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鲍若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商霖号敬亭先生
程颐学。
徽宗宣和中,率乡人抵御方腊军,有司奏功,力辞不受。
有《伊川问答录》、《敬亭集》。
王蘋宋 1082 — 11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53 【介绍】: 福州福清人,徙居吴中
字信伯号震泽
程颢程颐学,为高弟。
高宗绍兴四年,以荐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参与修《神宗实录》。
著作佐郎通判常州,为秦桧所抑,数年不得召,因族子坐法株连夺官。
后以左朝奉郎致仕。
有《王著作》。
全宋文·卷三五○七
王蘋(一○八二——一一五三)字信伯号震泽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徙居苏州(治今江苏苏州)。
师事程颐,为其高弟。
绍兴四年赵鼎荐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史馆校勘,迁著作佐郎
乞补外,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观
朝奉大夫致仕。
绍兴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二。
有文集四卷。
章宪王著作墓志铭》及《国史传》,《吴郡志》本传(均载《王著作》卷五)及《宋元学案》卷二九,《宋史翼》卷二四。
周昂金 ? — 12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1 【介绍】: 真定人字德卿
年二十四进士擢第
南和主簿
有异政。
监察御史
以诗得罪,废谪十余年。
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召为三司官。
大安三年,权行六部员外郎,从完颜承裕军御蒙古
易州陷落时死难。
德卿真定人父伯禄天锡师玄真先生褚承亮承亮茂先宣和六年擢第调易州户曹皇子郎君真定拘境内进士七十二人赴安国寺试策策目上皇不道少主失信举人希旨极口毁诋茂先离席揖主文刘侍中言君父之过岂臣子所当言长揖而出刘为之动容比榜除茂先被黜馀悉放第状元许必辇自号七十二贤榜帅府重其名檄茂先易州司户稿城漫一应之寻解印去年七十终弟子谥为玄真先生大定初进士仕至同知沁南军节度使德卿年二十一擢第释褐南和簿有异政迁良乡入拜监察御史路宣叔以言事被斥德卿送以诗坐谤讪停铨久之起为龙州都军以边功得复召超三司判官大安军兴权行六部员外郎德卿传其甥王从之文法云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又云文章以意为主以字语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令不从今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虽极辞语之工而岂文之正哉德卿初有常山集丧乱后不复见从之能记三百馀首因得传之屏山故人外传云德卿以孝友闻又喜名节蔼然仁义人也学术醇正文笔高雅以杜子美韩退之为法诸儒皆师尊之既历台省为人所挤竟坐诗得罪谪东海上十数年始入翰林言事切出佐三司非所好从宗室承军承失利跳走上谷众欲径归德卿独不可城陷与其从子嗣明同死于难嗣明字晦之短小精悍有古侠士风年未三十交㳺半天下识高而志大善谈论而中节作诗喜简澹乐府尤温丽最长于义理之学下笔数千言初不见其所从来试于府于礼部俱第一擢第主涞水簿从其叔北征得还而不忍去使晦之不死文字不及其叔而理性当过之尝谓学不至邵康节程伊川非儒者也其说类此而天不假年悲夫
唐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宜兴人字彦思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
秘书丞
尝从程颐学,纂次伊川语录百余条为一卷,另有遗编四卷。
谯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涪州涪陵人字天授自号涪陵先生
少喜学佛,析其理归于儒。
后学《》于郭曩氏。
洛阳程颐学《》,得闻精义,造诣愈深。
钦宗靖康初,召为崇政殿说书,以论不合,辞不就。
高宗即位,又命召至,适金兵至,失其所在。
归隐青城山中,人指其地曰谯岩,称其为“谯夫子”。
后不知所终。
任希夷南宋 1156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徙居邵武字伯起号斯庵
任伯雨曾孙。
孝宗淳熙二年进士
曾从朱熹学,称为开济士。
宁宗开禧初,为礼部尚书,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赐谥。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寻提举临安洞霄宫
卒谥宣献
全宋诗
任希夷(一一五六~?
),字伯起号斯庵
伯雨曾孙。
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徙居邵武(今属福建)
弱冠登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第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浦城簿、萧山丞。
宁宗开禧初太常寺主簿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以宗正丞太子舍人
累迁礼部尚书给事中
十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十三年,兼参知政事(《宋史》卷四○《宁宗本纪》)。
十四年,出知福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三)。
卒谥宣献
有《斯庵集》,已佚。
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传。
 任希夷诗,据《锦绣万花谷》、《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四三五
任希夷(一一五六——?
),字伯起号斯庵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伯雨四世孙,徙居邵武
朱熹学。
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建宁府浦城簿。
开禧初,主太常簿,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嘉定十二年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罢,提举洞霄宫
卒谥宣献
希夷刻意问学,笃信力行,甚为朱熹所重。
著有《斯庵集》。
见《宋史》卷三九五本传,《宋宰辅编年续录》卷二,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邵雍北宋 1011年12月25日 — 10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
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
北海李之才共城,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
妙悟神契,多所自得。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
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仁宗嘉祐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
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
卒谥康节
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
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
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
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仁宗嘉祐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
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
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
少为学坚苦刻厉。
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
后至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
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
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
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刘勉之宋 1091 — 11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49 【介绍】: 建州崇安人字致中号白水草堂
自幼强学,以乡举进太学,会谯定,尝从程颐游,遂师事从学。
后厌弃科举,归结草堂读书,力耕自给。
高宗时,奉诏至临安秦桧不为引见,谢病归。
杜门十余年,学者多慕名而就学。
朱松友善,朱松子朱熹始即从勉之学。
李埴南宋 1161 — 12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1—1238 【介绍】: 眉州丹棱人字季允人称悦斋先生
李壁弟。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
历知潼川等府。
礼部侍郎,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等,又除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任为政安静,强兵备边。
后以礼部尚书召还。
理宗端平元年,奏请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从祀。
资政殿学士,出知眉州
史学传家,有文名。
张栻游,求道甚锐。
卒谥文肃
有《皇宋十朝纲要》、《悦斋集》。
全宋诗
李埴(一一六一~一二三八)(生年据《鹤山集》卷六四《跋静春先生刘子澄帖》淳熙五年年十八推定),字季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一作季永(《齐东野语》卷八),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焘子。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除秘书省正字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成都府路提刑(《宋史》卷三九《宁宗本纪》三)。
六年,为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七)。
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
嘉熙二年,以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同年卒(《宋史》卷四二《理宗本纪》二)。
有《悦斋集》,已佚。
宋元学案》卷七一、《宋史翼》卷二五有传。
今录诗五首。
李埴(约1161~1238年宋代官员。
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
四川眉州丹棱人
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常德知府、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四川宣抚使成都府资政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谥文肃
与父李焘、弟李壁皆有文名,人比之三苏。
有《皇宋十朝纲要》等。
所作《鄂州重修北榭记》为《黄鹄山志》收录,是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原有“《鄂州重修北榭记》碑”在黄鹤楼斗姥阁下,该碑与北榭今皆已不存。
全宋文·卷六七○八
李𡌴(一一六一——一二三八)字季允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李焘子。
绍熙元年进士第
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
历知江陵潼川常德夔州
开禧嘉定间湖北成都提刑
召为吏部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擢秘书少监起居舍人江东制置副使
绍定四年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召赴阙,拜权刑部尚书
嘉熙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知成都
明年,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
六月卒,谥文肃
著有文集、《皇宋十朝纲要》(存)、《续帝学》、《赵鼎行状》、《公侯守宰士庶通礼》等。
见《鹤山集》卷六四《跋静春先生刘子澄帖》、《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六九、方域一八之二七、《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宋史》卷三九、四一、四二、二○三、二○四,《宋史翼》卷二五,《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下。
畅大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字潜道
曾事程颐
《程氏遗书》二十五卷,即其所记。
沈躬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彬老号石经
喜古学,初师林石,后师程颐,又为龚深之门人。
其学以《中庸》、《大学》为本,笃信力行。
曾手刻《石经春秋》藏于家。
全宋诗
沈躬行字彬老号石经瑞安(今属浙江)人。
年二十游太学,试礼部不第,即归养。
好古学,初师林石,已而师程颐,兼学于同门蓝田吕氏。
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沈仲一墓志铭》、清嘉庆瑞安县志》卷八。
周敦颐北宋 1017 — 10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73 【介绍】: 本名敦实
道州营道人字茂叔号濂溪
周辅成子。
以荫为分宁县主簿,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有治绩。
神宗熙宁初,知郴州,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
后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
精于《》学,喜谈名理,提出无极、太极、理、气、心、性、命等哲学范畴,以及立诚、主静学说,为道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皆从其受业。
卒谥元
有《太极图说》、《通书》及文集,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
全宋诗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以舅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历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
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
六年卒,年五十七。
敦颐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
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三
周惇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少孤,养于外家。
仁宗景祐中,以舅父郑向荫补试将作监主簿,授洪州分宁主簿
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州桂阳县令
洪州南昌县,签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永州,摄邵州事。
熙宁中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移知南康军,自请分司南京而归。
六年六月卒,年五十七。
嘉定中赐谥曰「元」。
喜谈名理,精于《》学,程颢程颐从之学,为宋代理学开山之祖。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朱熹濂溪先生事实记》,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宋刻《濂溪集》附)。
张载北宋 1020 — 10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77 【介绍】: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
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
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
讲《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云岩
神宗熙宁初崇文院校书
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
熙宁十年,以吕大防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
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
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
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
有《正蒙》、《易说》等。
全宋诗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
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
,除崇文院校书
次年移疾。
十年,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
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道,年五十八。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明公
有《崇文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下),已佚。
事见《张子全书》卷一五附宋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张载诗向无传本。
明嘉靖间吕楠编《张子钞释》,文集仅存一卷,所收诗悉自《宋文鉴》出,清乾隆间刊《张子全书》沿之。
今从诸书辑得诗八十首,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二九九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占籍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
少力学,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
以书谒范仲淹仲淹劝读《中庸》,遂精研六经。
尝讲《京师,与二程讨论道学之要。
嘉祐二年进士第,历祁州司法参军云岩渭州军事判官
熙宁初崇政院校书
对新法持异议,辞官归乡,隐居著述。
十年初,复召入朝,知太常礼院
同年十二月病卒,年五十八。
为理学奠基人之一,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的,以《》为体,以孔孟为极,世称「关学」。
著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张子全书》附)、《宋史》卷四二七本传。
李处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程颐弟子。
永嘉
高宗绍兴七年,以赃败,诏贷死,籍其资,论者以之攻
侯仲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字师圣号荆门
侯可子。
初从学程颐,后访周敦颐,大有所得。
荆门,为胡安国器重。
有《论语说》、《侯子雅言》。
张兰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武进人原名一是字天随
有《周易析义》,以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为宗,而佐證以宋元人诸说。
焦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人字公路
尝从学于程颐,以避地至,浙之洛学由是渐兴。
平时居家外出必循于孔。
丞相赵鼎方振洛学,欲荐之,力辞。
傅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遂州遂宁人字伯成,一作字伯寿
仁宗皇祐间进士
励志为学,尝从周敦颐合州
官至知汉州
列名元祐党籍。
全宋诗
傅耆字伯寿一字伯成遂宁(今四川潼南)人。
仁宗皇祐中进士(《宋元学案》卷一二)。
周敦颐游,官至朝议大夫、知汉州
后入元祐党籍。
事见《周元公》卷一《书太极图解后》、《晦庵》卷八四《跋度正家藏伊川先生帖后》。
全宋文·卷一八三一
傅耆字伯成一云字伯寿遂州遂宁(今四川潼南)人。
少有俊才,励志为学。
嘉祐初周敦颐合州签判,闻其贤,致书通讯,乃从之游,讲明性理之学,嗣是缄札往来不绝。
六年,登进士第
治平中校书郎,累官灵泉平羌县
元符中朝奉大夫、知资州
朝议大夫、知汉州,卒,名在元祐党籍。
著有《同人卦说》、《长庆集》。
朱熹《跋度正家藏伊川先生帖后》(《朱文公文集》卷八四)、《宋元学案》卷一二、《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卷五八。
程颢北宋 1032 — 10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5 【介绍】: 洛阳人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
程珦子。
仁宗嘉祐间进士
鄠县上元主簿
神宗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数为神宗召见,常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进说。
后与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签书宁军判官,知扶沟县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卒。
宁宗嘉定中谥“纯”。
早年与弟程颐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理学奠基人
其学说以“天理”为自然界与社会之最高原则,“天”即“理”即“心”,“天人本无二”,于伦理则为“三纲五常”。
其言论著作,后人编有《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吕公著荐,授太子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
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
三年,罢归居洛讲学。
六年,监汝州酒税。
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
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四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号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嘉祐进士,调鄠、上元主簿,为晋城县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神宗数召见,进说甚多。
新法行,议论与王安石不合,出提点京西刑狱。
固辞,改签书宁军判官,徙知扶沟县
除判武学,坐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时元丰八年,年五十四。
毕生治经,为一代名儒,学者称孟子之后,一人而已。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淳祐元年封河南伯,后祀孔子庭。
与其弟合著《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有《文集》四卷,俱存。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程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字咏之
程颐从子。
高宗绍兴间昆山,为政中和,有古循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