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封 敖(字硕夫蓨人元和中进士为李德裕所器累官翰林学士武帝使作诏慰边将有曰伤居
尔体痛在朕躬帝善其如意赐以宫锦大中时历兴元平卢节度使有平寇功仕终尚书仆射)


   张 浚(字禹川河间人屏居金凤山黄巢乱僖宗立召拜谏议大夫时王敬武在平卢军已臣贼
浚谕以君臣大分敬武愧谢引军从浚而西乾宁中浚致仕居洛闻刘季述乱徒步泣谕张全义谋
王室之难朱全忠劫昭宗东迁恶浚杀之)


(第 6a 页)
  遂为精兵用以平江西都将乱累进太子太保
  徐彦若新郑人商子事僖宗为中书舍人昭宗立
  再用为御史中丞 张浚
师败太原以彦若为户部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荫专政以彦若位已
  右不悦以平章事出为清海军节度卒 (第 79a 页)
数渐减然多领盐铁及判度支(皇甫镈窦易/直裴度李石)
(李绅卢商崔元式周墀崔龟从萧邺刘瑑杜悰曹确萧/遘 张浚
韦贻范独孤损皆同平章事兼判度支程异王)
(播王涯李固言李石杨嗣复杜悰马植裴休夏侯/孜于琮刘邺韦贻范皆 (第 2a 页)
  乐悬
唐乐县庭庙以五䌽杂饰轩县以朱五郊则各从其方
色每先奏乐三日大乐令宿设县于庭其曰率工人入
居其次协律郎举麾作乐仆麾乐止文舞退武舞进若
常享会先一日具奏立部乐名封上请所奏御注而下
及会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而
毕矣广明初巢贼干纪乐工沦散昭宗即位将亲谒郊
庙有司请造县乐时太常博士殷盈孙铸钟成宰相

求知声者与太乐令李从周校定进呈昭宗陈于殿
廷以试之时以宗庙焚燬之后修奉不及乃权以少府
监厅为太庙其庭 (第 40a 页)
过失射中辄释之或因中否而予夺其所事人人自励
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又 张浚
晓谕民间
招军一百人与补下班祗应招军二百人与补进武校
尉招军三百人与补承信郎以上各有差等令不两月
(第 12b 页)
 纪(乐安人/知县)刘澄甫(寿光人戊/辰进士)侯璧(诸城人/知州)闫铠(蓬莱/人同)
 (知/)任忠(蓬莱人辛/未进士) 张浚(黄县人甲/戌进士)
王时正(黄县人/知县)
 隆(招远人/通判)李铎(莱阳人壬/戌进士)王都(掖县人/同知)滕谧(掖县 (第 126b 页)
  (守淳熙中贤良任子宜舟过涪陵于小民家见汉/𨽻隐然遂载以归碑在左绵任贤良家至今犹存)
  (此事得之夔路钤/干冯田乃任之甥)唐千福院水泉记(光启中太/守 张浚
撰)
  文定公神道碑(在报恩光孝禅/寺张方平撰)普净院记(在涪陵/江北普)
  (净院治平间校 (第 40b 页)
之人在府出入致生奸弊
行令钦遵外又行准刑部陜西司手本粘送犯人李昕
等招案前来内开庆王台浤因巡抚都御史 张浚
等将
伊府中拨置人顾锦等挐问充军又因奏讨乐舞生并
原革护卫奏行 (第 6b 页)
张浚
查例未与又因义官张通等各许
告本府事情将银馈送镇守太监李昕总兵官种勋希 (第 6b 页)
己未贼
张步骑六道并进其势甚盛彦执旗大呼麾士士先悉
力死斗自辰及酉大败追袭二百馀里贼陈永还据房
陵  张浚
以陜西五路军于富平为罗索所袭诸军不
战皆溃 先是 (第 3b 页)
张浚
以川陜宣抚之职后生气锐欲聚
兵深入削平祸乱初至汉中会诸将问大举之策前军 (第 3b 页)
 是月劄下工部长贰先将军器所私役占破借使工
匠尽令改正专一造作军器务要精致如敢依前违戾
监官取旨黜责合千人重行决配委御史台觉察 上
手书召判建康府 张浚
既见上改容曰久闻公名今朝
廷所恃惟公浚言人主以务学为先人主之学以一心
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 (第 99b 页)
宰相二十三人(萧仿崔彦昭郑畋卢携王铎李蔚郑从/谠崔沆豆卢瑑王徽裴澈萧遘韦昭度)
(郑昌图杜让能孔纬 张浚
韦保/衡赵隐刘邺裴坦郑昭业裴流)
使相六十人(王铎郑从谠高骈李可举王重荣李克用/陈敬璌朱玫孙惟晟李巨 …… (第 5a 页)
景福/三年改乾宁乾宁五年改光化光化四年)
(改天复天复/四年改天祐)
宰相二十五人(韦昭度孔纬杜让能 张浚
刘崇望崔昭/纬徐彦若郑廷昌王抟崔胤李溪陆扆)
(孙偓郑綮朱朴崔远裴贽裴枢王溥独/孤损柳璨陆希声苏检卢 (第 6a 页)

九寸五分倍应钟三寸三分半凡四十八等口项之量
径衡之围悉图进遣金工依法铸之凡二百四十口修
奉使宰臣 张浚
求知声者令先校定石磬合而击拊之
八音克谐观者耸听时议者论乐悬之架不同浚复奏
议曰臣伏准旧制太庙含元殿 (第 2a 页)
诸道行营兵马
都统
中和二年复以宰相王铎为京城四面诸道行营兵马
都统以崔安潜副之至大顺元年五月以宰臣 张浚

京东北面兵马都统
   节度使(每使管/内军附)
武德元年因隋旧制呼为大总管其年六月七日诸州 (第 9a 页)
朝廷已留知枢密院阙以待公之来公斩其使臣督进
兵行至望亭招 张浚
浚自平江府四十里来见公遂同
榻定议讨贼之策次日至平江府公遂撰檄书曰恭惟
宋有天下垂二百年太祖太宗开基 (第 72b 页)
   王师范举义兵以讨朱全忠
天复三年平卢节度使王师范颇好学以忠义自许为
治有声迹朱全忠围凤翔韩全诲以诏书徵藩镇兵入

援乘舆师范见之泣下沾衿曰吾属为帝室藩屏岂得
坐视天子困辱如此各拥疆兵但自卫乎会 张浚
自长
水亦遗之书劝举义兵师范曰张公言正会吾意夫复
何疑虽力不足当死生以之时关东兵多从全忠在凤
翔师范 (第 18b 页)
   马植与马元贽交通
大中四年以同平章事马植为天平节度使宣宗之立
也左军中尉马元贽有力焉由是恩遇冠诸宦者植与
之叙宗姓宣宗赐元贽宝带元贽以遗植植服之以朝

宣宗见而识之植变色不敢隐明日罢相收植亲吏董
侔下御史台鞫之尽得植与元贽交通之状再贬常州
刺史
   乐朋龟 张浚
拜田令孜
中和元年裴澈自贼中奔诣行在时百官未集乏人草
制右拾遗乐朋龟谒田令孜而拜之由是擢为翰林学
(第 85b 页)
张浚
先亦拜令孜令孜尝召宰相及朝贵饮酒浚耻
于众中拜令孜乃先谒令孜谢酒及宾客毕集令孜言 (第 85b 页)
侮骈臣节既亏自是贡赋遂绝
    张浚
责王敬武臣事黄巢
以平卢大将王敬武为留后时诸道兵皆会关中讨黄
巢独平卢不至王铎遣諌议 (第 80b 页)
大夫张浚
往说之敬武已
受黄巢官爵不出迎浚见敬武责之曰公为天子藩臣
侮慢诏使不能事上何以使下敬武愕然谢之既宣诏 (第 80b 页)
   常浚谏僖宗姑息藩镇
光启元年右补阙常浚上疏以为陛下姑息藩镇太甚
是非功过骈首并足致天下纷纷若此犹未之寤岂可

不念骆谷之艰危复怀西顾之计乎宜稍振典刑以威
四方田令孜之党言于僖宗曰此疏传于藩镇岂不致
其猜忿于是贬浚万州司户寻赐死
    张浚
请讨李克用
大顺元年赫连铎李匡威请讨李克用朱全忠亦上言
克用终为国患今因其败臣请帅汴滑孟三军与河北 (第 53b 页)
三镇共除之乞朝廷命大臣为统帅初克用之讨黄巢
屯河中也 张浚
为都统判官克用薄其为人闻其作相 …… (第 53b 页)
权旬月可平失今不取后悔无及昭宗曰克用有兴
复大功今乘其危而攻之天下其谓我何孔纬曰陛下
所言一时之体也 张浚
所言万世之利也昨计用兵馈
运犒赏之费一二年间未至匮乏在陛下断志行之耳
昭宗以二相言叶僶俛从之曰兹事今 (第 54b 页)
付卿二人无贻
朕羞
    张浚
为李克用所败 (第 54b 页)
官军出阴地关游兵至于汾州李克用遣薛志勤李承
嗣将骑五千营于洪洞李存孝将兵五千营于赵城镇
国节度使韩建以壮士三百夜袭存孝营存孝知之设
伏以待之建兵不利静难凤翔之兵不战而走禁军自
溃河东兵胜逐北抵晋州西门 张浚
出战又败官军死
者近三千人静难凤翔保太定难之军先度河西归浚
独有禁军及宣武军合万人与韩建闭城拒守自是 …… (第 55a 页)
有大罪六师征之自有典刑何必幸臣之弱而后取之
邪今 张浚
既用师则固难束手已集蕃汉兵五十万欲
直抵蒲潼与浚格斗若其不胜甘从削夺不然方且轻
骑叫阍顿首丹陛诉奸回 …… (第 56a 页)
兵未交而孙揆被擒幽云俱败杨复
恭复从中沮之故浚军望风自溃
   昭宗诏复李克用官爵
二年以孔纬为荆南 节度使张浚
为鄂岳观察使李克
用复遣使上表曰 (第 56b 页)
张浚
以陛下万代之业邀自己一时
之功知臣与朱温深仇私相连结臣今身无官爵名是
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欲于河中寄 (第 56b 页)
寓进退行止伏

俟指麾诏再贬孔纬均州 刺史张浚
连州刺史赐克用
诏悉复其官爵使归晋阳
   昭宗决讨李茂贞
景福二年李茂贞恃功骄横上表及遗杜让能书辞 …… (第 57a 页)
   李克用受诏讨三贼臣

李克用引兵逼邠州王行瑜登城号哭谓克用曰行瑜
无罪迫胁乘舆皆李茂贞及李继鹏所为请移兵问凤
翔行瑜愿束身归朝克用曰仆受诏讨三贼臣公预其
一束身归朝非仆所得专也行瑜挈族弃城走克用入
邠州封府库抚居人命指挥使高爽权巡抚军城奏趣
苏文建赴镇行瑜走至庆州境部下斩行瑜传首
   李克用不欲 张浚
复为相
三年朱全忠 (第 61b 页)
兵部尚书张浚
昭宗欲复相之李克用 (第 61b 页)
 (哉将见斯藏之成睹相增信由信趋善宿习退转真/證圆通孝弟和睦之心油然而起宜勤守护用永其)
 (传藏始建于绍兴丁巳春正月至冬十一月告成复/授资政殿大学士左宣奉大夫福建路安抚使兼知)
 (福州 张浚
为之记许浑诗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荆溪夜雨花飞疾吴苑秋风月落频万里)
 (高低云外路百年荣辱 (第 41b 页)
东北西北二隅初因隋旧用三十六簴高宗蓬莱宫成
增用七十二簴武后时省之开元定礼依古为二十簴
昭宗时宰相 张浚
乃言旧制用三十六簴以为非古殿
廷狭隘不能容三十六簴乃复用二十簴钟簴四以当
甲丙庚壬磬簴四以当乙丁辛癸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