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番。三
召诵三百遍毕。次复诵咒二百遍。依前三召。
复次又诵一百遍亦当三召。至三度三日。每
日夜皆然。 馀时
但念地藏名字。世尊其法者
一日有一相。第一日有异色云。从顶上起及
有异香。第二日有百宝莲华。空中现及 (第 0653b 页)
憾摩迦波隶等所作病。或空舍或无人
住处。或深隐处皆可起坛。若欲建坛须得吉
祥好日。或于夜半或日中亦得 馀时
不可。于
其坛中献阏伽花及发遣等事。皆须念一字
真言。若前一切所求之事。但饮曼拿罗贤
瓶之水。一切皆 (第 0859a 页)
时念佛名号及作观想。若是得见殊胜好
梦。不得去他人处说。可于佛前言白。如是依
次第速疾诵真言一洛叉。 馀时
常读诵佛母
般若波罗蜜多。若念诵时瞻仰妙吉祥童子。
若作念诵莫令文句阙少。若遍数满足已然
起作礼。复 (第 0894c 页)
。显所闻法。
善合时宜。无非时失。时成就也谓明说此一
部经时。于一时闻在某家说。则此显说一部
经时。 馀时
复说无量经故。众生根熟。为感如
来逼机而应。药病相应。随言得益。说者听
者。时分无差。共相会过。名一 (第 0559c 页)
。乃至山
泉之侧。离诸喧杂无人之处专心持诵。又复
一年之内。唯除三月夏安居时不行馀外。若
春雨时并及 馀时。
随意游处山林泉池。乃至
如上一切胜处专心持诵。行人若是修先行
法诵数虽满。夏安居时不得作成就之法。譬 (第 0756b 页)
 二羽所成亦如是
 次当宣说成就仪
 称三昧邪萨怛鍐
 若结自印即能成
 得一切欲胜妙乐
 若一若多诸密印
 一切 馀时
不应结
 或成大事或密中
 智者和合如应作
 常时身住于此中
 金刚眷属自然生
 行人坚固妙爱心
  (第 0362b 页)
切意愿成就。若于此时发精
进心行利乐者。一切魔障不敢侵近。若是作
忿怒法者。可用日午时及夜半时。若用 馀时
者不获意愿。

金刚手菩萨白佛言世尊。外时已说内时云
何。佛言金刚手。内时者此所谓合于微妙秘
密第一 …… (第 0548b 页)
就法及曼拿罗护摩法。得此成就如琉璃宝。
应现色像一切无隐。悉皆成就亦复如是。金
刚手又以五息法尽彼 馀时。
一者日息。二者
月息。三者惹罗息。四者母祖吒息。五者妙香
息。先想日月二息行于身中。周流上下如灯
(第 0548b 页)
世假立乃至恒河等。科云出体。然据出体。
只科得初六字。从如来说经下。皆非出体故。大疏连
于前文。拣异 馀时。
其出体。自在约实之后说。今原修
略疏时疏主意。谓出体约相。不合在约实之后。故移
之在前。应合在通方之 (第 0006a 页)
后出体却在正释中出体者乃本大经疏彼六字
及上下之文并为正释其云一时者时成就也亦随
世假立时分一者拣异 馀时。


〔如来说经云云〕」

(问此疏文)
演义云亦随世假立者谓佛法中时不可得因物故
有时离物何有 (第 0092b 页)
一异之妙
耳闻真俗无碍之法门也(圭峰)
三闻法时。】

「一时。」

【师资合会说听究竟总言一时异 馀时
也又诸方
时分延促不同故但言一时若约当宗即心境泯
理智融凡圣如本始会此诸二法皆一之时(圭峰)

(第 0440a 页)
 或布众彩色
 彤辉极严丽
 一切缋事成
 烧沈香苏灯
 鲜妙诸华果
 饮食为供养
 月初至八日
 三 馀时
护摩 (第 0931c 页)
 答。非是弟子使希故轻。有非具戒不废正修
故轻。若依多论不二同尼犯提 问。新衣何
以轻 答。新衣浣希有无缘患故得小罪。不
犯者。律云。若宿若谓佛法僧使浣染等无罪
从。

非亲里居士乞衣戒六 凡出家人宜应知足。
令三衣具备。长道缘脱。方广乞求。增贪恼物。
招世讥过。损坏不轻。是故圣制。别缘有六。
一三衣具足。二无因缘。三非亲里居士。四为
己乞应量衣。五彼与。六领受入手便犯 阙
缘比知。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跋难陀从居
士强索衣故。诸人讥嫌。佛制戒。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若居士妇乞衣除 馀时
尼萨耆波逸提 (第 0586a 页)
馀时
者若夺衣失衣烧衣漂衣
是谓 (第 0586a 页)
馀时 
此满足戒文三。初略制。二牒
随开。三广制。就广制句有其五。一犯人二非 …… (第 0586a 页)
亲里居士。三乞衣。四除开缘 五结犯。 馀时
者已下诵前四句。下辩五句文。若比丘者。义
如上辩。非亲里者。非七世亲里。言乞衣。衣
有十种。十诵僧祇 …… (第 0586b 页)
暑相。若方便说法得者皆犯 若
乞小物施主与衣财者得取无犯。若本有方
便心但索小者。或容得大犯舍。言除 馀时
者。
开索。律云。若被贼夺衣。裸形当以轻草树叶
覆形。应往寺边。若取长衣。若亲友边取。若
无者僧中问 …… (第 0586b 页)
若得已应还浣染缝治安
著本处。若不还本处如法治。言尼萨耆波逸
提者。是遗制罪。于中亦四。如上所明。言 馀时
者。是失夺等四缘。不犯中。律云。若夺失三衣
从非亲里乞。五分开衣坏时得乞通前五缘。
又云。或为他乞。 (第 0586b 页)
提。馀二皆吉。已下正明戒
本。此戒因食粥后受正食。檀越讥嫌。比丘举
过。佛便制戒。

若比丘展转食除 馀时
波逸提 (第 0606c 页)
馀时
者病时施
衣时是谓时 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
人。二所犯事。三开缘。四结罪。时者已下诵前
第三。初 …… (第 0606c 页)
知。二言展转食者。律云。背请食
也。请有二种。一僧次。二者别请。食谓五正
食。饭[麨]乾饭等。三言除 馀时
者。是开缘。缘如
下说。四言波逸提者犯句。言开缘中病时者。
为病比丘不能一坐。好食令足故听无犯。言 …… (第 0606c 页)
 次释名者。能别之人食处成众。以众别他不
共同味故曰别众食戒 次解具缘。通缘知
上。别缘有七。一有施主。二别请别乞。三五正
食体清净在时中。四食处成众。五知界内不
尽集。六无因缘。七食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
戒因提婆达与五比丘家家乞食。故佛制此
戒。

若比丘别众食除 馀时
波逸提 (第 0607b 页)
馀时
者病时作
衣时施衣时道行时乘船时大众集时沙门施
食时此是时 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者
犯人。二别众食 (第 0607b 页)
。三除开缘。四结犯罪。下言馀
时诵前第三句。一言若比丘者义如上释。二
言别众食。律云。若四人若过四人名众。食者
饭[麨]乾饭等。三四两句可知。言 馀时
者诵前
第三开缘。言病时作衣时施衣时。此三缘如
前戒说。第四言道行时者。律云。下至半由旬
内有来去者 …… (第 0607b 页)
本。此戒
因跋难陀故令僧食时不得食好果。故制斯
戒。

若比丘先受请已前食后食诣馀家不嘱受馀
比丘除 馀时
波逸提时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
是谓 (第 0611a 页)
馀时 
此满戒文有三段。初略制。次随
制。后广制。为前食故初略结。为后食故随结。
为请唤故广制。就广戒本句有 …… (第 0611a 页)
时。名前食。后食时至日中。名后
食。三言不嘱馀比丘者。律云。若同房同住
同界者。应令知受请处。四言除 馀时
者。是开
缘。于中有三。一病。二作衣。三施衣。义如别
众食戒说。五言波逸者。是违犯结罪句。律云。
若 …… (第 0611a 页)
池。相值王竟不浴。大臣嫌悉。比丘白佛。佛
呵制戒。

若比丘半月洗浴无病比丘应受不得过除馀
时波逸提 馀时
者热时病时作时风雨时道行
时此是时 此满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
二明半月一洗不得过。三除开缘。四结 (第 0615a 页)
令远
离者喜亲近故。第五不应异语者即九十中
口绮。问前后五种未治得作可得名夺。第三
五过及第四前三过 馀时
并制。本不得作何
名夺耶。答诚如来问。今望遮断前所喜犯。亦
得名夺。但违行法故异常犯。四五中初二并 …… (第 0211a 页)
示便为重明。缘起有十。前取八法。羯磨篇云
八种调理。注羯磨中亦列八缘。所以多少异
者。答一三两种容在 馀时。
不定受前事仪次
第。若尔此何列耶。答未请师前僧须检问。既
请师已义必开导。出没随时不妨两是。问前
(第 0217c 页)
(既能离杀验有无作)。问离名无作不作则无
法。如人不语时无不语法生。不见色时亦无
不见色(此约对境难 馀时
无引喻可解)。答因离杀等得生天上。若
无法者云何为因(此约感报显 (第 0269b 页)
馀时
有)。问不以离故生天。
以善心故(此推善心为因难功非无作)。答曰。不然。方接钞中
如经等语。经中即论 …… (第 0269b 页)
。但情慢故吉。僧祇中。初明安像必约露
处。手触即同受用故犯。若下明嘱他不举亦
开。文标春月不虑损故。 馀时
义应不许。若
行下明别制。此非僧物但是乖仪。有违应吉。
多论游房吉者非舍去故。四分有四。初明舍
去方 (第 0311b 页)
下立制若出下开缘
若衣下后明倒著。四分大同故略不引。七中
引经示褊袒通肩之意。律中佛上座前方袒
可验 馀时
通披。经中未详何经。谓对佛僧不
恭敬故。八中初明遇难暂开不著。准知无难。
不暂离身彼有四事。到彼国不 …… (第 0366a 页)
或有人设食持施比丘也。咒愿即为施主
求愿也。广在第六。沽下四择施家。屠沽之
家由涉讥疑不令辄入。前制 馀时
故云一切。
馀门得者必约有缘。请僧设食。令彼持戒停
业方便接引故也。若共下五开同师坐。五中
有三。初 (第 0400b 页)
突吉罗。
不犯者。若病若为
僧。为佛图。若借他衣浣染打。】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若居士妇乞衣。除 馀时。
尼萨
耆波逸提。 (第 0290a 页)
馀时
者若比丘夺衣失衣烧衣漂衣是谓 (第 0290a 页)
馀时(六)
。」

【舍卫城。有长者诣园游观。回车诣祗桓见。跋难陀。
礼敬听法。跋难陀。说法开化。劝令欢喜。长者 (第 0290a 页)
女。弟妹次第请食。或今日受此人食。明日受
彼人食。若水瀑涨。乃至梵行难等。】

「若比丘。展转食。除 馀时。
波逸提 (第 0301b 页)
馀时。
者病时。施衣时。 …… (第 0301b 页)
是谓 馀时(三十二)
。」

【有沙㝹婆罗门。载五百车饮食。随佛伺空设供。而
不得便。佛听作饼粥供僧。时诸居士。闻佛听僧食 …… (第 0301c 页)
饭[麨]乾饼鱼肉。病者。不能一坐食好食令足。施衣
者。自恣竟。无迦絺那衣一月。有迦絺那衣五月。若
馀时
施食。及衣。若一日得多请。应自受一请。馀
者当施人。如是施与。长老我应往彼。今布施汝。若
比丘不舍前 …… (第 0301c 页)
犯者。
若请与非食。或食不足。或无请食者。或食巳更得。
或一处有前食后食。】

「若比丘。别众食。除 馀时。
波逸提。 (第 0301c 页)
馀时
者。病时。作衣时。
施衣时。道行时。乘船时。大众集时。沙门施食时。此是
(三十三)。」

【提婆达 …… (第 0301c 页)
作人。别房作人。计作食价与。若势力强夺。】

「若比丘。先受请巳。前食后食诣馀家不。嘱授馀比丘。
馀时。
波逸提。 (第 0303c 页)
馀时
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是谓时
(四十二)。」

【有长者。与跋难陀亲善。设食请僧。待跋难陀至。彼 …… (第 0303c 页)
如是事。便语彼
言。我见汝如是变相。若戏语独语等。】

「若比丘。半月洗浴。无病比丘应受。不得过。除 馀时。

逸提。 (第 0306a 页)
馀时
者。热时。病时。作时。风时。雨时。道行时。此是
(五十六)。」

【摩竭国。有池水。瓶沙王。听诸比 (第 0306a 页)
前。纽使相合。此成要也。凡在寺内。或时对众。
必无带纽。及笼肩披法若向外游行。并入俗舍。方
须带纽。 馀时
伹可搭肩而巳。屏私执务。随意反抄 (第 0536c 页)
受迦絺那衣。有五月名时(七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十五日)。若此
二时中。所得衣者。名为时衣。除此二时。于 馀时

得衣者。名为非时衣也。

非亲里

谓非父母亲里。乃至七世无亲也。若亲里者。父母
亲里。乃至七世 (第 055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