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繇汝
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 慧因
双修离诸物
师云前念不生则全体寂灭后念不灭则了了常知
成一切相则法法全该离一切相则一法不立须知 (第 0240c 页)
引四川。贵望一县官民。莫
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并为经始伽蓝。继综
羞粒。大唐伊始。荣重于前。京邑名 僧慧因
保恭等。情慕隐沦。咸就栖止。荫松偃石。论详
道义。皆曰。斯诚出要乐也。后外疾。少时弟
子跪问。答曰。 (第 0064c 页)
 光明罔极」
#+END_VERSE


* 宋晋水源法师

师名净源。字伯常。姓杨氏。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
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参寻。初见华严承迁。次见横海
明覃。后见长水子璿。尽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住泉
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左
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 慧因
院易禅为教。命师居之。
所至。缁素景慕。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
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 (第 0586c 页)
三忏法。及作法华
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高丽国王
子为僧曰统义天。航海而来。问法于师。朝廷遣侍讲
杨杰馆伴。化及外国。其道可知矣。元祐三年冬示寂。
茶毗。得舍利无数。󰢍于 慧因
院之西北。寿七十八。先
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以晋水称之。

赞曰。

#+BEGIN_VERSE
(第 0586c 页)
清凉。苏之观音。杭之
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屡坐大道场。阐扬圆顿极
旨。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 慧因
院。易禅为教。请师
居之。道风大振。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
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 …… (第 0380b 页)
学。识
趣浅漏。特以年运巳往。妄为学者所推。今异国名僧。
航海问道。宜得高识博闻者。为之师。窃见杭州 慧因
院僧净源。精练教乘。旁通外学。举以自代。实允公议。
上可其奏。遣朝奉郎杨亿馆。伴至 (第 0380c 页)
慧因。
受法诸刹。迎
饯如行人礼。初华严疏钞。久巳散坠。义天持至咨决。
遂得复全。义天。业就还国。留金书华严 (第 0380c 页)
三译本。一百
八十卷。于 慧因。
师乃建阁。奉安之。时称师为华严中
兴之祖。师。之道遂大行海外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
毗获舍利无数。 …… (第 0380c 页)
妙三千。初主无相。 慧因
法真。自赤城迁东掖。举师以
代。尝谓。去佛久远。人迷自性。凡宣演之际。必近指一
心。使之易领。闻者皆 (第 0381a 页)
是辩慧泉
涌。然不以是自足。入武康庐妙高峰。壁坐十年。身隐
而名彰。学者尊之。曰妙峰禅师。出世于台之 慧因
鸿
福万年诸刹。退居皋亭刘寺者。又十馀年。其徒推迫
不巳。复领明之瑞岩。苏之万寿。常之华藏。次至灵隐 (第 0443c 页)
起。四方缁素。皆视师为
景星庆云。望而归之者。不可胜计。师烦之力辞。退居
别室。至正统戊午。杭之南山 慧因
讲寺。久虚其席。诸
山佥谓。 (第 0527c 页)
慧因
冠华严之首刹。非硕德不足以当之。唯
师其人。辞再四不克。时 (第 0527c 页)
慧因
亦𡉏。师至。兴废起弊之
功。不减在东塔时。况二山俱华严讲寺。夫华严一宗。
始于贤首。成于清凉。定于 (第 0527c 页)
 隋慧欢 隋慧海 隋智通
 隋灵干 隋行坚 隋法泰
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唐道宗 唐林生 唐法通
  唐慧因 
唐遗俗 唐玄秀
 唐圆光 唐明净 唐法喜
 唐智兴 唐道昂 唐洪满
 唐慧聪 唐昙藏 唐帝示阶
 唐 (第 0071b 页)
乃反。然
性资精诚节约。未尝小忤物。时辈推之。武德初。卒于
其所居法海寺。春秋五十六。 唐慧因

俗姓于氏。吴郡海盐人。晋太常宝之后。祖朴
梁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人。并硕学英材。世济
其美。因年 (第 0291b 页)
。共隐八年。
倍勤三慧。大业初。京师创建大禅定寺。诏超之。后以
疾辞。允其归。皇家肇运。望重畴昔。高 僧慧因
保恭等。
咸就栖止。未几卧疾。弟子跪问其所以自任者。曰生 (第 0315b 页)
内青衣
惊曰。亡者夜何故横卧。手即污面足又染泥。
何谓也。师乃指所造粥以示之。举家惊异
焉。 慧因

(第 1000a 页)
僧慧因。
善三论及法华金刚经。常为讲说。至
德中黄昏时见一人入门云。王请法师。因遂
僵仆。惟心顶煖七日却苏。云 (第 1000a 页)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义解篇九 本传十七 附见七

唐京师大庄严寺 释慧因
传一

唐安州方等寺释慧皓传二

唐同州大兴国寺释法祥传三

唐终南山玉泉寺释静藏传四(道删)

唐 …… (第 0521c 页)
寺释神素传十四

唐东都天宫寺释法护传十五

唐蜀都寺释玄续传十六

唐苏州法流水寺释慧壁传十七 释慧因。
俗姓于氏。吴郡海盐人也。晋太常宝
之后胤。祖朴梁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
人。并硕学英才世济其美。因 (第 0522a 页)
京师救度寺释洪满传二十四

唐益州福化寺释慧聪传二十五

京师法海寺释法通传二十六

荆州开圣寺 释慧因
传二十七

巴陵显安寺释法施传二十八

初蜀川沙门释慧岸传二十九

初荆州开圣寺释法运传三十

幽州 …… (第 0656c 页)
丁母忧出山归葬。事了返山。虽
力兼百夫。未曾忤物。精诚节约。时辈推之。
以武德初卒。春秋五十六。 释慧因。
姓张。清河武城人。昔依贤法师。后
以雅志卓然众所推伏。欲屈知寺任。遂巡
于蜀川询求禅律。访无夷险必往 (第 0663b 页)
汲引。四川
贵望一县官民。莫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
并为经始伽蓝。继综羞粒。大唐伊始荣重
于前。京邑名 僧慧因
保恭等。情慕隐沦咸就
栖止。荫松偃石论详道义。皆曰。斯诚出要
乐也。后卧疾少时。弟子跪问。答曰。吾之 (第 0687b 页)
唐释神悟
* 唐释志邻
* 唐释楚金
* 唐释大光
* 唐国师澄观 唐释慧因
唐元和僧
* 唐释鉴空
* 唐释守素
* 唐释无言
* 唐释妙行
* 唐 …… (第 0064a 页)

莲华五枝。一华皆有三节。人咸叹仰。开成三年示寂。
全身塔于终南。御制有赞。

** 唐吴郡包山寺 释慧因

善法华金刚。讲诵精勤。至德
中。黄昏时。见一人入云。王请法师。遂僵仆。唯心顶煖。
七日乃苏。自云。随 (第 0078a 页)
曾授记人前切莫露真踪」
#+END_VERSE


#+BEGIN_VERSE
「 优昙花发一千年善 慧因
缘莫等閒今日老僧开正眼苏多仙女卖花完」 (第 0148b 页)
统义天来朝。敕礼部苏轼馆伴。有司供帐甚设。义天
四上表。乞传华严教。乃敕主客杨杰送至钱唐。受法
慧因
净源法师。复往天竺。谒慈辩谏法师。传天台
教。见灵芝照律师。请戒法及资持记。至金山谒佛印
元禅师。坐 …… (第 0035a 页)
华夏师法。朝廷闻之。以师
为知大体。义天既还国。乃建刹传教。奉慈辩为始祖。
复寄金书华严经新旧三译于 慧因。
建阁以藏。

元祐三年。敕内侍赍黄金。往东林。妆饰神运五殿佛
像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 (第 0035a 页)
传贤首宗教。归本国流通。奉旨下
两街。举可授法者。有司。以东京觉严寺有识法师为
宜。诚上表辞。举杭州 慧因
院僧道源自代。实允公议。
敕差朝奉郎杨杰馆伴。至钱塘受法。僧道源居海滨
而道行。元丰末。高丽王子义天 (第 0230c 页)
少林松禅师。住净慈日。西山真公德秀。入其室问曰。
世人请僧诵经。有据乎。师曰。佛书可以煅心炼性。定 慧因
之而生。金刚。楞严。圆觉。法华。先德诵之證道。闻
见俱获饶益矣。

西山真公。问僧六波罗蜜。菩萨修行 (第 0252a 页)
嫌。尝与论不
思议境。遽曰。万法唯一心。心外无一法。心法不可得。
故名妙三千。益奇之。咸主赤城。师住 慧因
无相。咸移
东掖。师乃继焉。数十年间。法席鼎盛。绍圣中郡遣官
吏迎主东掖。项背相望。师曰。智者年未五 (第 0333a 页)
以明智立慧照邻馆伴。诣育王
礼舍利塔。请大觉琏升座举扬。敕两街举可以授法
者。以东京觉严诚对。诚举钱 唐慧因
.净源.自代敕朝
奉郎杨杰接伴至彼受法。吴中诸刹迎饯视行人。见
天竺慈辨。执弟子仪。咨询教观。献云凤 …… (第 0353c 页)
游佛陇观智者。亲笔愿文礼于塔前。誓传教
观于东国。其心岂不盛哉。铠庵曰。东坡论高丽状贴
黄云。体问得 慧因。
主僧净源本是庸人。只因多与往
还。致商人等于高丽国妄行谈说。是致义天远来从
学。本院厚获施利。而淮浙 …… (第 0354b 页)
疏钞。时巳亡绝。义天持至。咨决所疑。逸而
复行。师之力也。蒲左丞镇杭。叹其苦志。千学行解俱
到。奏以 慧因。
易禅为教。义天还国。以金书华严三译
本凡一百七十卷归师以祝圣寿。彼宗自圭峰来。未
有若斯之盛。故称中 …… (第 0359c 页)
寂。年七十八。腊五十四。塔舍利于院西北。曾运使败铭。

** 义和

号圆澄。乾道中住 慧因。
居平江能仁阅净土传
录论。赞。未有华严念佛法门著无尽灯。以华严念佛
至相和会。偏赞西方。观念弥陀。( (第 036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