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李回贺州刺史制
    杨收端州司马制
    杨收长流驩州制
    孔纬荆州节度使制
     张浚
鄂岳观察使制
    杜让能梧州刺史制
    孙偓南州司马制 …… (第 1b 页)
   孔纬荆南节度使制

朕垂衣向明负扆成化内则委辅翼之任外则寄藩屏
之臣比用股肱是为心膂况荆衡巨屏禹贡右封南制
百蛮西控三蜀或膺统临之命爰崇迭处之荣持危启
运保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兼门下侍郎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国子祭酒充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
延资库使诸道盐铁转运等使上柱国鲁国公食邑四
千户食实封五百户孔纬阙里传宗儒林植操出入累
更于华贯超升遂陟于鼎司宜成我无为歌我有截岂

可但崇朋助罕究否藏昨者 张浚
首请兴师亲求伐叛
且陈计画累赞征行决言旬朔之间兄著殊常之效延
英互奏几疑朕言文字继来固违朕志以至干戈 …… (第 8b 页)
    张浚
鄂岳观察使制
昔汉武因恭俭富庶之后建置朔方孙弘沮之十不得
一良史以弘有宰相之体诚以爱人治国为先拓境开 (第 9a 页)
边为末及孝宣帝值雄才削平之馀将议北伐魏相争
之五将寻罢果致中兴号为贤辅况朕承天厌干戈之际人
思休息之时敢望皋夔共成尧日庶几孙魏粗及汉年
苟异于斯如何倚注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度支兼京

畿诸道营田修国太庙使充河东诸道行营兵马招讨
指挥制置等使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河间
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户 张浚
早以盛名
称为奇士由是再加召用委以钧衡谓其必致小康克
胜大任而乃罔思守道但欲邀功是不询之计谋起无
(第 9b 页)
专攻之令才行同德之捷已献度其鼎釜无一
安存降以丝纶用彰攻伐其李罕之在身官爵并宜削
夺注毁委招讨使宰臣 张浚
骆全雍悉加存恤于戏祸
福无门唯人自召尔为将相而不能全身授尔旌旗而
翻闻起乱罪在不赦朕安敢私凡百同盟共 (第 24b 页)
 解题曰护国节度使见上元二年河中节度使解题
秋七月李昌符伏诛八月以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以/新)
(纪/修)韦昭度为太保(新纪/)九月 户部侍郎张浚
为兵部侍
郎同平章事(以新/纪修)秦彦杀高骈(通鉴/目录)冬十月封子为王
(以新/纪修)十一月杨行密 (第 30a 页)
 都团练观察使
唐昭宗皇帝大顺元年春正月戊子上尊号改元(以新/旧纪)
(修/)孟迁降于李克用(以通/鉴修)三月李克修卒李克用以决

胜军使李克恭为昭义留后(以新/纪修)以杨行密为宁国节
度使(以通/鉴修)
 解题曰宁国节度使见龙纪元年镇南节度使解题
五月以 张浚
为河东都招讨宣慰使京兆尹孙揆为昭
义节度使副之以讨李克用(以新旧/纪传修)
 解题曰新史赞昭宗初亦有 …… (第 3b 页)
 加之恩意虏性劲直感恩必深太原顺则河东近辅
 镇魏旧帅必顺使让能经营于内复引同心之贤赞
 助时政则朝廷渐治国威可振矣奈何不用其言而
 听 张浚
之计许全忠举兵致太原拒命让能虽以死
 许国自是诸镇交乱车驾不能宁处唐祚迄亡哀哉 …… (第 4b 页)
 事见通鉴(克用为全忠所攻上表讼冤请帅本道兵/讨之不用度支粮饷而朝廷不许全忠因)
 (克用之败上言请统汴滑孟三军与河北三镇共除/之而朝廷许之所以然者由 张浚
私有怨于克用故)
 (也浚败之后李存孝以浚为宰相俘之无益天子禁/兵不宜加害乃退军以使之帅则犹有所顾忌 …… (第 5a 页)
 克用(本文作/武皇)令存孝定邢洺因授之节钺则克用之
 失三州与复三州正在大顺二年新旧唐史误书于
 元年合以旧五代史为据
十一月 张浚
及李克用战于阴地败绩(新纪/) …… (第 6a 页)
 (屯兵于阴地黄泽团柏三路声言/南讨盖此三路入太原之要路也)
十二月李克用陷晋绛二州(以通/鉴修)孙儒据苏润二州(以/通)
(鉴/修)是岁置升州(以吕祖谦/标目修)
唐昭宗皇帝大顺二年春正月丙辰朱全忠遣将攻罗
弘信大败之于永定桥降之(以吕祖谦/标目修)庚申孔纬 张浚

罢兵部侍郎崔昭纬御史中丞徐彦若为户部侍郎同
平章事二月浚再贬为绣州司户(以新纪/通鉴修)三月赦陈敬 …… (第 6b 页)
 视人主昏明刚柔而作止者也李克用有劳则伐之
 杜让能忠计则杀之李顺节出死力去叛奄则戮之
 然则大臣何所恃于君父哉昭纬崔胤 张浚
各倚藩
 镇以为外援盖由此也事见通鉴
陆希声韦昭度罢(以通/鉴修)戊戌以刘建锋为节度使(通鉴/) …… (第 14a 页)
 解题曰韩偓金銮密记上问崔胤请于两军取盐曲

 如何对曰盐曲本度支课利 张浚
判使日杨复恭奏
 请权借一年自此索未得今度支庶事不济若复旧
 制公用稍宽上然之按此系盐曲二事通鉴止云 …… (第 30b 页)
 耶师范大悟梁王表振为青州留后馀见通鉴
冬十月蜀王建陷夔州(以吕祖谦/标目修)刘鄩降梁(以通/鉴修)赵匡
凝袭荆南取之以其弟匡明为留后(以通/鉴修)歧王茂贞及
杨崇本兵逼京畿(以旧纪/通鉴修)十二月乙亥吴克宣州杀宁

国节度使田頵(以通/鉴修)裴贽罢礼部尚书独孤损为兵部
侍郎同平章事(以新/纪修)丙申梁王全忠杀致仕 张浚(以新/纪修)
唐昭宗皇帝天祐元年春正月乙巳梁王全忠表罢崔
胤为太子少傅兵部尚书崔远为中书侍郎右拾遗柳
璨为右谏议 (第 38a 页)
为交趾郡王太平兴国初部领及琏皆死弟璿尚幼
大将黎完幽丁氏宗族代揔其众太宗怒以兰州团练
使孙全兴八作使 张浚
左监门卫将军崔亮将兵伐之
黎完为丁璿表求袭兄位不报是时王师大破交趾兵
斩首万级又破其兵于白藤江口转运 (第 2a 页)
  (复国雠未雪固当乘时进取今焉身率大军西驻/兴元将以规恢关路克复旧物其志岂肯苟安一)
  (隅而已纲目书 张浚
治兵于兴元以图中原其正/大气象读之凛凛犹有生意义声充满于天地之)
  (间矣其与书汉丞相亮率诸军出屯 …… (第 49a 页)
 (失律/焉)
  发明(春秋庄九年书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傅曰内不言败此言败者为与雠战虽败亦)
  (荣也 张浚
是举虽违众议而有轻师失律之愆然/以复雠举事则此战为义战虽云败绩而其义声)
  (充满于天地之间矣前书 (第 70a 页)
   吴玠 璘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永洛城因徙焉少沉
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子
𨽻泾原军累功权泾原第十将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
玠以百馀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擢第二副将建炎二
年金人略秦雍都统制曲端以玠为前锋逆击大破之
追奔三十里权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攻华州
拔之三年冬剧贼史斌欲犯长安玠击斩之迁忠州

史张浚
巡关陜刘子羽称玠及其弟璘材勇浚与玠语
大悦即授统制寻举为秦凤副总管知凤翔府时兵火
之馀玠劳来安集民赖 (第 5b 页)
  谭全播

李俨唐宰相 张浚
少子也初名休一名播仕昭宗起家
校书郎历官左金吾将军天复二年赐今姓名以为江
淮宣谕使赍御札自巫峡间道潜 (第 8a 页)
行拜太祖东面行营
都统中书令进爵吴王以讨朱全忠已而全忠克凤翔
又杀浚于长水俨遂留广陵不敢归俨在广陵太祖甚
尊崇之待以王人之礼始至时太祖建制敕院凡国有
封拜辄先告于俨然后下太祖即世诸将复诣俨承制
授烈祖为弘农郡王久之贫困无所依寓居海陵颇与

朱瑾交好徐知训之死也徐温疑俨通谋遂被杀国人
冤之(按九国志云李俨本左仆射 张浚
之少子名播起/家校书郎昭宗赐其姓名来使欲徵兵复雠行密)
(与全忠书云选张述于谏省俾衔命于敝藩授秩执金 (第 8b 页)
语不寻常后必垂名延让凡三十五举方登第所业诗
有狗触店门开饥猫临鼠穴嚵犬舐鱼砧诸句甚为
成汭所赏及高祖时复以诗语巧合擢用延让谓人
曰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力于猫儿狗子闻者大噱
庾传昌义成人北周 (第 3a 页)
 让能贤相经营于内复引同心之贤者赞助时政宦
 宫暴横者去之奸人害政者逐之朝廷渐治国威或
 可振矣奈何因全忠请讨太原不用让能之言而听
  张浚
孔纬之计轻举兵帅太原拒命以成跋扈之势
 太原跋扈无可倚赖矣时无倚赖贼臣得以胁制朝
 廷让能知势不可为 …… (第 9a 页)
 从之盖以克用出于蕃夷而陵蔑之耳然有功者见
 讨有罪者不诛则无以为国故夫昭宗所以失政而
 海内愈乱者由 张浚
为此役也唐之将亡譬如人有
 必死之疾使秦和扁鹊救之未必能起也而庸医妄
 药以攻之所攻非疾所疾不攻岂不 (第 13b 页)
 付之呼之以父固无怪矣贼污宫阙两幸梁益皆令
 孜所为也昭宗不胜其耻力欲清涤而所任不得其
 人所行不由其道始则 张浚
覆军于平阳增李克用 (第 3b 页)
及而旋过汴驻军于北郊王邀克用置酒上源驿夜
以兵攻之克用踰城而免讼其事于京师天子知曲在
汴而和解之至是 张浚
私与汴交王厚之以赂浚为汴
请伐河东唐诸大臣皆以为不可兴师浚挟汴力请益 …… (第 6a 页)
许于是攻魏十一月 张浚
之师大败于阴地二年正月
王及魏人战于内黄大败之屠故元城罗弘信来送款
十月克宿州十一月曹州将郭绍宾杀其 (第 7a 页)
败于是匡威铎及朱全忠
等皆请因其败伐之昭宗以克用破黄巢功高不可伐
下其事台省四品官议议者多言不可宰相 张浚
独以
谓沙陀前逼僖宗幸兴元罪当诛可伐军容使杨复恭
克用所善也亦极諌以为不可昭宗然之诏谕全忠等
全忠阴 …… (第 6a 页)
朝哉克用笑曰盖寓犹不信我况天下乎乃收军而还
三年正月昭宗复以 张浚
为相克用曰此朱全忠之谋
也乃上表曰若陛下朝以浚为相则臣将暮至阙廷京
师大恐浚命遽止朱全忠之攻兖郓也克 (第 8b 页)
遣友谅至京师以兵围开化坊杀胤及京兆尹
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閤门使王建袭客
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 张浚
太祖即位已封宗室中书 (第 8a 页)
长子西崖谷间伺揆军过
横击断之擒揆以归初梁遣葛从周朱崇节守潞州以
待揆闻揆见执皆弃去晋遂复取潞州是时 张浚
韩建
伐晋击阴地关晋以李存信薛阿檀等当浚别遣存孝
军于赵城唐军战败于阴地关浚退保晋州韩建走绛
州存孝 …… (第 9a 页)
骑上下如
飞初存孝取潞州功为多而太祖别以大将君立为
潞州留后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负其功不食者数日
及走 张浚
迁邠州刺史大顺二年从邢州留后是时晋
军连岁攻赵常山存孝常为先锋下赵临城元氏赵王
求救于幽州李匡威匡威 (第 9b 页)
是时天下已乱诸镇
皆武夫独建抚缉兵民又好学荆南成汭时冒姓郭亦
善缉荆楚当时号为北韩南郭大顺元年以兵属 张浚

伐晋浚败建自含山遁归河中王重盈死诸子珂珙争
立晋人助珂建与王行瑜李茂贞助珙昭宗不许建等
大怒以三镇兵 (第 6b 页)
  律甚塞众议上曰不如此议论不能得定○是年

  十月甲子特进 张浚
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寻
  改判建康府时旧相惟 (第 93a 页)
张浚
在殿中侍御史陈俊
  卿言浚忠义且兼资文武可付以阃外臣素不识
  浚虽闻其曾失陜服散淮师许国之心白首 (第 93a 页)
 ○以郭仲威为真扬州镇抚使○戚方降于张俊○

  张浚
使吴玠帅师复永兴军金乌珠自六合趋陜西
 (张浚以金兵萃于淮上惧其复扰东南谋牵制之且/欲出兵分道由同州 (第 31a 页)
 (出此缓急必至暴敛与其敛于仓卒曷若积于细微/帝从之至是又因经制之额增析而为总制钱大为)
 (东南/之害)三月 张浚
乞视师于潭州诏许之(浚以建康东/南都会而洞)
 (庭据上流恐杨么滋蔓为害请乘其怠讨之具疏请/行帝遣之 …… (第 29b 页)
 (不然则前效可考矣况岁月益久敌情益閟必无可/通之理也适观何藓之事恐和说复行国论倾危士)
 (气沮丧所系不细疏入诏褒谕之及 张浚
自潭州还/言使事兵家机权后将辟地复土终归于和未可遽)
 (绝帝遂遣藓行寅/因乞外知邵州)以孟庾知枢密 …… (第 31b 页)
 沈与求同知枢密院事○张浚改兼枢密使以秦桧
 为枢密使○何藓还自金始闻太上皇帝及太上皇
 后崩帝成服 张浚
请遵以日易月之制诏外朝从之
 宫中仍致丧三年(何藓范宁之还始知道君皇帝及/宁德皇后郑氏相继崩己亥帝成 (第 40a 页)
 (防江锜既南渡/两淮不可守矣)成闵复蔡州○王彦复虢州○十月

 召 张浚
判建康府(殿中侍御史陈俊卿上疏极言浚/忠荩帝悟乃诏复官判建康浚至)
 (岳阳买舟冒风雪而行时金兵充斥 (第 3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