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文穆念禅师语录卷第二
嗣法门人 真慧
等编次

* 住邓州丹霞山仙霞禅寺语录

康熙戊申八月朔一日入院阖郡檀信各刹耆宿恭
请本寺开堂。 (第 0784a 页)
文穆念禅师语录卷第三
嗣法门人 真慧
等编次

* 再住信阳法幢山双林禅寺语录

康熙庚戌二月十五日入院诸檀护及本山大众恭
请上堂拈香祝 (第 0787c 页)
文穆念禅师语录卷第四
嗣法门人 真慧
等编次

* 住汝州伏牛山云岩禅寺语录

康熙壬子十月望五日入院嵩鲁两邑缁素及阖山
耆旧恭请当寺开堂 (第 0791a 页)
文穆念禅师语录卷第五
嗣法门人 真慧
等编次

* 颂古

「释迦牟尼世尊初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
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第 0794a 页)
举拳问众众
荅问毕复说偈曰吾年四十五世缘今已休露柱开
口笑灯笼解点头偈毕合掌瞑目而逝至次年嗣法
门人 真慧
同两序建塔于本寺东隅。







文穆念禅师语录卷第五(终) (第 0798a 页)
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
法蓦拈拄杖卓一卓云自馀闲杂事俱为生死因。

上堂僧问如何得 真慧
现前师云闻板声吃饭僧云
如何得法性空师云洗脚上眠床乃举教中道此见
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祖师亦云六尘不 (第 0126a 页)
后语大似纪信诈降师曰猛火不藏蚊蚋
大海那宿死尸饶伊后语惊群争如先机扑倒。

上堂举僧问三峰先师如何得 真慧
现前答曰闻板
声吃饭又问如何得法性空答曰洗足上眠床师顾
左右曰学般若菩萨须是不滞玄解始得法性宽波
(第 0282c 页)
 隋法纯 隋真观
 隋玄镜 隋觉朗 隋灵裕
 隋智脱 隋僧善 隋僧照
 隋僧粲 隋洪遵 隋法进
 隋 真慧
卷第十四
  弘法科 (第 0068a 页)
构。即辞去。
当是时。王独与妃见进足高去地可四五寸。大业十
三年正月八日。终于山中。

**** 隋 真慧

姓陈氏。河北陜人。少为父母逼妻之。非其志
也。年甫冠。罹二亲忧。因亦遣累。入道于乡之大通寺
清禅师所 (第 0183a 页)
益于生死。遂依 真慧禅师
于麻谷思择观理。深入缘
起。慧以其宿习所致极赞美之。后约成实安般法尤
有发明。徐俾神素法师集诸部之言 (第 0271b 页)
隋天台释智顗
* 隋赵郡释智舜
* 隋河东释智通(通弟子顶盖母王氏附)
* 隋蒲州 释真慧
隋天台释法智
* 唐京师释善胄
* 唐同州释法祥
* 唐终南释明赡
* 唐并 …… (第 0114b 页)
时顶盖之母王氏。亦著净业。当
其舍报。亦见青碧莲华充满其室。至者往往。
尚闻莲华之香。移日不散。 释真慧。
俗姓陈陜之平陆人也。隋开皇中。厌
俗以事本州清禅师。次之邺都。受具于洪律
师。续闻卫州询禅师。深悟佛 (第 0116c 页)
智舜
* 登法师
* 智顗
* 慧成
* 慧命
* 慧海
* 智通 真慧
法智
* 善胃
* 道杰(樊绰)
* 灌顶
* 僧藏
* 法喜 (第 0218b 页)
逝。山地动摇。窗户
皆震裂。时寺僧道慧适假寐。梦见西岭上楼阁殿堂。
乘空而去(续高僧传) 真慧

(第 0234c 页)
真慧。
姓陈。陜州河北人。旱厌身世。年二十。往大通寺
清禅师所。出家受具。游学四方。道业日进。后筑室于
蒲版 …… (第 0234c 页)
齐土。搜求论学。屡开讲
席。久之忽自惟曰。徒事言说。心路迷茫。至于起慧。非
定不发。遂停讲。往麻谷依 真慧禅师
学坐。深入缘起。
慧叹为利根。杰为人少欲希言。疏财薄食。苦乐不以
累意。晚为栖岩僧主。贞观元年七月二 (第 0235a 页)
法琳
* 僧柔
* (周)慧命
* 法音
* 僧崖
* (隋)智舜 真慧
智通
* 南岳慧思
* 天台智顗
* 慧成
* 慧命
* 灌顶 …… (第 0355b 页)
即示病。见鹦
鹉孔雀念佛念法。皆微妙声。告弟子曰。我今日往生
矣。既而果迁化。时隋大业初。 真慧

隋大业初。居蒲坂麻谷。饵黄精绝粒。筑净地。设
四柱宝幢。以奉三圣。每依像作观。挺身整念。必肃肃
然。 (第 0361b 页)
未遂犹走书致敬一时从白业明哲
贤士皆常与公为方外友再可异者总戎龙公天祐
乔梓举署倾诚顶礼视若六通神冀 真慧
日普照智
月长圆也次而陇北诸营司遥闻道范不远而来日
觐躬参亲承记莂宛如鼻祖之风先开六宗沉迷既
而震旦 (第 0928c 页)
真观
* 智显
* 转明
* 道积
* 道辨
* 惠恭
* 法喜 真慧
法安
* 道逊(乙亥又唐庚寅)
* 慧祥
* 智越
* 文中子
* 四 (第 0005b 页)
(北周)长沙慧命法师(法音法师附) (北周)
多宝僧崖法师 隋庐山智舜法师 隋河
东智通法师 隋麻谷 真慧
法师 隋南岳
慧思禅师 隋天台智顗禅师 隋枝江慧
成禅师 隋仙城慧命禅师 隋章安灌顶
禅师 隋瓦官法 …… (第 0271c 页)
光明
胜异宝幢华幔。谓盖曰。吾生净土克在今
夕。即坐亡于忏堂。众见楼阁千重排空而
去。犹云雾然。 真慧。
隋大业初居蒲坂麻谷。饵黄精绝 (第 0273c 页)
驴年也即是死句。山僧与你一时
注破了也。作么生是活句。遂卓拄杖。便下座。

上堂云。夫参学之人。直须 真慧
现前。鉴照无差。不见
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才有异见。名为异道。所以异
道有二种见。因缘自然。以斯 (第 0311c 页)
如胶似漆。生生会聚。世世牵连。父母子孙。来往不断。
若有 真慧。
刚烈决断。发大勇猛。割断爱欲。顿悟心性。
直超觉地。虽然绝嗣。不为罪过。自有出世大孝。真报
祖父之恩 …… (第 0402b 页)
。佛门先教静坐
参究话头。以悟心性之道。所以与儒大有不同。师曰。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 真慧。
当时孔子
门下。唯有颜回得悟。馀者多学多见。皆从外来助发。
所以学与悟。如隔霄壤耳。如程明道受学于茂 …… (第 0404a 页)
以谓之静而后
能安。安者安闲。内外一如。任运稳贴。处事真实。以上
总是定。以下可谓慧。果若定静安久。 真慧
自然发现。
故所以谓之安而后能虑。虑者是 (第 0404c 页)
真慧。
事事无碍矣。
若到于事事无碍。可谓虑而后能得。得者。得无所得。
是定慧等等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第 0404c 页)
故称贫法。灰绝定慧。净名诃
之小乘法耳。问。初心习定从何而入。师曰。初学三昧。
系心一缘。久习定成。 真慧
自发。问。禅有几种。师曰。五
种。问。云何五种。师曰。一者作异见计。忻上厌下而修。
是外道禅。二者正 (第 0414c 页)
十九传至于法喜据莲花座大振玄风师承一喝三日耳聋聋极而聪至闻蚁战祗为圆虚物无不见既入悟关可废学功妄灭方 真慧
极则通乃即天平栖神净域禅观混融不二不一方岳致聘耳若不闻优钵昙花却见海滨有典必行无坠弗举钟鱼互答笠鞋川 (第 067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