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张云友
全宋诗
张云友,与白玉蟾有联句。
事见《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邹师正
全宋文·卷七四六七
邹师正罗浮山(今广东增城东罗浮山)道士
能诗文。
尝主冲虚观
郡文学掾王胄修《罗浮图志》成,师正募缘刊行,白玉蟾作诗赠之。
见《罗浮志》卷五,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九。
胡衍宋初
全宋诗
胡衍号云峰,其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生于后梁
宋初,行医至博罗(今属广东),遂家其地。
白玉蟾
事见《罗浮山志会编》卷五。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四三
胡衍号云峰
其先庐陵人,宋初行医至博罗,遂居焉。
自少仰慕仙道,性喜施与,炼药捣三千杵,成八百丸,号胡氏宝丹,治病疫,全活者众。
常居罗浮山水帘洞,师白玉蟾,行九九六六之法,得道行六世,称胡六真人,即玉蟾所称胎仙也。
雅能诗。
卒之日,举尸如空衣,火之,得舍利三十六颗,大如绿豆,色黄紫。
事载胡氏家谱。
清康熙五十六年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卷五、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三二九有传。
诗三首。
李道纯南宋末
人物简介
李道纯,宋末元初道士
字元素号清庵,又自号莹蟾子
都梁(今湖南武冈)人,得白玉蟾弟子王金蟾授受,为玄门宗匠。
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
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守中要在归根复命,“炼丹者,全天夺天地造化……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功圆神备,凡脱为仙,谓之丹成也。”
云谷老人南宋末
全粤诗·卷二九
云谷老人,不知何许人也。
宋末以训蒙至海晏之博荣。
隐仙岩之侧,或谈黄白之术,未有知者。
久之,白玉蟾造焉。
清晨,歌曰:“梧桐枝上秋风起,碧水连天天映水。
残花几点暮山紫,斜阳影落芦花里。
蜂衙罢声蛙作市,藜杖落肩寝书几。
天黎明,月痕消,安得佳人兮仙岩作逍遥。
云谷和之,一时传诵。
后不知所终。
诗一首。
包真人
全宋诗
包真人,居进贤麻姑观
葛长庚同时(《江西诗徵》卷九四)
黄春伯
全宋诗
黄春伯号天谷,与白玉蟾有联句。
事见《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黄春伯
全宋诗
黄春伯号天谷
葛长庚有交。
事见《后村诗话》卷二。
今录诗二首
陈楠南宋 1169 — 12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9—1211 【介绍】: 道士
惠州博罗人字南木,号翠虚。
相传得太乙金丹诀,以捻土噀水为人治病,人称“陈泥丸”。
或云尝提举道录院
后归罗浮山,相传能驱狐鞭龙,浮笠济湍,显示诸种神异。
有《翠虚妙悟集》。
全宋诗
陈楠(?
~一二一三),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今属广东)人。
初以盘栊箍桶为业。
后从薛道光受金丹之道,尝以泥丸治病,人称陈泥丸
徽宗政和间,擢提举道录院事。
罗浮山,以丹法授白玉蟾
宁宗嘉定六年入水而逝。
有《翠虚篇》一卷传世。
事见《静馀玄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
 陈楠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太玄部《翠虚篇》为底本。
参校《道藏精华录》第八集所收清董德宁辑本(简称《精华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粤诗·卷二六
陈楠(?
— 一二一三),一名朴字南木,号翠虚,博罗人
初以盘栊箍桶为业,后从薛道光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又遇黎姥山神人得景霄大雷琅书。
尝以泥丸治病,人称陈泥丸
宋徽宗政和间,擢提举道录院事。
后归罗浮山,以道法行于世。
授丹法于白玉蟾
宋宁宗嘉定六年四月十四日,赴潭州鹤会罢,在漳州梁山与一箍桶老儿犄角,入水而逝。
有《翠虚篇》一卷传世。
事见《静馀玄问》,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有传。
全宋文·卷六○六一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子,家世为琼州(治今海南海口)人,一说惠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
幼年师事毗陵禅师薛道光,受太乙火符之法。
丹道既成,复归桑梓,以箍桶为业,混迹民间。
常撮土为丸,为人治病,故世称「陈泥丸」。
后隐于罗浮山
嘉定初黎母山,遇道人传以太乙雷法,以授之白玉蟾,遂行于世。
著有《翠虚篇》一卷(存)。
道教奉为南宗第四祖。
白玉蟾《翠虚真人得法记》(正统道藏《道法会元》卷一○八),又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
黎盘云
全宋诗
黎盘云,与白玉蟾有联句。
事见《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刘希古
全宋诗
刘希古,与白玉蟾有联句。
事见《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彭耜
全宋诗
彭耜字季益号南岳先生又号鹤林长乐(今属福建)人。
道士,拜大都
葛长庚同时(《全宋词》小传)。
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彭耜字季益号鹤林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师事白玉蟾
著有《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传于世。
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
詹琰夫南宋
全宋诗
詹琰夫字美中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隐居不仕。
宁宗嘉定九年(一二一六)武夷山重葺止止庵,延道士白玉蟾居之,为道家之学。
事见《武夷山》卷八《止止庵记》、附录《补遗》。
王枞
全宋诗
王枞字茂翁,与白玉蟾有联句。
事见《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诸葛琰南宋
全宋文·卷七二六一
诸葛琰字如晦号桂隐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
绍定三年以任子补光泽,以平寇签判信州,致仕归隐。
性豪迈,有学术,与白玉蟾友善。
兵南下,诸葛氏一门皆殉难,惟得免。
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三。
孟煦
全宋文·卷七○四五
孟煦西蜀(今四川西部一带)人,宁宗、理宗时道士,隐于峨嵋山西峰
游谒江湖,足迹半天下。
嘉定间闽中参访彭耜,得白玉蟾之传,著有《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二卷,今存。
谢紫壶
全宋诗
谢紫壶,与白玉蟾有联句。
事见《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留元长南宋
全宋文·卷七六八○
留元长号紫元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硕子。
历知邵武县佐漕岭南,知、连二州,嘉熙初累官朝散郎、知全州军州事。
召为太府寺丞,出知抚州,改知汀州
元长笃信道教,曾从白玉蟾受道术。
著有《金丹世系记》,辑有《海琼问道集》一卷(存)。
见《罗浮志》卷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