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政書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載記類
克用走。铎与匡威共建言:「山南乱,克用实首之。今乘其败,可伐而取也。」全忠亦请与河北三镇共讨之。宰相 张浚
是其计,乃下制削克用官爵、属籍,以浚为兵马招讨、制置、宣慰使,京兆尹孙揆副之,枢密使骆全諲为行营都监
于帝,帝表其事,请以淮南节度授于儒焉。辛未,昭宗命帝为宣义军节度使,充河东东面行营招讨使,时朝廷宰臣 张浚
将兵讨太原故也。八月甲寅,昭义都将冯霸杀沙陀所署节度使李克恭来降,帝请河阳节度使朱崇节为潞州留后。戊
六月庚申,帝发自大梁。丁卯,视事于河中,以素服出郊,拜故节度使王重荣墓。寻辟其子瓒为节度判官,请故相 张浚
为重荣撰碑。帝自中和初归唐,首依重荣,至是思其旧德,故恩礼若是。七月甲寅,帝东还梁邸。

  十月戊
邑人也。父庆,里之豪右,以攻剽贩盐为事,吏捕之伏法。瑄坐父罪以笞免。因入王敬武军为小校。唐中和二年, 谏议大夫张浚
征兵于青州,敬武遣将曹全晸率军赴之,以瑄隶焉。以战功累迁列校。贼败出关,全晸以本军还镇。会郓帅薛崇卒
、伊戾之乱,所以资霸者之事也。今阉竖幽辱天子,王不能讨,无以令诸侯。」时监军使刘重楚,季述兄也,旧相 张浚,
寓于河南缑氏,亦来谓太祖曰:「同中官则事易济,且得所欲。」惟振坚执不改,独曰:「行正道则大勋可立。」
军,隶于太祖麾下。及太祖镇汴,首署为牙将,主骑军。伐郓之役,生擒排阵将刘矫以献。唐大顺初,唐帝命丞相 张浚
伐太原,太祖奉诏出师,西至高平,与晋人接战,军既不利,季筠为晋人所擒。克用见之甚喜,释缚,待以宾礼,
汴将朱崇节、葛从周率兵入潞州以固之。是时,幽州李匡威、云州赫连铎与汴帅协谋,连上表请加兵于太原,宰相 张浚
、孔纬赞成其事。六月,天子削夺武皇官爵,以 张浚
为招讨使,以京兆尹孙揆为副,华州韩建为行营都虞候,以汴帅为河东南面招讨使,幽州李匡威为河东北面招讨使 ……言不逊,遂杀之。

九月,汴将葛从周弃潞州而遁,武皇以康君立为潞州节度使,以李存孝为汾州刺史。十月, 张浚
之师入晋州,游军至汾、隰。武皇遣薛铁山、李承嗣将骑三千出阴地关,营于洪洞,遣李存孝将兵五千,营于赵城。华州韩建以壮士三百人冒犯存孝之营,存孝追击,直压晋州西门, 张浚
之师出战,为存孝所败,自是闭壁不出。存孝引军攻绛州。十二月,晋州刺史张行恭弃城而奔,韩建、 张浚
由含山路遁去。

大顺二年春正月,武皇上章申理,其略曰:「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
书,善战,识兵势。初为献祖亲信,从武皇入关平贼,始补军职,赐姓名。大顺中,累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击 张浚
军于平阳。时存孝骁勇冠绝,军中皆下之,惟存信与争功,由是相恶,有同水火。及平定潞州,存孝以功望领节度 ……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张浚
之加兵于太原也,潞州小校冯霸杀其帅李克恭以城叛。时汴将朱崇节入潞州,梁祖令张全义攻泽州。李罕之告急于 ……廷命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令供奉官韩归范送旌节至平阳,揆乃仗节之潞;梁祖与揆牙兵三千为纪纲,时揆为 张浚
副招讨,所部万人。八月,自晋、绛逾刀黄岭趋上党。存孝引三百骑伏于长子西崖间。揆褒衣大盖,拥众而行,俟 ……九月,葛从周弃城夜遁,存孝收城,武皇乃表康君立为潞帅。存孝怒,不食者累日。十月,存孝引收潞州之师,围 张浚
于平阳,营于赵城。华州韩建遣壮士三百夜犯其营,存孝谍知,设伏以击之,尽殪;进压晋州西门,获贼三千,自
速行!」因扶武皇而去。雷雨暴猛,汴人扼桥,志勤以其属血战击败之,得侍武皇还营,由是恩顾益厚。大顺初, 张浚
以天子之师来侵太原。十月,大军入阴地,志勤与李承嗣帅骑三千抗之,败韩建之军于蒙坑,进收晋、绛,以功授 ……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洺州刺史。 及张
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一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合大军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
私抑宦者,因具奏闻。希朗泣诉于庄宗,庄宗令自见光允言之。希朗陈诉:「叔祖复光有大功于王室,伯祖复恭为 张浚
所构,得罪前朝,当时强臣掣肘,国命不行,及王行瑜伏诛,德音昭洗,制书尚在,相公本朝世族,谙练故事,安 ……士、右补阙。时国步艰难,连帅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累迁吏部员外郎。先是, 张浚
自中书出为右仆射,梁祖判官高劭使梁祖荫求一子出身官,省寺皆称无例,浚曲为行之,指挥甚急,吏徒惶恐。顷


张格,字承之,故宰相浚之子也。浚为梁祖所忌,潜遣人害于长水。格易姓名,流转入蜀。((《旧唐书 张浚
传》:永宁县吏叶彦者,张氏待之素厚,告格曰:「相公之祸不可免,郎君宜自为计。」浚曰:「留则并命,去或 ……相。同光末,蜀平,格至洛阳,((《旧唐书》:任圜携格还洛,格感叶彦之惠,访之,身已殁,厚恤其家。又考 张浚
第三子仕吴,改名李俨,见《九国志》。))授太子宾客。任圜爱其才,奏为三司副使,寻卒于位。格有文章,明
于北郊,王邀克用置酒上源驿,夜以兵攻之。克用踰城而免,讼其事于京师,天子知曲在汴而和解之。至是,宰相 张浚
私与汴交,王厚之以赂,浚为汴请伐河东。唐诸大臣皆以为不可兴师。浚挟汴力,请益坚。天子不得已,许之。五
威、铎及朱全忠皆请因其败伐之。昭宗以克用破黄巢功高,不可伐,下其事台、省四品官议,议者多言不可。宰相 张浚
独以谓沙陀前逼僖宗幸兴元,罪当诛,可伐。军容使杨复恭,克用所善也,亦极谏以为不可,昭宗然之,诏谕全忠 ……?勤王而已,何必朝哉?」克用笑曰:「盖寓犹不信我,况天下乎!」乃收军而还。

  三年正月,昭宗复以 张浚
为相,克用曰:「此朱全忠之谋也。」乃上表曰:「若陛下朝以浚为相,则臣将暮至阙廷!」京师大恐,浚命遽止
,以兵围开化坊,杀胤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
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 张浚。
太祖即位,已封宗室,中书上议,故皇兄存,皇侄建武军节度使友宁、宁远军节度使友伦,皆当封。于是追封
军过,横击断之,擒揆以归。初,梁遣葛从周、朱崇节守潞州以待揆,闻揆见执,皆弃去,晋遂复取潞州。是时, 张浚
、韩建伐晋,击阴地关,晋以李存信、薛阿檀等当浚,别遣存孝军于赵城。唐军战败于阴地关,浚退保晋州,韩建 ……。初,存孝取潞州功为多,而太祖别以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负其功,不食者数日。及走 张浚,
迁邠州刺史。大顺二年,徙邢州留后。是时,晋军连岁攻赵常山,存孝常为先锋,下赵临城、元氏。赵王求救于幽
武夫,独建抚缉兵民,又好学。荆南成汭时冒姓郭,亦善缉荆楚。当时号为「北韩南郭」。

大顺元年,以兵属 张浚
伐晋,浚败,建自含山遁归。河中王重盈死,诸子珂、珙争立,晋人助珂,建与王行瑜、李茂贞助珙。昭宗不许,
崔锐判》一卷

《赵璘表状》一卷《李善夷表集》一卷《郑嵎表状略》三卷《彭霁启状》一卷

《郑氏贻孙集 》四
卷《张浚表状》一卷赵邻几《禹别九州赋》三卷《李巨川启状》二卷

郑准《渚宫集》四卷李翥《鱼化集》一卷
悦,使尽护诸将。至是,上疏论子羽之功,请纳节赎其罪。诏听子羽自便。明年,复元官,提举江州太平观。 张浚
还朝,议合兵大举,乃请召子羽,令谕旨西帅,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未几,权都督府参议军事,与主管机宜文字
以马到京实收数为格,或死于道,黜降有差。」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馀万缗,买马乃逾二万匹。 张浚
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
进,宜黜正志以正典刑。林安宅出入史浩、龙大渊门,盗弄威福,至是诈病求致仕,十朋并疏其罪。皆罢去。 张浚
出师复灵壁、虹县,归附者万计,又复宿州。十朋奏:「王师以吊民为主,先之以招纳,不获已而战伐随之,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