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或得于闻或得于传幸子勿哗试为子发乎齿牙/里人曰诺先生曰郏鄏之地中居帝域贤相圣营)
  (龟符墨食成王定鼎以休姬德三十承孙八百祚/年祖功寝微 哀平
乃迁幽用妇𤇺诸侯疾怨夷元)
  (敬朔太史不颁百派分波争涸其源汜水而郑阳/翟而韩晋盟河阳秦戍新安一 (第 3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河南通志卷七十九
  艺文八
 记
  蔡邕光武济阳宫碑记(王室中微 哀平
短祚奸臣/王莽偷有神器十有八年)
  (罪盈恶熟天人致诛帝乃龙见白水渊跃昆滍破/前队之众殄二公之师收 (第 1a 页)
  (皇初凡有州二百十有一郡五百八于是废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则刺史与太守无异自隋迄唐州)
  (郡互更嗣后则郡大而州小以郡统州比汉晋时/又一变矣郡之名起于秦汉与稍复开置至 哀平)
  (
新置郡国合旧郡凡百有三光武并省后复增置/至灵献凡百有五魏周齐益分析至隋初有五百)
  (馀郡其改郡而 …… (第 9a 页)
  (于东垣孟康曰真定也十一年即改东垣曰真定/至晋则已无东垣之名且此去洛阳千馀里安得)

  (云谋袭洛阳冯该又安得自陜邀击之乎况晋书/于载记明载 苻丕
此事则晋之有东垣于本书已)
  (确有明据不应于地里志而遗之晋史之自相矛/盾不待辩而明者今按河南府新 (第 24a 页)
诏半为农景帝遵业醇厚民风武承富庶始/建年号穷兵雪耻末年减耗立昭继武功归霍光孝宣)
(中兴道杂霸王元成 哀平
权移女党张禹佞䛕乃生王/莽十有四年乱生新室更始刘盆王寻王邑光武中兴)
(群盗乃灭寇邓元勋耿贾洪烈天下 (第 27a 页)
 邠邵比翮而飞永如南山不缺不亏略取大较丹书
 刻石垂示后昆识者察焉
  光武济阳宫碑       (汉/)蔡 邕
 王室中微 哀平
短祚奸臣王莽偷有神器十有八年
 罪盈恶熟天人致诛帝乃龙见白水渊濯昆滍破前 (第 8a 页)
  (沟壑且素羞比于嬖宠又岂失身于篡朝此以其/言而知之子云始为郎给事黄门与莽贤等相颉)
  (颃夫夫者后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子云历成 哀平
三世不徙官姜桂之性愈老愈) (第 41a 页)
  (文翁始也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至侍中/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部都尉俾立卜八郭于是)
  (郡县多城观矣又分牂牁置益州是为南益州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盐井二十置盐铁官自汉)
  (兴至 哀平牧
守仁贤宣德立教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虽鲁之洙)
  (泗齐之稷下未足多也且汉 (第 10a 页)
世不毁至元帝始罢郡
国庙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阳立高庙祀高祖及文
武宣元五帝天子亲奉祀于长安故高庙祀成 哀平

帝京兆尹侍祠又别立四亲庙于南阳舂陵祀父南顿
君祖钜鹿都尉曾祖郁林太守高祖舂陵节侯皆岁时
郡县侍祠 (第 5b 页)
时北鄙骚动帝忧之访群臣以边事右拾遗王
禹偁献禦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汉十二帝言贤
明者文景也言昏乱者 哀平
也然文景之世军臣单于 …… (第 29a 页)
呼韩邪单于
每岁来朝委质称臣边烽罢警何耶盖文景当军臣强
盛之时而外任人内修政使不能为深患者由乎德也 哀平
当呼韩衰弱之际虽外无良将内无贤臣而致其
来朝者系于时也今国家之广大不下汉契丹即强盛
至如挠边侵塞岂有 (第 29b 页)
父屈示有尊也太上亲为徽宗子子为祖父为宗失昭
穆之序议者不过以汉光武为比光武以长沙王后布
衣崛起不与 哀平
相继其称无嫌太上中兴虽同光武
然实继徽宗正统以子继父非光武比将来祔庙在徽
宗下而称祖恐在天之灵有所不 (第 2a 页)
为南益州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盐井二十置盐铁
官自汉兴至 哀平牧
守仁贤宣德立教英伟命代之士
其出如林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虽鲁之洙泗
齐之稷下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蜀 (第 11b 页)
武二年于洛阳立庙而成 哀平
三帝祭于西京一十八
年亲幸长安行禘礼当时五室列于洛都三帝留于京
庙行幸之期与合食之期相会不逢斋车又安 (第 12b 页)

惑哉至如灭国弑君乱常千纪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
岁次睢咸秩遂用玉帛之君鲁道有荡每等衣裳之会
纵使西汉 哀平
之际东汉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不至
此为政之理可以一言蔽焉陛下独照宸衷永怀前古
将复五等而修旧制建万国而 (第 16b 页)
始孝武开西域之后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元 哀平
此道不替王莽篡位贬易王侯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
隔绝并复投属丐奴光武中与匈奴税重皆遣使求内
属至于延光三 (第 28b 页)
   梁统论人轻犯法吏易杀人
建武十四年秋太中大夫梁统上疏曰臣窃见元帝初
元五年轻殊死刑三十四事哀帝建平元年轻殊死刑
八十一事其四十二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自是以后
著为常准故人轻犯法吏易杀人高帝受命约令定律
诚得其宜文帝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自馀皆率由旧

章至 哀平
继体丞相王嘉轻为穿凿亏除先帝旧约成
律愿宣诏有司定不易之典杜林奏曰大汉初兴蠲除
苛政及至其后渐以滋章 (第 68a 页)
   崔骃戒窦宪
章和二年太后临朝窦宪兄弟皆在亲要之地崔骃以
书戒宪曰传曰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生富贵而能

不骄傲者未之有也今宠禄初隆百僚观行岂可不庶
几夙夜以永终誉乎昔冯野王以外戚居位称为贤臣
近阴卫尉克己复礼终受多福外戚所以获讥于时垂
愆于后者盖在满而不挹位有馀而仁不足也汉兴以
后迄于 哀平
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书曰监于
有殷可不慎哉
   窦宪威名益盛
永元三年窦宪既立大功威名益盛刺史 (第 40a 页)
东之乱自此始矣坚不听
   苻秦姜让责慕容垂有异图
九年慕容垂以洛阳四面受敌欲取邺而据之乃引兵
而东 长乐公丕
使姜让诮让燕王垂且说之曰过而能
改今犹未晚也垂曰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 (第 50a 页)

乐公
使尽众赴京师然后修复国家之业与秦永为邻
好何故闇于机运不以邺城见归若迷而不复当穷极
兵势恐单马求生亦 (第 50a 页)
不可得也让厉色责之曰将军不

容于家国投命圣朝燕之尺土将军岂有分乎主上与
将军风殊𩔖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宠踰勋旧自古君
臣际遇有如是之厚者乎一旦因王师小败遽有异图 长乐公
主上元子受分陜之任宁可束手输将军以百
城之地乎将军欲裂冠毁冕自可极其兵势奚更云云
但惜将军以七十之年 …… (第 50b 页)
   班彪风隗嚣归汉
建武五年隗嚣问于班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数世
然后定意者纵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
一人也彪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
政本根既微枝叶彊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
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邑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至于成帝假借外家 哀平
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
能窃位号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 (第 123b 页)
世不毁至元帝始罢郡国庙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
阳立高庙祀高祖及文武宣元五帝天子亲奉祠于长
安故高庙祀成 哀平
三帝京兆尹侍祠又别立四亲庙
于南阳舂陵祀父南顿君祖钜鹿都尉曾祖郁林太守
高祖舂陵节侯皆岁时郡县侍祠至 (第 2a 页)
 严因武之旧至王嘉为相始轻减法律东京因而不
 改嘉贤相也轻刑又其盛德事班固不记其事乃见
 于梁统传可谓疏略矣统言高惠文景以重法兴
 平
以轻法衰因上书乞增重法律赖当时不从其议
 此如人年少时不莭酒色而安老后虽莭而病便谓
 酒色可以延年可 …… (第 7a 页)
 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
 独群臣侍祠臣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诏
 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
 平
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尊为父可亲奉祠成帝
 以下有司行事别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莭侯群
 臣奉祠以明尊尊 (第 12b 页)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一   明 王祎 撰
晋太宗简文帝咸安元年(代高祖皇帝建国三十四年/ 凉张天锡九年 秦宣昭)
(皇帝建/元七年)春正月秦援袁瑾桓温遣兵大破之丁亥拔寿
春瑾伏诛(以夲纪/通鉴修)秦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
关中(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秦复置雍州以 长乐公丕
为雍州
刺史(以吕祖谦/标目修)
 解题曰按地理志苻健都长安于雍州置司𨽻校尉 …… (第 1a 页)
 解题曰上明在今江陵府松滋县西五里
壬寅王彪之卒(以夲/纪修)
晋烈宗孝武皇帝太元三年(秦宣昭皇帝/建元十四年)春二月乙巳
作新宫(以夲/纪脩)秦王坚遣 长乐公丕
等四道攻襄阳夏四
月围之(以通/鉴修)秋七月新宫成(以夲/纪修)
 解题曰按建康实录内外殿宇大小三千 …… (第 8b 页)
 云幸矣而又可赏乎谢安镇庙堂诸镇相继陷没今

 仅能复一盱眙亦非受赏之时也事见通鉴
六月秦平阳公融为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尚书令 长乐公丕
都督关东军事冀州牧(以吕祖谦/标目修)
七月秦徙诸氐十五万户于方镇(以吕祖谦/标目修)九月癸未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