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政書類
史鈔類
正史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氏永宁宜阳洛阳偃师至巩县北十里入黄河禹治水/时神龟负书出于此名洛口亦名洛汭禹贡东过洛汭)
  (即此又名什谷史记 张仪
说秦王下兵三水塞什路之/口是也国朝孙元诗清洛含温溜元龟荐宝书波开) (第 41a 页)
  (久渐己平其木几为薪泉扉锁长夜千载不复晨/昔为贤俊游今为狐兔邻豪贵竟安在念之心如)
  (焚有生会归尽但恐后无闻/此意不可必且醉梁园春)段干木墓(在府城西/北二十里)
   张仪
(在府城东北/七里仪秦相)范睢墓(在尉氏县北六/十里睢秦相)朱亥
  墓(在府城西南宋苏轼诗昔日朱 (第 3a 页)
  祥宫(宋太宗至道元年上清宫成庆历三年火其/后复修赐名上清储样宫命苏轼撰碑文以)
  (纪其/事)逍遥宫(在陈留县南六里隋/大业二年建后废)鸿台宫(在洧川/县西一)
  (里战国策 张仪
说韩王曰秦下甲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大王之有也即此)
  平楼(在府城宋大内需云殿东旧名 …… (第 5b 页)
  (书酒诰明大命于妹邦诗爰采/唐矣妹之乡矣即此今失考)酸枣废县(在延津/县西北)
  (会安镇置自秦按纲目 张仪
说魏王曰秦下兵攻/河外据酸枣则赵不南梁不北而从道绝注酸枣)
  (在黄河南故云河外今黄河/迁封邱样符 (第 35b 页)
  (水中滩出唐牛僧孺为尉忽报滩出/及双鸂鶒飞下不旬日拜西台御史)洛汭(在巩县/洛伊二)

  (水入河处清浊异流亦名什谷禹贡东过洛汭即/此史记 张仪
说秦王下兵三水塞什谷之口亦此)
  石渠(在府城旧铜驼坊西/宋潞公文彦博宅)上阳陂 积翠陂 月
   (第 16b 页)
  (秦起赵威振八蕃则信陵之名若兰芬也英辨荣/枯能济其厄位加将相窒隙之策四海齐锋一口)
  (所敌则 张仪
张禄亦足云也搉惟庸蜀与鸲鹊同/窠句吴与蛙黾同穴一自以为禽鸟一自以为鱼)
  (鳖山阜猥积而崎岖泉流迸 (第 31a 页)
官告天地大庙社稷岳)
(镇海渎或望祭于南北郊或五龙堂城隍庙九龙堂浚/沟庙诸祠如子张子夏信陵君段木扁鹊 张仪
吴起单)
(雄信等庙亦祀之或启建道场于诸寺观或遣内臣分/诣州郡如河中之后土庙太宁宫毫之太清明道宫兖) (第 2b 页)
  禜(唐/) (宋/) (金/) (元/) (明/)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止九月闭
坊市北门盖井禁妇人入街市祭玄冥大社禜明德门
代宗大历四年四月雨至于九月闭坊市北门置土台
台上立黄幡以祈晴
宋太祖太宗时凡京师水旱稍久帝亲祷者则有建隆
观大相国太平兴国寺上清太乙宫甚则再幸或撤乐
减膳进蔬馔遣官祷者则天齐五龙城隍佛神四庙大

相国开宝报慈崇明崇夏五寺及建隆观令开封祭九
龙浚沟黄沟子张子夏信陵君段干木扁鹊 张仪
吴起
单雄信庙至道后又于寺观建道场复遣常参官诣岳
渎致祠真宗咸平后祈祷又增玉清昭应景灵宫祥源
观太一 (第 20b 页)
 钱盛(历城/人)张时中(历城人/知府)秦琰(历城人刑/部侍郎)郭英(历城/人御)
 (史/)王㒞(章邱人/知县)翟固(章邱/人)孙硕(邹平人/按察使)李奇(邹平/人)

 仪(邹平/人)
尚肃(齐河人甲/戌进士)方规(济阳人丁/丑进士)刘撝谦(德州/人甲)
 (戌进/士)魏涓(金乡/人) (第 79a 页)
  (十馀里至宋世蜀宫后门已为平陆然犹呼为水/门也明初其地填为蜀藩正殿西南尚有一曲水)

  (光涟/漪云)万岁池(在县北十里华阳国志 张仪
筑城取/土于此因成池水经注作万顷池唐)
  (志县北十八里有万岁池天宝中章仇兼琼筑堤/积水溉田宋绍兴 …… (第 4b 页)
  (龙跃池王氏开国记建将薨两月摩诃池有/鶢鶋来集衍即位改龙跃池为宣化池俱误)千秋

  池(在县东五里秦 张仪
所凿华阳国志城东有千/秋池又城北有龙坝池城西有柳池水经注龙)
  (坝作龙堤又城之/西北有天井池)(第 6b 页)
  (城成都周十二里县本治赤里街若徙治少城容/斋笔录晋益州刺史治大城蜀都太守治少城永)
  (和三年桓温平李势夷少城宋张咏创设记隋开/皇初蜀王附 张仪
旧城增筑南西二隅通广十里)
  (亦曰少城时因谓大城/曰子城其后少城复毁)罗城(唐乾符六年高骈为/剑 …… (第 2a 页)
  古滩城(旧志在县东八十里舆地纪胜在县东七/十里岷江岸周一百步阔五尺相传巴子)
  (于此置津/立城因名)江州故城(在县西相传为秦 张仪
筑汉/置江州县为巴郡治杜预注)
  (江州故巴国都也后汉初公孙述据蜀遣将从阆/中下江州建武十一年岑彭 …… (第 23b 页)
  (年诸葛亮军至江州破巴郡章武二年东伐张飞/自阆中发兵会江州遇害建兴四年诸葛亮欲出)
  (军汉中李严当知后事自永安移屯江州因筑大/城华阳国志秦时 张仪
灭巴城江州汉世郡治江)
  (州地势刚险皆重屋累居又不相容结舫水居者/五百馀家承三江之会夏水涨盛壤散 …… (第 23b 页)
  (以禦鲁寻改为巴西郡治西魏改隆州唐改阆州/图经贞观十一年徙于州东咸亨二年又徙蟠龙)
  (山侧载初元年又徙 张仪
故城宋淳/熙中移州治于大获山元徙还故县)西水废县(在/县)
  (西十里后周置元并/入南部又见南部县 (第 43a 页)
  (负賨人勇长讲多经楚客禅似簇绮罗偏焕耀如/流车马信喧阗支机显绰名堪录题柱芬芳事莫)
  (捐李特锋铓徒恃险 张仪
规画自持颠鹰扬器业/成悠久乌合奸雄败转旋漫向鼎分澄霸道却当)
  (龟化验都廛强贪楚灭悲倾辙广洽尧询 (第 33a 页)
  (元都景明坛殿新制门闼旧名江沱泚泚扬涟玉/清岷山峨峨回风雪零挂菌朝蔚漪澜夜渟乘云)
  (啸歌浮/丘赤城)
 赞
 宋郑藏休石室赞(自 张仪
讽蜀剑路攸通向者鱼凫/未知蚕丛诗书罔设礼乐谁崇征)
  (伐不休城池屡空爰暨有汉是生文翁符守此邦/郁 …… (第 18b 页)
  (奔驰会秦王于褒谷石牛来去辟蜀路于剑门空/惊化玉之微宁获粪金之利爰自朔分秦历声接)
  (华风代有雄豪迭为侯伯运当奇特子阳乘虎踞/之机时运非常昭烈负龙蟠之势若乃 张仪
之经)
  (营版筑役满九年杨秀之壮观崇墉功加一篑洎/我唐临御圣德昭融武威雷骇于百王文德日晖)
  (第 90b 页)
秦人一/作庚)
三反之郢矣甘茂与昭献遇于境其言收玺实有约也
朋恐曰然则奈何对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

(言先己所见/后仪之故智)
臣以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秦必委
国于公以解伐公之所以外者仪而已其实犹之不失
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围或谓朋 (第 3a 页)
 葭萌苴与巴好巴蜀为雠故蜀王怒伐苴
各来告急于秦王欲伐蜀以道险难至而韩又来侵欲
先伐韩恐不利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错与 张仪
争论
于王前(史/记)
错欲伐蜀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
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 …… (第 17b 页)
 反误

使茂定蜀还以茂为左丞相(史/记) 张仪
将相魏欲假秦兵以救魏左成谓茂曰不如予之
魏不反秦兵张子不反秦魏若反秦兵张子得志于魏
不敢反于秦矣张子 (第 22b 页)
不去秦张子必高子(言仪无舍秦/之心必重茂)
(欲茂以秦/资之也) 张仪
又欲以汉中与楚请王曰有汉中蠹种
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今汉中南边
为楚利此国累也茂谓王曰地 …… (第 22b 页)
王王迎茂于息壤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
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
行千里攻之难臣闻 张仪
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
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 (第 23a 页)
张仪
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 (第 23a 页)
 故谓楚太宰曰公留仪之使者彊请西图仪于秦因

 西请秦王曰张仪使人致上庸之地故使使臣再拜
 谒秦王怒 张仪

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 (第 19b 页)
张仪
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
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
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 (第 19b 页)
齐王曰
寡人甚憎 张仪
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
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
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 (第 19b 页)
地今齐王甚憎仪仪之

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之梁齐必举兵伐
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
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是
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今果
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
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齐王曰善乃止后公孙衍
以梁与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张仪
谓梁王曰不用臣言
以危国梁王因相仪仪将以秦梁之齐合横亲公孙衍 (第 20a 页)
  陈轸 (子应/附)
陈轸者游说之士去楚之秦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秦攻
陉韩使人驰南阳之地(驰反走/示服也)秦已驰(驰进也韩避/而秦进也)
攻陉韩因割南阳之地秦受地又攻陉陈轸谓秦王曰

国形不便故驰交不亲故割今割矣而交不亲驰矣而
兵不止臣恐山东无以驰割事王者矣且王求百金于
三川而不可得求千金于韩一旦而具今王攻韩是绝
上交而固私府窃为王不取也 张仪
之相楚归也田华
之为轸说惠王曰臣恐王之如郭君夫晋献公欲伐郭
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 …… (第 1b 页)
不听遂亡因而伐虞遂取
之今秦自以为王能害王者之国者楚也楚知横门君
(盖秦/将)之善用兵与陈轸之智故骄 张仪
以五国来必恶
是二人愿王勿听也 (第 2a 页)
张仪
果言轸王不听 (第 2a 页)
张仪
又谓惠
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
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王召陈
轸告 …… (第 2a 页)
也今楚王明主而昭阳贤相也轸
为人臣而常以国情输楚楚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
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否轸出 张仪
入问王曰陈 …… (第 2b 页)
王何逐 张仪
曰不忠不信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
勿与为约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
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 (第 3b 页)
今困也且使万乘之国免
其相是城下之事也 张仪
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
来将倍之轸之魏张仪恶之于魏王曰轸犹善楚为求
地甚力左夹(国策作/左华)谓轸曰 …… (第 3b 页)
 举非犀首于王犀首欲穷之谓张仪曰请令王让先
 生以国王为尧舜矣而先生弗受亦许由也衍因令
 王致万户邑于先生 张仪
说因令史举数见犀首王
 闻之而弗任也史举不辞而去国策田文田需周霄 (第 16b 页)
 

秦居雍献公徙栎阳孝公始都咸阳楚都郢顷襄王徙
陈考烈王徙寿春赵起晋阳献侯治中牟敬侯始都邯
郸魏起安邑惠王始都大梁韩起平阳哀侯都郑景侯
徙阳翟卫都濮阳徙野王
战国之势天下共苦秦秦踞建瓴之胜扼关东之吭俯
膺殽函布翅河陇藉足巫山黔中乘险负固莫之敢撄
据上游故也是故燕溃国都齐失临菑韩受围雍氏破
岸门赵急长平邯郸魏覆马陵伊阙楚亡汉中败蓝田

国无不破战无不北赵尝与四国共攻秦秦破之修鱼
西周约诸侯将天下锐兵西攻秦秦灭西周入九鼎自
有秦以来未闻一矢加遗于秦城其明效也地势实然
又重以诈力 张仪
取西河收上庸而楚魏削司马错灭
蜀而巫黔通甘茂拔宜阳而二周震范睢纳远交近攻
之说释齐事韩得尺有尺得寸有 (第 71a 页)
有矣
上曰当益进上流用淮浙㩁货盐钱以赡军费运江浙
荆湖之粟以为军食王绹曰议者多言入蜀便殊不知
自秦用 张仪
至本朝遣王继恩下蜀者八矣取辄得之 (第 84a 页)
匕箸膻静院春风传浴鼓画廊晚雨湿茶烟潜
光寮里明窗下借我逍遥过十年 方舆胜览万岁池
在府北十里华阳国志 张仪
筑城取土处去城十里因 (第 12a 页)
   巴县附郭
山海经曰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

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
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有巴遂山渑水出焉又有朱卷
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注云今三巴是也后照乃
巴人始祖辛氏即酆氏出是尘土言殷盛也食象即巴
蛇也 水经注曰江州县故巴子都也按春秋桓公九
年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为好寔始见传文公十六
年楚人秦人巴人伐庸寔始见经及后七国称王巴亦
称王华阳国志慎王五年蜀苴相攻苴侯奔巴巴为请

于秦秦使 张仪
救苴灭蜀仪贪巴苴之富遂灭巴执王
以归乃城江州而置巴郡焉汉书列传扬雄之先称扬
侯处于巫山至汉兴其族溯江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