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仁宗
至和元年春正月辛未诏京师大寒民多冻馁死者有
司为瘗埋之
壬申碎通天犀和药以疗民疾时京师大疫令太医进
方内出犀牛角二本析而观之其一通天犀也内侍李

舜卿请留供帝服御帝曰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哉立
命碎之 建宁留侯杨景宗卒赠武安节度使兼太尉
谥庄定景宗起徒中以外戚故至显官然性暴戾所至
为人患使酒任气知滑州常殴通判王述仆地帝深戒
毋饮酒景宗虽书其戒坐右顷之辄复醉其奉赐亦随
费无馀始宰相 丁谓
方盛筑第敦教坊景宗为役卒负
土第中后谓败帝以其第赐景宗居三十年乃终
癸酉贵妃张氏薨初妃既受封册宠爱日 (第 1b 页)
又不在禁封之科至道中郊祀覃恩魏仁浦追封晋王
寇准尝曰晋是陛下藩邸旧封今以为赠典非所宜乾
兴元年乃封 丁谓
为晋公盖有司过也昔陛下建国于
升犹列次国非所以重始封之地宜进升为大国而与
晋皆无得封从之
辛卯诏曰居 …… (第 24a 页)
  管经略军马巡检等司今后走马承受得替令逐
州军保明无违越事件以闻方得酬奖(会要五月二十/五日今附月末)
祠部郎中吕公孺自户部判官出为京西转运使御史
中丞韩绛言公孺父夷简执政日公孺兄公绰受四方
赂遗往往为公孺恐喝夺之又与公绰女奸不可以任

监司六月癸亥朔降公孺知安州公孺自讼为绛所诬
乞置狱考实诏不许趣令之官
六月(按五月自乙未至乙丑已三十一日则此为/六月矣下卷即接七月此处显系脱简今增)乙丑
诏应乞坟寺名额非亲王长公主及见任中书枢密院
并入内内侍省都知押班毋得施行
丁卯以御侍安定郡君周氏为美人自温成之没后宫
得幸者凡十人 谓之
十閤周氏董氏及温成之妺皆与
焉周董既以生皇女进秩诸閤皆求迁改诏中书出敕 (第 29a 页)
任一并推恩上遂许之仍顾执政曰已上更无可迁许
将曰但用移镇尔上又问故事如何布曰旧亦有例如 丁谓
程琳程戡皆不曾作相后亦建节惇曰近岁王拱
辰不作执政亦建节元祐中冯京亦是布曰京曾作枢
密使自当锁院上顾 …… (第 17b 页)
阙人且别择人布曰舍人亦尝只置一人上云本六
员一员太少布曰密院阙人已久旧未用士人以前自
有诸房承旨一员 谓之
都宣自先帝改用士人所𨽻职
事非前日之比及外司并诸路申请文字不少今但以 (第 34a 页)
 是日上以西人叩关请命甚悦辅臣皆言祖宗以来

边事未尝如此元昊猖狂朝廷之遣使告北敌令指约
今其计穷引咎可谓情见力屈朝廷威灵固已震动四
方兼边事自尔收敛于公私为利不细上亦曰公私之
力已不堪章惇等又言北敌方遣使劝和今彼已请命
更无可言者此尤为可喜上曰庆历中乃至干求北敌
惇曰此是吕夷简及臣从祖得象为此谋其人皆无取
故至于此及富弼奉使增岁赂二十万半以代关南租
赋半以为谢弹遏西戎之意曾布曰近世宰相夷简号

有才其措置犹如此今日边事乃出于陛下睿明应接
听纳之际动中机会故能如此上曰夷简实有才布曰
夷简 丁谓
皆宰相之有才者然趣操皆不正上曰 (第 11b 页)
丁谓
小人惇曰谓诚有才非夷简比当元昊旅拒时或谓若 (第 11b 页)
丁谓
在朝应接必有理元昊以戊寅岁叛谓以丁丑岁
卒布曰 (第 11b 页)
丁谓
虽有才然实小人也布再对上又曰边事
可喜祖宗以来未尝有此布曰臣以为陛下睿明听纳
之际动中机会故能如此古 (第 11b 页)
鸾台/侍郎又改为门下侍郎)散骑常侍(魏加侍郎/又加员外)
(又加通直唐/分为左右)少府吏在殿中主发书 谓之尚书
四人(汉/置)
(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后汉为五曹至晋有六曹)尚书令仆射(汉置左右唐/尝改为左右 …… (第 11b 页)
宪武太后又/尝改为肃政又分为左右)奉常(汉改曰太/常后曰奉)
(常又改为太常后汉为奉常自后为太常/梁 谓之
卿唐尝为奉常卿又尝为司礼卿)郎中令(汉为/光禄)
(勋后汉尝为郎中令魏为光禄勋梁除勋字 (第 11b 页)
谓之/
卿唐尝为司宰卿又尝为司膳卿又为光禄卿)卫尉
(汉尝为中大夫令至梁 (第 11b 页)
谓/之
卿至唐尝为司卫卿)宗正(汉尝改为宗伯至唐尝/为司宗卿又尝为司属) …… (第 11b 页)
(卿/)治粟内史(汉改曰大农全又改曰大司农后汉末为/大农魏为司农至梁 谓之
卿后魏又加大)
(唐尝为/司稼卿)主爵中尉(汉以右扶/风代之)廷尉(二汉梁北齐为大理/梁 (第 12a 页)
谓之
卿后周曰廷)
(尉唐尝为详刑/卿又为大理卿)典客(汉改为大鸿胪又尝曰大行至梁/除大字 (第 12a 页)
谓之
卿唐为同文卿又尝)
(为司宾卿又/为鸿胪卿)典属国少府(至梁 (第 12a 页)
谓之
卿唐尝为内府监/亦尝为尚方监又为少府监)
将作少府(汉改为大匠梁为大匠卿隋为将作大监又/改为大匠唐亦 (第 12a 页)
 武官咸以为号
司徒(古官少皞时祝鸠氏为之尧时舜为之舜摄帝位/命卨为司徒卨元孙之子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

(司徒为地官掌邦教秦置丞相有司徒汉初因之至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后汉大司徒主徒众教)
(民以礼义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建武二十七年/去大为司徒公建安末为相国魏黄初元年改为司徒)
(晋司徒与丞相通职更置迭废未尝并立至永嘉元年/王衍为司徒东海王越为丞相始两置焉宋制司徒金)
(章紫绶进贤三梁冠佩山元玉掌治民事郊祀则省牲/视涤濯大丧安梓宫凡四方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
(行赏罚亦与丞相并置齐司徒之府领天下名数户口/簿籍梁罢丞相置司徒历代皆有至后周以司徒为 地)
(官谓之
大司徒卿掌邦教/职如周礼隋唐复为三公)
司空(古官少皞时鸣鸠氏为之舜摄帝位以禹为之卨/元孙之子曰冥亦 …… (第 7b 页)
郊庙之服与太尉同宋制进贤三梁冠佩山元)
(玉掌治水土祠祀掌扫除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历代/皆有之至后周为 冬官谓之
大司空卿隋唐复为三公)
大司马(古官也掌武事少皞时瞗鸠氏为之尧时弃为/后稷兼掌司马周时司马为夏官掌邦 …… (第 8a 页)
冠玉与晋同至齐以为赠梁时置官属陈以为)
(赠后魏北齐与大将军为二大位居三师之下三/公之上后周以为夏官 谓之
大司马卿自隋而无)
 臣谨按汉律丞相大司马大将军俸钱月六万 …… (第 8b 页)
合中兵直兵置一)
(参军曹则犹二也又有参军督/护东曹督护二督护江左置也)
  门下省第三
门下省后汉 谓之侍中
(嘉平六年/改侍中寺)晋志曰给事黄门 (第 20b 页)
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或 谓之
门下省至齐亦呼
侍中为门下领给事黄门侍郎公车太学太医等令丞
及内外殿中监内外骅骝厩散骑常侍给事中奉朝 …… (第 21a 页)
(周公戒成王立政之篇所云常伯常任以为左右/即其任也秦为侍中本丞相吏也使五人往来殿)
(内东厢奏事故 谓之
侍中汉侍中为加官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为加官汉仪注曰诸吏给事中)
(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 …… (第 22a 页)
禄废置生杀予夺执国法及国令之)
(贰以考政事盖今中书之任其创置中书之名因汉武/帝游宴后庭始令宦者典事 尚书谓之
中书谒者置令)
(仆射不言谒者省文也元帝时令弘恭仆射石显秉势/用事权倾内外萧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 …… (第 30a 页)
车而坐自此监令始异车魏晋以来中书监)
(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 谓之
凤凰池晋制铜印墨绶进贤)
(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乘辂车东晋尝并其职入散/骑省寻复置之宋冠佩印绶与晋同 …… (第 30b 页)
敷奏文表/通判省事)
中书舍人(魏置中书通事舍人或曰舍人通事各为一/职魏明帝时有通事刘泰晋江左乃合之 谓)
(之
通事舍人武冠绛朝服掌呈奏案章后省之而以中/书侍郎一人直西省即侍郎兼其职而掌其诏命宋初)
(又置中书通 …… (第 31b 页)
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入参决于中自是则中书侍郎之任轻矣)
(齐永平初中书通事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时 谓之
四户/权倾天下与给事中为一流梁用人殊重简以才能不)
(限资地多以他官兼领后除通事字直曰中书舍人专/掌 (第 31b 页)
 郑 樵 渔 仲 撰
 职官略第三
  尚书省第五上(并总论尚书/)
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 谓之尚书
尚犹
主也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
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成帝建 …… (第 1a 页)
丞分掌廪假钱榖汉初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及灵
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是始见曹名总 谓之

书台亦 (第 2a 页)
谓之
中台大事八座连名而有不合得建异议
二汉皆属少府魏置中书有监监令遂掌机衡之任而
尚书之权渐减矣晋以后所 …… (第 2a 页)
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
书但听命受事而已后魏天兴元年置八部大人于皇
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 谓之
八国各有属官
分尚书三十六曹天赐元年罢尚书三十六曹别置武
归修勤二职分主省务(武归比郎中/修勤比令史 (第 3a 页)
至神麚元年始置
仆射左右丞及诸曹尚书十馀人各居别寺北齐尚书
省亦有录令仆射总理六尚书事 谓之
都省 (第 3a 页)
谓之
北 …… (第 3a 页)
  郎官总序
郎官 谓之尚书
郎汉置四人分掌尚书事一人主匈奴
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主
财帛委输后汉尚书侍郎三十 …… (第 12a 页)
中皆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女以丹朱漆地故 谓之

墀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
也奏事则与黄门侍郎对揖黄门侍郎称已闻乃出丞
郎月赐赤 …… (第 13a 页)
二十四司又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
阙则摄其曹事(今尚书员外郎其置自此始以前历代/皆 谓之
尚书郎各以曹名为称首或 (第 15b 页)
谓)
(之
侍郎皆无员外之号前代史传及职官要录或有言/员外郎者盖谓员外散骑侍郎耳非尚书之职前代所)
(言郎官上应 …… (第 15b 页)
今之侍郎其置自此始也/或有曹加二人者夫侍郎)
(之名旧矣汉凡诸郎皆掌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以侍/卫之故通 谓之
侍郎故武帝时东方朔为郎当时 (第 15b 页)
谓之)
(
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是也历代尚书亦有侍郎隋/初尚书诸曹二十四司诸郎皆 (第 15b 页)
谓之
侍郎通若今之郎)
(官耳非今六部侍郎之任/自汉以来尚书侍郎悉然)改诸司侍郎但曰郎(则今郎/中之职) …… (第 15b 页)
谓之
郎官尤重其选其职任名数各列在六曹之后
凡郎中章服皆元冕五旒衣无章裳刺黻一章两梁冠
凡员外郎章服并爵弁 …… (第 16b 页)
  行台省总序
行台亦曰行台省自魏晋有之昔魏末晋文帝讨诸葛
诞散骑常侍裴秀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等以

行台从至晋永嘉四年东海王越帅众许昌以行台自
随是也及后魏 谓之尚书
大行台别置官属(后魏道武/帝置中山)
(行台以秦王仪为尚书令以镇之孝文永熙三年/以宇文泰为大行台以苏 (第 20a 页)
绰为行台度支尚书)北齐
行台兼统民事自辛术始焉(武定八年辛术为东南道/行台东徐州刺史郭志杀)
(郡守文宣闻之敕术曰江淮初附百姓难向京师留卿/为行台亦欲理边民冤枉监治牧守自今以后所统十)
(馀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则先启听报以下/先治后表齐代行台兼总民事自术始也)其官置令
仆射其尚书丞郎皆随时权制(江左无行台唯梁末以/侯景为河南王大行台)
(承制如邓/禹故事) 谓之
行台省有尚书令仆射(左右/任置)各一人 …… (第 20a 页)
(选试之任皆侍郎掌之尚书通署而已遂为故事或分/领其事则列为三铨尚书掌其一侍郎分其二尚书所)
(掌 谓之尚书
铨侍郎所掌/其一为中铨其一为东铨) …… (第 21b 页)
宝十一年改为武部至德初复旧掌)
(武官选举总判兵部职方驾部库部事其分领选举亦/为三铨制如吏部尚书所掌 谓之尚书
铨侍郎所掌其)
(一为中铨其一/为西铨各有印)
侍郎(二人隋炀帝置唐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司戎少常/伯咸亨 (第 31a 页)
(位等星皆在太微帝座之后为翊卫之象则三署郎也/而世人 谓之尚书
郎则误矣徵其失也盖自梁陶藻职)
(官要录以汉三署郎/故事通为尚书郎)旧有郎中将右骑光武中兴悉省
之晋 (第 22a 页)
(居府以总其事分天下州县制为诸道每道置使治于/所部即采访防禦等使也其边方有寇戎之地则加以)
(旌节 谓之节度使
自景云二年四月始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西河节度使其后诸道因同此号得以军) …… (第 25b 页)
史/司马仓兵等曹参军若万人以下员数递减至德以来)
(天下多难诸道皆聚兵增节度使为二十道其非节度/使者 谓之
防禦使以采访使并领之采访理州县防禦)
(理军事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代宗为广平王时 (第 26a 页)
充天下兵马元帅亲总军旅克定)
(祸乱以大臣宿将郭子仪李光弼随其方面以为副 谓/之
副元帅以督诸道事及德宗践阼以雍王为之王升) (第 26a 页)
子弟未易可
轻及唐之季世进士之科尤为浮薄时皆知其非而不
能更革也凡旨授官悉由于尚书文官属吏部武官属 兵部谓之
铨选唯员外郎御史及供奉之官则否(供奉/官若)
(起居补阙拾遗之类虽是六品以下官而/皆敕授不属选司开元 …… (第 33a 页)
门下省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之不审
者皆得駮下既审然后上闻下主者受旨而奉行焉各
给以符而印其上 谓之
告身其文曰尚书吏部告身之
印自出身之人至于公卿皆给之武官则受于兵部兵 …… (第 34a 页)
官已受成皆殿庭谢恩其黔中岭南闽中郡县之官不
由吏部以京官五品以上一人充使就补御史一人监
之四岁一往 谓之
南选凡居官以年为考六品以下四
考为满(武德初因隋旧制以十一月起选至春则停至/贞观二年刘林甫为吏部侍郎 …… (第 34b 页)
贯必合乎格者乃得铨授自下升上限年蹑级不得踰
越久淹不收者皆便之 谓之
圣书虽小有常规而抡材
之方失矣(此起于后魏崔/亮停年之制也)其有异才高行听擢不改然
有其制而无其事有 …… (第 35b 页)
其判断既而来者益众而通经正籍又不足以为问乃
以僻书曲学隐伏之义问之唯惧人之能知也工者登
于科第 谓之
入等其甚拙者 (第 36a 页)
谓之
蓝缕各有升降选人
有格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 (第 36a 页)
谓之
宏词试判三条 (第 36a 页)
谓之
拔萃亦曰超绝词美者得不拘限而授职焉初州县混
同无等级之差凡所拜授或自大而迁小或始近而后
远无有定制其 …… (第 36a 页)
宰司特敕斜封便拜于是内外盈溢居无廨宇时人
三无坐处言宰相御史及员外官也时以郑愔为吏
部侍郎大纳货贿留人过多无阙注拟逆用三年阙员
于是纲统大紊焉 (第 39a 页)
 按易诗书春秋皆有古文自汉以来尽易以今文惟
 孔安国得屋壁之书依古文而𨽻之安国授都尉朝
 朝授胶东庸生 谓之尚书
古文之学郑元为之注亦
 不废古文使天下后学于此一书而得古意不幸遭
 明皇更以今文其不合开元文字者 (第 10b 页)
谓之
野书然易 (第 10b 页)
   右嘉礼(四部一百/八十六卷)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 封禅议对十九篇 汉封禅
群祀三十六篇 封禅仪六卷 东封记一卷(韦/述)封禅
录十二卷 皇帝封禅仪六卷(令狐/德棻)神岳封禅仪注十
(裴守/真)祥符封禅记五十二卷 (丁谓/
等修)
   右封禅(九部八十五/卷七十七篇)
祥符祀汾阴记五十二 (第 16a 页)
(丁谓/
等修)汾阴后土故事三卷
   右汾阴(二部五/十五卷) (第 16a 页)
 续添一百七十卷 三朝纪十卷(吕夷/简修)圣政纪百五

十卷 (丁谓/
等修)
   右实录(五十部一千八/百六十六卷)
西汉会要十卷 会要四十卷(唐苏冕撰起/高祖讫代宗) …… (第 27a 页)
制置司指掌一卷 制置司备问一卷 广州市舶
录三卷(赵思/协撰)十七路转运司图一卷 景德会计录六
(丁谓/
撰)皇祐会计录六卷(田况/撰)庆历会计录二卷 溉
漕新书四十卷
   右职官下(八十三部四/百四十三 …… (第 32b 页)
   右古制(十四部三百/三十四卷)

晋刺史六条制一卷 度支长行旨五卷(李林/甫编)诸路转
运司编敕三十卷(陈彭/年编)皇祐审官院敕一卷(贾寿/编)三司
编敕二卷(宋朝索/湘等编)三司咸平杂敕十二卷(林特/等修)景德农
田敕四卷 (丁谓/
等定)元丰司农敕令式十五卷 嘉祐禄令
十卷 嘉祐驿令四卷 熙宁常平敕三卷 元丰江
湖盐令敕六卷 熙宁 (第 37b 页)
   右朝聘(三十七部/九十二卷)
张骞出关志一卷 江表行记一卷 封君义行记一
卷 序行记十卷(姚最/撰)李谐行记一卷 南岳胜游录
一卷(僧文/政撰)周秦行记一卷(韦瓘/撰)舆驾东行记一卷(隋薛/泰撰)
巡抚扬州记七卷(诸葛/颍撰)北伐记七卷(诸葛/颍撰)宋武北征记
一卷(戴氏/撰)郭缘生述征记二卷 戴祚西征记二卷

姚最述行记二卷 隋王入沔记一卷(宋侍中沈/怀文撰)诸道
行程血脉图一卷(马敬/寔撰)张氏燕吴行役记二卷 云南
行记一卷 韩琬南征记十卷 李德裕南迁录一卷
  丁谓
南迁录一卷 平蜀记一卷 李氏朝陵记一
(李遵勖朝/永熙陵撰)入洛记十卷(周王仁/裕撰)王氏东南行一 …… (第 11b 页)
   右货宝(二十三部/五十七卷)
鲁史欹器图一卷(隋仪同/刘徽注)欹器铭一卷 器准图一卷
(后魏信/都芳撰)水饰一卷 墨苑一卷 墨图一卷 墨谱一
(蔡襄/撰)砚录二卷(唐询/撰)文房四谱四卷(苏易/简撰)权衡记一

(祖暅/撰)香谱四卷(沈立/撰)天香传一卷 (丁谓/
撰)
   右器用(十二部/十九卷)
治马经三卷(俞极/撰)治马经图一卷 马经孔穴图一卷
 伯乐相马 …… (第 19a 页)
   右种艺(二十四部一/百三十九卷)
茶经三卷(唐陆/羽撰)茶记三卷(陆羽/撰)采茶录三卷(唐温庭/筠撰)
茶水记一卷(唐张/新撰)茶谱一卷(伪蜀毛/文锡撰)北苑茶录三卷 (宋/朝)
(丁谓/
撰)茶山节对一卷(蔡宗/颜撰)茶谱遗事一卷(蔡宗/颜撰)北苑拾 (第 20b 页)
遗一卷 (丁谓/
撰)北苑煎茶法一卷 茶苑总录十四卷(曾/伉)
(撰/)茶法易览十卷
   右茶(十二部四/十二卷) (第 21a 页)
野录一卷(贾同/撰)续玉堂闲话一卷(王仁/裕撰)秘阁闲谈四
(吴淑/撰)友会谈丛三卷(上官/融撰) 丁晋公
谈谐一卷 宋景
文公笔录一卷 取笑筌蹄三卷 善谑集一卷(窦萃/撰)
林下笑谈二十卷 灯下闲谈二卷 清 (第 7a 页)
 鞠氏集二十卷(鞠/常)杨亿武夷集二十卷 又蓬山集
五十四卷 册府应言十卷(刘/筠)宋绶文馆集五十卷

又托居集三卷 范鲁公集三十卷(范/质)吕文穆集十卷
(吕蒙/正)王文正公集五十卷(王/曾)陈文惠愚邱编三卷(陈尧/佐)
寇忠悯集三卷(寇/准)丁给事集四卷 (丁/谓)
(第 14a 页)
丁晋公
青衿集
三卷 钱文僖集十卷(钱惟/演)又伊川集五卷 又典懿
集三十卷 又拥旄集五卷 晏相临川集三十 …… (第 14a 页)
 崔致远四六一卷(唐/人)李巨川四六一卷(唐/人)樊景四六
集五卷(唐/人)郑准四六一卷(五代/人)白岩四六五卷(后唐/人)
郎中四六一卷 蹇蟠翁四六一卷 邱光庭四六一
卷 殷文圭四六三卷(赵文/翼注)王禹偁四六一卷  丁谓
四六二卷 宋齐邱四六一卷 萧贯四六一卷
  凡四六一种十五部六十四卷 …… (第 35a 页)
  案判

百道判一卷(骆宾/王撰)又一卷(唐郑/宽撰)又一卷(白乐/天撰)又一卷(唐/崔)
(锐/撰)穿杨集四卷(唐马幼/昌撰)龙筋凤髓十卷(唐张文/成撰)判格三
(唐张/伾撰)代耕心鉴甲乙判一卷(唐南华张集/唐代诸家判)判范一卷
(陈岠/撰)究判妙微一卷(方仲/舒撰)书判幽烛四十卷 五经评
判六卷(周明/辨撰)吴康仁判一卷(不详/爵里)张咏判辞一卷 拔
萃判一卷(毛询/撰)百道判图一卷 尹师鲁书判一卷
甲乙平等及第判二卷 唐诸公试判一卷 唐诸公
案判一卷

  凡案判一种二十部七十九卷
  刀笔
王勃刀笔一卷 薛逢刀笔一卷  丁晋公
刀笔一卷
 刘邺凤池刀笔一卷 杨文公刀笔三卷 宋景文
刀笔二卷 东破书简一卷 豫章书简一卷 杨凫
(第 36b 页)
 唐初兵戎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曰道
 军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总管旋更为大都督
 其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 谓之节度使
景云二年遂
 置河东节度至开元时朔方陇右河西河中诸镇皆
 置节度使(至德后刺史皆治军戍遂有防禦使团练 (第 38b 页)
 宁郡王
祁国公赵竑宁宗时立为皇子封寻晋济国公
  右宗公
祁国公王潽太平兴国初封
代国公潘美太平兴国中封寻晋韩国公 晋国公丁谓
乾兴元年二月封
祁国公杜衍皇祐初封
祁国公王德用仁宗时封寻晋冀国公 …… (第 22a 页)
 天祚时皇子鄂勒和袭
晋王道隐义宗子统和元年甲戌繇荆王追封
恒王萧朴圣宗时繇兰陵郡王晋封重熙初改封韩王
晋王萧孝先重熙四年繇楚王徙封
丰国王萧孝友清宁中繇秦王晋封
晋王萧布固景福元年七月封
晋国王萧孝穆兴宗后父重熙十一年繇齐王追封

晋王萧珠展孝穆侄咸雍中追封徙封宋 晋国公
杨晰咸雍中拜枢密使繇齐国公改封又晋赵
 王
晋国长公主世宗女保宁间封萧实喇尚主
秦晋国长公主圣宗女清 (第 26b 页)
 子以公典枢而用富公为相将相皆得人矣卒谥武
 恭
陈琰字伯玉澶州临河人第进士为殿中侍御史天圣
 五年郊祀请不原赦 丁谓
历河东转运副使卒
陈贯字仲通自安阳徙河阳第进士历河东转运使以
 直昭文馆卒贯涖官严检覈尝曰视县官物如 (第 26b 页)
 密中之出为荆湖转运使真宗时以枢密直学士知
 并州迁给事中累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降秩卒谥
 康懿
李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进士修起居注不谒 丁谓

 累迁知晋州又知绛州明道中召还祗候李康伯言
 宜谒宰相垂曰我若昔谒丁崖州则乾兴初已为翰
 林学士 …… (第 22a 页)
 学多所振刷百度修举邑之风俗一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第进士为右正言坐不察举
 人私授策辞累徙通判晋州还朝迁右司谏累疏言
  丁谓
王钦若恶又谏章献后终天章阁待制随临事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