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年倍隆三慧。大业初。屡诏入
宫说法。师所居常有数虎以任役使。平
时诵经。五十馀年。几一万部。京邑名匠 慧因
保恭等咸就栖止以事请益。后因卧疾。示
门人曰。生不忻死不戚吾之常也。第一义
空清净正观吾之凭杖也。乃 (第 0195c 页)

* 三学则全法师
* 浮石崇矩法师
* 广慈慧才法师
* 广严含莹法师 慧因
择交法师
* 圆智觉琮法师
* 崇法嗣端法师
* 四明文粲法师
* 丹丘嗣谦法师 …… (第 0213c 页)
。远由大乘功德之力。近见教主
行愿之所持云。

法师择交。台之黄岩人。学法智得其道。天
圣二年。章安 慧因。
始易为讲院。请师主其
席。法智作授辞与之。其略云。今授汝香炉 (第 0215c 页)
器。尝读止观至不思议境曰。万
法唯一心。心外无一法。心法不可得。故名
妙三千。法真益嘉叹之。初主无相 慧因
法真。
自赤城迁东掖。举师以代。常谓去佛久远
人迷自性。凡宣演之际。必近指一心使之
易领。闻者皆能有 (第 0218b 页)
。至四明郡以明智慧照馆接之。义天上
表。乞传贤首教。敕两街。举可授法者。以东
京觉严诚禅师对。诚举钱 唐慧因
净源以自
代。乃敕主客杨杰送至 (第 0223c 页)
慧因
受法。诸刹迎
饯如行人礼。初至京师。朝毕敕礼部苏轼
馆伴。谒圆照宗本禅师示以宗旨。至金山
佛印坐纳其 (第 0223c 页)
礼。杨杰惊问印。曰义天异域僧
耳。若屈徇俗。诸方先失一只眼。何以示
华夏师法乎。朝廷闻之以为知体。至 慧因
持华严疏钞咨决所疑。阅岁而毕。于是华
严一宗。文义逸而复传。及见天竺慈辩。请
问天台教观之道。后游佛 …… (第 0223c 页)
。请传所著文既还
国乃建刹号天台。奉慈辩所传教文。立其
像为初祖。岁遣使通音问。及施金书华严
三译于 慧因。
建阁藏之(今俗称高丽寺)见飞山别传
议为跋曰。甚矣。古禅之与今禅名实相辽
也。古之所谓禅者。藉教入禅 (第 0223c 页)

* 浮石惟清法师
* 龙泉覃异法师
* 雷峰戒珠法师
* 广严含莹法师 慧因
择交法师
* 圆智觉琮法师
* 崇法祖端法师
* 四明文粲法师
* 丹丘嗣谦法师 (第 0250d 页)
问道。申弟子礼。初华严一宗疏钞久
矣散坠。因义天持至咨决。逸而复得。左丞蒲
宗孟抚杭。悯其苦志。奏以 慧因
易禅为教。
义天还国以金书华严三译本一百八十卷
(晋严观二法师。同译六十卷。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唐乌 …… (第 0294a 页)
以此寺奉金书经故。俗称高丽寺)元祐三年十
一月示寂。塔舍利于寺西北。

法师义和。锡号圆澄。乾道中住 慧因。
迁平
江能仁。阅净土传录。以华严部中未有显
扬念佛法门者。乃著无尽灯。以此经宗旨
偏赞西方为念佛往生 (第 0294a 页)
馆伴。有司共张甚设(共张作供帐读见汉书疏
广传)
义天四上表乞传华严教。乃敕主客杨
杰送至钱唐。受法于 慧因
净源法师。复往
天竺谒慈辩谏法师传天台教。见灵芝照
律师请戒法及资持记。至金山谒佛印元
禅师。坐纳其 …… (第 0417b 页)
夏师
法。朝廷闻之。以师为知大体。义天既还国。
乃建刹传教。奉慈辩为始祖。复寄金书华
严经新旧三译于 慧因。
建阁以藏(今俗称高丽寺)

二年七月。张商英游五台。中夜于秘魔岩
见文殊大士身在金色光中。九月自太 (第 0417b 页)
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
三曰戒定慧。戒生定。定生慧。慧生八万四千法门。是
三者迭相为用。若次第言则定为 慧因。
戒为定根。根
植则苗茂。因树则果满。无因未满犹梦果也。无根求
茂犹揠苗也。佛虽以一切种智摄三果必先用 (第 0218a 页)
 颂曰。

万德不自有。十身何处藏。薰风生殿阁。化日正舒长。
(石林巩)

诸佛东山水上行。闲中无事日偏长。薰风拂拂来无
巳。无意凉人人自凉。(葛庐覃)

【增收】大 慧因
僧问。心佛俱忘时如何。师曰。卖扇老婆
手遮日。 颂曰。

卖扇老婆手遮日。一种风流出当家。说与途中未 (第 0726b 页)
具于
圆觉庵圆觉见师天资超异命检藏经乃嘱师曰宗
门鼎盛卓荦有人律学浸微子其荷之师念菩提种
智戒为培根 慧因
定发戒为基本乃矢志学毗尼法
于十诵大小乘律究观秘义修明要奥二十馀载后
以江淮多故不遑宁处遂杖锡西征于 (第 0251c 页)
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海信受。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
不悟而自屈。我知定 慧因。
双修离诸物。

药山和尚久不升堂。一日院主白云。大众久思和尚
示诲。曰打钟著。时大众方集定。便下座归 (第 0614a 页)
 乐子晋居士誓愿与贫纳清校经藏凡有经欲
校义付刻可共商之。
丙戍二月初五日藏笔

密藏开禅师遗稿卷上
苕上后学弟子王祺校阅
紫柏第六世孙契颖寿梓

** 上慈圣皇太后

恭惟圣母老娘娘夙培福种久植 慧因
今现摩耶之
身权作人天之眼倾心三宝悯念群生建塔造寺施
藏斋僧凡有功勋靡不毕备山僧兀坐寒岩获沾慈
惠不 (第 0007b 页)
示陈秀才

为儒为释各随功。道在无何趣不同。君向云霄折仙
桂。老僧自要寂寥中。

** 示尼 慧因

龙女灵山献宝珠。便登佛果即须臾。汝今既晓无生
法。也共当时道不殊。

** 示小师慧聚二首

丱岁谁 (第 0090a 页)
诸老。留居真寂。今春因天宁之请。得过欈李。曹君嘉
鱼来见。首以是书未行为歉。遂同厥弟。发愿流通。不 慧因
为补订而授之。夫数载之间。二老既巳作古。而
幻朽之躯。亦且奄奄待尽。今犹及见是书之行。岂非
一快事哉 (第 0457a 页)
。敬大众如敬父母。外弘无诤
之慈风。内究自心之灵妙。视利养如箭入心。视眷属
如鸟集树。修远离行。植福 慧因。
始是真比丘也。其或 (第 0666b 页)

慧因
甚道到者里如狗舐热油铛。山僧云。祇为滞句
承言。一日先师阅雪窦颂古次。至楚王城畔朝宗水。
喝下曾令却 (第 0362a 页)
牛。天明起来拾得宝。阿呵呵。好不好。令人
特地开怀抱。倒拈铁笛顺风吹。惊动五湖山海岛。喝
一喝。 慧因
愚仲东堂至上堂。昔黄龙南禅师闲居积翠。有
云。虽老不敢宁居逸体。唯谈禅病。以警来蒙。今我前
(第 0453a 页)
慧因
和尚养閒西隐。以千圣不传之妙。普应群机。
且道。今人与古人。相去多少。拈主丈。有时乘好月。特
地过沧 (第 0453a 页)
落处。东西南北任纵横。灵山一会俨然
在。沧海桑田几变更。

** 悼愚仲和尚

诸方宿德死殆尽。死到 慧因
愚仲翁。法道衰寒端可
卜。典刑谁复继高风。 (第 0477a 页)
相逢。

* 高丽讲师开龛

没须锁子锁青空。锁断奔驰路不通。珍重无为无事
客。不知全体在其中。故我 慧因
正主。贤首的传。高丽
堂上不庵讲师。七十三年。本无来去。百千三昧。常自
现前。进退步趋。总是中道大人 (第 0076b 页)
以自足。游衡湘。
还入匡庐。卓锡妙高峰下。面壁坐十年。一时学者
尊称之曰妙峰禅师。分座雁荡能仁。出世 慧因

福万年诸刹。退居皋亭。又十馀年。复领明之瑞岩。
苏之万寿。常之华藏。晚至灵隐。亦非所乐。灵隐密 (第 025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