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禅师讳自严。生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沙门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者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 太宗皇帝。尝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山。公依止五年。密契心法。辞去渡怀仁。江有蛟。每为行人害。公为说偈诫之。而蛟辄去。过黄杨峡。渴欲饮。会溪涸。公以杖擿之。而水得。父老来聚观。合爪以为神。公遁。去武平南黄石。岩多蛇虎。公止住。而蛇虎可使令。四远闻之大惊。争敬事之。民以雨旸男女祷者。随其欲应念而获。家𦘕其像。饮食必祭。邻寺僧死。公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夜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而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且慢已。去僧伽梨。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帽其首。而衣以白服。公恨所说法。听者疑信半。因不语者六年。岩寺当输布。而民岁代输之。公不忍折。简置布束中祈免。吏张晔欧阳程者。相顾怒甚。追至问状不答。以为妖。火所著帽明鲜。又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是时亦语。去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公住三年。而成丛林。乃还南安。江南眠槎。为行舟碍。公舟过焉。摩挲之曰。去去莫与人为家槎。一夕荡除之。有僧自惠州来。曰河源有巨舟著沙。万牛挽不可动。愿得以载砖。建塔于南海。为众生福田。公曰此阴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阴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纳福荫菩提。僧即舟倡偈。而舟为动。万众欢呼。至五羊。有巨商。从借以载。僧许之。方解繂。俄风作。失舟所在。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公谨愿。公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章句。吾伊上口。公示人多以偈。然题赠以之中四字于其后。莫有识其旨者。异迹甚著。所属状以闻 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赵安仁已下。皆献诗。公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初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卧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谥曰定光圆应禅师。
赞曰。圆通诮曹将军。而不屈。问军旅事而不答。此其识能知宗也。南塔初不受南平王之请。及闻移祸及人。因屑就之。此其行高一世也。学者囿于法爱。故初公语分生死。所以发其机。至于定应。则全提大用。于其化时曰。吾此日生。于化时而曰生。最后之训也。临祸福死生之际。能如彼四老人。则正宗已坠之纲。尚可理也。
南安岩自严尊者。生郑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老宿豁公。豁云门之孙也。师依止五年。尽得其法。自是神异不测。世传定光佛化身。怀仁江。有蛟害人。师临渡说偈戒之。蛟引去。未几。拥沙涨塞。潭遂为洲。梅州黄杨峡乏水。师以杖擿之遂涌。父老以为神来。聚观师遁去。所至遇旱涝。书偈投之。无不如愿。武平南黄石岩。多蛇虎。师止住。蛇虎可使令。师凡示人。必以偈。偈尾必题四字。曰赠之以中。世奠能测四。远敬事师如神明。家画其像。饮食必祭。邻寺僧死。师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外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且慢。已去僧伽黎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巾幪首。而衣白服。师恨所说法。听者疑信各半。因不语六年。岩寺当输布。民岁代之。师不忍。置书布束中求免。吏得之愈怒。追问亦不答。以为妖。焚其布帽。火尽而帽益明鲜。乃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后稍发语。后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师住三年成丛林。乃还南安。江南眠槎。为行舟碍。师舟过焉。摩挲之曰。去去。莫与人为害。槎一夕荡除。有僧自惠州来曰。河源有巨舟著沙。万牛挽不可动。愿得以载砖建塔于南海。为众生福田。师曰。此阴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阴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纳福荫菩提。僧即舟唱偈。而舟为动。万众欢呼。至五羊。有巨商从借以载。僧许之。方解繂。俄风作。失舟所在。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即谨愿。师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文字语言。一览诵念。无所遗忘。偈语章句。援笔立就。师异迹甚著。所属状以闻。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张安仁以下皆赠诗。师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而化。谥定光圆应禅师。系曰。至人。聚于心者灵。发于言者验。寂音谓。师偈语皆称性之句。非智识所到之地。良然。良然。才涉思惟。便是鬼家活计。自尚满身雾露。安能使物不迷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9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子元。马全义子。太宗时以荫补官。历知梓州,镇压李顺起事。除益、汉九州都巡检使、内园使,平刘旰起事。真宗时累除枢密副使,遇事敢言,鄙视枢密使王钦若,每廷议辄面诋之。后拜知枢密院事,以疾乞罢,除知贝州兼部署。卒谥正惠。
全宋文·卷一八三
陈尧叟(九六一——一○一七),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端拱二年进士第一,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广南西路转运使,度支判官,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咸平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景德元年签书枢密院事;三年,以户部尚书与王钦若并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除同平章事,充枢密使。七年,罢。明年,再为枢相。九年罢,命判河阳。天禧初卒,年五十七。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宋华州下邽人,字平仲。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历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为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准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仁宗朝追谥忠悯。有《寇莱公集》。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准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为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仁宗朝追谥忠悯。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全宋文·卷一九七
洪湛(九六三——一○○三),字惟清,升州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幼好学,五岁能为诗。未冠,录所著《龆年集》十卷,有声。雍熙二年进士及第,解褐归德军节度推官,召还授右拾遗、直史馆。以请立太子,出知容、都、舒州。咸平二年召还,复直史馆,判三司都磨勘司,与王钦若同知贡举。后被诬削籍流儋州,咸平六年卒,年四十一。《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师名遵式。字知白。台州宁海叶氏。母梦咽明珠而生。出家于东掖山。传天台教于宝云通师。未几。继其席。祥符八年。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寺久废。师按其旧而新之。王文穆出守。重师之道。奏复天竺名。寻请赐慈云号。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师力行之。感应非一。凡为法祈祷必然指。唯存三焉。及建光明忏堂。每架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遍。屡经兵火。岿然独存。愿力致也。师诗文典雅。有金园灵苑天竺别集。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师示寂。累谥法宝禅慧。淳祐八年。其徒明禋祷晴获应。上御宸翰。加谥圣应。淳祐十一年。明禋祷晴复应。上御宸翰。加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遵式。字知白。天台宁海叶氏子。母王氏。乞男于观音。梦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稍长。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受具戒。研律学。继入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弘教观。雍熙元年。见宝云北面受业。未几智解秀出。智者讳日。然顶誓行四三昧。宝云入寂。师乃返天台。以苦学致疾。至于呕血。感异梦而愈。既而顶高寸馀。手垂过膝。声若洪钟。时年二十八也。众请居宝云。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至道二年。结缁素。专修净业。作誓生西方记。咸平中。归天台。主东掖。以徒属之繁。即西隅益建精舍。率众修念佛三昧。有白鹤庙。居民甚神之。师与神授戒。改祭为斋。祥符四年。讲止观于景德寺。道经黄岩。有豕奔伏于前。推其来。乃逸于屠肆者。偿其直而豢之。赤山寺濒海而高。先是。山颠有异光。中现七层浮屠之形。周山四十里。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梁。或以语师。师喜其有先兆。遂建塔焉。于是居人感化。不复为渔。时东山结忏会。天大旱。师卓锡石缝。泉即激涌。七年。受杭昭庆请。大弘法化。从化者众。自是居杭矣。八年。苏人以郡符。迓师于开元建讲。缁素毕集。不荤饮者。倾匝邑。屠酤不售。官监有失课之言。师辞其徒曰。智者遗晋王书。有言六恨。其一谓。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人所忌。余今德薄。安可久留。遂幡然复杭。刺史薛颜。始以灵山。命师居之。即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天禧三年。王钦若抚杭。与师道契。奏锡天竺旧名。复其寺为教。又奏请西湖。为放生池。因赐号慈云。乾兴元年。章懿太后。以师熏修精进。遣使赍白金。命于山中。为国行忏。天台教文。于是入藏矣。天圣四年。中秋月望之夕。桂子降于殿庭。师取其实。播种林下。乃作桂子之诗。九年讲净名经。忽谓其徒曰。昔在东掖讲此经。梦荆溪授我卷。及出室视日已没。今吾殆终此讲乎。因与众诀。作谢三缘诗。谓谢徒属。绝宾友。焚笔砚也。随徙东岭之草堂。明道元年十月八日。示疾不用医药。惟说法勉众而逝。寿六十九。腊五十。逝之夕。山中人。见大星殒于灵鹫峰。越明年仲春四日。奉遐榻。葬于寺东月桂峰下。师始出家。郡挍诸生。慕师才俊。勉回业儒。为诗答卢积。中有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之句。人多诵之。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于行道。四隅置𨫼炽炭。遇困倦。则渍手于𨫼。十指惟存其三。崇宁三年。赐号法宝大师。绍兴中。又谥忏主禅慧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37
【介绍】:
宋苏州长洲人,字谓之,后更字公言。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使。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历任工、刑、兵、吏四部尚书,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善揣摩人意。喜为诗,通晓图画、博弈、音律。真宗朝营建宫观,伪造祥异,多发于谓与王钦若。仁宗即位,因其前后欺罔、与内侍雷允恭交通、擅迁真宗陵寝,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道州。明道年中授秘书监致仕,卒于光州。
全宋文·卷二○八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孙何齐名,时号「孙、丁」。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通判饶州。历福建路、峡路转运使,入权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景德元年,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二年五月,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九年,知升州。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除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河南府。乾兴元年,封晋国公。真宗朝,营造宫观、奏祥异之事,多谓与王钦若发之。仁宗立,进司徒兼侍中。寻以潜结内侍、女道士,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于光州,年七十二。谓工文善诗,著有集八卷、《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等。《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赵恒 | 真宗 |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章圣皇帝 | 997年—1022年 | ||
咸平 | 998年—1003年 | ||||
景德 | 1004年—1007年 | ||||
大中祥符 | 1008年—1016年 | 高丽自1016年起用北宋年号 | |||
天禧 | 1017年—1021年 | ||||
乾兴 | 1022年—1022年 | 二月宋仁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22
【介绍】:
即宋真宗。太宗第三子。初封韩王、襄王、寿王。至道元年,立为皇太子。三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遣转运使赴各路询民事,蠲放欠税。景德元年,辽军南下,从宰相寇准之议亲征,于澶渊订盟而还。后期信用王钦若,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在位二十六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宋诗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著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为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著《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昆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为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鉴》、《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二八二
杨亿(九七四——一○二○),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幼颖异,雍熙元年,年十一,诏试阙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预修《太宗实录》。知处州,召拜左司谏、知制诰。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俄判史馆,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大中祥符七年,知处州,代还,以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天禧二年,拜工部侍郎。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十二月,卒,年四十七。仁宗时追谥「文」。亿才思敏捷,工文章,诗学李商隐,词彩华丽,号「西昆体」。著作甚富,有《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辞荣》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今仅存《武夷新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师名智圆。字无外。钱塘徐氏。八岁出家。传天台三观于奉先源清。师尝叹荆溪没后。微言坠地。于是留意撰述。作十疏通经。师蚤勤儒学。兼涉老庄。自号中庸子。居孤山玛瑙院。有高世之节。时王文穆罢相来牧郡。僧悉迎于关外。慈云遣使邀师偕往。师以疾辞。笑谓使者曰。为我致意慈云。钱塘且驻却一僧。闻者叹服。师少抱羸疾。多杜门独居。惟与处士林逋为邻友。相好以诗文自娱。杂著五十一卷。题曰闲居编。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自作祭文挽辞。越二日示寂。门人奉遗训。斲院之后山。敛以陶器。合而瘗之。后十五年积雨山颓。启陶。睹师真身不坏。爪发俱长。其唇微开。齿若珂雪。谥号法慧。治平二年改名宝胜院。绍兴二十一年创延祥观。有司新师所居以广之。移额山北并塔迁焉。
赞曰。
鸿毛贵势 蝉蜕尘嚣 羸然一榻 叠简飞毫
屹屹孤山 云林寂寥 迹则刬矣 弗夷其高
智圆。字无外。钱塘徐氏子。学语即知孝悌。稍长。尝析木濡水。就石书字。列花卉若绵蕝。戏为讲训之状。父母异之。令入空门受具戒。二十一。闻奉先清公传天台三观之道。负笈造焉。二年而清亡。遂往居西湖之孤山。杜门乐道。自号潜夫。与林处士逋。为邻友。雅善病。又号病夫。师尝叹荆溪殁后。微言坠地。曰。吾何人也。于是。著十疏以通经。述诸钞以释疏。翼赞弘宣。其功伟矣。师雪骨冰心。傲然物外。视人间之世。如纤尘。过目了不关怀。时王钦若。抚钱唐。慈云遣使邀师。同往迓之。师笑语使人曰。为我致意。慈云钱唐。且驻却一僧。闻者叹服。于讲道之外。以诗文自娱。有杂述五十卷。题曰閒居编。以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自作祭文挽词。越二日。示寂。年仅四十有七也。预戒门人曰。吾殁后。无厚葬以罪我。无建塔以诬我。无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但用陶器二合而瘗。立石志名字年月而已。及亡。门人如所戒。敛以陶器。斸所居岩以藏之。不屋而坛。后十五年。积两山颓。门人开视陶器。肉身不坏。爪发俱长。唇微开露。齿若珂玉。乃更袭新衣。屑众香散其上。而重瘗之。崇宁三年。赐谥法慧大师。
全宋文·卷三一九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咸平五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景德初,迁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迁翰林学士,两度为参知政事。仁宗初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钦若卒,以门下侍郎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以忤太后意,天圣七年出知青州,改天雄军,判河南府。景祐元年为枢密使,明年再入相,封沂国公。四年罢,出判郓州。宝元元年冬卒,年六十一,谥文正。著有《九域图》三卷、《契丹志》一卷、《王文正公笔录》一卷(存)。《宋史》卷三一○有传。
全宋诗
杭州老尉,失其姓名,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杭州尉。真宗天禧间王钦若知杭州时荐于朝,特改京秩。事见元《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卷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曲阜人。合居五六世,有节行。真宗大中祥符初,东封泰山,以王钦若言,降诏褒美,优赐粟帛。
全宋文·卷一○七
林特,字士奇,南剑州顺昌(今福建顺昌)人。仕南唐为兰台校书郎。入宋,累迁三司盐铁副使,与刘承圭等改革江淮茶法,岁增课百馀万。后以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修玉清昭应宫副使,迁尚书工部侍郎,真拜三司使。三司罢,历户部、吏部侍郎、尚书右丞、工部尚书。仁宗即位,进刑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后落职知许州,还为工部尚书。特勤于吏职,善承上接下,与王钦若、丁谓等,时人称为「五鬼」。撰《会计录》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
【介绍】:
宋沧州清池人,字用晦,一字晦之。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迁河阳节度判官。真宗咸平中奏言当世要务,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进右司谏,出知邓州,赈关右饥民。擢龙图阁待制,再迁工部郎中,建言矫任官重内轻外之弊,自请补外。大中祥符九年拜参知政事。以与王钦若议论相失辞位。仁宗即位,召为枢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慎名器,无毫发私,虽显贵,清约如寒士。卒谥文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
【介绍】:
宋开封人,字咏之,号深宁子。第进士。历知钱塘、山阴县。仁宗即位,召为监察御史。以忤王钦若,出通判信州,徙邵州。钦若卒,还为殿中侍御史。历三司盐铁判官、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二司盐铁副使、判登闻检院。不避权贵,遇事敢言,对朝官阿附丁谓、曹利用者多所抨击。有《道释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