仪
为从横之术多华少实无益于治臣所以
存其事于书者欲见当时风俗专以辨说
(第 26a 页)
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 张仪
、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
再坏。」帝纳其言,命锦衣官密访缉之。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衣指挥。磐极言不可,不听。锦衣千户 张仪
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
镇、海渎,或望祭于南北郊,或五龙堂、城隍庙、九龙堂、浚沟庙,诸祠如子张、子夏、信陵君、段干木、扁鹊、 张仪
、吴起、单雄信等庙亦祀之。或启建道场于诸寺观,或遣内臣分诣州郡,如河中之后土庙、太宁宫,毫之太清、明
治功者为东南监司,庶杜州县姻娅之私;轻取钱引贴期之费,以纾民力:皆抗疏请于朝,乞力行之。复念大玄城乃 张仪
所筑,高骈所修,圮坏岁久,复修费重,乃以节缩馀钱四十万贯为修城备。畴若以制置使留汉中,则护诸将为得宜
  二十一年冬,武镇军隆阿巡阅台北,悉其事,严诘之;于是彰化县令吴性诚请谕垦户,驱逐众佃出山。而奸民持台府示,不遵。有希府中指者,言汉佃万馀,所费工资甚钜,已成田园;一旦逐之,恐滋变。性诚上言曰:『埔地逼近内山,道路丛杂,深林密菁;一经准垦,人集日多,窃恐命盗凶犯从而溷迹。若招集亡命,肆行无忌,奈何?且

此埔素为生番打鹿之场,即开垦后明定界址,而奸贪无厌,久必渐次私越;虽番性愚蠢,而凶悍异常,一旦栖身无所,势必铤而走险,大启边。不若乘未深入,全驱出山,尚可消患未萌』。镇、道深纳其言,饬台府撤还。二十二年六月,传诸人至郡会讯,予郭百年以枷杖;其馀宥之。署鹿港同知 张仪
盛、彰化县知县吴性诚、吕志恒赴沈鹿拆毁土城,水、埔二社耕佃尽散;生番始各归社。集集、乌溪二口,各立禁 (第 182 页)
未萌。」镇道深纳其言,饬台府撤还。二十二年六月,传诸人至郡会讯,予郭百年以枷杖,其馀宥之。署鹿港同知 张仪
盛、彰化县知县吴性诚、吕志恒赴沈鹿拆毁土城。水、埔二社耕佃尽撤。生番始各归社。集集、乌溪二口,各立禁 (第 35 页)
  镶黄旗人,监生.元年任.
徐运恺
  庐江人,吏员.二年代理. 
觉罗诚善
   镶黄旗,笔帖式.十年署. 张仪

  平湖人,贡生.六年署.
施德培
  萧山人,议叙.二年署. 
周凯
   富阳人,进士.十年 (第 371 页)
清患于未然也』。镇道从之,饬府撤还。二十二年六月,召诸人至府会讯,予百年枷杖,馀宥之。署北路理番同知 张仪
盛偕性诚赴沈鹿,毁土城,逐佃农。番始归社。并立碑于集集、乌溪二口,禁出入。自是埔里社复为番有。然二十 (第 432 页)
  郑佐廷,安徽旌德人,举人.二十一年八月任.

   张仪
盛,浙江平湖人,监生.二十二年二月署.
  王兰,江苏昆山人,监生.二十三年十一月署.
  升宝,汉 (第 75 页)
  越丙申年(光绪二十二年)二月朔越二日,总督府命使者至台东州,咨清知州去就

。越七日而恒春守备队及水师亦至台东。台东者,凤山后山之东,清乾隆时七十二社番地,岁纳饷六十九两,时闭时通,视同弃壤,志所谓卑南觅也。州治地实迤南。光绪初元,日本尚未统一,萨藩西乡从道欲擅兵,则以舟师攻牡丹社,报仇杀。是地属琅峤,在台湾南端界外,清遣钦差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来,日军退,始驻兵,自琅峤凿山刊木,通卑南。琅峤即今恒春也。光绪十五年乙丑,极南置恒春县,极东置台东州。及是,清知州 张仪
春交出土地册籍、勇丁名簿,还归国。而水军复北上收花莲港。花莲港在台东适中,与埔里社对。于是全台始悉入 (第 23 页)
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 张仪
所筑,汉昭烈帝修之。甃以巨石,贯以铁,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减京师。至是,尽为瓦砾矣。献忠又令 (第 18 页)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浩劫之来,自有宿也。故西充授首而后,多门之死,不可胜悼矣。夫考古之籍,推蜀之由, 张仪
之启疆、公孙之跃马、谯 (第 5 页)
  一件遵批赴查等事。乾隆四十九年四月初六日,奉巡抚部院雅批谭署司呈详:查得先据闽县申详,闽省买补平粜仓谷,并无市镇集场,与别省情形不同。且按粮派买,有违禁令。而就殷户采买,奉有明定章程,是以奉文采买乾隆四十六年分平粜谷石,请就殷实之家,分别上、中、下三等,遵照定例,每石先发价银七钱?委员价,亲诣到家劝买。并谕上仓时定价找给。讵贡生陈宗配等价收日久,谷不上仓。及饬差催缴,首先具呈,请照粮额匀买。以致殷户叶连春、黄元和、陈增琳、江日贵、卢书端、陈登澜

、林孙兰等各户,相率效尤,纷纷上控。查陈宗配一户,年可收租一千馀石,又在省会开 张仪
铺、振全两间大典,委系上等殷实之家。派令买谷四百石,已属酌中。其先后随同上控之叶连春等,粮虽无多,亦 (第 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