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军代还对称旨改将作监丞监华州酒税以秘书省
 著作佐郎使夔峡疏决刑狱还改太子左赞善大夫
 知云安军徙渝阆二州擢三司盐铁判官河北计置
 粮草初 丁谓
招抚溪蛮有威惠诏谓自举代谓荐颜
 为峡路转运使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始孟氏据蜀 …… (第 49b 页)
 起家丹州推官李允正辟延州从事向敏中荐其材
 改著作佐郎知中江县父丧会祀汾阴经度制置使
 陈尧叟奏起通判陜州还拜监察御史母忧会祀太
 清宫 丁谓
奏起通判亳州迁殿中侍御史权三司度 (第 52b 页)
 支判官改侍御史益州路转运使民间以铁钱重私
 为劵以便交易 谓之
交子富家专其事数至争讼田
 请置交子务以权出入后寇瑊用其议蜀人便之就
 除陜西转运使进直昭文馆知河南 (第 53a 页)
 本非有他术陛下当馈而叹恨无萧曹今一裴度摈
 弃于外所以冯唐知汉文帝有颇牧不能用也上感
 悟谓处厚曰度累为宰相而官无 平章事谓
何处厚
 具道其由上于是复度兼平章事中人至度所必丁 (第 37b 页)
 有光如烛辛酉祀后土地祗是夜月重轮还奉祗宫
 紫气四塞(宋/史)三月泽州甘露降八月蒲县禾异畎同
 颖十一月河中府献芝草(五行/志)五年 丁谓
等上汾阳
 祥瑞图百四十八轴(玉/海)十月泽州厅事梁上生白茎
 紫盖芝二十四本六年八月龙门民田嘉禾生 (第 61a 页)
 裴瑾崇丰二陵集礼(瑾字封叔光庭曾孙/元和中吉州刺史)
 裴茝内外亲族五服仪二卷又书仪二卷
 葬王播仪一卷
宋王旦汾阴祠坛颂
  丁谓
大中祥符祀汾阴仪五十卷祥符瑞赞五卷
 司马光书仪八卷又涑水家仪一卷居家杂仪一卷 (第 62b 页)
阁殆无虚岁倚阁者后或岁
凶亦辄蠲之而又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
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 丁谓
尝曰二
十而税一者有之三十而税二者有之盖谓此也 (第 25b 页)
 是始命复造焉
至道三年天下主客户四百一十三万二千五百七十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诏除两浙福建荆南广南旧输身
丁钱凡四十五万四百贯
  三司使丁谓
言东封及汾阴赏赐亿万加以蠲复诸
 路租赋除免口算圣泽宽大恐有司经费不给上曰
 国家所务正为泽及下民但 …… (第 3a 页)
 输之民益以为病明道二年范文正公为江淮安抚
 乞会一路主户以见在盐价于春时给盐食用随夏
 税送纳价钱奏可其后 谓之
蚕盐者此也两浙身丁 (第 23b 页)
 钱者始未行钞法以前岁计丁口官散蚕盐每丁给
 盐一斗输钱百六十有六 谓之
丁盐钱皇祐中许民
 以䌷绢依时直折纳 (第 24a 页)
谓之
丁绢自钞法既行之后盐
 尽通商而民无所给每丁仍增钱为三百六十 (第 24a 页)
谓之
 
丁身钱大观中始令三丁纳绢一疋当时纳钱未有
 陪费其后物价益贵乃令每丁输绢一丈绵一两皆
 取于五等下户 …… (第 24a 页)
 充民丁者本名丁钱勿输(七年八/月丙辰)二广丁钱亦不知

 其所始广西郡县贫薄凡民间父祖年六十以上而
 身丁未成者亦行科纳 谓之
挂丁钱绍熙初诏令本
 路监司约束(二年郊/赦申明)大抵丁钱多伪国所创余尝谓
 唐之庸钱杨炎已均入二税 …… (第 25b 页)
 缕之征有所折税有和预买川路有激赏而东南有
 丁绢是布缕之征三也谷粟之征有税米有义仓有
 和籴(川路 谓/之
劝籴)而斗面加耗之输不与是谷粟之征亦
 三也通力役之征而论之盖用其十矣民安得不困
 乎余恶夫世之俗吏 …… (第 26a 页)
  客散各复其初依旧环坐刺绣任其生死视如草
  芥云
唐制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反逆家男女及奴/婢没官皆 谓之
官)
(奴婢男年十四以下者配司农十五以上/者以其年长令远京师配岭南为城奴也)一免为审户
再免为杂户三 (第 38a 页)
厚利繇是
虚估之利皆入豪商巨贾券之滞积虽二三年茶不足
以偿而入中者以利薄不趋边备日蹙茶法大坏
景德中 丁谓
为三司使尝计其得失以谓边籴才及五
十万而东南三百六十馀万茶利尽归商贾当时以为 …… (第 12b 页)

而官收租钱与所在征算归𣙜货务以偿边籴之费时
韩琦富弼等执政力主其说乃议弛禁以三司岁课均
赋茶户 谓之
租钱与诸路本钱悉储以待边籴自是唯 (第 13b 页)
  已淳化五年十二月初置诸州应在司具元管新
  收已支见在钱物申省景德元年复立置簿拘辖
  累年应在虽有此令不过文具 三司使丁谓
奏立
  转运司比较闻奏省司进呈增亏赏罚之法然承
  平日久国家益务宽大诸郡钱物往往积留漕臣 …… (第 29a 页)
  公使钱始立定额自二百贯至三千贯止州郡所

  入才醋息房园祠庙之利 谓之
收簇守臣窘束屡
  有奏陈(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
  (第 30b 页)
 所尚久矣是故俊乂实在其中由此而出者终身为
 文人故争名常为时所弊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
 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 谓之进士
互相推敬 (第 21b 页)

 之先辈
俱捷 (第 21b 页)
谓之同年(近年及第未过关试皆称新/及第进士所以韩中丞仪尝)
 (有知闻近过关试仪以一篇纪之曰短行轴子付三/铨休把新衔恼必先今日便称前进士好留春色与)
 (明/年)
(第 21b 页)
谓之
座主京兆府考而升之 (第 21b 页)
谓之
等第外 (第 21b 页)
 府不试而贡者 谓之
拔解(然拔解亦须预托人/为词赋非谓白荐)将试
 各相保 (第 22a 页)
谓之
合保群居而赋 (第 22a 页)
谓之
私试造请权要 (第 22a 页)

 之
关节激扬声 (第 22a 页)
谓之
还往既捷列名于慈恩寺塔
  (第 22a 页)
谓之
题名大燕于曲江亭子 (第 22a 页)
谓之
曲江会(曲江大会/在关试后)
 (亦 (第 22a 页)
谓之
关宴宴后同年/各有所之亦 (第 22a 页)
谓之
离会)籍而入选 (第 22a 页)
谓之
春关不捷而
 醉饱 (第 22a 页)
谓之
打眊氉匿名造谤 (第 22a 页)
谓之
无名子退而肄业
  (第 22a 页)
谓之
过夏执业以 (第 22a 页)
谓之
夏课( (第 22a 页)
谓之/
秋卷)挟藏入 (第 22a 页)

 之
书策此其大略也其风俗系于先达其制置存于 …… (第 22a 页)
 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
 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故也
 天府解送自开元天宝之际率以在上十人 谓之

 第必求名实相副以滋教化之原小宗伯倚而选之 …… (第 22b 页)
 唐众科之目进士为尤贵而得人亦最为盛岁贡常
 不减八九百人缙绅虽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
 不为美其推重 谓之
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
 难 (第 23b 页)
谓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先是进士试诗
 赋及时务策五道明经策三道建中二年中书舍人
 赵赞权知贡举乃以箴 …… (第 23b 页)
  右唐二百八十九年逐岁所取进士之总目
  按昌黎公赠张童子序言天下之以明二经举其
  得升于礼部者岁不下三千人 谓之
乡贡又第其
  可进者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 (第 48a 页)
谓之
出身然观 (第 48a 页)
其有残废笃疾并不
得预解或应解而不解不应解而解监官试官为首罪
停所任受赂以枉法论长官听朝旨凡见任官应 进士
举谓之
锁厅试所属官司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
贡院十人或五人同保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 …… (第 14a 页)
 止遂唱第一甲上意亦忽忽忘之至三百人方悟
  是年榜三百五十三人而第一甲三百二人第二
  甲五十一人 丁谓
第四人王钦若第十一人张士
  逊第二百六十人后 (第 26b 页)
丁谓
王张皆为宰相如此则
  是黄甲人数之多是神物欲曲为张士逊之地二
  说颇涉偏私诡异故李大性所著典故辨 (第 26b 页)
  (同/)
又诏斋郎每岁以十五人为额取年貌合格诵书精熟
者充覆试不如所奏三司坐之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诏应以门荫授京官年二十五以
上求差使者当令于国学听习经书以二年为限仍令
审官院与判监官考试讫以名闻既而引对大理评事
钱象中太常寺举礼郎陈宗纪并以学业未精令且习

读俟次年引对 又诏已有官而再奏者至所合授止
 又诏锁厅就试至礼部不合格者停见任(详见举/士门)
  石林叶氏曰祖宗时见任官应 进士举谓之
锁厅
  虽中选止令迁官而不赐科第不中则停见任其
  爱惜科名如此淳化三年滁州军事推官鲍当等
  应 (第 31b 页)
相并置齐司徒之府领天下州郡名数户口簿籍梁罢
丞相置司徒历代皆有至后周以司徒为 地官谓之

司徒卿掌邦教职如周礼隋及唐复为三公
宋仍唐制政和二年罢(详见总序/)
  司空
司空古官(孔安国 …… (第 18b 页)
掌治水土祠祀掌扫除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历代皆
有之至后周为 冬官谓之
大司空卿(掌邦事以五材九/范之徒佐皇帝富)
(邦国大祭祀行洒扫/庙社四望则奉豕牲)隋及唐复为三公(天 (第 20a 页)
  元丰以前皆然然宰相者总百官弼天子既不当
  侪之他官而其上则不当复有贵官矣自唐开元
  以来郭子仪李光弼相继以平章事为 节度使谓
  之
使相而宰相之职侪于他官自此始自宋元祐 (第 17a 页)
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五十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职官考四
  门下省
门下省后汉 谓之侍中
(嘉平六年/改侍中寺)晋志曰给事黄门
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或 (第 1a 页)
谓之
门下省至齐亦呼
侍中为门下领给事黄门侍郎公车太学太医等令丞 …… (第 1a 页)
  侍中
侍中者周公戒成王立政之篇所云常伯任以为左右
即其任也(汉官曰选于侯伯转补衮阙言其道可常尊/故曰常伯周礼有太仆干宝注云若侍中)

秦为侍中(晋志曰黄帝时风后为侍中此皆出于兵家/及谶纬之文不足徵也刘昭释太尉其义详)
(矣/)本丞相史也使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 谓之侍
汉侍中为加官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
为加官(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所 …… (第 11a 页)
鸟)直侍
左右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苏则与吉茂/同隐于太白)
(山后则为侍中侍中旧亲省起居故 谓之
执虎子茂见/则嘲曰仕进不止执虎子则笑曰诚不能效汝蹇蹇鹿)
(车/驱)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 (第 11b 页)
  中书令
舜摄位命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
爵禄废置生杀予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盖
今中书之任其所置中书之名因汉武帝游宴后庭始
以宦者典事 尚书谓之
中书谒者置令仆射(不言谒者/省文也)
元帝时令弘恭仆射石显秉势用事权倾内外萧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 …… (第 3b 页)
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因其位 谓之
凤凰池焉(荀勖守/中书监)
(侍中参赞朝政及迁尚书令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失/之甚愠人有贺者勖怒曰夺我凤 …… (第 5a 页)
  朝其位益尊叙班至在太师之上然只以为亲王
  及使相兼官无单拜者见任宰相带侍中者才五
  人范鲁公质赵韩公普 丁晋公谓
冯魏公拯韩魏
  公琦尚书令又最贵除宗王外不以假人赵韩公
  韩魏公始赠真令韩公官止司徒及赠尚令乃诏 …… (第 7a 页)
  尚书省

昔尧试舜于大麓领录天下事似其任也周之司会又
其职焉(郑玄注周礼大/司会若今尚书)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
法书故 谓之尚书
尚犹主也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
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
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始四年罢 …… (第 27a 页)
仆射副)
(令又与尚书/分领诸曹)汉初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及灵帝以
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是始见曹名总 谓之
尚书台 (第 27b 页)
谓之
中台(吴诸葛恪既定山越孙权使尚书仆射薛/综劳军曰故遣中台近官迎致犒赐之) …… (第 27b 页)
尚书省(令右阙则左/仆射为省主) 谓之
内台每八座以下入寺门
生随入者各有差不得杂以人士凡尚书官大罪则免
小罪则遣出遣出者百日无代人听还本 …… (第 28b 页)
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
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后魏天兴元年置八
部大人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 谓之
八 …… (第 29a 页)
防其宣露宁有古制所重今反)
(轻之宜尽写其事意/以付公车诏从之)北齐尚书省亦有录令仆射总理
六尚书事 谓之
都督 (第 29b 页)
谓之
北省后济北王以太子监 …… (第 29b 页)

亨初复旧光宅元年改为文昌台垂拱元年又改为都
台咸通初复旧长安三年又改为中台神龙初复为尚
书省(亦 谓之/
南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旧尚书令有大厅当/省之中今 (第 30a 页)
谓之
都堂)
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左司统之
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右司统之 (第 30a 页)
  百官志而后知其讹志之言曰尚书古官也舜摄

  帝位命龙作纳言即其任也周官司会郑元云若
  今尚书矣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
   谓之尚书
尚犹主也汉初有尚冠尚衣尚食尚浴
  尚席尚书 (第 5a 页)
谓之
六尚战国时已有尚衣尚冠之属
  矣秦时有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丞然则尚书之
  称尚书从去声而非平声亦既 …… (第 5a 页)
 殆今世袭称之始也徽宗朝复殿中省有六尚今
  内官省品秩犹有尚官等称谓益无可疑云
  历代郎官
郎官 谓之尚书
郎汉置四人分掌尚书事一人主匈奴
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主
财帛委输后汉尚书侍郎三十 …… (第 5b 页)
侍使一人女侍使二人
皆选端正妖丽执香炉香囊护衣服奏事明光殿省省
中皆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女以丹朱漆地故 谓之

墀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
也奏事则与黄门侍郎对揖黄门侍郎称已闻乃出丞
郎月赐赤 …… (第 6b 页)
皇三年
二十四司又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
阙则摄其曹事(今尚书员外郎其置自此始以前历代/皆 谓之
尚书郎各以曹名为称首或 (第 9a 页)
谓)
(之
侍郎皆无员外之号前代史传及职官要录或有言/员外郎者盖谓员外散骑侍郎耳非尚书之职前代所)
(言郎官上应 …… (第 9a 页)
今之侍郎其置自此始也/或有曹加二人者夫侍郎)
(之名旧矣汉凡诸郎皆掌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以侍/卫之故通 谓之
侍郎故武帝时东方朔为郎当 (第 9a 页)
谓之)

(
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是也历代尚书亦有侍郎隋/初尚书诸曹二十四司诸郎皆 (第 9a 页)
谓之
侍郎通若今之郎)
(官耳非今六部侍郎之任/自汉以来尚书侍郎悉然)改诸司侍郎但曰郎(则今郎/中之职) …… (第 9b 页)
二年复旧今尚书省有左右司郎中各一人分掌尚书
六曹事其诸曹诸司郎中总三十人员外郎总三十一
人通 谓之
郎中尤重其选其职任名数各列在六曹之
后凡郎中章服皆元冕五旒衣无章裳刺黻一章两梁
冠凡员外郎章服并爵弁 …… (第 10a 页)
  行台省
行台自魏晋有之昔魏末晋文帝讨诸葛诞散骑常侍
裴秀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等以行台从至晋

永嘉四年东海王越帅众许昌以行台自随是也(越请/讨石)
(勒表以行/台随军)及后魏 谓之尚书
大行台别置官属(后魏道/武帝置)
(中山行台以秦王仪为尚书令以镇之孝文永熙三/年以宇文泰为大行台以苏 (第 10b 页)
绰为行台度支尚书)
齐行台兼统民事自辛术始焉(武定八年辛术为东南/道行台东徐州刺史郭)
(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曰江淮初附百姓难向京师/留卿为行台亦欲理边民冤枉监理牧守自今以后所)
(统十馀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理后表齐代行台兼总民事自术始也)其官置令
仆射其尚书丞郎皆随时权制(江左无行台唯梁末以/侯景为河南王大行台)
(承制如邓/禹故事) 谓之
行台省有尚书令仆射(左右/任置)各一人 …… (第 10b 页)
一侍郎分其二(尚书所掌 谓之尚书
铨侍郎所掌/其一为中铨其一为东铨各有印)
侍郎二人(隋炀帝置说在历代郎中篇凡六司侍郎皆/贰尚书之事吏 …… (第 16b 页)
曰朕已得之矣乃)
(徵崔亮为之亮字敬儒自参选事垂将二十年廉谨明/决尚书曰非崔郎中选事不办隋初诸曹郎皆 谓之
侍)
(郎炀帝三年置六司侍郎后遂改诸曹侍郎但曰郎其/吏部郎改为选部郎唐初复为选部郎中武德五年改)
( (第 17a 页)
为吏部郎中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大夫咸通元年复旧/掌选补流外官 谓之
小铨并掌文官名簿朝集录赐假)
(使并文官告/身分判曹事) (第 17a 页)
为尚书郎故事且夫天文有武贲郎位等星皆在太微)
(帝座之后为翊卫之象则应劭杨秉所言三署郎是也/而世人 谓之尚书
郎则误矣徵其失也盖自梁陶藻职)
(官要录以汉三署郎故事通为/尚书郎循名失实遗误后代)旧有郎中将右骑光 (第 16b 页)
傅不常设仁宗升储置三少各一人李文定公
昉以参知政事兼掌宾客及升左相遂进兼少傅此宰
相兼官僚之所从始也 丁谓
兼少师冯拯兼少傅曹利
用兼少保是时实为东宫官馀多以前宰执为致仕官
若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待宰相官未至仆 (第 6a 页)
不异具郡佐篇)分天下州县制为诸道每
道置使理于所部(即采访防/禦等使也)其边方有寇戎之地则加
以旌节 谓之节度使
自景云二年四月始以贺拔延嗣 …… (第 10a 页)
司马仓兵等)
(曹参军若万人以下员数递减自至德以来天下多难/诸道皆聚兵增节度使为二十馀道其非节度使者 谓)
(之
防禦使以采访使并领之采访理州县防禦理军事/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乾元)
(中始置都统 (第 11a 页)
 第移就上穴我走马入见太后言之安有不从允恭

 素贵横人不敢违即改穿上穴及允恭入白太后太
 后曰此大事何轻易如此出与山陵使议可否允恭
 见 丁谓
言之谓亦知其非而重违允恭唯唯而已允
 恭乃入奏太后曰山陵使无异议矣既而上穴果有
 石石尽水出王曾以谓 (第 11b 页)
擅易陵地意有不善密奏之
 太后大惊乃诛允恭谓贬崖州司户始 丁谓
请名陵
 曰镇陵及谓贬冯拯谓三陵皆有永字故易曰永定
 陵然永安乃永安县名也宣祖陵止名安陵又不知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